- 酒變(2023版)
- 王為
- 8字
- 2023-12-25 10:28:50
上篇
了解酒,才能找到好酒
第2章
酒民大掃盲
認識中國白酒
你的味蕾不會騙你,但認知會。一切改變,源自認知。
國人推崇外國酒,中國白酒難走出國門,這還要從1901年說起……
1901年,日本攝影師小川一真來華進行拍攝活動。從北京到河北,再到山西,熱愛東方建筑的小川一真,被這里遍地的古代建筑所震撼,一路行進,他拍攝了包括紫禁城在內的諸多古跡。
或許小川一真沒有預想到,他拍攝的一些紫禁城的影像資料,會成為當代人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的重要史料。同時,他在記錄宏偉古代建筑身影的同時,還記錄了一段屈辱的歷史。
1900年,八國聯軍攻破北京,進入紫禁城,軟弱的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包括日本在內的八國聯軍可在北京至山海關的鐵路沿線駐軍,小川一真得此機會來華拍攝。
列強入侵引發了民族危機。隨著通商口岸完全敞開,“洋貨”大舉銷往國內,國民越來越崇尚“洋貨”,其中就包括大量外國酒。梁啟超先生寫了《中國積弱溯源論》,提出中國積弱的根源在于國民意識和愛國心的薄弱。
1917年,日本商人內山完造在上海開了一家書店,取名內山書店。熟悉內山完造的人或許不多,他的一位中國摯友卻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這位人物就是我國近代文學家魯迅先生。
很遺憾魯迅先生已不在了,如果魯迅先生能喝到當代的頂級中國白酒,定會欣賞中國白酒清澈的酒質,享受中國白酒香馥的氣味,品味中國白酒醇厚的口感,相信魯迅先生的筆下應該會活躍著很多中國白酒的因子。
同樣遺憾的是,在中國本地酒越來越好的今天,一些人依然在神化外國酒,這樣的人難免讓自己錯失愛上中國好酒的機會。
外國酒比中國酒好,這恐怕是某些人對酒的最大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