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偶遇
- 商幫
- 蟬鳴無聲
- 2559字
- 2023-04-16 08:47:22
不管怎樣,王素算是跟十三郎,跟錦衣衛來了一次開誠布公的談話。
都別藏著掖著,玩什么陰活兒???別說小爺多你們幾百年的見識,就是小爺的背景底蘊后臺,誰敢把小爺真當一個孤家寡人!
有些人真的是天選之人。
本來在這荒原上放一把火,在這春風枯草的環境下,應該是造成相當大影響的。
說不定會燒到那里,也說不準會燒著誰。
就在十三郎跟王素坦誠相見時,本來略有些陰的天,突然的毫無征兆的就下雨了。
眼看著逐漸擴大的火圈,就被熄滅了。
除了一大圈的黑灰,沒人知道這地方剛才有多險峻,也沒人知道某人在這放過一把火,一把可能點燃整個陰山防御的大火。
雨有點剎不住的意思,越下越大了。
就怕這。不止是馬車,就是戰馬在雨后的泥濘中都很艱難。
“巡察使,前方是將軍廟,我們還是到將軍廟避雨吧,天黑前到不了通谷驛了!”
雨線都遮住了視線,的確不是出行的好時機。
將軍廟是一個很容易重復的名字,反正王素就知道有很多的將軍廟,大多數只有名字沒有廟。
這地方卻是一處不小的廟,說是廟,也可以稱之為一片建筑。看樣子還是盛朝新建的。
穿門廳,過前院,進大殿,看到豎立在大殿的塑像,才知道這還真是將軍廟。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不算太應景,只因為這將軍廟的塑像是李廣。
“巡察使,你用這般意氣風發的詩去贊揚李廣,高抬他了!徒有虛名的飛將軍……”
十三郎總是出其不意的存在,讓王素就是發癔癥也無法忽略他。
“安置好了?”
“嗯,百十人,就這么點大的地方,能安頓好?!?
就看跟著十三郎一起返回大殿的人數,王素也能猜的出十三所謂的安置好是啥意思。
一群人鋪一層草,能躺下轉身,那就算安頓好了。
當年自己也這樣做過,不計較。
更不用專門提醒十三郎對哨位的布置,都是老軍伍,知道該怎樣做。
至于詩詞…~一個廝殺漢懂個der啊,還評價。
“十三,你進過學?”
從來沒有問過十三的私事,現在假迷親近一些,問問,應該問問。
“貢生,沒中舉!”
“失敬失敬!”
說的很干癟,拱手很隨意,一看就知道沒一點失敬的意思。
十三想懟兩句,想想王簡之的做派,忍了。
“為什么你覺得飛將就是指李廣?”
“將軍廟的塑像是李廣,這又是陰山腳下,你還能指誰?”
把自己的便攜式柴火灶擺弄好,很隨意的點燃,支好鍋灶……可惜,當初自己屬于單人獨行的野外直播,鍋小了點。
不過,沒有火鍋解決不了的伙食,人多輪著吃。
王素懶得跟一個武夫講龍城飛將到底是誰,想了想發現十三郎居然跟現在的自己是同等學歷,還是覺得顯擺一下比較好,好讓他知道,雖然都是貢生,那也是有區別的。
……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出兵,輕車將軍公孫賀從云中出兵,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第一次踏足戰場的車騎將軍衛青從上谷出兵,這四人每人領一萬騎。
結果這四路中,除了衛青立了大功,公孫賀沒戰功也沒損失外,公孫敖和李廣都損失慘重,其中公孫敖部損失七千余騎,李廣部則是全軍覆沒,就連李廣自己都成了俘虜,僥幸逃回來后被貶為庶人……這就是當年的龍城之戰。
“少年好學問!能看得出少年似乎對李廣有些許的鄙夷……”
突然有人插話,還是從大殿的塑像后緩緩的走出來。
見鬼了?李廣顯靈了?
