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男被那妖人挑釁,更是急怒,連追一日一夜,也不知追出多遠,雖然看出妖人志在誘敵,卻未放在心上。
她料定是前往月兒島,所去方向也對,不但不肯停止,除害之心反而更切。正急追間,忽見大海茫茫,無邊無岸,腳底波浪滔天,魚龍隱現,勢甚險惡。
又追了一陣,遙望最前四面愁云低壓中,由海上沖起一根大火柱,濃煙滾滾,直上天半,把當地天空全映成暗赤顏色,上空暗云也被沖開一個大洞。
她定睛一看,前面現出一座荒島,上有火山,那火柱直由島中心火山口內噴出。看到妖人已往島上飛去,她急忙加速,晃眼追近。
那根撐天火柱帶著千丈濃煙,突似驚虹飛墜,直落下去,現出全島。等到英男飛到島上,妖人已無蹤影。
為防妖人逃遁,英男暗將新學的太清玄門禁制施展出來,先將全島暗中罩住,然后降落。
到地一看,這島自經上次嵩山二老帶了金須奴未次取寶,發生過一次地震,已不是平日所說的原形。
四面斷崖零落,宛如一個極大的破盆,中現一個數十丈方圓的大火口,濃煙剛往下落。
環島波濤洶涌,駭浪如山,暗霧蒸騰,濕云若幕,風卻靜得一點都沒有。島上滿地都是熔石漿汁所積的怪石,殘沙滿地,色紅如火,硫磺之氣,聞之欲嘔。
全島更無一個生物,炎熱荒涼,無異地獄。
英男運用慧目查看,并無異兆。因無妖黨來迎,也未見有別的動靜,她膽子越大,以為妖人巢穴就在島上,不知藏身何處。
烈火濃煙已經歸穴,她想起昔年所聞,便想前往火口內連山大師藏珍之所,瞻拜遺容,求取藏珍,以冀不虛此行。
到了穴口,又因妖人未除,妖幡不知藏在何處,她曾聽說過月兒島火山的厲害,不敢冒失,欲下又止。準備尋到妖人,破了邪法,再入火口覓取藏珍。
以前惦記英瓊,她時常拜觀仙柬,終無字跡出現,竟忘取看,便在島上窮搜。哪知妖人已與穴中怪人火無害勾結,隱在火口之內,等待她自投羅網。
英男查聽全島,毫無跡兆,最后想到妖人一到,立時火止煙消,斷定妖人藏在下面。幾次想下,但孤身深入,不敢冒失。
后想妖人法力如高,經此半日早已發動。為求萬全,何不隱身而下,相機行事?主意打定,她便將法寶、飛劍準備停當,隱身往火穴中降落。
唐頌學過眾多NPC的法術,此刻眼中有金光一閃,便識破英男的隱身術,暗中跟在后面。
那火穴深達數百丈,自經地震之后,形勢已變,到處滿是沸漿熔石。連山大師藏珍的洞府,石門已經緊閉,英男見下面仍無妖邪跡兆。
連山大師為峨眉第一代開山三師祖之一,法力無邊,不可思議。
英男雖偷聽妖人說過,內里不時仍發濃煙烈火,猛惡非常,危機四伏,人不能近,但自己身為峨眉弟子,既有機緣來此,決可無事,便放了心。
她一心取寶,竟把洞中所困妖人忘卻,朝洞門下拜,通誠默祝一番,祝罷起立,正待行法開門。
那兩扇石大門,忽然無故開放,徐徐往兩旁分開。
英男料知先前祝告,大師顯靈,許其入內,不禁大喜,二次下拜,恭恭敬敬地走了進去。
入內一看,里面是一座廣堂,石色如玉,昔年聽說的四壁所留各種法寶痕影,均已無蹤。
在正面壁上,卻現出大師遺容影子,羽衣星冠,豐神俊秀,望之如大羅金仙,神態如活。
她知道大師雖不出現,既容瞻仰,可見有緣,斷定此行不虛,越發心喜,第三次跪拜下去,通誠祝告。
忽見滿洞金霞亂閃,驚惶四顧中,似見大師手指后左壁,朝她微笑,隨即金光彩霞一閃即隱。
英男想到左壁也許藏有法寶之類,想前往觀看,正面洞壁忽然不見,中現一洞,內里紅光奇亮,精芒射目。
