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朱見深的宏大理想(求追讀)
- 大明朱見深:太上皇何故造反?
- 魁首九千歲
- 2619字
- 2023-09-01 20:00:00
與其如此,倒不如聽陛下說出真實意圖。
若是真的可行,他這個老師來做。
聽到于謙的話語,朱見深用力呼吸幾下,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搖搖頭說道:“于太保何至于此?朕想做的事情任何人都無法阻攔。”
“朕之所以找于太保商議此事,就是因為朕不確定自己的想法是否適用大明,更何況朕又不是太上皇,將所有的問題都推給臣子。誰對國朝有用,誰就提拔重用誰,朕做不出殺功臣之事。”
朱見深因為于謙兩句話就知難而退了嗎?
當然沒有。
他必須要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推行下去。
“當年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制定的有些制度,早就不適應(yīng)現(xiàn)在。”朱見深再度開口說道:“不瞞你說,從成化元年起,朕大肆提拔新生官員,朕想趁著朝堂沒有形成新的朝堂利益體時,盡快完成新改革。”
雖然只是簡單的兩句話,但是卻讓于謙再度眼前一黑。
小皇帝一張口便是想改變祖宗之法。
大明如今是有很多問題。
當年太祖高皇帝制定的很多制度,的確不再適合改變。
陛下您作為皇帝,一上來就想在祖宗之法動刀子,只怕要會引起整個大明所有鄉(xiāng)紳,地主階級,以及官員,士子階級的反對啊!
想了想,于謙委婉勸道:“陛下,臣作為老師教學生是份內(nèi)之事,而陛下作為皇帝,在治理國家時,也要思索再三。此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需要仔細商討一番。”
朱見深聽懂了于謙話語中的意思。
大明太祖高皇帝當年設(shè)立的戶籍制度,在最開始的時候,確實起到了大用處。
為了讓他治理下的大明王朝能夠綿延萬世,深感元末混亂無序的朱元璋,想出了一個能夠讓世界變得非常有秩序的方法,他把大明王朝的子民分成了不同的戶籍,民戶、軍戶、匠戶、樂戶···等等,每一個人有著自己專屬的工作戶籍。
這樣就可以讓每個人的分工都能確認,就像一個大的機器一樣,每個人都在上面或者是一個齒輪,或者是一個鉚釘。每個人既然都有了自己的分工,那么就不會出現(xiàn)太多的流民,而造成的元末亂世。
只是把現(xiàn)在的人都安排好了還不夠,也要把之后出現(xiàn)的人也安排好。
朱元璋規(guī)定每個戶籍種類進行世襲。
民戶的孩子也是民戶,軍戶的孩子就要當兵,匠戶的孩子只能去提供工匠服務(wù)。
這樣看來只要不出意外,大明王朝就會按照朱元璋時的樣子持續(xù)下去,只是一直不斷變大而已,但是到了后來,反倒成了拖累。
軍戶根本沒有戰(zhàn)斗力,導致軍隊的凝聚力也極具下降。
再加上朱元璋當年設(shè)置的戶籍制度,搞得整個大明現(xiàn)在一味陷入“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怪圈中。
“太祖高皇帝建國之后,考慮到前唐的府兵制會造成土地兼并嚴重,便將所有軍田收為國有,不允許私自買賣,但是衛(wèi)所制又豈能長長久久?”
“無論府兵制,還是衛(wèi)所制,都會在一段時間后出現(xiàn)很不好的后果。”
朱見深說到這里,忍不住嘆了口氣道:“官方行為破壞,流官與兵的寄籍,讀書人的冒籍。”
還有更加嚴重的事實,朱見深并沒有說出來。
那就是隨著幾位先帝逐漸加重賦稅,致使很多農(nóng)民承受不住政府壓力,開始放棄土地,走向社會成為富人或者官家的傭人,嚴重破壞了明朝傳統(tǒng)的里甲與戶籍制度。
“朕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戶籍制度開刀。”
“朕意識到大明存在諸多先天病,這些都是太祖高皇帝時留下的積弊,朕可以學幾位先帝置之不理,反正這些積弊目前都是小病,還要等個百八十年積攢才會要命。”
“可朕希望扭轉(zhuǎn)這個局面,而變法改革是唯一途徑。”
“如果不趁著現(xiàn)在改革,等到后面天下利益盡被文官地主等階級徹底掌控,后面的皇帝就沒有能力推動改革了。”
“都說應(yīng)該相信后人的智慧。”
“朕不相信后人的智慧,朕寧可在位時全部做完,也盡可能不將大明的問題留給后人。”
趁著現(xiàn)在還沒有到明朝末期,盡可能改變已經(jīng)日漸走向下滑趨勢的大明朝。
朱見深的這番話,不僅僅是說給自己聽的,更是說給于謙聽的。
“陛下圣明。”
“自古以來,但行改革變法一事,很少有成功之人,而行改革變法的人,也很少有好下場的。”
“秦朝的商鞅,前朝大宋的王安石,兩人都是如此。”
于謙笑著說道,言語中充滿了擔憂。
改革變法又豈是那么容易的?
