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改編后記

改編《長相思》第三部,主要是為了抹去對夭柳的意難平。桐華的這部作品為什么會引起很多人的意難平,我想是人性使然。原著中,相柳表面看是一個殺人不眨眼、冷酷無情的魔頭,但實際上他知恩圖報、至善至純。他的悲劇觸動了人性最柔軟的地方,在那個地方,我們都希望那些真善美的靈魂可以被發現、被理解、被回應,而不是被埋藏、被誤解、被拋棄。

為了改編,特意去讀了桐華的《曾許諾》、《散落星河的記憶》、《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對赤宸、殷南昭、小波都印象深刻。相對于他們,相柳依然是最意難平的那個。相柳的意難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女主人設的弱和割裂,尤其是相對于其它幾部作品,讀到最后,彷佛又看到了另一個若曦,跟著她并不愛的十四爺思念著四爺,擔心著八爺。桐華的筆技強大,在《長相思》中尤其的炫了筆技,故事講的細膩,文筆優美,情節緊湊有條理,悲劇結局合情合理,使讀者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很少有一部小說會在網上有鋪天蓋地的同人文出現。

故事的大背景發生在軒轅一統大荒的最后一步。這一步其實是一個巨大的悲劇,大荒一統,并沒有帶來萬民安居樂業,而是山崩地裂,洪水滔天,神族隕落。山海經只簡單記載了洪江怒觸不周山,并沒有記載那場創世紀洪水是如何而來。很多人猜想是洪江撞斷天柱引發的,但是山崩地裂并不能引發超級大洪水,只是加劇治水的難度,所以更合理的猜想應該是如天塌了一般的連綿不斷的暴雨。從玱玹統一大荒后,經歷了堯、舜、禹三個時代,幾百年都是在治理大洪水。玱玹的兒子鯀為治洪水不得已竊息壤,結果被殺,可見當時水患之嚴重。

在《曾許諾》中,河圖洛書在虞淵現世,引發各大王族爭搶,最終將虞淵之物太陽之火引入世間。軒轅靠太陽之火滅了神農,但是太陽之火作為虞淵之物,滅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凡事有因必有果。在《長相思》中,這兩樣東西都一帶而過,河圖洛書更是不了了之。

旱魃停留世間,間接的反映了當時的大荒其實是處于大旱狀態的,這也凸顯了水神的重要性,而火神祝融則因無用武之地被埋沒。洪江作為水神,在當時的地位是不錯的,他領著神農軍殘部霸九州,但是霸而不王。他一開始是有百姓可守的,據說玱玹用了鬼怪論稱洪江的治水之法會招來鬼怪一說,將洪江的百姓都嚇走,以至于洪江陷入無百姓可守的被動局面。在《長相思》中,滅神農義軍的是蓐收,蓐收是金神,并不擅用火。在山海經中,真正滅神農義軍的是火神小祝融,水火不相容的典故也源于此。火神滅神農義軍的時候,有一個細節是洪江的大將相柳并不在場,記錄是相柳悄悄溜走了。

相柳在山海經中是個非常有爭議性的人物。在為數不多的簡單記載中,他是一個惡神,作惡多端,食人無數,體內含有劇毒,連噴出的水都有毒,他破壞禹治水,最后被禹所殺。但是,在有些記載里,他又有相柳氏的尊稱,非常能干,堯甚至推崇過他做帝王。

歷史從來都是勝利者編寫的。能把洪江逼到怒觸不周山以同歸于盡的地步,想必是幾千年神族大戰恩怨積累的結果。軒轅一族最開始只是大荒一個非常不起眼的神族,但是能一路掃蕩各大神族,尤其是當時的霸主神農一族,除了黃帝的宏才大略,應該也有不少非常規手段,譬如利用親情,旱魃據稱是黃帝的女兒軒轅妭。

