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隆中對?
- 執唐
- 妖道道道道
- 2080字
- 2023-10-23 18:16:00
原本作為下屬,房玄齡理因是走在李世民后面才對的。
這屬于是禮數尊卑問題。
但是在踏入蘇牧家的時候,房玄齡卻走在了最前面。
在走進蘇牧家中之后,視線簡單的掃視了一圈。
簡單的布置、基本找不到什么藏人的地方。
在確定沒有危險之后,房玄齡這才躬身將李世民迎了進來。
對于這些,緊隨其后,攙扶著蘇牧的秀秀雖是看在眼里,卻也什么都沒說。
而蘇牧則是全程面帶笑意。
“家中略微寒酸。貴人莫要嫌棄才是。”
等秀秀攙扶著蘇牧來到大廳之中坐下之后,蘇牧微微向前拱了拱手。
略微的客道,還是要有的。
“秀秀,為貴人上茶。”
“是、公子。”
...
隨著秀秀的離開,客廳之中也就只剩下了李世民二人與蘇牧了。
氣氛一時之間,竟開始有些略微的尷尬了起來。
“今日不請自來、小先生卻也相邀入座,當真是我等唐突了啊!”
看著坐在對面,臉上的黑色緞帶依舊沒有取下,只是笑意盈盈的蘇牧。
房玄齡在察覺到了氣氛的尷尬之后、他也是硬著頭皮的為李世民打開了話題。
“二位貴人言重了。二位心中有所疑惑,想要尋求解答的心情我自是了解的。”
“況且這二位的來意是為了這科舉之事,此等朝廷決策之事,二位若是在街道之上,人群之中詢問、我答與不答,對我來說都是一種麻煩。”
“二位能私下詢問,為我避免了不少的麻煩,這本就已是二位的好心了。”
“該是我謝過二位才是。”
蘇牧的攤位本就是陪聊為主,若是有人在大街之上詢問這朝政之事,到時候他一時言語出錯了。
那可就是妄議朝政、他一個平頭百姓,如果當真攤上這個罪責,得吃不了兜著走。
而若是問而不答,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砸自己的招牌。
所以,對于二人尾隨自己回家這事兒,蘇牧倒也沒有太過在意。
至于什么危險之類的...
吉人自有天相!
“小先生,實不相瞞、某家中子嗣年歲也不算是小的了。長子再過個幾年,也可以參加科舉取試了。”
“今日先生所言的科舉的弊端...還望先生可以細說一番。”
“若是家中子嗣中舉,那便是入了仕途。這終究是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大事、望先生賜教!”
先前尾隨之事說開了之后,李世民此時也不在客氣什么了。
直接一言就切入了主題之中。
科舉的開創,意在打破人才晉升的瓶頸。
避免大族豪門在朝中拉幫結伙、禍亂超綱,欺上瞞下。
這對于整個王朝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他作為帝王,自然是希望這個制度越完美越好了。
聽到李世民將話題切入主題之后,蘇牧略微的思索了片刻。
“貴人,其實按理來說,我是不因與您談論這些事情的。”
“但是您也看到了,我是個障目之人,并不知道您的長相與身份、今日所言,若有得罪或是罪過之處,望貴人能高抬貴手,莫要為難于我。”
俗話說的好,人在其位,謀其職!
在蘇牧看來、面前之人對于這科舉制度的好奇心著實有些重了點兒。
而他口中那所謂的家中子嗣的事兒...
具體是真是假還尚且待定。
禍從口出這種事,蘇牧還是聽聞過不少的。
而對放如今已經追到了家里,要是什么都不說,恐也說不過去。
最佳的解決辦法,估計也就是利用自己盲人的身份了。
不知者無罪不是...
“先生暢所欲言便是,今日之言,只當是你我相遇一場,知己之間的閑聊暢談就是。”
對于蘇牧謹慎的性格,李世民也并未產生反感。
相反的,他其實很欣賞蘇牧這樣的行事風格。
知進退,凡事有理有度。
能有如此表現之人,基本上不可能是泛泛之輩。
蘇牧越是如此,李世民對于他接下來的話語就越是充滿了期待。
說不準,今日他還真能遇見個隱世奇人!
“既然貴人如此說了,那也就容我放肆了。”
蘇牧是能說的都已經說過了,而之后對方質疑要問,這將來要是出事兒了,那可也怪不得他了。
“科舉制度是前啟隋朝而來、自隋之前,若想踏入仕途,非是豪門、世家難入也!”
“人才幾乎被壟斷不說,時間一長、還容易出現世家大族壟斷朝綱,制衡朝廷這樣的情況。”
“而科舉制度的興起,讓很多寒門之人也有了一條晉升的出路。甚至就算是平民,有才之人,也有可能平步青云!”
“打破最基本的朝政壟斷,對于一國而言,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但是就如今的科舉而言,弊端終究太多了。”
“就我暫時知道的,其一:朝廷對于科舉取試尚且不夠重視。這一點,幾乎是致命的缺陷。”
“就舉個簡單的例子,科舉的目的是為了給朝廷取士、收納人才的。但是這些收納來的人,掌權者有過目過嗎?”
“其中多少是真才實學?那些落榜的人之中,又有多少真就是虛有其表?”
“光是這一點,其實就已經說的上是致命的缺陷了。若是之后不加以改進,隨著時間流逝,下方之人必然會有所松懈。”
“反正也不會有人在意這些學子到底有多少是真才實學而來的。”
“而那些落榜之人,也不會有人關心這些人到底有沒有能力。”
“虛假的繁華,終究只是虛假的。千里之堤毀于蟻穴,若是這些科舉取試上來的人本就是無能之輩。那早晚他們會成為禍患。”
“其二:也就是我一開始說過的,沒有一個準確并且標準的答案。考生的強弱好歹,全憑考官對于文章風格的喜好。”
“但是朝廷招募的學子,本意是讓他們去治理一方的。不去考慮實際能力,卻一味的追求文章工整...”
“德行如何?能力如何?這些全是未知之數!這樣的人,若是下放一地、那便是百姓的災難。”
“當然,這些缺陷是朝廷的事情。若是貴人想利用這些的話,將來貴公子若是參加取試,不妨從這些地方入手。”
“取巧而行。也不失為一種能力的體現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