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年末的書信
書名: 城市建設,從小漁村到世界之都作者名: 只想摸下魚本章字數: 2269字更新時間: 2023-10-27 17:33:54
話落,頓時無數種情緒涌入洛凡的內心。
欣慰,安心,喜悅……
而這些情緒,最終展現在洛凡身上的,只是一抹淡淡的笑容。
這算是對他工作的最大認可,也是他穿越到這個時代的意義。
“謝謝了,冷欣瑜。”
短短六個字,卻是洛凡真實的感情流露。
“也沒什么了,我只是陳述一些事實罷了。”
聽到洛凡的道謝,冷欣瑜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肉松餅,這個可以。”
走到柜臺之前,洛凡拿起了一盒肉松餅。
以此,轉移了一下話題。
“肉松餅?聽說很好吃,我也拿一個。”
邊說,冷欣瑜邊走到柜臺前,從相同的地方,取下了一盒肉松餅。
邊走邊聊,兩人不知不覺間走過了超市的全部地方。
自冷欣瑜的口中,洛凡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了和峴。
并知曉了和峴現在存在的一些小問題。
而這些問題,洛凡都記在心里,會一個個去解決。
不知不覺間,夜幕垂下。
在街邊的一處餐館中,兩人一起吃了一頓簡單的晚餐。
晚餐結束,即為分離的時候。
帶著冷欣瑜代表整個和峴送的巧克力,洛凡回到了在海濱區的家。
家不大,但是獨棟。
三層,兩百多平米的房屋,已經足夠洛凡居住。
坐到客廳,打開電視,撕開巧克力的包裝,送入嘴中。
雖是原味,但還是可以品嘗到淡淡的甜味……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三個月。
三個月的時間,和峴這邊已經為合資工廠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嶄新的廠房,穩定的供電,便捷的交通……
而富國財團也是如約送來了大量設備,技術和工程師,幫助洛凡把汽車工業建立起來。
在富國財團到來之前,洛凡還在好奇,松田理沙會讓財團旗下,哪個品牌與和峴合資建廠。
如果以理性來說,先讓一些小品牌進入九域試試水比較好。
畢竟,誰也無法保證,霓虹的汽車,契合九域的市場。
但令洛凡沒有想到的是,松田理沙竟然那么膽大,直接讓旗下最具價值的品牌—豐太與和峴創辦合資公司。
這一步,很險,但如果成功,所獲得的效益也是極高。
憑借這份亮眼的成績,松田理沙絕對可以成為財團的新一代繼承人。
可以這么說,松田理沙已經將未來押注在九域身上。
工廠設立在北海區,占地大概十萬平米。
建成之后,一年將會生產五萬輛。
轎車和SUV將是這里生產的主力車型。
同時,豐太汽車廠的對面,一家名為和峴汽車的企業也建立起來。
這是和峴自己的汽車生產企業,依靠豐太一些落后的生產技術,主要生產面包車。
面包車,所用技術雖然不是最先進的,但勝在物美價廉。
一輛售賣兩萬塊錢,比其它品牌的汽車不知便宜了多少倍。
用以現代的話來說,如果這輛車炸了,車主都會夸炸的好。
以面包車為起始點,洛凡相信,和峴汽車遲早會在九域乃至于全世界占據一席之地。
設備運入的同時,員工招工也隨之開始。
而這次招工,依舊面對整個九域,尤其是海右省。
裝配,冶金,焊裝……各類工作總共要招收兩萬余人。
兩萬個能夠月入上百的工作,足以惠及十萬個家庭。
再加上幾十家協作的企業,足以帶動很多城市一同發展。
同樣,家電工廠也被建設起來。
但相比于汽車產業,它的招工量就少了許多。
初期大概只招收五千人。
但五千人的背后也是三四萬個家庭。
兩家合資企業,總歸可以惠及到十五萬個家庭,讓這十五萬個家庭過上小康的生活。
而這就是核心城市存在的意義,以一城帶動周圍一同發展。
讓無數人擺脫貧窮,過上小康的生活。
過去的三個月,遠在霓虹的池田理紗,時常發來信件。
有的是講述她日常的生活,但更多的是各種文稿。
在洛凡的指導下,魔卡少女櫻已經初見雛形。
待到第一卷完成之后,池田理紗就會向銷量最高的幾本雜志投稿。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池田理紗的作品已經可以被選入雜志連載。
而她,也將踏出追尋夢想的第一步。
而冷欣瑜,那天之后,兩人的話語明顯多了起來。
時不時相遇,一同吃個便飯。
關系也從萍水相逢也上升到互相了解的朋友關系。
……
秋去冬來,不知不覺間,年末又到來。
但今年的寒冬,注定不會再寒冷。
在城市的最初規劃時,洛凡就沒有忘記暖氣這一項。
而今年,是和峴全面供暖的第一年。
暖氣,足以讓房間的氣溫達到二十度。
哪怕外面再怎么寒冷,家中依舊是溫暖的。
學校自然也都通了暖氣,寒冬臘月,學生們再也不用凍得伸不出手,終于可以在冬天也可以安心學習。
二樓的書房中,對著窗外不斷下落的白雪。
洛凡正拿著筆發呆。
一年一次,寫給大統領的信件,每句話,每個數據都要多加斟酌。
雪還在下,從屋外看去,外面已經是白茫茫一片。
定一定心神,喝上一口茶。
筆落,隨即一行話被寫入稿紙之中。
“今年,和峴又是發展迅速的一年。
僅僅一年的時間,和峴的GDP就由2.3億增長到15.8億元。
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也已經初步完成。”
寫到這里,洛凡從一旁的抽屜中取出了幾張照片。
照片之上,則是和峴各區的中心區域。
“常住人口也達到了五十萬人,加上流動人口,和峴人口實際達到了八十萬人。”
八十萬,一個很恐怖的數字,也遠不是一個鎮能夠達到的。
“今年,和峴發展了許多產業,比如:鋼鐵,汽車,信息技術……”
寫到這里,洛凡又拿出了一疊厚厚的文件,里面寫有各產業的詳細狀況。
而這疊文件,將和照片,信件一起,發送到京城。
“和峴影響力依舊在提高,對周圍的輻射帶動作用也愈加明顯。”
得益于和峴的輻射帶動,海右省許多地方也加快了發展。
在和峴打工的人,會將錢帶回家鄉。
和峴的企業,也會將很多的下游訂單交給海右省的各地企業。
東昌市的石油,鳳城的鋼鐵與煤炭,鳶都的糧食和蔬菜……這些都被和峴大量購買。
給當地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收益。
“相信明年,和峴還會更進一步臺階。
如果可以,在此請求,給予和峴更大的活動空間。
未來定會帶動更多的城市發展。”
還是那句話,和峴實在是太小了。
哪怕有著八百平方千米,還是有些不夠用。
因此,在管轄范圍影響經濟發展之前,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筆落,封好。
至于京城那邊會怎樣回復,就不是洛凡可以干涉的。
一切只能夠靜等幾天后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