不過,既然小皇帝都這么說了。
不管他是不是一時興起,作為一個九歲的孩子,能清晰看透大明制度的優(yōu)劣,并且能做出思考,就已經(jīng)不是一個普通的小孩子了。
用天縱英才作形容,也毫不為過。
“秦惠文王嬴駟想要奪回屬于自己的軍權(quán),宋神宗趙頊生性敏感,優(yōu)柔寡斷。”
“君王的不配合,才是商鞅,王安石失敗的主要原因。”
“朕與秦惠文王和宋神宗不同。”
“朕作為皇帝,想要做出變革,為大明帶來的新的氣象,要從朝廷自上而下的改革。”
“朕相信改革是沒錯的,關(guān)鍵是怎么改革,朕與于太保要好生商討一番。”
朱見深坐在龍椅上,看向于謙。
他知道在臣子們心中,一個合格的皇帝是什么樣子的。
知道百姓疾苦,通曉王朝興衰,善于放權(quán)……
這些都是歷朝歷代描述合格皇帝在位時的政績。
說句不好聽的,自己這輩子哪怕什么都不用做,實行無為而治,在史書上的名聲都不會差。
可是自己要走的路,不僅僅是這些,還有更加宏偉的未來。
對于這點,朱見深有非常清晰的認識。
他現(xiàn)在面對的局面,實在有些太難。
一方面改革需要下狠手,自古變法改革無不流血。
另一方面是祖宗又留下了寬厚的規(guī)矩,他要敢亂來真有可能被“清君側(cè)”。
他要挑戰(zhàn)的表面看僅僅是大明的戶籍制度,本質(zhì)上是要扭轉(zhuǎn)古代封建王朝人口陷阱的自然規(guī)律。
超越時代的改革注定是難以成功的,但他還是想試一試。
而于謙可以說是他唯一的人選。
這一刻,于謙看向朱見深的眼神都變了。
“陛下,由您這樣的皇帝,實在是群臣之福,百姓之福。”
于謙真切說道,眼神中竟帶著滿意,驚喜,甚至還有些許震撼。
皇帝雖小,卻有了英主之相。
“于太保,你不要拍馬屁了。”朱見深難得臉蛋一紅,擺擺手說道:“雖然說是改革,但是行事也要穩(wěn)妥,畢竟土木堡之變的失敗,還歷歷在目呢。”
“你盡快去找覺得有用的人,來協(xié)助朕進行變法改革,拿出一個具體章程出來,先給朕看看。”
“你也不要擔心朝堂有人對你不利,出了問題朕給你擔著。”
“記住,任何阻攔朕改革變法的人,朕都不會輕饒他們!”
對于變法改革,挽救大明日益下滑的國運,朱見深經(jīng)過多年思慮之后,已經(jīng)下定了決心。
歷史上朱見深殺不了的人,他這個成化皇帝來殺。
歷史上朱見深做不到的事情,他這個成化皇帝來做。
石亨,曹吉祥發(fā)動奪門之變?
那也要看朕給不給他們這個機會!
邊疆建奴屠戮我華夏子民?
那朕就屠了建奴女真,發(fā)動成化犁廷,忘其種,滅其族!
文人無知,無能,無恥?
那就殺他個天翻地覆!
總之,朕要大明國朝無隱患!
朕要讓瓦剌,韃靼等部成為我大明的牧場,讓西蕃,吐蕃成為我大明的果園,讓緬甸,安南成為大明的糧倉,讓東南沿海國家成為我大明的漁場,讓所有有礦的國家都成為我大明的礦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