山海經記載了很多在我們看來十分荒誕不經的故事,但我個人一直相信地球的漫長歷史進程中曾出現過很多種文明,在人族文明之前,應該有一個超級文明存在,那就是神族文明。

基于這樣的背景,所以決定改編,不為別的,只為了能抹去心中那點意難平。很多地方都是瞎猜,山海經的故事原本就是靠想象,不代表歷史,也與人類文明沒有多大關系,更沒有抹黑黃帝和黑帝吹捧赤宸的意思。黃帝和黑帝的做法其實無可厚非,爭奪天下原本就是你死我活,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達到目的。歷史上,那些能成就偉業的帝王,大多與他們對個人感情的割舍和強大的情緒管理能力密切相關。其實,按照山海經的故事猜想,我們大部分人,也許是黎民的后裔,也就是赤宸的后裔,因為黎民在大洪水之前為逃脫賤籍早已搬去了深山,避開了那場大洪水。而中原大地洪水滔天,大部分中原百姓也許都葬身在了那場洪水中。如果改編不小心觸犯了你的三觀,請見諒。

改編仍然基于原著的敘事框架,畢竟是為了抹去意難平,如果改動太大很容易出戲,達不到目的。

最大的改動是小夭的立場和人設。原著中,小夭堅定的站在玱玹那一邊,這是合理的,因為原著的大荒一統結局是萬民安居樂業,而改編后大荒一統的結局更貼近山海經的記載,是一個超級悲劇的收場:神族隕落。改編后,小夭的立場就是反戰。她的反戰立場非常合理。第一,因為戰爭,她失去了親人,不得不流落民間。在民間,她親眼目睹了神族凋零,不得不和人族為伴。她甚至憑此預判了神族隕落的結局。第二,高辛是她的故國,即便她后來知曉身世后,高辛王依然于她有養育之恩,玱玹是高辛王一手栽培的,高辛王也不是昏君,高辛百姓并不想與軒轅統一,所以玱玹攻打高辛算是侵略他國。神農義軍無百姓可守,也不作惡,只是留在深山自生自滅,別人不降就將其趕盡殺絕顯得很不厚道。老神農王將百草經注傳給軒轅妭,一方面確實是看上了軒轅妭四處行醫救助平民的善舉,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影響軒轅王室的人改變天下紛爭不斷的局勢。小夭作為百草經注的傳承者,對神農國有感情無可厚非。所以她更愿意看到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三,她行醫為生,明白神族子嗣緣薄,繼續殺戮只會導致神族越來越少,所以她也愿意反戰。

小夭反戰,始終處于中立立場,并不偏袒任何一方。她明知道軒轅和高辛如果大戰可以讓神農義軍獲利,但是她為了避免大規模流血,依然勸說高辛王放棄大戰將高辛與軒轅合并,即使這樣會將神農義軍和相柳推向被動。她為了勸說軒轅和神農義軍停戰,懷著身孕卻依然冒著可能被玱玹和赤水氏算計的風險前去紫金宮,而不是遠遁海島。

在人設上,小夭不管是在野狐貍的牢籠里,還是在清水鎮做汶小六,都是非常堅韌的,她生性非常純良。這樣的本性,不管身處何處,都不會變成一個軟弱任人選擇只求依附于他人的王姬。原著也許是為了制造一個巨大的BE所以不得不在人設上制造了一些割裂。所以改編盡可能的想消除這種割裂感,讓汶小六和高辛玖瑤、西陵玖瑤看起來自始至終都是同一個人。按照汶小六的性格,她會同情弱勢群體,在了解了父母的事后,不會埋怨他們,反而會去幫助處于弱勢的百黎族人。正是她純良的本性,打動了相柳,讓他愿意數次救她并最終與她相守。

改編的第二大塊就是將太陽之火和河圖洛書與相柳小夭聯系在一起。相柳是有條件收復太陽之火的,因為他修冰魄靈力,武力值冠絕大荒,還有九條命。太陽之火在陸地上會引來大旱,這是黃帝沒想到的,而太陽之火去到海上會引來大澇,這是黑帝沒想到的。因為認知上的不足導致決策者做了錯誤的決定,最終帶來災難,符合虞淵之物的特性,也符合凡事有因必有果的一般規律。有了太陽之火加持,相柳有了同時守護神農義軍和小夭的底氣,是好事也是壞事,注定了一場悲劇,而他最終也將所有的靈力和生命都用在了挽救這一悲劇結局上,符合他的性格。有人說相柳死守洪江,逆勢而為,看不清大義,如果不是上帝視角,身在其中其實是很難看清的。洪江當時的勢力并不算特別弱,而軒轅也并非是一個眾生平等的國度。軒轅打敗赤宸吞并神農國后,百黎立刻淪為賤籍,氏族依然享有已有的地位,妖族依然地位最賤,奴斗場重新開啟。在《曾許諾》里,赤宸作為神農國的改革派,真正做到了將神妖人放在平等位置上。相柳能逃脫奴斗場,也許和赤宸當時治理神農國廢除妖族賤籍有關。在山海經里,相柳是非常敬佩赤宸的,他甚至曾試著復活赤宸,因此被黃帝和黑帝追殺。原本想將小夭和相柳在赤水沙地見了赤宸和旱魃后,將復活赤宸這一段加入到改編中,后來實在是嫌麻煩就放棄了,反正復活以失敗告終,改變不了故事結局。

