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向內求:認識自己的成長法則作者名: 李書玲本章字數: 3177字更新時間: 2023-11-02 19:25:57
贊譽
(按姓氏音序排列)
本書提出的核心結論是:認識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實現由內而外的成長。這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反求諸己,內圣外王”的真正意義所在。“反求諸己”最早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在社會文明高度發展以及競爭關系日趨激烈的今天,從自我內部的意識出發,重新思考“反求諸己”這一中國傳統的自我批判和省察方式,探究這一思想在自我學習成長中的新路徑和新價值,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當前環境日益紛繁復雜,企業要想獲得競爭優勢,持續學習是基本路徑。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反求諸己”,將“向內求”的進步精神真正變成自己思維和行動的本能,持續提升自我覺察能力,確保在復雜動態的實際運營過程中始終能夠把握本質,以適應環境的快速變化,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大環境中持續更好地發展。
生活在快速變化的現實世界中,人們很容易因為外部環境的壓力讓自己陷入狂熱而焦慮,或者在自卑又自怨自艾的心態之中,加速身心的消耗。一個人對精神世界的開辟和探索,也變得格外重要。收攝本心,凝聚自身,在紛繁的物欲和競爭社會中,人們需要從外面的世界回退到自己的心靈之內,打通由內而外的成長路徑,以不斷強大的心靈支撐起外在的責任與使命。
本書所闡述的高效成長法則,讓深陷物質世界中的人有了面向自己的可能,人們可以從內在認識和探索的角度,即從自我開始看世界。通過學習這套法則,我們看待世界的廣度和深度將會被大幅度拓寬和加深,與此同時,也將實現精神世界的重構和深入,讓真正追求成長的人更容易在客觀世界中不斷實現超越性的創造。
董俊姿(貝泰妮集團聯合創始人)
近年來我一直在強調,流量紅利的時代已經結束,“人心紅利”時代正在到來。戰略、營銷、組織都離不開人,喧囂過后,返璞歸真,終歸還是要回到人心。
洞察人心、引領心智,需要對他人和自己有深刻的認知。研究人的動機、習慣、學習方法、思維誤區,需要走向生命的縱深處,展開對生命運行機制的實踐性探討。
李書玲博士的新作《向內求:認識自己的成長法則》就是這樣一本探查心智的系統性著作,既分享了有效學習的邏輯和方法,也探討了生命動力、生命自由等深刻話題。我非常認同其中的基本邏輯:學習的本質,其實是通過探索世界來達成對自己的深度認知,進而通過自我覺察的進步和心智開發,提升洞察“理、事、人”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造福世界。
對職場精英和企業家而言,經營和組織需要回到人的原點,生命的價值體現則要走向高處,走近源頭。
江南春(分眾傳媒董事長)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什么叫幸福,甚至都不知道什么叫痛苦。“向內求”或許可以找到幸福的路徑,或許可以知道痛苦的根源。這本書,非常值得每過幾年就翻一翻,盡量多翻一翻,一定有用。
呂興平(匯潔股份董事長兼總經理)
對企業而言,跑通組織鏈路和實現業績目標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工作的過程也是最好的培養人才和磨煉團隊的過程。對員工而言,學會工作和學習的方法,跟取得工作結果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工作、學習一體化,既是個人高效的學習方式,也是企業高效的人才培養方式,是企業與員工之間的相互成就。從關注結果,到關注過程,再到關注人,企業也需要“向內求”,夯實由內而外的能力,支撐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聶騰云(韻達貨運董事長)
改革開放以來,大量企業在市場機會和資源驅動下實現了粗放式的快速發展,現在,擺在企業家面前的難題是如何重構內在的競爭力。書玲博士的這本書,無疑給企業家朋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修身治企的方案。
田立余(江蘇益客食品集團董事長)
作者用赤誠的心、簡約的筆觸,從認識論和方法論出發,讓我們真切地體悟到了向內求、心外無物、轉凡成圣的境界與功夫。感恩和贊嘆作者的發心和發愿,愿更多有緣人由此而踏上“反求諸己,內圣外王”的旅途。
吳念博(蘇州固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終身名譽董事長)
“認識自己”,既是一個哲學命題,也是一個實踐命題。本書從人體生命與外部世界發生往來的客觀規律和生命意義追求的角度出發,嘗試分析其內在邏輯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
