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組織部的通知,說我的論文獲獎了,獲得一等獎。
我心里有說不出的激動。
論文是政研論文,是組織部和政研協會聯合舉辦的領導干部必須參與的競賽活動的作業。
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我認真對待,理清思路,用了一整晚,完成了這篇論文,沒想到還能獲獎。
是不是評獎者對我傾心,獎項給我高配呢?
對此,我心里有疙瘩。以下即是本人當時獲獎愚作,錄之以示,讀者評評。
論文:
感情動人和制度約束相結合是優化企業管理的良方
管理是一門深奧的學科。
管理出效益已成為了人們的口頭禪。然而管理模式很多,各個企業在追求效益的時候離不開尋找符合自身管理的方法。
用情去感化人,用規章去約束人,把兩者摻合,揉進企業管理,可作為當今企業管理的一種舉措。
一、感情動人是實踐“三個代表”的具體行動
***同志的“三個代表”的精髓之一,就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個重要思想涵蓋著領導者或企業管理者,所做的一切都要為著人民。胡錦濤同志多次指出要“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這一思想與“三個代表”一脈相承,具體涉及著領導者或管理者的情、權、利都要為著人民。作為企業管理者,時刻把自己置身于員工之間,關心員工的疾苦,解決員工的實際問題,把員工視為自己的兄弟姐妹,對員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情去感化員工,那么員工也會把企業的管理者,視為自己的普通一員,會把管理者當作自己的知心人,對企業和員工的問題也會無話不說,無議不提。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員工能與企業管理者打成一片,提出問題和點子也自然會多,這對企業管理的決策,也會大有裨益,員工也就融進企業管理中去了,使企業管理者所作出的決策方向也就是人民,能夠代表人民的利益,決策的正確性和英明性也不用置疑了。企業領導者的情感傾注于員工,也就會感動員工,同時會激發員工莫大的積極性,發揮出巨大的力量,為企業創造財富,提高企業效益,產生出更先進的生產力,形成先進的文化思想。這說明感情動人正是情系于民和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表現。
二、制度約束是法制社會的需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黨中央也提出要依法國。要治理好國家,維護好社會秩序,調整好各種社會關系,就必須制定好各種科學的法律法規,以規范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的行為。要管理好企業,該企業也必須具備完善的規章制度,以規范員工的行為。企業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就能為員工提供某種行為模式,指引員工可以這樣行為,必須這樣行為或不得這樣行為,從而對員工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同時員工對自己的行為是否合法或違法及其程度,有了判斷和衡量的標準。員工遵守了企業的規章制度,也就是說其行為受到了制度的約束,其行為也就不會超越規定的范圍,那么企業的各種關系就能調整或維系成為良好的狀態。企業這個社會細胞就會具有優勢的生活環境,如每個這樣的細胞,都能有秩序的生存,那么整個社會機體,也就會安然無恙。如此看來,法制社會需要規章制度約束。
三、單純感情動人會無規矩不成方圓
感情非常復雜,有多因素,多方面,多內容的感情。用感情去感化人,方式多,伎倆巧。如果企業管理者,用綿綿不斷而又兒女情長的感情去對待員工,或用私心雜念的感情去蒙騙員工,忽視制度的存在,那么會使員工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受到傷害或形成惰性。感化員工只有在制度或規章的范圍內進行。任何制度或規章均有一定的度,有上限和下限。對員工不正確的行為,不用嚴格制度或規章的高限去約束,去制裁,而是采取制度的下限去衡量處置,這本身就含有情感因素和感動的做法。在管理上不講制度,單講感情是不行的。因為制度是面對所有的員工而存在,對所有的員工具有一定的經常的約束力,帶有普遍性和持續性,屬剛性。感情只能遇到某事缺陷或某人困苦,而施以同情幫助,帶有個性、組性、臨時性,屬柔性。如果沒有普遍約束力的規章制度,那就無規無圓了。感情也無法去解決所有要處理的問題。
四、孤辟制度約束會物極必反
任何單位的制度出臺,都要經過嚴格的程序,既滿足管理者的需要,又符合員工的意識。按理用制度去管理,去約束是無可非議的。可人的思想復雜,就有一部份人,不愿受約束,愿在自己的思維里孽生極端的與眾不同的又不能被他人接受的行為,而領導者用規章制度以高壓的態勢去對待,那這一部份人就會產生逆反心理,采取破罐子破摔,我行我素,任其發展,或報復,或破壞,或對著干。對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的人,就要用細膩的情感去對待,去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了解他們的心理,掌握他們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與此同時,用規章制度教育他們,再用規章制度約束他們。對那些遵守規章制度的員工,也不要動不動就以規章制度壓人,對他們偶爾違規的行為,可先予指出,正確引導教育,讓他們自覺受到感動。如果生硬地搬用規章制度去處理一切員工和事物,有可能會造成物極必反,眾星哄月,人們義憤太多,積怨太多,最終再好的規章制度也會失去約束力,成為一紙空文。
五、感情動人與制度約束可優勢互補
任何事物和方法都不是完美的,都會有一定的瘕疵。在管理上,用情去感化人,沒有生硬,能和顏悅色,被感人的行為具有善良性,正確性,自覺性,往往還具有積極性,額外還不需要報酬。但情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被情而感化。在管理上,用制度約束人,不柔軟,有框架,面對的是所有的人,帶有強制性,員工必須在規章制度的范圍內行為,可促使絕大多數員工不違法,不違規,工作有套路,有評價標準,員工也可以預示自己行為的后果。但也可以逼使一些散漫人,不愿被約束的人,滑向深淵。在管理上,如果用情去感化那些不愿接受約束的人,用制度去約束大多數愿意接受約束的人,這樣情感和制度相加,被管理的人就更全面了。情感的柔性和與制度的剛性相揉,就能剛柔相濟,優勢彌彰,瘕疵退失。表面看來,感情動人似乎不要制度,制度約束不會含有感情,好象是一對矛盾,其實用情感化人也不是天涯無際,它需要一定的規范,用制度的下限處置人,也包含了細微的情感,可以說感情動人與制度約束是一對矛盾統一體。
六、實踐證明感情動人加制度約束是企業管理的一劑妙方
報載某員工是一家電腦軟件公司的高職人員,是技術骨干,為電腦軟件公司效益的提升,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后因其愛人患了白血病,該高職員工,既要上班,又要照顧家庭,出現了遲到早退的現象,其公司主管,不查明情況,動用公司的規章制度嚴格要求和處理該員工,該高職員工產生了逆反心理,索性不來上班,公司效益受到影響。公司主管見狀,親自跑到該員工家中去,方知該員工的愛人重病纏身,主管心沉重了,招呼身邊的秘書,趕緊送來慰問金,并安排了其愛人住院治療,允許該高職人員在這特殊時期遲到早退,切實解決了該高職員工的困難。該高職人員很受感動,并主動要求公司用制度約束自己,以免其它的員工照例渙散。該高職員工拼命工作,為其電腦公司創造出了更多的效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類似事件舉不勝舉。
實事證明,用情去感化員工,加制度去約束員工,可優化企業的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劑良方妙藥。綜上所述,要管理好企業,企業的管理者必須根據“三個代表”的思想,心系于員工,情動于員工,不能用制度去苛刻于員工,盡量讓員工感化,使其發揮主觀能動作用。但也不要棄制度不要去庇護員工,要動員員工在制度范圍內作為。對員工只有用情感去感化加制度去約束,才能使企業的管理達到理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