改編的第三大塊就是玱玹的行為,其實他的人設我并沒有做什么改變,基本和原著是保持一致的。他身負統一大荒的使命,為維護軒轅的利益做出出格之事無可厚非,權力的巔峰本就沒有情義可講,既要又要不符合帝王的性格。原著中他就是在不斷的利用小夭,他殺了璟導致小夭與他反目,將故事推向高潮,但是我不認為原著中他是為了避免小夭嫁給璟而殺璟,我認為更多的是要切斷神農義軍的糧草供應,因為涂山氏一直在為義軍提供糧草,玱玹不會查不出來。至于涂山氏為何會支持神農義軍糧草,個人認為應該是和維護世家利益有關,并非只是出于戀愛腦為了補償相柳在海底三十七年救小夭的舉動,畢竟三足鼎立的局勢是最有利于世家利益的。九尾狐族強大的預測未來形勢的法力,是可以感知神族隕落這一結局的,他們竭力在避免或減緩這一結局的到來罷了。原著中玱玹并不知道小夭和相柳的蠱已經解了,在冒著小夭會因為情人蠱和相柳一同死去的風險下,依然殺了相柳,可見他為了天下是可以犧牲小夭的。如果原著中小夭選擇和相柳在一起,相柳有太陽之火他打不贏神農義軍面臨著失去天下,按照原著中他的性格,他一定會利用小夭借情人蠱來殺相柳,甚至不惜犧牲小夭來達到目的。

當然,有人會覺得改編后相柳小夭和玱玹都變蠢了。我改編的有些倉促,鋪墊的還不夠,細節上構思也很不足,沖突制造的太少,但是玱玹會利用小夭來殺相柳是必然結局,也是最有效的辦法,所以很多細節寫不寫都改變不了結局。至于他為何會利用馨悅和赤水氏來對付小夭,因為他原本就打算放棄小夭,如果要志在必得殺掉相柳,利用馨悅和赤水氏勝算是最大的,別的人多少會顧忌小夭的身份下不了狠手,相柳九條命,如果不下狠手利用情人蠱是奈何不了相柳的。小夭對玱玹不設防是非常正常的,她生性單純,行醫為生,玱玹是她血脈上最親的人,對她也一直呵護有加,視若珍寶。她不是不設防,她是絕對不會相信玱玹會對付她。而在她內心深處,即使玱玹對付她,她也不會對他下死手,因為她和玱玹終究不一樣。而相柳,原本是很狡猾的,可為何會愿意把自己的軟肋放在玱玹手上。我想他是真的很愛小夭的,愿意為她付出一切,并且他真的相信玱玹和他一樣會遵守諾言,不會利用小夭來對付彼此。他有很多次機會殺玱玹,但是顧及小夭都放棄了,甚至還無意中救了玱玹一次。君子一諾都能重若千金,何況帝王之諾。他和赤宸性格不一樣,但是本性其實是一樣的,為了所愛之人可以傾其所有,并不在意得失。正是因為他們無法割舍個人情感,所以注定了失敗。所以也不能說是蠢,有時候就是情不自禁影響了判斷和選擇吧。

