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 大明朱見深:太上皇何故造反?
- 魁首九千歲
- 2044字
- 2023-08-23 20:00:00
“父皇?”朱見深冷笑一聲,大聲道:“你的確是朕的父皇,關于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朕現在是大明的皇帝,要為大明的百姓負責,所以京師城門是絕對不會打開的。”
看著老爹朱祁鎮站在城墻下一臉憤怒的樣子,朱見深心里別提有多失望了。
雖然早在穿越前就知道朱祁鎮是大明最有名的叫門皇帝,但是當歷史事件真正展現在自己面前,而自己也參與其中的時候,朱見深依舊有些恍惚。
恍惚的緣由,不僅僅自己了參與歷史,而且改變了歷史。
開門是不可能開門的。
朱見深沒當場下旨直接放箭射死朱祁鎮,都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
聽到朱見深的話語,朱祁鎮心中一陣惱怒,但還是強忍下來,開口對朱見深說道:“皇兒,朕是你的父親啊,你小著的時候朕還抱過你呢。”
“你確實抱過我,但也僅限于此。”
朱見深冷笑一聲,大聲道:“太上皇,若你尚念皇家親情,就不該此時站出來,逼著皇奶奶和朕打開城門!”
“皇兒,你連父皇都不要了么?”
朱祁鎮眼中含淚,大有用親情綁架,迫使朱見深打開城門的意思。
聽到這話的朱見深徹底惱了,當即怒斥道:“你是朕的父皇,是大明的太上皇,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朕問你……你難道不知道放軍瓦剌打進中原,大明便會國破?國破則家亦亡?
“你難道不知道當年北宋靖康之恥時,皇族女眷有怎樣的悲慘遭遇?
“難道一點也不顧惜自己的母后妻兒?”
“哪怕就算是個無拳無勇的普通人,被歹徒捉住威逼去開自家大門,明知自己的母親妻女定會被蹂躪侮辱,幼子定會被殺死,稍有點血性的男兒也絕不會從命,寧愿一死也要保全家人吧?”
“前朝大宋,崖山之難時,南宋末帝趙昺只是個無辜幼兒,對國事傾敗全無責任,尚且知道聽從陸秀夫教誨,跳海自盡,為國殉死,不可再辱。”
“這正是天子之于帝國的責任!”
“你身為一國之君,平日口銜天憲,錦衣玉食,受萬民景仰,視之為父母,卻敗壞祖宗基業,全無氣節,任由瓦剌帶去叩關,甚至全程全無抵抗!”
朱見深的話語響徹在所有大明將士的耳中,聲音洪亮,回蕩在天地間。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朱祁鎮聽聞此言,再也壓制不住上涌的氣血,眼前一黑,唇齒咸濕。
“噗!”
一口猩紅鮮血吐出,大叫一聲,竟是氣的渾身哆嗦,徑直從馬上跌落。
看到這一幕的也先,終于明白只能強攻了,根本不可能通過大明太上皇朱祁鎮讓他們開門。
“強攻!強攻!”
也先大喊道。
朱祁鎮這個時候還非常不知趣的走上來。
“太師,讓朕最后試試!”
“讓朕試試!”
也先聽了他的話之后啪的反手就是一巴掌,打得朱祁鎮摔倒在地。
“你這個廢物難道到現在還認不清現實!”
“你們明朝就算是條狗都比你有骨氣,你這個廢物有什么用,滾!”
“來人,把他給我拖下去和牛羊關在一起!”
很快就有人上前來將他給拖下去。
拖行越來越遠的時候,他的聲音還在回蕩著。
“皇兒快跟太師說說,給朕最后一個機會,朕能叫開城門!”
“朕是天子,朕是皇帝,朕一定能夠叫開城門!”
“……”
看著朱祁鎮被拖行遠去的身影,朱見深心中毫無波瀾。
對他來說,朱祁鎮是否死亡并不重要。
眼下最重要的是保住大明京師,保住上百萬百姓!
朱見深瞅了一眼城墻下方騎著高頭大馬的瓦剌人首領,當即問道:“你便是綽羅斯也先?”
“明朝皇帝,你小小年紀可曾斷了奶?”
也先一番話,引得城外一陣放肆大笑聲。
“綽羅斯也先,難不成你都這個歲數了,還在吸吮汝母的奶水?”
朱見深的聲音回蕩在城樓附近。
論呈口舌之力,他還是不會輸給古代人的。
也先指著城頭,狂妄說道:“明朝皇帝,我數十萬大軍兵臨城下,你京師已被我圍得水泄不通,你大同宣府的大軍至今還不知道京師危機,識時務者為俊杰,何不開門投降?本太師可以對你從輕發落。”
于謙聞言勃然大怒,正要張口怒罵也先,被朱見深阻攔。
朱見深大聲說道:“也先,你若真能攻下京師,何故讓我大明太上皇城外叫陣?你無非就是想在大軍面前羞辱我大明一番,瓦解我大明將士士氣,但是你錯了!如今我大明軍心團結一心,誓要與你死戰到底!”
“哈哈哈哈!就憑你們這些貪生怕死的明人?”也先冷笑道:“再不打開城門,等本太師強攻破城后,對你便是另外一種待遇了!”
一旁的喜寧接過話來,他大聲喊道:“陛下,自太上皇被俘虜之后,大明軍隊面對我軍節節敗退,我蒙古大軍一路而來,如入無人之境,你心里也清楚大明與蒙古軍隊的差別,何不現在開城投降,太師仁慈,只要你獻上國璽,什么都可以談!”
“你是何人?”
“在下喜寧。”
“原來是你這個閹賊!”
朱見深此話一出,頓時讓喜寧愣了愣,不等他說話,朱見深又說道:“你本是朝鮮人,我大明見你可憐,便將你召入宮中,教你識字讀書,你竟助紂為虐,與禽獸又有何區別?”
喜寧沒想到小皇帝不僅會罵人,而且還罵的這么難聽。
他頓時一口怒氣涌上心頭,大吼道:“狗皇帝,你昏庸無道,明國失德,人心崩壞,如今天數有變,神器易主,乃是自然之理,你若要逆天而行,必遭天譴!”
喜寧雖然是朝鮮人,但在大明多年,早已了解大明的情況,心中知曉用言語殺人才是最恨的。
尤其是眼前的小皇帝,年僅兩歲,在說話和思維邏輯方面肯定不如他,所以喜寧才將話題上升到政權和法理的高度。
“若是你現在開城投降,我蒙古太師,還可保你一命,希望你不要不識抬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