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抿尖面
- 吃的也有個性
- 似白芷
- 1476字
- 2023-03-10 16:11:46
面食是中國北方的傳統食物之一,各種不同的面粉在糅合炸、蒸、煮之后會形成品種多樣的食物。這些美味都是一方水土所孕育的寶藏,作為北方的傳統省份——SX省,從傳說中的唐堯開始至今已經有4000余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時期里,生活在三晉大地上的人們辛勤勞動,在歷史的風雨中既創造了過去輝煌的歷史,也產生了豐富多彩的精神產物。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拉近人與人距離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頓美味的食物了。不過大家總說山西是面食之鄉,各種樣式的面食成千上百、不可勝數。具體想來,卻又不知道應該說什么,沒什么好向外地朋友舉例子的代表。這大概都是因為面食都是當地人們日常所吃、日常所做,每一家、每一戶都各有特色,各依自家口味而做,并沒有什么統一的樣式。這些做面的手法都是家庭內部父母所傳,大體而言是早晚的饅頭、中午的面飯;然后佐以一二蔬菜拌飯。然后本地人去飯店吃飯的話,都喜歡吃些“盤子碟子”。即各種肉菜、肉湯、新鮮時蔬,去飯店很少吃面,這都是以前的人們傳統下飯店的時候所吃的。歸根到底,都是因為傳統面食是生活在黃土高原的人們因為種植小麥而產生的地域食物,它與當地人一同發展、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是普通尋常,不刻意去想,甚至不會意識到。這就是所謂的無形的、非物質的文化。
其實我還是不太喜歡“非遺”這個名字的,“非遺”全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的。但是這些飲食文化我們現在還在不斷使用,怎么可以說是遺產呢?這是一代代人傳下來并且不斷改進的,總歸和那些已經瀕臨失傳的不一樣。
不過既然有官方推出了“申遺目錄”,那么這就表明這些東西還是有一套具體的、有步驟的操作的。而山西的面食也是其中的一抹璀璨光輝,雖然家家都有一種口味,但還是可以寫出一套流程的。這里就先以抿尖面來試試。
抿尖面的做法很簡單,畢竟是人民群眾所吃的,并不追求什么花樣,做一頓飯的時間也就是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左右,很是便捷。
說到抿尖面,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抿’和‘尖’了,所謂‘抿’指的就是做面的工具以及由此產生的動作。抿尖面需要的工具按土話說就是“抿尖床”,是一個木制或鐵質的長方形工具,前后兩端是支字型把手,也方便架到鍋上;中間卡著一塊鋁片,鋁片上面密布著孔洞,面從孔洞出來就是兩厘米左右長的小尖條,‘尖’即由此得來。
首先,把白面和豆面加水按一定比例和起來,(這里的豆面我家是用的綠豆面,但是申遺名單943號上說他們用的是豌豆面。當然還可以加入高粱面什么的;比例的話是按豆面三分之一,白面三分之二)。
接著,起鍋燒熱水。待鍋中水沸騰起來,把抿尖床架到鍋上面。將和好的面扯下一塊手正好能握住的規模,然后放到抿尖床上,用手掌推著抿,面受到擠壓就從抿尖床的孔眼里穿下,正好落到鍋中。一邊抿一邊煮,很是方便。不過抿面是個力氣活,需要手掌和手腕、手臂有力氣,因為抿尖全靠人的壓力把面從抿尖床上擠到鍋里。做活的時候大家為了省勁兒會依靠自身體重,身子一前一后的搖晃,帶動著抿尖床都敲得鍋‘咚咚’響。
待抿尖面煮熟以后用笊籬撈起來,按著個人的口味醬、醋、鹽調起來,伴著提前準備好的炒西紅柿、炒西葫蘆、炒肉……就可以享受好吃的抿尖面了。
我從來都相信地方特色食物都是由當地的氣候、地理、人文共同發展而來,每一種特產背后都有它產生的前提與背后的傳說故事。在以前局限于一地的只能少量供給王公享用的美食藉著時代的發展讓我們普通人也能接觸到遠在千里之外的食物或者工藝品,不由得讓我們感嘆生活在了一個美好的時代。我們既接觸到了古人所不能見的,那么對于一些地方的習俗也應該尊重,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去享用。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幸運。
撈尸人
人知鬼恐怖,鬼曉人心毒。這是一本傳統靈異小說。
太虛至尊
(又名《玄靈天帝》方辰)”江凡,我后悔了!“當許怡寧發現,自己寧死不嫁的窩囊未婚夫,娶了姐姐,將她培養成一代女帝時,她后悔了。如果時間可以重來,她一定不會任性的讓姐姐替嫁!
詭秘之主
蒸汽與機械的浪潮中,誰能觸及非凡?歷史和黑暗的迷霧里,又是誰在耳語?我從詭秘中醒來,睜眼看見這個世界:槍械,大炮,巨艦,飛空艇,差分機;魔藥,占卜,詛咒,倒吊人,封印物……光明依舊照耀,神秘從未遠離,這是一段“愚者”的傳說。
玄鑒仙族
陸江仙熬夜猝死,殘魂卻附在了一面滿是裂痕的青灰色銅鏡上,飄落到了浩瀚無垠的修仙世界。兇險難測的大黎山,眉尺河旁小小的村落,一個小家族拾到了這枚鏡子,于是傳仙道授仙法,開啟波瀾壯闊的新時代。(家族修仙,不圣母,種田,無系統,群像文)
青山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山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