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造奮斗者:松下幸之助積極性管理的精髓
- (日)小笹芳央
- 1138字
- 2023-06-28 17:07:51
把跨度加寬
過好每一刻的人生
大概在十幾年前,我有幸見到了雕塑家平櫛田中。平櫛先生生于1872年,是日本木雕界的領軍人物。我遇見他的時候,他已經快100歲了,我也已經70多歲了。
那時,平櫛先生這樣跟我說:“一個人到了六七十歲都還是毛頭小子,男人的盛世是100歲以后。所以我的盛世從現在才開始啊。”
從常識來看,我和平櫛先生都到了退休也不奇怪的年紀了,但平櫛先生說“嗯,我是一個非常年輕的人”,這讓我感到驚訝和印象深刻。是的,我聽說這就是平櫛先生所謂的幽默,他也喜歡說“現在不做什么時候做?我不做誰來做?”之類的話。
幾年后,當平櫛先生100歲時,我偶然得知了他的花園里積攢了夠雕刻30年的木頭。
我第一次見到他時,覺得他是一個非常年輕的人,即使在他100歲之后,仍然有意愿用可雕刻30年的木頭來創作作品。“男人的盛世是100歲以后”這句話不只是掛在嘴上。這讓我再次感受到,他確實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和熱情,讓他必須繼續雕刻30年才能真正完成他的藝術。
…………
遺憾的是平櫛先生于1979年12月30日去世,在他108歲生日之前,沒有用完30年的木頭。不過,他雖然留下了木頭,但到最后還一直保持著對工作的熱忱和意愿。說他是一個活得精彩的人,是一個將生命燃燒到最后的人不是很貼切嗎?
回想起來,100多歲還那么有活力,對自己該做的事說“現在不做什么時候做?我不做誰來做?”。我覺得這是因為他在那一瞬間竭盡全力地活著。
《人生心得帖》
在日本這個國家里平均每天約有3300人死亡。你今天度過的日子,是昨天死去的3300人想要活下來的日子。
我認為重要的是我們要意識到這一點,并在感謝生命得以延續的同時活好每一天。
當我與企業家,尤其是風險企業家交談時,經常聽到他們說:“經營很難啊。如果你只做眼前的事,就不會有長期的繁榮;如果你只做長期的事,就會感覺根基不穩……”
當你仔細詢問時,他們所說的長期最多就是兩三年,所謂的眼前就是當下,也就是說,大約一個月,或者是一周左右。這就是對時間軸的一種普遍的認知方式。
但是,松下先生對這個時間軸的跨度的認定范圍,卻是前所未有的。就像此前列舉的“250年計劃”那樣,一邊著眼于未來250年超大尺度的思考,一邊像前面說的“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工作”和“過好每一刻的人生”那樣,著眼于一步、一天、一瞬間的短時間的思維。
因此,我給前面提到的經營者們的建議是“最好放寬時間軸的定義”。
如果是長期的時間軸,最好在更宏大的時間軸上規劃員工愿景,例如“我想在10年、20年或50年內做到這一點”。
如果是短期的時間軸,不是專注于一個月或一周的績效,而是每天每位員工的管理,或者是經營的計算管理等。
如果你把這些事情做好,跨度范圍就會擴大。就像我自己發現的那樣,所有這些都是我在閱讀松下先生的眾多故事時注意到的。我總能用這種方式從松下先生那里得到有關工作、人生等方面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