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朝廷出師
- 人在大唐,謀朝篡位
- 原神怎么你了
- 2128字
- 2023-03-09 11:22:48
其實劉文喜之叛的規(guī)模、影響和波及范圍遠不及十余年前同華節(jié)度使周智光抗命謀叛,以及五年前田承嗣奪取相衛(wèi)四州、于河北起兵大戰(zhàn)朝廷八節(jié)度。
實質(zhì)上也就是和去歲李希烈驅(qū)逐李忠臣出鎮(zhèn),自領(lǐng)淮西一樣。
只不過當時的皇帝是對藩鎮(zhèn)武將叛亂多加姑息放任的李豫,如今的皇帝是自任圣智、強明的李適罷了,他早有意削藩,如今借題發(fā)揮,也屬尋常。
不過涇州緊鄰?fù)罗写蟪级寂聞⑽南沧咄稛o路之下舉州降吐蕃或是召吐蕃兵入寇,那樣的話國家西邊門戶就大開了。
于是在群臣的百般勸諫之下,李適和楊炎最終還是沒有一意孤行,而是退了一步,任命了鳳翔節(jié)度使朱泚兼任涇原節(jié)度使。
然而劉文喜上書請朱泚為節(jié)度使本身只是為了將朝廷的軍,又怎會心甘情愿迎朱泚入鎮(zhèn)。
面對朝廷的以退為進,劉文喜也終于撕下了偽裝,他一面上書朝廷自請旌節(jié),一面整軍備戰(zhàn),修繕城防,并遣其子質(zhì)于吐蕃以求援。
而劉文喜的這兩手動作,也是徹底激怒了李適。
自請旌節(jié)倒也罷了,安史之亂后驅(qū)逐或者斬殺節(jié)帥,自領(lǐng)一鎮(zhèn),威逼朝廷授予旌節(jié)的武將不少,不差他一個,但是主動勾結(jié)外邦,通敵叛國,這在肅代之世以來還是頭一遭呢。
李適向來是個疾惡如仇的,哪里能容忍劉文喜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興風作浪,當即就命令朱泚、李懷光分領(lǐng)鳳翔軍、朔方軍進討劉文喜,并且令左神策軍都將張巨濟,神策軍京西兵馬使陽惠元,駙馬都尉郭映率兩千神策軍前往助之。
這是郭映回京半個月后,四月初的事兒。
“手足兄弟,兵戎相見,真教人肝腸寸斷啊!”
站在窗臺邊,望著院子里的景致,郭映輕嘆了口氣。
君令既下,縱是他有再多不情愿,也要出師涇原了。
劉文喜身為邊疆重將,卻為一己之私勾結(jié)吐蕃,于公于私這絕對都是不可以寬恕的。
若是對其多加縱容,保不齊這家伙會成為第二個高暉,舉城而降,替吐蕃當向?qū)ВI(lǐng)敵軍深入關(guān)中,又一次完成國都一陷,天子一遷的成就。
只是一想到此去就要面對對他甚厚的馮河清,與他相善的郝玼、思結(jié)赤心,以及前番隨他入蜀作戰(zhàn)的涇原士卒,郭映的心里就隱隱作痛。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啊!
而一直跟隨在郭映左右的韋皋聞聲,扭頭看了看窗外的綠蔭婆娑,亦是輕嘆了口氣:“手足相殘,屬實是人間慘劇,但我輩處于亂世當中,譬如浮塵,唯有奮力掙扎,才能讓自己免于粉身碎骨,至于其他,又豈可奢望?”
韋皋的話聽起來似乎略顯涼薄,但細細想來也是這個道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想那么多有的沒的,徒增煩惱。
他向來是個理智的人,以至于相處這么久,郭映仍只敢對其示好,而不敢將心里的一些隱秘想法表露出來,相較而言,樊澤、郝玼這一干人的心思就簡單的多了。
但他也確實是眾人當中心機最深、智慧最高的一個。
“你估計這仗會怎么打?”沉吟片刻,郭映問道。
“不好說,如果朝廷欲強攻,那八成要拼個兩敗俱傷,料想圣人也不想看到如此局面。
所以我估摸著朝廷會一面派出使者與吐蕃交涉,一面合兵圍困涇原,只要吐蕃不出兵,那么劉文喜就成了甕中之鱉,任人魚肉了。”
韋皋緩緩答道。
郭映點頭稱是。
涇原軍雖強,但對上朔方軍主力鎮(zhèn)守的邠寧與同為京西北大鎮(zhèn)的鳳翔二鎮(zhèn),還真沒什么勝算,但凡劉文喜腦子稍微清醒一點兒,都是不會出城野戰(zhàn)的。
畢竟雙拳難敵四手,他又無大義名分在手,兩軍堂堂正正交鋒,他是必敗無疑。
所以他有且只有一條路,堅壁清野,與朝廷兵馬死耗,畢竟戰(zhàn)時不比尋常時節(jié)。
孫子曾言,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nèi)外騷動,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而今朝廷近五萬兵馬擺在涇原鎮(zhèn)外,每日消耗的錢糧都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更遑論當下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糧秣物資都要走水路從江南轉(zhuǎn)運過來。
而若是兩軍對壘,陷入長時間的僵持,那對朝廷而言,也是極大的負擔了。
屆時,局勢估計又會有新的變化。
郭映心里暗暗盤算,思量著如何才能借此事更進一步,以達成自己許久之前的籌謀——在平?jīng)鼋ㄦ?zhèn),新立一軍。
本來這事兒是不可能的,但經(jīng)過涇原軍這么一鬧騰,估計李適也不敢再提發(fā)京西兵筑城、戍守原州的事兒了,但若僅僅是發(fā)兵筑城,靈發(fā)人戍守,那應(yīng)該還有的商量。
郭映覺得只要賞賜到位,這事兒不算難辦。
當然了,要將這個想法呈到御前,非得有個契機不可,最好是等李適和楊炎兩個人對城原州之事已經(jīng)不抱有希望之后再提出,那就是雪中送炭了。
皇帝的意思郭映把不準,但楊炎肯定是不想一番籌謀付之東流的。
這就是機會,一個讓他少走彎路的機會。
或許,也是此生僅有的機會。
……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四月初五,郭映與韋皋等一行正式出京,抵達奉天。
話說這個奉天當然不是東北那個奉天,也不是南明那個奉天,它就在京畿道,是睿宗文明元年,析關(guān)內(nèi)道京兆郡好畤、醴泉、始平、武功及豳州之永壽等五縣所置,目的呢,是為了奉祀乾陵(高宗李治與天后武則天陵寢)。
奉天縣在等級上為次赤縣,僅次于京都所治的長安、萬年等縣,朝廷在此布有神策軍數(shù)千,由神策軍京西兵馬使統(tǒng)領(lǐng)。
現(xiàn)任的神策軍京西兵馬使是陽惠元,此人是平盧軍出身,矯健勇猛,忠勇多謀略,號稱名將,甚得天子信重。
當然了,當今神策軍的一干將帥,大多都是從地方將校之中征召遴選的,也算是人才濟濟。
郭映來此,是為了與陽惠元碰個頭,再一同去高墌城與李懷光匯合的,畢竟他現(xiàn)在手上無兵卒,一個人去了難免為人所輕。
若是和張巨濟、陽惠元領(lǐng)神策軍一道去,就不存在這種顧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