《向內求:認識自己的成長法則》是一部誠意之作,主要面向進入職場后的讀者,尤其是組織情境中的領導者和中高層管理人員,試圖降低成年人進入社會后的再學習成本,實現最高效的成長和學習。本書提出,“認識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最終實現由內而外的成長,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反求諸己,內圣外王”的真正意義所在。
吳曉波(知名財經作家、自媒體人)
VUCA時代[1],自身強大才能走得長遠。沒有誰能夠陪伴我們一生,除了我們自己。于生活,于工作,皆是。
各種經典的職場修身、管理理論很多,本書的作者試圖通過提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來應對時代情境下的挑戰,是一個有意思的解題思路。因此,作者給出的一些解決方法讓人感覺更有相關性和實操性。
正如作者所提出的那樣,“認識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最終實現由內而外的成長,希望大家都有啟發、有收獲。
須聰(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前首席市場官)
VUCA時代,環境瞬息萬變,知識日新月異。有效學習也要從“學而知之”升級為“困而知之”。如果缺乏自我覺察和升級的能力,不能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知行分離會是普遍現象,例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好像知道卻表達不清楚”“擅長邏輯自洽卻眼高手低”“認知固化卻喊著新口號走老路”“表層的知行合一掩蓋深層的知行分離”等。工作、學習一體化,在工作中持續貫通“理事人”的邏輯,本書為職場人士的學習成長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思路與操作方法。
楊寧寧(九陽股份董事長)
生命由物質和精神構成,精神生命發揮著重要作用,并決定著終極意義上的自由。精神會因為升華而獲得真正的自由,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生命這門大學問,并自覺走向生命深處,生命領域便會荒涼黯淡,甚至漆黑一團。“認識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是學習的本質,也是通往個人幸福、事業成就的不二法門!
楊曉平(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
在新疆出差期間,有幸閱讀了李書玲博士的新作《向內求:認識自己的成長法則》。也許是被新疆遼闊的地域、無際的草原、有待開發的資源、可以大干一場的事業所激發,讀起書中所描述的人格狀態和精神追求,畫面更加立體。
認識世界,認識自己,借事煉心,層層深入,內外貫通,我從中讀出了“在狀態,有所覺,深入行”的美好境界。
謹將此書推薦給習慣了快節奏的現代人!
楊照乾(陜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當下的工作、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極易被慣性牽引而難以減速,似乎“慢”本身就是效率的敵人。在追求發展和進步這樣絕對正確的目標面前,不遺余力、全力奔跑似乎是唯一選擇,也是生活常態。
我們能不能擺脫外界的約束,自主健康地生活?除了不斷提高效能,還有沒有其他路徑和方法能幫我們積蓄能量,減少身心損耗,應對更高強度的挑戰,甚至借助工作、生活一體化的過程去完成生命層次的升華?更為重要的是,一直向外的視角并不是一個全息視角,明顯會有重心偏移甚至跌倒的風險。向內求,尋求身心一體的力量并不是一紙空談,作者給出了非常具體的操作方法和路徑,只待我們加以實踐。
詹慧川(紅星美凱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前總裁)
這是一本討論如何修養身心、提升個體與外界交互能力的書。作者對“心靈”和“自我”有著很高層次的理解,因而也能洞悉人與世界的相互關系和作用規律。作為一名在高校工作二十多年的教師,我很愿意向當前的大學生們推薦這本書,因為他們帶著對未知的茫然從校園的金字塔內觀察著社會,急需智慧的引導。當前,我們的教育體制正面臨改革,國家對人才的渴求無比強烈,而現實的功利思想卻催生了許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何謂“人才”是當今中國社會和科教界須深刻思考的問題。
莊林(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院長、教授)
[1] UCA是Volatility、Uncertainty、Complexity、Ambiguity四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VUCA時代形容當下所處的是一個不穩定、不確定、復雜、模糊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