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43章 萬年燈

鎮上的人見了,就笑著打趣:“又來燈兒晃喲?”

一來二去,“燈兒晃”就成了閑逛的代名詞,帶著點懶洋洋的煙火氣。

不知從哪年起,人們開始叫它“萬年燈”。

也許是某個趕夜路的商人對著燈火許愿時隨口說的,也許是鄉民們感激這燈常年不熄,盼著它能一直亮下去。

連驛站換了幾任驛丞,木桿換過三次,燈籠的樣式改了又改,這名字卻像生了根似的,牢牢釘在了人們的嘴里。

后來安富成了古鎮,那桿燈周圍漸漸熱鬧起來。

傍晚時分,燈下總圍滿了人,賣糖畫的、說書的、搖著蒲扇聊天的,把驛道邊的空地擠得滿滿當當。

有人提議把“萬年燈”的名號安給整個鎮子,說這燈照著古鎮興旺起來,該讓鎮子也沾沾這光。

于是“安富古鎮,萬年燈照”的說法,就這么傳了開來。

火神廟里那通“萬年燈碑記”,據說是早年間一位老秀才寫的。

字里記著燈的來歷,記著那些被燈照亮過的夜路,也記著鄉民們的感念。

只是風吹日曬幾十年,碑上的字跡漸漸被磨平,到后來只剩下些模糊的刻痕,像老人臉上褪了色的皺紋。

如今鎮上的“萬年燈”早已換了模樣。

設計師沒再用木桿和棉燈,而是照著當地最有名的泡菜壇模樣,做了個丈高的陶制燈柱——壇口圓鼓鼓的,壇身刻著纏枝紋,到了夜里,暖黃的光從陶壁的細孔里滲出來,倒比當年的棉燈更添了幾分溫潤。

往來的游客都圍著它拍照,聽當地人講那根老桿的故事,講那些被燈火護著的夜路,講“燈兒晃”里藏著的閑逸。

只是偶爾有老人路過,望著那盞新燈,會想起當年風里吱呀作響的木桿,想起燈下聚攏的人群,想起那句“往亮處走”——不管走多遠的夜路,只要前頭有光,心里就踏實。

————————————

寧華腳踏上踏水橋的那一刻,鞋底先觸到一層細密的涼。

這座橫跨在小鎮中央的古橋,以其獨特的構造和功能,成為了安陶小鎮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橋面并非由尋常的石板或木料鋪就,而是由榮昌陶紅泥燒制而成的陶磚精心鋪設而成。

這些陶磚,每一塊都經過匠人們的巧手燒制,透水透氣,即使在滂沱大雨中,橋面也絕不會積水。

這正是榮昌陶磚的優良特性——它不僅堅固耐用,更有著天然的排水功能,使得踏水橋在雨季也能保持干爽,成為行人往來不絕的通途。

橋下的水流潺潺,清澈見底,仿佛在訴說著這座古橋的悠久歷史。

傳說,踏水橋的建造者是一位技藝高超的陶藝大師,他不僅精通陶藝,更對水性與土性有著深刻的理解。

他將榮昌陶的精髓融入到橋梁的建造中,使得這座橋不僅實用,更成為了一件藝術品。

穿過踏水橋,便來到了安陶小鎮的陶寶古街。

街口矗立著一座宏偉的大門,當地百姓親切地稱其為“下閘子門”。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镇县| 靖远县| 东平县| 长丰县| 凌海市| 噶尔县| 无锡市| 沅陵县| 平舆县| 大城县| 施秉县| 辽宁省| 牙克石市| 沁源县| 周至县| 蓝田县| 温宿县| 尼勒克县| 太和县| 琼结县| 堆龙德庆县| 九龙坡区| 兴仁县| 安化县| 武安市| 青浦区| 安义县| 息烽县| 安塞县| 丘北县| 德格县| 运城市| 永泰县| 新昌县| 安西县| 清河县| 太仆寺旗| 英山县| 开鲁县| 双牌县| 于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