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和孫華計劃了近十天。
從死法到流程上,我們彩排了不下十次。
通過孫華的死,引起警方的注意。
通過第一次庭審的翻供,將項目經理周錢拉進來。
通過第二次庭審的翻供,讓警方開始調查周錢。
通過第三次庭審的翻供,讓警方去調查工地。
如今法庭正在審理的這個案件,就是我和孫華的計劃。
為什么我犯案前自首,為什么我屢次翻供,為什么我總會提出新的證據,為什么我要把周錢卷進來。
法官大人,這就是真相,
……
張和的故事說完,現場死一般的寂靜。
若說現場最受震撼的是誰,莫過于我。
我作為張和的辯護律師,居然直到此刻才知道張和身后所背負的東西,居然這么險,這么深。
我之前所有的疑惑都在此刻得到了解答。
毫無疑問,張和已經達到了他的目的。
他通過一步步的指引,成功地讓警方進入工地調查,并成功找到自己哥哥的遺體。
如今周錢站在被告席上,就是張和成功的證明。
……
難怪周錢看張和的眼神會充滿了恐懼。
張和算得太盡了,他作為這個計劃的實施者,可以說毫無偏差。
就連我,都是他計劃里的一環。
但我不害怕他,我只覺得抱歉。
抱歉我之前不理解你。
……
法官和陪審團面面相覷,他們也看了眼公訴人。
此時的公訴人默默地坐在位子上,摘掉眼鏡,揉眼睛。
哪怕是平時最聒噪的媒體記者,也都放下了手里的筆,陷入了沉思。
所有人都在看張和,他們忽然意識到張和的情況是多么的特殊。
我也終于明白他那時的那句話。
“證據,又是證據。”
……
將張和逼上這條路的,不正是所謂的證據嗎?
因為沒有證據,所以警方不能幫助張和。因為沒有證據,媒體不能幫助張和。
因為沒有證據,張和便如同活在真空里。
……
我從前一直都認為證據是運行法律最重要的東西。
如今看來依然是。
但張和的故事無疑在告訴我。
證據,不是唯一。
張和的懷疑是合理的,如果當時有人愿意幫張和證實他的懷疑,他怎么也走不到這一步來。
……
法官起初只是慢慢地搖頭,后來越搖越快,
“悲哀!這是社會的悲哀!”
“警方沒錯,媒體沒錯,那些運營商也沒錯,他們做的都是對的,可你就是在他們都沒做錯的情況下,無處申冤。”
這時,公訴人站起身,對張和說。
“第三次庭審的時候,你說那個人被埋在售樓部的地基里,我知道你是想用這句話引導警方去立案調查,你成功了,警方在工地范圍內找到了你哥哥,他沒被埋在售樓部的水泥地基里,他被埋在了第一期樓房的地基里,周錢也已經招供了。”
張和聽完,哭了。
他釋懷一般跪在地上,仿佛這長達四十多天的煎熬終于要結束了。
但庭審沒有結束,還有更重要的環節。
那就是對張和的宣判。
即便張和的目的是找哥哥,即便孫華與張和是提前協商的囑托殺人行為,但那依然是違法的。
現在每個人最關心的,無疑就是法官對張和的最后判決。
只見老法官慢慢戴上眼鏡,站起身,說道,
“被告人方才提供的最新證據,經鑒定為真。”
“該證據是一段全長五分鐘的視頻,其拍攝時間是 15時 06分,也就是第一個視頻證據結束后一分鐘內的事情。”
“視頻里,孫華打開了視頻錄制,然后自己踩上凳子,自行上吊,在上吊過程中,張和并未上前阻止或勸導,但該行為并不違法。”
“由此視頻可以判斷,孫華的死,是自殺行為。”
“但考慮到張和與孫華之間的計劃對孫華的死有一定影響。”
“同時通過方才被告人的供詞可以得知,周錢在本案中并不存在買兇殺人行為,一切都是被告人的誣陷,現判決周錢無罪,但由于周錢牽扯其他案件,暫不予以釋放,需等待另一起案件開庭審理。”
“現對被告人張和做出判決。”
“判處被告人張和,有期徒刑,兩年。”
……
兩年!
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旁聽席的所有人都高呼,這一次,法官也沒有落錘肅靜,而是默許了大家歡呼的行為法官嘆氣,從高臺走到張和面前,對張和說。
“盡管我理解你真的是無處發聲,但這種方法不被提倡。”
張和點頭。
“我知道我的行為和搶劫犯搶銀行給女兒治病一樣,雖然值得同情,但還是違法的,我衷心地希望這個社會沒有人還會走這條被逼無奈的路。”
……
事后,張和主動申請見我。
我去到看守所里,和第一次見他一樣。
隔著玻璃,他穿著豎白條紋的衣服,對我說。
“學長,對不起,把你卷進來。”
“我才感到抱歉,對不起我幫不了你。”
說完,我又問。
“但是我有問題很想問你。”
“嗯?”
“法律援助的時候明明請到了徐敏律師,為什么你拒絕了呢?”
這個問題剛問出口,張和就露出抱歉的眼神。
他摳摳臉頰,說:
“徐敏律師來找我的那一次,給出了非常好的辯護方案,按他的方案,我可能就不會被判死刑了,但是我的計劃卻必須保證第一次和第二次庭審都是死刑,所以……”
他話沒說完,但我已經懂了。
這個真相讓我欲哭無淚。
他的言下之意不就是我的水平不夠。
如果是我來辯護,他就能保證自己一定被判死刑。
得到這個答案,我心中的困惑也就全部解除了。
對張和,我不知怎么,心里只剩下愧疚。
……
再說下后續吧。起初周錢死不招供,后來他的律師和親友去看了他,他才最終招供。
根據他的供詞來看,半年前張平前往工地,當時他負責給地基插鋼筋,但因為雪融化在地里,導致土地泥濘,最后張平摔進鋼筋里,當場貫穿腹腔和左肺,這種情況必死無疑。
那時正要灌水泥,周錢擔心張平的情況一旦暴露出去,工地不光會面臨賠款,還會面臨施工整改,最重要的是,如果這個房產在施工時死了人,未來在正式售樓的時候,房價會下跌一兩成,那樣的損失豈止千萬?
再三猶豫之下,于是動手將水泥灌入地基。
事后,周錢給了當天在場的工人一人一萬,并將他們送去別的工地。
這樣一來,毀尸滅跡,無人作證,這個案子本該永遠封存下去。
但他做夢都沒想到,張和居然把這個案件一點點地挖出來。
最后周錢被判了死刑,并處罰金十五萬。
工地方面賠償給張和一百四十五萬元,加上周錢方面的賠款,合計一百六十萬元。
張和兌現了他的承諾,拿出一半,也就是八十萬元交給了孫華的妻子。
……
這個案件教會了我很多。
雖然過去這么多年,但細想起來還是大受震撼。
如今的我雖然不是什么大律師,但也算得上是準一線律師了。
在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回顧了一下整個案件。
偶然想到了一個疑點。
項目經理是負責項目進度的,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管蓋房子的。
他們只管房子蓋得好不好,房子賣不賣得出去和他們又沒什么關系。
可周錢活埋張平的理由,不正是擔心房價會跌嗎?
就算是真的擔心房價會跌,他也只是個打工人,領著一個月六千五百塊的死工資。
這個工地賠多少錢,真的和他有關系嗎?
如果我是這個項目經理,樓盤賠多少錢絲毫不影響我的工資。
回想當年,周錢原先是死不認罪的。
但后來他的律師帶了親友來見他,他就松口認罪了。
……
想到這,不知為何,只覺得毛骨悚然。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