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商機
- 重返1983浪潮之巔
- 木木愛吃辣
- 2362字
- 2023-10-20 16:52:53
沒再在這個話題上繼續糾結,江佑白拿起范紅斌送來的禮盒,拆開是一套精美的青花瓷茶具。
江立功眼睛一亮,“這是好東西啊,老范大手筆。”
江佑白好奇問道:“有什么講究嗎?”
雖然他是地道的瓷廠子弟,但從小到大光顧著玩了,對瓷器基本沒什么了解。
江立功戴上掛在脖子上的近視眼鏡,輕輕摩挲著瓶身,隨后將茶壺瓶底亮給江佑白。
“你看底款,‘中國浮梁’下面還有一個‘CHINA’,這種帶英文的就是出口專用的。”
“貴嗎?”
“何止是貴?一般人根本沒地買去。”江立功點起一支香煙,深吸一口。
“現在十大廠生產的瓷器,少部分供應給公家,大部分都用來出口創匯,就這么一套瓷器,賣到英國,那起碼得這個數。”老江豎起五根手指。
“50元?”
“50英鎊打底!”
江佑白震驚了,按照現在的匯率,那就是差不多700元人民幣。
老天爺!這得賣1000個雞腿!這要烤掉多少斤碳啊!
看著兒子目瞪口呆的樣子,老江有一種在大學生面前裝逼成功的快感,舒坦地吐出一口煙圈,繼續嘚瑟:“不然你以為咱們宇宙廠一年2000萬的出口創匯是怎么來的啊?”
“為什么能賣這么貴呢?”江佑白不解。
老江思考了片刻,緩緩說道:“一方面是咱們的瓷器享譽全球,另一方面是我們的成本本身也不低,不同的釉彩燒制成功率也不一樣。像這種青花瓷,成功率差不多7、8成,但像釉里紅這種名貴瓷器,即使是十年以上的老師傅,燒制成品率也不會高于1成。綜合下來,廠里十幾種產品的平均成品率大概在3成左右。”
“竟然這么低...”江佑白突然捕捉到了一個關鍵信息,急哄哄地問道:“那次品怎么處理?”
“燒裂的直接當垃圾處理,少部分瓷器完好但成釉色不行的次色品,要么分給廠里家屬,要么就直接送到國營商店,低價處理了。”
江佑白的眼里閃爍著金幣的光芒,“有多低?”
“這個我就不清楚了,我們車間的次色瓷器都是你王叔在處理,賣給國營商店可能一套也就是一兩塊錢吧。”
暴殄天物啊!
“你在打次色瓷器的主意?”看著江佑白一臉痛心疾首的樣子,老江打趣道:“普通老百姓誰買瓷器啊,摔一下就碎了,哪有搪瓷碗好使。”
說完,老江端起他的大紅色搪瓷茶缸,吹了吹氣喝了一口茶。
仿佛在無聲地嘲諷自己兒子這個大學生沒什么社會經驗。
但江佑白心里卻是門兒清。
這個年代的老百姓不買瓷器很正常,好幾元買來的金貴東西,家里的小孩稍微碰下就碎了,擱誰不心疼,哪里有搪瓷的經摔。
但有那么一撥人可不差錢啊!人家講究的是生活品質!
江佑白越想越興奮,說干就干。
“趙總,你的50元投資馬上就有10倍的ROI了。”
給親媽撂下一句話,江佑白便馬不停蹄地沖出了家門,朝王躍東家里跑去。
只留下趙素芬和老江面面相覷。
“啊歐愛?這臭崽怎么最近嘴里盡是些聽不懂的詞...”
......
“王叔,來一根。”
江佑白一臉諂笑地點上煙。
王建國手指夾著根裊裊生煙的廬山,有些好奇地問道。
“佑白,躍東跟他媽去外婆家了,你是來找我的?”
