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倫部又稱野女真,是對于居住在黑龍江一地的鄂溫克人、達斡爾人等部落的統稱。
這些部落生存狀態長期掙扎在死亡邊緣,所以能夠成年的男丁戰斗力極為強盛,飲毛茹血,堪稱這個時代的人型小高達。
索倫部被皇太極征服收編后,歷經了明清大小戰事,滿清也將之視為自己王牌,最艱苦,最苦難的戰事,萬萬都是交給索倫部硬拔。
但就是這樣一支對滿清功勞頗大的部落,滿清對此也是猜疑不斷,為了讓索倫部保持旺盛的戰斗力,滿清一直讓索倫部保持原始的生活的方式,索倫人能夠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便是給八旗賣命。
曾經有官員看索倫部生活太苦,于是便傳授先進科技,教索倫部耕種,被清朝發現后,以“沾染漢習”為由,直接將那個官員殺了。
尤其可見滿清的酷烈,對同族尚且如此,更不用說漢人了。
而隨著滿清日夜腐化,他們也害怕索倫部重現當年金國滅遼的情形,所以一直嚴格控制索倫部的人口。
因此索倫部雖然強悍,但其編制始終保持在十六個牛錄。每個年代牛錄的壯丁數都有所不同,順治年間,大概保持著200個,索倫部滿打滿算也只有3200人。能夠抽調征戰的也只有2000人左右。
而如今向陳建襲來的便是一只達到千人的索倫猛卒。
陳建似有所感,明清戰爭幾十年,索倫部的威名隨著滿清征戰中國也響徹天地。
若不是自己麾下將士的馬力有所衰竭,陳建今日真想硬碰硬一下,拔掉這顆尖齒,韃子囂張的氣焰定會被打壓下去。
雖然八旗大營隨著多尼匆匆撤退,也經歷的一陣慌亂,但眼下明軍已然損失了近二百將士,清軍又是如此毒辣,絲毫不顧及自己人的性命。
箭矢放了幾輪,可以說陳建這支精騎今日所殺的人,恐怕還沒滿清自己殺的一半多。
再加上不遠處,滿清的火槍隊也開始整理隊形,準備開始新一輪的齊射。
陳建有鑒于此,分析戰場,無不扼腕嘆息,若是己方人數再多一倍!
不,根本不需要一倍多的人,只需要有另外一只騎兵接應,可以更換馬匹,今日定要讓這些韃子知道什么是恐懼。
“搶馬!”陳建一聲令下,精騎也調轉方向,剛才自己擊垮了數支騎兵,戰場散落的馬匹到處都是!
他們現在搶馬,不是自己用,而是給剛才墜落下馬的將士所用。
陳建突然調轉馬頭,令所有人都十分意外。
狼狽不堪的多尼見狀也不由大笑:“果然是無膽鼠類,見我索倫猛士上陣,便奪路而逃!”
陳建轉頭既是保全自身,也是在重新收割戰果。
吳三桂所部已然潰散,士卒爭相逃命。
這種逃命是下意識的,無方向的,往往士兵互相踐踏所帶來的傷害比敵人殺傷的要多得多。
陳建搶得馬匹后,那些跌落下馬的將士,如同重新裝備,朝吳三桂的方向嗜血磨牙殺去。
吳三桂率領親兵見陳建所部突然殺向自己,下意識的被嚇得頓足,讓從后邊而來的潰兵擠散了隊形。
陳建見狀突然福靈心至的沖著吳三桂所部大喊道:“吳大帥果然信守諾言!陳某在此謝了?!?
部下的精騎聽后,也聲嘶力竭的謝謝吳三桂信守承諾。
讓這句感謝傳遍了整個大營。
說完戰場所有人齊齊臉黑。
多尼和羅讬那雙眼中殺意再也掩飾不住。
心中不免誹謗。
漢人果然不值得信任!
我就說這支親兵怎么會突然出現在八旗大營,沒想到是吳三桂這個二五仔搞的鬼,害的本王出了這么大的丑。
吳三桂一聽這誅心之言,也覺得黃泥巴掉褲兜里了,不是屎也是屎,于是不再畏懼和猶豫,拼命的朝陳建殺去。
陳建卻偏偏不與他們纏斗,從側方呼嘯而過,不斷的收割著潰兵的生命。
而這些四處逃命的潰兵也在阻擋著索倫部和吳三桂的追擊。
他們總不能在大眾廣廷之下,擊殺這些潰兵吧。若如此做,軍心頓時會立馬渙散,所有的紀律和陣型都會突然那崩潰,那才是要命的。
這支精騎肆無忌憚的收割生命,對付這些潰兵,他們沒有絲毫的壓力,仿佛割草一般。
很快這支精騎就沖出了清軍大營,馬上就要到了曲靖城墻邊緣。
吳三桂為了洗脫嫌疑自然是窮追不舍,顧不得戰場上大忌。
陳建見脫離危險,眼下只有吳三桂這支孤軍凸出,于是不再猶豫,調轉馬頭,重新開始沖鋒。
吳三桂見這支精騎有一次折返,頓時大駭,但眼下這種時候不能退縮,于是咬牙頓足怒吼:“給本王殺!”
這個頓足的功夫,身邊的騎兵從他身邊呼嘯而過,給了保命的空間。
霎時間,又是一陣穿刺!
一個接觸,吳三桂的騎兵便潰敗,陳建率領的騎兵如狼似虎的殺了個透徹。
但是還不等陳建他們修整,便又一頭撞在了索倫部騎兵手中。
可以說現如今當世最強的兩支部隊,爆發出的戰斗力恐怖異常。
王對王,硬碰硬。
一個對沖后,兩支騎兵又迅速的集中,展開一輪又一輪的無情沖殺。雙方無論是在勇氣還是技巧上都達到了巔峰。
這不僅讓在城墻上觀戰明軍感到咂舌,就連吳三桂所部也震驚不已。
他知道這支明軍強,但沒想到強到這個地步,到了這個地步,竟然還可以和索倫部來個平分秋色,交換比例達到了一比一。
若是其全盛狀態,這索倫騎兵只怕也會敗下陣來。
陳建殺的興起,嘆道對方不愧是盛名已久。
今日天時地利人和,若不趁這個機會,將這群半獸人砍殺,來日怕不是要枉費多少條人命,才能馴服這群猛獸。
而這時曲靖城門大開,一直五百人的重甲步兵,正在緩緩殺來。
“放箭!”
隨著張冠澤一聲怒吼。
而城墻上觀戰的明軍也才反應過來,一輪箭矢下去,雖然有所誤傷,但是還是索倫部受到的傷害最大。
隨著這支重甲步兵上了戰場,形式很快就發生了變化。
這些士兵也都是天子近衛,今日士氣不比這些騎兵殺,他們一出現,形式很快就發生了變化。
勝利的天平在朝明軍傾斜。
這時清軍接應的大部隊也到了。
看到索倫部折損嚴重,也是十分心疼,不得不吹起號角讓其回營。
隨著清軍退去,城墻上的明軍一陣歡呼。
而陳建卻絲毫沒有半點喜悅。
“馬德,要是能夠換馬,老子定然要殺個回馬槍!今日殺了不知道多少大將、韃子,這輩子怕再也沒有這樣機會,大殺四方了?!?
各自回營后,雙方開始清點各自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