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又看不見的太空
- 顏翔編著
- 1112字
- 2023-04-21 19:42:20
月球的誕生
雖然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但是它的來歷卻一直撲朔迷離。從古至今,有各種關于月球誕生的學說產生,卻幾乎沒有一個學說能被大多數人認可。
直到地球人登陸月球,取回了月球的樣本后才發現,月球竟然不是地球“親生”的。
月球是怎么誕生的?
1898年,英國生物學家、生物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的兒子喬治·達爾文提出,月球本是地球身體的一部分,因地球的轉速太快,把一部分物質拋到空中后,形成了月球,而遺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形成了太平洋,這就是“分裂說”。
而另一種假設則認為,月球本是一顆來自太陽系中的小行星,經過地球附近時,被地球引力俘獲,最終變成了地球唯一的衛星,也就是現在的月球,這個說法叫作“俘獲說”。
還有一個觀點也比較流行,就是地球和月球都是來自太陽系中同一處的浮動星云,先后有兩團聚集在這里的宇宙塵埃經過數億年的旋轉和吸積后,最終形成了一對臨近的球體,以金屬物質為核心的“哥哥”比以非金屬物質為核心的“弟弟”聚集得早一點,轉得快一點,當然也就大一些,后來它們變成了一對行星地球和衛星月球的組合,這就是“同源說”。
在這3個學說中,哪一個更接近真相呢?
月球竟然比地球老?
“俘獲說”遭到了很多人的懷疑,像月球這么大的星球,地球真有那么大的力量能把它俘獲嗎?那地球為何到如今只有一顆衛星呢,按這個說法,應該還能夠俘獲一堆比月球更小的星體才對啊!
而“分裂說”是最不被認可的,大家認為以地球的自轉速度根本無法將那樣大的一部分物質甩出去。“同源說”也是疑點重重,需要太多巧合來解釋。如果我們假設這些學說成立,那么地球和月球的主要成分應該基本相同吧?
果然,人們的懷疑得到了證實,無論是“同源說”還是“俘獲說”,或是“分裂說”,都被一項切實的證據給否定了。
科學家把從月球帶回的巖石和土壤進行了化驗和分析后發現,月巖和月土的成分與地球的巖土差別非常大。更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大部分月球巖石的平均年齡比地球年齡還要大8億~10億年。
目前最靠譜的“大碰撞說”
因為成功登月,人類獲得了大量的證據,于是關于月球形成的三大理論幾乎被直接推翻。而一個名叫“大碰撞說”的推測成了主流:大約45億年前,一顆名叫忒伊亞(Theia)的原行星撞上地球,當場粉碎,地球也遭受了重創,撞擊所產生的大部分碎屑被濺入空中,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散布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當時地球的樣子應該像極了土星。
地球的“草帽環”上的那些碎塊和塵埃通過數億年不斷的碰撞和吸積,聚合成了月球的雛形。后來不斷出現的證據也在進一步證實著“大碰撞說”,比如地球自轉和月球公轉方向相同、月球的密度比地球低等。
目前,人類正在計劃以更頻繁和更直接的方式對月球進行探索,未來還會發現更多新的證據,或許也會產生關于月球誕生的新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