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宋臣那邊是興高采烈地急匆匆跑回去了,自然是當即決定就為官家置辦西湖的事宜,不過這些對于趙孟啟而言真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這種奢侈的事,趙孟啟只愿意想想而已。倒也并非趙孟啟不喜歡,只不過他更喜歡更高級的快感,那就是穩(wěn)定天下,收復失地,徹底擊退蒙古。單是想想這些,趙孟啟就激動不已,這大概是他來到這個世界上最最想實現(xiàn)的愿望了。
趙孟啟回去后,發(fā)現(xiàn)兩位老師都在等著他,他心里倒是挺舒服的。有一說一,自己現(xiàn)在的處境除了屈辱一點以外,也沒什么其他不好的。他看著眼前兩位慈眉善目、剛正不阿的老師,心里是絲絲的慰藉感。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也不過如此了吧!
不過,說起來,他方才才與董宋臣那個白丁談論了好一會兒。想到這里,他不禁像個孩子似的發(fā)笑起來,前面的兩個老師看到趙孟啟無端發(fā)笑,先是覺得奇怪,后來想想眼前的皇子不過是個十五歲的少年,心里倒是頗為舒坦的。這才有少年的感覺嘛。
“讓兩位師保久等了。”趙孟啟道。
“無妨的,殿下敏而好學,才是我等愿意看到的,更是大宋的福分。只要殿下愿意問,我等等多久都沒有關系。”二人略帶激動說道。
這也絕非是敷衍、奉承之詞,二人的話說得都是實打實的。她們相處甚久了,此時也全然知道趙孟啟與從前不同了,現(xiàn)在是該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該問的趙孟啟絕對會問到底,雖然常常會難為二人,使得二人不免要翻不少書籍、詢問不少人來解答趙孟啟的問題,可二人也覺得完全值得。
這是他們心中想見的皇子的模樣。
“再回到之前話題吧,邊陲紛亂不定,余晦既然不能解決,二位師保又覺得何人能夠安定住四川?”
“這個嘛,我也很難回答出來。”葉夢鼎率先開口道,接著又捋著胡須思考,“我大宋確實有很多可用之人,可偏偏到了治軍打仗就要差勁太多了。說起來,臣從前也有過相關的想法,可真正做了才知道有多難。”
趙孟啟點點頭:“這么說,葉師保曾經(jīng)做過武官?”
葉夢鼎浮起袖子道:“也不能算是武官吧,在淳祐六年的時候,我曾做過兵部郎官,在兵部干過一段時間,那之后我才知道自己沒有這方面的才能。統(tǒng)軍也好,治軍也罷,還是修筑城池,都絕非想象之中那般容易。因而,打仗這事確實不容易,像余玠那樣的大才,還是極少的。”
“這么說的話,我大宋就沒有可用的武將了?”
“這倒不是。”楊棟道,“大宋可用武將絕非余玠一人。在邊陲那邊,像是呂文德、王堅、劉整、高達等人,都是名將。尤其是呂文德,戰(zhàn)功顯赫。而在咱們大宋內(nèi)部,更是有趙葵、李庭芝等人,皆是名將。只不過說余玠治蜀極久,所以對蜀地熟悉,防務做得又極好,所以才會一時間無人能夠代替他。但不管怎么說,官家讓余晦接手,還是不怎么靠譜的。”
趙孟啟聽完楊棟一番話,卻是仔細在思考。在楊棟提到的這些人中,他好似只聽過呂文德與高達以及劉整,其他人還是聞所未聞。
他知道呂文德,是因為以前曾在神雕俠侶里看到過,不過那里的呂文德可是一個極為窩囊的將軍。而高達,自然是因為之前的朝會上,賈似道舉薦高達的緣故,他故此知曉。而劉整,則是因為曾經(jīng)爺爺向他提過,不過她記得爺爺曾說過劉整后來投降蒙古了,還成為了大宋的勁敵。
接著,他還聽到了“趙”這個姓,自從來到這以后,他對于趙姓還是很敏感的。
“對了,那個趙,趙什么將軍怎么樣?”趙孟啟顯然沒記住這位趙將軍的名字。
“那位趙將軍,戰(zhàn)功更為顯赫,他是一位久經(jīng)沙場的老將軍了。趙老將軍早年隨父抗金,后又大敗李全,在端平入洛之時,更是主要將領,雖然說后來是落得一敗,被官家降了官級,可也足見其人英勇。之后征戰(zhàn)無數(shù),做過宰相,但因為朝臣都說‘宰相須用讀書人’,因而辭了相位,而現(xiàn)在則任廣西路宣撫使。”
“原來如此。這也的確是位老將軍啊。”趙孟啟感慨道。
“確實是位老將軍。”葉夢鼎道,“想那余玠曾經(jīng)就在趙葵手下做過一段時間,趙葵認為他有大才,余玠在得到趙葵的賞識之后,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只可惜的是余將軍如今患病臥榻不起。”
“那劉整呢?他現(xiàn)在何處?”趙孟啟隨口問道。
“劉整應當赴蜀去了吧!老夫之前好像聽人說起過。”楊棟回答。
趙孟啟接著又詢問了一些大宋的武將以及大宋軍事方面的東西,不過這兩位師保也說不出多少來,他們也只是知道一部分而已。看樣子真的想了解清楚,只能問專業(yè)的人,即樞密院與兵部,或是直接就去四川那邊看看,這個最有效。
接著,趙孟啟準備問下一個也是他覺得極為重要的問題:“那兩位師保覺得,現(xiàn)在朝堂有哪些可用之臣?”
二人聞言,相視片刻,這朝廷內(nèi)部的事,他們還是知道的不少的。只不過,說出來、尤其是說得太過實誠可能會不合適。
可二人想想,趙孟啟畢竟是自己的學生,也就沒有多少忌憚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