王建國是打心眼里喜歡眼前的大侄子,雖然從小到大和王躍東一起闖了不少禍,但學習從沒落下,一直是學校里數一數二的成績,連帶著王躍東高中幾年也發奮了一把。
人要好伴,樹要好鄰。
可以說,王躍東能考上嶺南工商學院,有江佑白一小半的功勞。
再加上和老江十幾年的革命友誼,王建國基本上把江佑白當成半個兒子看待的。
“叔,我想問下,咱們二車間的次色瓷器一般都怎么處理啊?”
“大部分殘次品都是火候沒把控好燒裂的,碎片一般拉到郊區就地掩埋。少部分成色上差一些的,國營商店每周來收一次。”王建國有些詫異地看向江佑白,“怎么?想去擺攤賣次色瓷器?”
他倒是知道江佑白和王躍東最近搗鼓的烤雞腿,這兩天王躍東沒少在家里顯擺,一天幾十塊的凈利潤讓王建國也是心驚不已。
但次色瓷器,他覺得沒有什么搞頭。
這玩意兒,有錢人不屑于用,普通人舍不得買,整個就是一尷尬的處境。
就連國營商店也不怎么愿意收了,哪怕一套只要一塊不到的價格,實在是不好賣。
最近幾批次色瓷器,基本都是分給廠里的職工用了。
“嗯,我覺得能賺一波。”江佑白一臉篤定。
“哦?”王建國倒是來了興趣,“就連咱們廠里的工人都不怎么用瓷器,你有什么好法子能賣出去?”
“商業機密,就先不跟叔說了。”
江佑白嘿嘿一笑,倒不是不信任王建國,只是他這生意靠的就是一個時間差和信息差,錢沒進口袋,還是低調點的好。
“和你叔還玩神秘呢。”王建國開懷大笑,“行,今天是公休日,明天周一廠子下班前,你來二車間找我,先帶你看看。”
反正都是不要的次色瓷器,賣給誰不是賣,也不違反廠里的規定。
佑白這小子從小就鬼點子多,讓他去試試,哪怕虧了,也當積累社會經驗了。
王建國心下打定主意,明天去另外幾個車間,把成色好一些的次色瓷器也要過來,打包交給江佑白。
大侄子的一點小生意,做叔的必須狠狠支持一把。
“好嘞,謝謝叔。”
從王躍東家里出來,院子里已經有不少小屁孩在嬉鬧著。
“小皮球,架腳踢,馬蓮開花二十一。”
女孩子們一邊唱著歌謠,一邊賣力地跳著皮筋。
男孩子們則是在一旁玩著彈珠,時不時偷瞄一眼跳皮筋的女孩。
江佑白樂呵呵地看著這群小屁孩,雖然不像后世的小朋友有各種ipad、小天才手表之類的電子產品,但這種快樂,既不傷眼,還能鍛煉身體。
這時,不遠處傳來一陣聲響。
“叮叮嘡,叮叮嘡。”
一個小販挑著扁擔,手里的鐵錘有節奏地敲擊著鐵塊。
不少院里的家屬好奇地圍了上去,小屁孩們更是扔下了皮筋和彈珠,向小販跑去。
“麥芽糖咯~1元1斤,舊物也能換咯~”
小販打開兩個圓簸箕,露出里面黑白相間的麥芽糖。
乳白色的麥芽糖裹了一層芝麻,糖的清香和芝麻的濃香混合在一起,散發出迷人的味道。
小屁孩們眼睛都直了,口水就快流到地上。
“不急不急,一個一個來,膠涼鞋、鴨毛、搪瓷盆,都能換~”
要是放在前幾年,可沒有小販敢冒著投機倒把的風險來賣糖。
現在不僅能以物換物,還能直接用錢買。
江佑白要了1斤叮叮糖,一口咬下去,有點硌牙,但嚼了幾口,粘牙的麥芽糖香味就在口腔里迸發出來。
真甜啊。
這口改革春風的甘甜,一直甜到了江佑白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