馨悅和豐隆的故事,直接導致了祝融出馬滅洪江,人設上并沒有做什么改變。馨悅有王姬的驕傲,也有質子的神經質和不自信,性格上其實和玱玹非常像。豐隆作為神農王族后裔,率兵攻打效忠于神農國的神農義軍,從道義上講是十分不妥的,這也導致了他的悲劇。世家在政治上從來都是中立,所以才永立不倒。赤水氏放棄了中立立場,過多的卷入政治是非,很容易被懷疑是另有企圖,最終被滅也是合理結局。當然長老們被左耳刺殺有些不合理,但即使不是左耳,黃帝也會出手,這一點在原著里就提了一點點。

當然,對涂山氏那一塊的故事也做了很多的改編。防風意映是原著中我認為心理最正常的女子,敢愛敢恨,也很能干。涂老夫人一人撐起涂山府若干年,也不會是心胸狹隘之人。他們最能代表世家在戰亂紛飛年代如何保全家族利益,一切以家族利益為先。涂老夫人精明能干,防風意映和涂山篌要在她眼皮底下有勾當,她不太可能幾十年都不知道。意映如果真的很愛涂山篌,那么涂山璟要退婚也不想當族長豈不是正中他們下懷嗎?意映正好借此退了婚,和涂山篌光明正大在一起,輔助涂山篌做涂山族長,他們背后的五王七王一黨必是大力支持。畢竟涂山族長的位置關系天下形勢,各派系必會拼死競爭。在那個節骨眼上五王七王不會置之不顧,把涂山族長位置就這么讓給璟將涂山氏推向玱玹。可是意映堅決不退婚,甚至不惜先孕后婚,婚后又想辦法給璟下毒,然后璟一個族長被人下毒居然毫無辦法,還需要一個和涂山府沒啥關聯的小夭用美人計去勾當涂山篌來解決問題,涂山氏如果這么弱如何做到富可敵國?總之感覺這塊是原著中很大的敗筆,意映、璟和篌的故事就是潘金蓮、武大郎和西門慶的套路,可惜了那么好的意映,所以徹底改了,當然改的比較倉促,缺乏細節,幾乎是一筆帶過。

改編完后,夭柳的意難平被抹平了,但是心里始終有一些淡淡的憂傷,大概是不愿意接受山海經里神族隕落的結局吧。在改編立意上,我也是反戰的。就像文中寫的:“神族擁有其它生靈無法企及的力量,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如果神族無法克服神性的黑暗面,他們擁有的力量越大,造成的破壞性后果往往是毀滅性的。”我們這個時代,其實又何嘗不是處于后人類時代,人類已經擁有了可以毀天滅地的力量,但如果人族無法克服人性的黑暗面,將來的某一天,也許也會和當初的神族文明一樣走向隕落。

如果你是小夭,希望你和她一樣堅韌,自立自強,勇敢面對愛,保持初心,為善于世。

如果你是相柳,希望你學會好好說話,少一些暴力溝通,愛世人的同時也多愛自己。

不管你愿意是誰,希望你心里多一些愛,少一些仇恨,因為愛會反哺,而仇恨會反噬。

從未在一部小說上花了這么多時間和精力,有時候覺得很可笑。改編的十分倉促,構思遠不夠。原本對第二部也做了很多改動,但因為沿用了很多原著的內容,為避免重復所以把那十章刪掉了,把主要改動簡單壓縮在了前記中,后面制造的沖突太少,如果沒讀過原著,這么寫是遠遠不夠的。當然,我對原著的理解也非常有限,很多網友提到的草蛇灰線都一概忽略,只是沿用了同樣的人物和框架講了另一個故事罷了。不管怎么說,感謝桐華塑造了相柳這個人物形象,他應該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可小說畢竟是小說,希望大家能跳出作者的設計,早一日抹掉意難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盱眙县| 邢台县| 彰化县| 崇礼县| 同心县| 会宁县| 汉中市| 都江堰市| 贵南县| 长泰县| 阜宁县| 勐海县| 汉川市| 元阳县| 色达县| 克东县| 屏山县| 宜都市| 阿瓦提县| 个旧市| 仙桃市| 合水县| 洪洞县| 北海市| 石城县| 大方县| 扶风县| 日喀则市| 萨嘎县| 兴仁县| 韶山市| 诸城市| 万宁市| 商南县| 南木林县| 阳城县| 翁牛特旗| 延津县| 克什克腾旗| 乌苏市|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