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院墻外那棵棗樹
- 90后的鄉村記憶
- 不醉不會
- 936字
- 2023-06-11 21:10:43
懷念家里院墻外那棵棗樹,那些人,那些事……
今天上詩歌欣賞與配樂選修課的時候,老師提到一顆棗兒、兩顆棗兒、三顆棗兒……突然間想到了小時候家中院墻外那棵棗樹,還有那些人,那些事。
那棵棗樹的主干跟地面大概呈60度角,分支有些地方跟地面接近平行,有些地方稍微傾斜一點,總之那棵樹沒有挺拔的身姿,反而顯得相當的有親和力。記得那時我大概上小學二三年級,跟同齡的小伙伴相比,我屬于那個最不會上樹的了,然而這棵棗樹對我來說卻是沒什么難度的,談不上輕而易舉,但決不會費太多力的。
棗長到發白或紅的時候,是最甜、最脆的。然而往往當棗發青的時候,村里的小伙伴就已經開始垂涎三尺了。有些下手快的就忍不住要動手了,猴急的爬上去,一口下去,滿嘴苦澀,咂著嘴說:還真是沒長熟呀。等到開始有幾個發白的時候,我們這群小屁孩就更加蠢蠢欲動了。這些先發白的往往在樹的頂端,這些地方往往是我們夠不到的地方。這是我們就會想辦法去把它弄下來,有人拿石子來砸,試圖把它砸下來,有的會偷偷摸摸的拿著長長的竹竿去敲打,為什么會是偷偷摸摸呢?因為奶奶跟我們說,棗樹是不能用竹竿來敲打的,因為竹竿會把棗樹敲聾的,下一年就結不了棗了。若是被奶奶發現,一定會罵我敗家子的。不過現在想想,那時真好,奶奶的身體很硬朗,還能追著這群小孩,把對棗樹圖謀不軌的人趕走。
記的還有一次,大概是一個周末的中午,大人們都在家里睡午覺了。我一個人覺得很無聊,便又來到這棵棗樹玩。正常的爬樹方式都是沿著傾斜的樹干往上爬。但那天我決定嘗試一種新的方式,直接跳起來往上躥,然后抓住跟地面平行的樹枝,再試圖倒翻上去。然而完成了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卻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就這樣掛在那里了。但畢竟臂力有限,知道自己堅持不了很久,直接松手的話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又怕摔倒腿。我哇的哭了起來。剛好鄰居家的叔叔經過,把我抱了下來。這才算是得救了。
后來,奶奶的身體一天天的衰老,那棵棗樹也慢慢的凋落了,結的棗也愈來愈少,到后來竟不結了,最后這棵棗樹也終因無用無用而走完了它生命的歷程。如今唯一能見證這棵樹存在過的,只剩下那段快要朽爛的樹樁了,還有我們這代人童年的記憶了。煙隨風逝,慢慢的這一切都漸行漸遠,然而在記憶的星空里,這些永遠都是鮮活的。最純的記憶,最親愛的人,終將被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