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勝在有道:民營企業的管理思考與行動
- 姚和平
- 2950字
- 2023-02-27 15:35:33
精神為魂
我在安利工作已有30余年,對公司有著深厚的感情,這里有我的付出和收獲。1985年大學畢業后,我被省委組織部選調,作為重點培養對象被安排到巢湖工作。而那時的安利是安徽省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企業缺少管理型的人才,經合肥市委組織部推薦,1987年我回到合肥,進入安利從事經營管理工作。
在安利,我先后擔任多個部門的負責人,后任公司副總經理,多崗位的鍛煉和經歷,讓我的工作能力提高得很快。很多同志說我很好學,是“多面手”。好學也好,“多面手”也罷,這段經歷對我來說至關重要。
1990年,我被推選為合肥市團委負責人候選人,因為安利,我放棄了這次難得的機會,并且向組織上解釋了留下的原因:“在安利,我想干點實事、學點真才實學。”1992年,合肥市委組建新部門,組織部門又推薦了我,我再一次為了安利放棄了。1999年,在安利最困難的時候,我被推薦到審計署南京特派員辦事處任職,他們要求有大中型企業管理工作經驗,還要有注冊會計師資質,這些條件我當時都已經具備。我清楚地記得,當時的合肥市委副書記數次把我喊到他的辦公室,告訴我去南京工作的好處,包括未來職業發展規劃,以及去了就有120平方米的房子。
我當時的想法很樸素,也很簡單。12年來在安利工作的點滴,讓我難以割舍與安利的感情。在安利處于困境和低谷時,我怎么能棄它而去、一走了之呢?考慮再三,我毅然放棄了優厚的條件和難得的發展機會,留在了處于最困難時期的安利。
我永遠都記得那個日子,1999年11月18日,這一天無論對于安利,還是對于我本人來說,都是一道分水嶺。能有機會主持公司日常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我認為是時勢造英雄。在那之前,我從未想過自己會走到人生的岔路口,似乎還沒有心理準備挑起安利這個沉重的擔子。
在2000年左右,我主持公司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初期,公司人心渙散,喪失信心,斗志不強,思想迷惘,主要存在兩種錯誤的思想傾向:一是部分人片面地認為當時的安利是國有控股企業,反應遲鈍,機制不活,效率不高,競爭能力不強,盲目羨慕東南沿海一帶的某些中小企業,錯誤地認為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偷稅漏稅快速獲利是盈利之道。二是一些人認為當時的安利地處內陸省份,距離供應商、客戶都較遠,信息獲取速度慢,又不在資源集中地,認為“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具備。其實,那時的公司設備新、產品多、技術領先、社會關系和諧,省市黨政領導也很關心支持公司發展。一些員工看不到自身優勢,盲目地悲觀失望、灰心喪氣,甚至動搖了理想信念。如果錯誤思想得不到及時糾正,就會給公司事業造成嚴重損失。
讓我感動和欣慰的是,原本想離開的一批員工及時轉變思想,他們紛紛留下來說:“姚總,只要你在,我們就跟著你干!”甚至一些已經離開安利的中高層干部,也主動放棄了其他企業較高的職位和優厚的待遇,重新回到安利,他們說:“姚總,因為你,我們愿意回來,哪怕現在困難多一點、工資少一點,也沒關系,我們相信你的為人和能力。”從此他們堅定不移地追隨安利,30年來他們始終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為公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令人高興的是,我主持公司生產經營管理工作20多年來,安利不畏困難,扭轉了不利局面,總結提煉出“追求進步,奮斗超越”的企業精神,這成為企業的靈魂。可以說,公司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奮斗史,拼搏奮斗是安利人的精神面貌和本質特征。安利人過去如此,現在依然如此,一直在為“力爭成為全球最優秀的聚氨酯復合材料企業”的美好愿景而攻堅克難,銳意進取,拼搏追求。
