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才的渴求隨著工廠的膨脹愈發劇烈。
不僅僅是管理型人才,更是需要技術型人才。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工廠的發展壯大,常景瑜感覺自己已經開始觸及到了廠區規模的天花板了。舊時代的匠人并不能稱之為‘工人階級’,其組織性和紀律性都不如前世的工人。
除了組織性和紀律性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創新性也不夠。
制約這些舊時代的匠人向工人階級轉變的重要原因就是不讀書!從這個時代搜羅來的匠人不能說是大字不識一個,也能說普遍就只認識自己的名字。要說他們能不能勝任目前的工作,當然是能。目前的玻璃廠的生產規模不大,機械化程度不高,重要的并不是創新而是根據常景瑜給出的方向復現。
如此這些人還能夠勝任工作崗位,安全事故出現的還在可承受范圍內。
但是一旦擴張和擴產開始,匠人的數量就會成倍增加。而且常景瑜也會考慮在一部分的生產之中引入機械化。當初選擇在上新河也是這個考慮,在初期沒有蒸汽機的時候他可以使用長江充沛的水力資源。
而這就必然要求提高工匠的素質,現有的匠人素質和紀律性,就算不考慮創新這個高難度的活,在擴產的道路上也是必須的。
只是...
這個時代的匠人對學習知識文化的追求并沒有前世那樣瘋狂,用前世的話來說他們就處于一種半躺平的狀態。
安排新來的人跟老師傅學手藝,他們可能會很積極,但安排他們進書院學習文化。他們就像是晉西北鐵三角的名言里說的話‘學習?學個屁!’,這些新來匠人對自己的標準也就是認識自己的名字而已。
就算是自己建立了獎勵制度,學多少字,學到什么程度都有對應的獎勵,絕大部分的人也都沒有太多的積極性。
甚至包括廠區里被常景瑜安排在了生產主管崗位上的老張和老王,他們已經算是廠區里學習比較積極不僅僅認識自己的名字還能能多認幾個字的人了。
但就算是這樣,讓這兩位寫一個報告都寫不出來。
“少東家。”
就在這個時候門口又出現了一個人影,一個年青點的人。頭戴方巾,穿著一身道袍,看起來有點讀書人的意思。
“是范云啊。”常景瑜放下手中的筆看著那人道:“有什么事兒么?”
“書院的子長先生鬧著要辭職走人。”聽到少東家叫自己,范云才邁步走了進來作揖行禮恭敬道:“不打算繼續在書院里教書了。”
“嗯。”常景瑜沒有絲毫挽留的意思說:“那就給他結清工錢,讓他走吧。”
廠區書院主要的學生就是工匠與他們的妻女,創業初期常景瑜主要的經歷在燒玻璃和制藥上,只對身邊的一些工匠進行了教導。對其他人幾乎沒有太多管,開設書院之后教育工作也不是他來管而是從社會上找來的讀書人。
這些個讀書人啊,生活狀況就像是沒中舉之前的范進,腿被打斷前的孔乙己。
有沒有本事不知道,反正家中拮據又沒有別的賺錢能力。
看常景瑜這邊給的工錢不錯就過來教書,可內心之中卻又對工匠極為看不起,稍微遇到點問題就嚷嚷個沒完沒了。
對于這樣的舊式文人,他是一點挽留的意思都沒有。
“還需要繼續找先生么?”范云問道。
范云現在是廠區的人事部主任,廠區別看還保留著這個時代作坊的形態,但架子常景瑜搭的還是有模有樣。按照前世公司搭起了一個大概的架子。而這個范云吧應該算是整個廠區除了常景瑜和教書先生之外第二高學歷的人了。
唯一一個識字非常多且能寫報告的人。
而范云識字多,也讀了很多書卻并不是讀書人,他是個道士。
自己說是山中香火不好養不了太多的嘴,他就被師傅趕下山來讓他自己謀求個生路。
“不...”常景瑜本想要說不找了,那樣的先生找多少都沒用。但轉念一想,這個時代的讀書人你也不能完全拒絕他們。
“找,這次不找教書先生了,我另有安排,讓他們抄書去。”
抄書,古代主要的文化傳播方式之一。這我國古代雖然很早就發明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術也確實起到了打破知識壟斷,降低知識傳播成本的功能。但并未引發技術大爆發沒有做到迅速的推進科學和社會的發展,而在知識的傳播上抄書依然是一種極為重要,可以說不可無視的方式。
而且常景瑜自己現在也想過了,自己去把腦海中的知識都寫下來是很耗時間的。
他沒怎么接受過這個時代的教育,也不怎么會用毛筆。
沒有趁手的工具之前找人過來,他說別人錄入是極好的節約時間的方式。
“教書的事情我親自來。”常景瑜。
“少東家要親自來?”范云極為吃驚道。
“怎么?不行?”常景瑜反問道。
“不不不~可以,可以。”范云道:“既是少東家的意思,那我就這樣安排便是了。”
反正自己只管人事方面的事情,其余的他不管,也不需要多嘴什么。
范云前腳剛剛出門,沒一小會小鼻涕便風風火火的沖進了他的辦公室。
“小鼻涕?!”這回輪到常景瑜吃驚了,他看著上氣不接下氣的小鼻涕驚訝道:“你這是咋回事?看你這個跑得氣喘吁吁的樣子。”
“小官人,您是不是將漢王府上的人給打了?”
小鼻涕還沒來的喘息便一臉擔心的問道。
“漢王府?”常景瑜皺著眉頭稍微想了一下便說:“對,是有這么一回事。”
“您可真是條漢子。”小鼻涕當時就無語了說:“漢王您也敢招惹。”
“又不是我想招惹他們。”常景瑜不屑道:“是漢王府上的雜碎仗勢欺人想搶我的東西,難道我還得讓他們搶了不成?”
“哎~您可真是的。”小鼻涕嘆息道:“先不說那么多了,漢王帶著人到東宮鬧事兒。”
“您先與咱回東宮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