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撒豆成兵
- 長生仙途:從張角拜師開始
- 然哥兒
- 2094字
- 2023-04-13 21:44:09
一年又一年,春去又春來。
太平教在姜寧等人的經(jīng)營下蒸蒸日上,從剛開始的幾百人增加到了十萬人。
如他所料,就如春風(fēng)過后的點(diǎn)點(diǎn)星火,飄到一個地方就能燃燒起周圍的甘草,撲也撲不滅。
姜寧自稱為太平教教主,張角為大良賢師,張寶張梁為大醫(yī),以治病救人為己任。
太平教,也稱太平道,設(shè)立三十六方,有萬人大方,也有千人小方,每一方都有著方主,姜寧將三十六方化為了三份,也就是每十二方為一組,每一組都有一個長官。
姜寧,張角一起照看著冀州,徐州,兗州,青州,豫州五州之地的太平教事宜,張寶統(tǒng)荊揚(yáng)二州,張梁分領(lǐng)雍梁二地。
不出三年,太平道深入九州之地,甚得民心,其教徒多為窮苦百姓,但也不缺乏一些世家弟子。
……..
看著桌子上做成的幾張符紙,姜寧嘴角噙笑,看來只有修為帶不回來,術(shù)法是可以從漢末帶回來的。
這樣的話可以省下很大一部分力氣去修煉從漢末帶回來的術(shù)法。
這一晚姜寧溫習(xí)了一下太平要術(shù)里所學(xué)習(xí)到的醫(yī)術(shù),道術(shù),邪術(shù)。
太平要術(shù)的內(nèi)容分為四大部分,大都是一問一答的形式。
第一部分是修行道法,有一條從凡人到登仙的康莊大道,如若潛心修行,有朝一日或能得道。
第二部分是諸子百家的大道理,漢朝罷黜百家,獨(dú)尊儒術(shù),但是在這本書上,姜寧看到了驚艷無比的陰陽家,墨家,等在先秦時期百家爭鳴之后就隱世的諸多學(xué)派。
以黃老的垂拱而至為帝王提供一套完整的治世理念。
第三部分專注于道家的醫(yī)術(shù),針灸,藥理等。
第四部分,便是一些很多正道人士都嗤之以鼻的禁忌雜學(xué),撒豆成兵,扎紙成銀等。
撒豆成兵,扎紙成銀。
姜寧隨意往地上扔下幾枚豆子,下一刻幾個帶著盔甲的士兵憑空出現(xiàn),單膝下跪。
“主公!”
姜寧只是掃了一眼,心念一動,士兵消失,隨后,他陷入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沉默。
除了第一部分,剩下的他都可以直接學(xué)習(xí),就是這個第一部分里面的各種道家術(shù)法,他只能使用,卻不能修行。
這個世界有一種規(guī)則,道家術(shù)法只能到家人士修煉,儒佛兩家也一樣,除了武功,武功只要有天賦就可以修煉,沒有太多的規(guī)則束縛。
這個挺讓姜寧頭疼的,不過很快他就找到了另一條出路,可以在漢末修行,帶回來這個世界使用。
想到這里,姜寧為自己的聰慧笑了笑。
一夜忽去,東方既白。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并沒有照射在對面豆腐西施的單薄衣衫上,她今天關(guān)門大吉。
起床后,姜寧準(zhǔn)備去江世才家蹭著一頓飯,自己懶得做,江世才做飯還挺好吃,姜寧去的時候帶了點(diǎn)菜和米。
江世才家里貧窮,平白多一張嘴吃飯,他就要少吃一點(diǎn),會餓肚子,雖說兩人關(guān)系很好,江世才也不會翻他白眼。
但是姜寧心里過意不去。
推開門,江世才正在做飯,江綾清正在院子里看螞蟻搬家,姜寧徑直走向廚房把菜放在了桌子上。
“把這些菜做一下吧,我準(zhǔn)備在你這里蹭對飯。”
“吃飯就吃飯唄,寧哥你怎么還帶東西來。”
江世才摸了摸衣服,笑著對姜寧說道:“我還欠你銀子呢,你等會把菜拿回去,這樣不是見外了嗎。”
姜寧往椅子上一坐,笑了笑:“沒事,清兒還在長身體,多吃點(diǎn)菜有營養(yǎng),一直吃米凡對身體不好。”
話都說這份上了,江世才也不再推辭。
不一會兒,飯香搭著塵煙飛向天空。
吃飯的時候,江世才告訴了姜寧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寧哥兒,正好我也有件事要給你說。”
江世才往嘴里刨了一口米,一邊在嘴里不停的嚼著,一邊往嘴里夾著菜。
“什么事,你說。”
姜寧夾起一片肉絲放在了江綾清的碗里,那是唯一的一塊肉,這樣的年代,窮人菜里的肉就是沙里的金子,難得可貴。
“謝謝哥哥。”
江綾清笑的很開心。
姜寧可能是在漢末習(xí)慣性的摸張角的頭了,此時此刻他也摸了摸江綾清的頭。
“再有幾天,我就要離開了這里了。”
江世才聲音很小,但是目光堅(jiān)定。
姜寧看了他一眼,疑惑道:“呆在這里不是挺好嗎,外面兵荒馬亂的,你能去哪里?”
江世才愣了愣,把嘴里嚼到?jīng)]味的菜咽進(jìn)了肚子里,說道:“去思齊城。”
思齊,取自見賢思齊。
是一座儒家統(tǒng)御的城池,城中有一個老先生,修了一個本命圣言,見賢思齊。
在整個天下儒林之中都是盛名至極。
老先生不是城主,但是那座思齊城的守護(hù)神,所以百姓們也就把那座城池命名為了思齊城。
“儒家教化之地,無災(zāi)無難,倒也是個好去處。”
姜寧思索片刻,說道:“去投奔親戚?”
普通百姓去那座城都一樣,混不出來樣子,在哪里都混不出來樣子,他并不建議江世才到處去跑。
畢竟在白帝城已經(jīng)十七年了,人熟地也熟。
“不是。”
江世才搖了搖頭:“去文望宮。”
聽到這個名字,姜寧倒是愣了愣,儒家有四大書院,十二座學(xué)宮,都是文道命脈,傳承千年。
還沒等姜寧問話,江世才繼續(xù)說道。
“小時候,家道還沒中落,那個時候新帝還沒上位,家父正值如日中天,文道宮一位大儒來到白帝城辦一件事,家父就把他請進(jìn)了家里,送了他一個玉佩,換來了他對我的一次朱砂啟智。”
江世才思緒拉遠(yuǎn),想到了去世很久的父親,難免有些失落。
朱砂啟智,也就是點(diǎn)砂。
大儒在三歲孩子的額頭用朱砂筆點(diǎn)一顆痣,可引浩然氣入身,江世才其實(shí)算一位儒家弟子。
江世才繼續(xù)說道:“那位大儒說,如果我想要學(xué)文,可以去找他。”
儒家和其他修行門派不一樣,二十歲及冠禮之前,所有修行者的實(shí)力相差不大,在二十歲及冠的時候,是天才還是庸才,一目了然。
在這個人生最重要的一年,儒家弟子會在書山學(xué)海中得到一個本命字。
本命字直接決定了儒家弟子未來的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