她定睛一看,原來門內便是后洞,離地丈許,凌空懸著一個大火球,約五丈。
中有丈許空隙,內里一個形如童嬰的紅人,正是那火無害,通體精赤,安穩合目而坐。
火無害身困火球之中,上下四外都是烈火包圍,火中更雜有千萬絲其細如發的七色光線,如暴雨飛芒,環身攢射。
奇怪的是,光線射離紅人兩三尺,便即回收,毫光閃閃,閃爍不停。
在英男進來時,火無害似有警覺,面現怒容,卻未睜眼說話。
英男猛然想起之前聽妖人說過的話,火中所困的,必是那個怪人火無害。看情勢似被仙法所困,不能為害,也未管他,暗中戒備,從火球旁繞過去。
她也是一時疏忽,下時身形已隱,仙法神妙,外人本看不出。
因在入門之時,發現大師遺容,又無別的異兆,為示誠敬,將隱身法撤去,不曾再用,才會被火無害看出形跡。
等到她繞過火球,回頭一看,紅人身子也已掉轉,光線立發威力,精芒突盛,亂箭一般朝中心攢射上去。紅人好似禁受不住,面上立現痛苦悲憤之容。
等到那紅人火無害坐定不動,隔了一會,才復原狀。
英男看出,那是以前聽說過的大五行絕滅神光線,只不知怎會多了兩樣顏色?因知火中紅人身受禁制,不能為害,也就不去睬他。
她本打算繞行一周,再去左壁之上查看,剛由右面繞過,忽見左側有一神碑,上現‘雙英并美,離合南明,以火濟火,玉汝于成’的朱書篆字,還有好些符篆。
她想到‘雙英’、‘南明’均與自己暗合,不禁狂喜,急忙趕過去。剛到碑前,碑上便發奇光,再看上面,又現出兩行字跡。
大意是說,在碑中藏有一件法寶,名為離合五云圭,本是陰陽兩面,昔年連山大師只得到一面陰圭,仗以威震群魔,為連山著名四寶之一。
此圭本是前古至寶,那面陽圭與另一件至寶歸化神音,就藏在元江的江心水眼金船以內,不曾出世。
那陽圭威力絕大,但必須先將陰圭得到,兩儀合壁,再經仙法重煉一百零八日,才能發生靈效。
陰圭因經大師苦心煉過,自具威力妙用。
連山大師在飛升之前,算準前因后果,將陰圭藏在神碑之內,等英男得到陽圭,數年之后親自來取,重用本門仙法煉過,便可由心運用。
但是煉時必須縝密,能在地底更好,并且注明取寶收用之法。字跡甚小,隨看隨隱,看完便已不見。
眼見碑上一洞立發奇光,耳聽風雷之聲發自碑中,英男才知大師特留至寶,等她來取。
同時想起之前在元江,所得的那塊形如黑鐵的寶物,以及妙一夫人平日所示先機,才知那黑鐵便是陽圭。
因聽碑中雷聲隆隆,越來越急,她唯恐延誤,忙謝恩,匆匆起立,如法施為。
她先將陽圭取在手內,手掐太清訣印,向碑立定,再將南明離火劍化為一道朱虹,朝碑上所現朱痕輕輕落下。
劍光到處,只聽霹靂一聲,神碑立分為二,一幢墨綠色的圭形寶光,突然由內飛出。
初現時高才三尺,精芒萬道,耀目難睜,當中裹著六七寸長的一根圭形黑影,凌空直上。剛離碑頂,寶光大盛,其力奇大,劍光幾乎制它不住。
附近熔石被墨光稍微掃中,立時粉碎消滅,無影無蹤。
英男見此寶威力大得出奇,又驚又喜,不敢怠慢。同時又聽前面風火交鳴,全洞壁都在搖撼,更是不敢大意。
她心想:“大師祖既留此寶給我,可見一切早已算定,無須害怕。”全神貫注在取寶上面,也未在意。
唐頌看見,那陰圭和陽圭就要合璧,暗暗歡喜,并不急著動手。有青靈鎧防身隱形,哪怕是連山大師也此,也未必可以發現他,但前提是他沒有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