為滿足蘋果、耐克、彪馬、宜家等國際品牌客戶的合作需求,2020年4月,公司超前謀劃、統籌安排,在生態分廠新增一條水性無溶劑生產線。時間緊、任務重,新生產線從設備選型、合同簽訂到設備制造及安裝,歷時6個多月,S線于2020年10月12日順利投產,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俗話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對于企業經營管理者來說,很多時候支撐我們前行的,就是一股精神。我認為,人活在世上,總要有一點理想、信念和抱負,總要做出點事情,要活出精氣神。企業也是如此,優秀的企業,不論所有制,不分地域,都有一種性格,體現出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企業的靈魂。
企業精神是企業的靈魂。企業精神是公司的基本標志,是區別于其他公司的根本要素,是企業全體員工一致的、彼此共鳴的內心態度、思想境界和價值追求。它代表著全體員工的精神風貌,是企業凝聚力的基礎,是引導全體員工前進的指針,是激勵員工進步的驅動力,是企業生機活力的源泉,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精神支柱,是構成企業文化的基石。企業精神作為推動企業發展的精神動力,主要體現在主體力量、創造力量和向心力量上。安利的企業精神是“追求進步,奮斗超越”。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個成功的企業,最關鍵的問題不在于“做得有多好”或“怎么樣才能做得很好”,而在于“明天怎么樣做得比今天更好”,在于它沒有最后的終點線,永遠在自我改進、自我超越。
安利是一個有夢想、有理想、有抱負、有情懷和有擔當的企業,追求進步、奮斗超越是公司永恒的目標。永遠追求做得更好,永遠追求進步,永遠去發現新的可能性。只有永不自滿,永遠向著前方,向著勝利,爭先進位,追求發展,才能將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做久,奮力成為聚氨酯合成革及復合材料行業世界級的領先企業。
追求進步,意味著目標不斷前移、境界不斷提升、實力不斷增強。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于過去已經取得的一點點榮譽和成績,絕不能沾沾自喜,故步自封。過去的榮譽和成績只代表過去,并不能代表現在和未來。真正的進步,不會在既存的成績前眷戀徘徊,也不會在未來的挑戰前猶豫不決。要把一切成績和成功都看作昨天的事情,總是盡一切力量,使公司的明天比今天更好。要堅持更高標準,追求更高水平,創造新的價值,實現新的績效,持續追求進步,不斷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能力。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員工的辛勤勞動、艱苦奮斗是公司價值創造的基礎。公司倡導“以奮斗者為本”,積極選用和重用銳意進取、拼搏奮斗的人,積極選用和重用有熱忱、有激情,肯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人。鼓勵員工勇于擔當,勇于付出,保持永不懈怠的干勁、昂揚的斗志,通過點點滴滴、鍥而不舍的長期努力奮斗,實現個人價值與企業價值和諧發展,員工與企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共創企業美好未來。
奮斗超越,意味著不斷進步、突破,追求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更新、迭代,力求完美。企業要想基業長青、長久發展,改進和提高是無止境的,每天都要超越。所謂企業的生命力,就是企業新陳代謝、吐故納新的能力。不勤于學習、故步自封,水平再高也會落后;自我優化、持續改進,即使落后也會后來居上。為保持企業旺盛的生命力,能夠持續不斷地提供有競爭力、卓越的產品和服務,獲得長期的、優良的績效,必須努力做到今天比昨天有質的提高、明天的目標比今天更高。要艱苦奮斗、持續奮斗,不斷挑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把工作和任務抓好、落實好,做到更高、更快、更強,做到極致,追求卓越。
人活在世上,總要有一點理想、信念和抱負,總要做出點事情,要活出精氣神。企業也是如此,優秀的企業,不論所有制,不分地域,都有一種性格,體現出一種精神。
一個成功的企業,最關鍵的問題不在于“做得有多好”或“怎么樣才能做得很好”,而在于“明天怎么樣做得比今天更好”,在于它沒有最后的終點線,永遠在自我改進、自我超越。
安利的企業精神是“追求進步,奮斗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