王素看向十三郎,而十三郎看著他……得,十三郎安頓軍卒,以為大殿王素已經搜查過了,而王素這一路習慣了被錦衣衛伺候著,也沒有去查看大殿的犄角旮旯。
錦衣衛即便宿營,也是刀不離身,進入大殿的錦衣衛也有近二十人,聽到人聲,立刻就是一陣拔刀聲。
“少郎君如此膽氣?我等不過六七人,至于嘛?”
來人還真有點大氣,用當年比較流行的話,那就是格局挺大。
王素伸手制止了錦衣衛的進一步動作。
“先來后到,倒是小子唐突了!相逢即是緣,不如一起……”
對方確實只有六七人,就這檔口,錦衣衛已經有軍卒搜查大殿了。
只是,雖然對方也是一襲盛朝裝束,除了領頭的中年人,其他人卻無法徹底掩蓋北虜人的氣質。
“謝少郎君邀請,老夫正有此意!不知少郎君所烹何物?為何如此香濃?實在沒忍住口腹之欲,不是有意打擾少郎君。”
“想必先生是想說李廣一生向漢,雖匈奴恭敬有加,卻回歸之心不變?”
“此言差矣!李廣善騎射,知兵法,英勇善戰,一心忠君??山Y果如何?”
“自匈奴脫身,不也被貶為庶人?再次起復,更是一心報國,浴血奮戰幾多年,結果又如何?不就是留下一句李廣難封的苦逼悲憫?”
“在下看來,當初匈奴單于對李廣何等推崇?若李廣不執意南歸,于匈奴,李廣也不至于落一個難封的教訓以示世人!”
幾句話,大概能聽得出一個人的立場,特別的臧否李廣這種悲情且有爭議的人物。
聽到這中年人要談中的取向,王素大概明白了……有點辯才,有妖言惑眾的意思。
“先生的意思李廣應該學李廣利?投降了,還接受單于的示好、加官晉爵,最后即便是屈膝下跪,祈求單于留其一命,依然被斬殺。難不成先生覺得這樣死在變節效忠的單于刀下算死得其所?而李廣一生無愧于族人,無愧于君王,一生難封而天下憐惜悲痛不算死得其所?”
即便是把對方的話懟回去,王素手里并沒有停下來,不斷的往小鍋里煮食材。
只是,如此美味的一鍋燉,有了惡客,十三郎和鐵柱得等一陣了。
“那少郎君為何對李廣鄙夷?”
“哦,我不是鄙夷李廣,是鄙夷這武夫……鄙夷他對李廣的認知,就如對先生對李廣的認知一樣,很狹隘!”
這話很王簡之,依舊懟人不留余地,明著氣人……我不是看不起李廣,是看不起你。
雖然十三郎也很憋屈,好歹習慣了,看到對方領頭人被王素懟的臉部肌肉抽抽,突然覺得舒坦了很多。
這一刻,空氣好像停止了,有一瞬間的凝重,可王素依舊用竹筷來回攪動小鍋里的食材,好像懟人的話不是他說的,很專注。
“呵呵,少郎君所言極是!是老夫偏頗了……”
“不,原本只是鄙夷先生對李廣的認知,聽完先生一席話。小子更鄙夷先生認同李廣利行為的觀點!”
本來來人想自己找坡下來,王素偏偏不讓。
“你……”
那人身后突然有人上前,甚至連腰刀都要拔出來了。
王素帶著笑,戲謔的看著拔刀人,好像很希望對方能把刀拔出來似的……王素是真有這方面的心思。
老子人多,怕你個球!
“呵呵,確實該鄙夷!討論嘛,總是有不同的見解,老夫受教了?!?
果然是向李廣利學到了,審時度勢很在行。
雖然不太確定來人的身份,王素還是希望能起沖突的,那樣自己有有理由干掉對方了。
人家這般忍讓,這讓王素很為難,不太習慣無理由殺人,關鍵是不搞清身份隨便殺了,說不定會有麻煩,或者又惹了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