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盱眙縣令(上)
- 穿越大唐,貼吧老哥助我走向巔峰
- 年更180萬
- 2019字
- 2024-03-28 19:07:45
“別送了,娘,你回去吧!放心吧,沒事的?!?
三月的長安城,處處都是姹紫嫣紅,唯有灞橋邊的楊柳是光禿禿的沒個葉子,都被送行的人折完了。
魏叔玉站在東去的船頭,不停的揮手,和前來送行的母親告別。
七月從安西返回,將在年關,終于回了家,趕上了過年。
然后魏叔玉和父親魏征祠堂里跪了一旬,參軍這么大的事,他沒告訴母親,魏征也沒攔著,從河東省親回來以后,裴氏發現兒子不見了,一問才知道,這小子入了西征的軍隊,早就出了長安。
裴夫人發了老大的火,魏征嚇得三個月沒敢回家,和蘇定方天天在門下省值班。
不過跑得了初一,跑不了高一。
魏叔玉回來以后,魏征覺得問題不大,也回了家。
正好,爺兩個一起處理。
裴氏一聲令下,父子二人每天必修課,跪祠堂。
晚上跪完了祠堂,第二天把帶給衡山小丫頭的寶貝送進宮,給小丫頭高興的。
足足有兩大車,不僅有魏叔玉的,更多的是秦王,和其它高級將領知道衡山公主喜歡西域玩意搜羅過來,托魏叔玉送進宮的。
到邢國公府慰問了一下夏花,轉達蘇狂對她的思念。收獲了一頓眼淚。
重頭戲當然是和春雨的顛鸞倒鳳,足足一天沒出門,最后是裴夫人帶著下人硬闖進去才把魏叔玉拖下了床。
隨后又是和幾個狐朋狗友敘敘舊,吹吹牛,走馬鬭雞,好不瀟灑。
在隆隆的爆竹聲中,魏叔玉和所有大唐人迎來了迎來了貞觀十九年。
過年跟著父親到了各位大人家走動走動,混個面熟。
魏叔玉知道,這些人就是二月份科舉考試時的考官。
先認認門,到時候就好操作了。
當朝宰相嫡長子,皇帝陛下的公主駙馬,又是魏征親自帶著。
收獲了滿滿的吹捧,魏公子有宰輔之姿,他日定為大唐柱石之基。
即使魏叔玉臉皮著實厚,也覺得有些臉紅。
不出所料,二月的科舉成績出來。
魏叔玉,房遺愛,甲上??墒谡咂飞希h令)一職。
沈莊,甄遠道,乙上,可授縣尉正八品下(縣尉)一職。
魏叔玉大致掃了掃,一共錄用有一百多個人,差不多有二三十個都是他認識的。不用說,這些人都是和他一樣的關系戶,來這就是走個過場,獲得進入官場的合法資格。
剩下的人指定還有他不知道的非長安官宦子弟,這群人里,平民估計能有五分之一就不得了了,不過相比前代,完全是個巨大的進步。
科舉結束以后,還沒完。
通過科舉考試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吏部會對他們做出考評,判斷一個人到底適不適合擔任這個職位,有沒有能力勝任。
科舉出榜的第三天,吏部考功郎中帶著考功司的人來到了鄭國公府。
一群人浩浩蕩蕩,考功郎中親自拜訪了鄭國公夫人,魏叔玉他媽,兩人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流,裴夫人還邀請了考功郎中馮大人一起用了茶,著實讓他有些受寵若驚。
在其它走訪隔壁鄰居的考功司的人還沒回來的時候,魏叔玉就已經看到,馮大人在他的考評表上寫上了一個大大的紅色的好。
裴夫人的笑容更深了,也更真摯了些,甚至邀請風大人一行在家里吃晚飯。
看的出來,馮大人也挺想的,但是他作為此次的考核負責人,需要避嫌,最終遺憾離去。
“馮大人慢走。諸位大人辛苦了?!?
“汝璽留步?!?
鄭國公府門口,魏叔玉送別考功司的一行人到了門外,依依惜別。
……
“公子這是要出長安嘛,能不能帶我一起去?”
晚上,溫存過后的春雨依偎在魏叔玉懷里,柔情似水的看著身旁的男人。
“是啊,應該在夏收以后,具體時間不知道,也不知道會是哪里?!?
魏叔玉不由得思索起來:
關中是不可能的,京畿重地,不可能讓他這樣一個毛頭小子來干一把手,責任太大,他吃不消。
邊關也不可能,現在軍情形勢嚴峻,軍防大事,他也扛不住。
估計不是在河南,就是在江淮一帶。江南還是離長安太遠,也太窮了。窮山惡水,瘴氣橫行,對他們這些關中長大的貴胃之人來說,危險性也太高,沖著他父親的官職,和他自己未來駙馬的身份,考功司的人昏了頭也不會把他放到那里去?!?
“現在還不能帶你去,你先安心在家,等我過去安頓好了,再來接你?!?
魏叔玉憐惜的拍了拍春雨的嬌媚臉龐。
“快睡覺吧,折騰一個晚上了?!?
“春雨要公子抱著?!?
“好,我抱著你睡?!?
窗外的月亮躲進了云,屋內的兩人入了夢鄉。
……
“陛下,這一次科舉人事安排已經下來了。”
“請您審閱?!?
太極宮,尚書左仆射,分管禮部,吏部,戶部的房玄齡呈上了一個奏折。
案桌前,正批閱公文的太宗皇帝聞言抬頭,接過了房玄齡的奏折:
“哦,這么快,今年一共有多少士子通過了考試?又錄用了幾人?非官宦世家子弟有幾成?”
“共一百三十九任通過考試,一百一十二人符合錄用要求,”
房玄齡停頓了一下:
“非官宦世家子弟不到二成,只有二十一個人。”
皇帝打開奏折,認真看了起來:
“二十一個,還是太少了。”
房玄齡也是無奈一笑:
“沒辦法,那些世家子弟的優勢實在太大了,每天啥也不用干,讀書就行,百姓之家卻要為了生存而奔波,閑暇之時才能讀書,書籍和老師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要不是陛下一登基就大力推行鄉學,在各州縣都安排了教習先生,此次科舉平民出身之人能有個兩三人就不錯了,這樣已經比前隋時好太多了。”
皇帝看完了奏折,放在桌案一旁:
“玄齡,任重而道遠??!”
“我看那個魏征的兒子魏叔玉也參加了這次考試,并且是甲上?!?
“是的,陛下?!?
“還有犬子遺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