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生活方式 習慣與健康(1)

  • 身體健康枕邊書
  • 牧之
  • 3470字
  • 2014-11-27 15:00:26

(第一節)重視現代生活方式病

生活方式病是指由于人們衣、食、住、行、娛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為,以及社會的、經濟的、精神的、文化的各個方面的不良因素導致軀體或心理的疾病,稱之為生活方式病。

當今社會,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疾病已構成了威脅人們健康的主要問題。在農業型生產為主的國家和社會里,生產水平低,物質生活極貧乏,人們的健康主要受傳染病、寄生蟲病和營養缺乏癥等疾病的危害;而在工業型生產為主的國家和社會,生產水平高,物質生活富裕,人們的健康則主要受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營養過剩和遺傳性疾病等疾病的威脅。這就是“窮有窮病,富有富病”。在這兩類不同條件下,疾病的發生,雖然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但有一個共同的因素就是與人們缺乏必要的衛生保健知識,以及生活方式存在不健康不科學的因素有很大關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發達國家75%的成年人處于患一種以上非傳染病的危險之中。而發展中國家既有傳染病的威脅,又有“人為疾病”即非傳染病的蔓延,這是因為它源于生活方式的選擇,主要是由于食物太咸、脂肪過多、缺乏鍛煉和污染的空氣引起。

現代生活方式病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由于心理情緒緊張刺激增加、飲食營養結構不合理、環境的污染、吸煙飲酒的人增多等多方面的因素,導致心血管病、腦血管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因果性疾病發病率增高,成為早亡、致殘的重要原因。

2由于現代生活節奏加快,時空觀念、競爭觀念增強,獨生子女及離退休職工增多,生活中緊張刺激增加,心理因素和情緒反應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致病因素,引起了一些心理情緒反應性疾病如臨考緊張綜合征、離退休生活不適應、情緒性腹瀉等。

3由于缺乏美容化妝的衛生知識,接觸性皮炎、染發劑過敏性皮炎、戴耳環引起的感染等發病率在女青年中明顯增加。

4現代穿著引起的高跟鞋病、隱形眼鏡角膜炎、太陽眼鏡病等在男女青年中較常見。

5養鳥、養貓、養狗等寵物導致動物傳染的疾病增多,尤其是狂犬病已在許多地區呈散發性流行。

6吸煙人數大增,已成為肺癌、心腦血管病的重要因素;酒精中毒經常發生。

7在腦力勞動者中間,由于久坐、用眼、用腦等,寫字多,造成腦力疲勞,視力疲乏較常見。

(第二節)人體的生物鐘

人的生命過程是復雜的,又是奇妙的,它無時無刻不在演奏著迷人的“生物節律交響樂”。這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生物鐘。生物鐘也叫生物節律、生物韻律,指的是生物體隨時間作周期變化的包括生理、行為及形態結構等現象。科學家發現,生物鐘是多種多樣的。就人體而言,已發現一百多種。生物鐘對人健康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整個人類都是按以一晝夜為周期進行作息,人體的生理指標,如體溫、血壓、脈搏;人的體力、情緒、智力和婦女的月經周期;體內的信號,如腦電波、心電波、經絡電位、體電磁場的變化,等等,都會隨著晝夜變化作周期性變化。沒有人否認這一系列的現象與人的健康毫無關系。科學發現,生物鐘紊亂的時候,人類甚至所有生命就容易生病、衰老或死亡。

(第三節)人生各階段的保健法則

人的一生可分為8個階段。在這些階段中,若能遵循各自的健康法則,采取適當的保健措施,即可達到安全、舒適、長壽的目的。

0~3歲:嬰幼兒時期首先要注意及時規范地接種各種疫苗;其次要特別注意防治窒息、意外、先天性心臟病、肺炎、皮膚感染、支氣管炎等癥。

4~7歲:此期的小孩仍需要注意因意外及心臟病造成的死亡,還要注意孩子失足、溺水、燙傷、過度肥胖等,預防針的追加要在此時完成。

8~17歲:青春期是與性有關的成長期,例如身高、體重和體態的改變,女孩的月經來潮、乳房發育,男孩生殖器官的發育、遺精等。這些生理、心理上的改變,有可能給少男少女們帶來莫名的煩惱,需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加以正確對待。

18~24歲:此時是成年求偶期,對一個健康成人來說,此階段需做一次全面的體檢,經了解全身各系統的功能狀況,并根據存在的問題及時治療或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加以糾正。這個檢查可在上大學前或第一次參加工作前進行,最晚也要在結婚以前完成。

25~39歲:這一階段是人生社交活動和人際關系的展開階段,需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體魄、廣博的知識、精湛的技術為基礎。為此,要及早預防、診斷和治療慢性疾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種傳染病和意外傷害等。

40~59歲:中年是社會活動最活躍的時期,應盡可能及時發現、治療慢性病,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和某些腫瘤,還要注意荷爾蒙的適當補充,以延緩全身各系統功能的衰退過程。

60~70歲:老年人在60歲應做一次健康檢查,以后每年至少做一次。除注意治療慢性疾病外,有關退休、喪偶、營養需求改變、活動量減少等所涉及的生理、心理改變亦應引起注意。

70歲以上:此階段應盡可能避免住院或臥病在床,定期做牙齒和足部的檢查;日常生活要做到營養平衡、適度活動、規律起居,還應學會藥膳、氣功等多種養生方法。

(第四節)促進健康的行為

一、促進健康行為的判斷

人類的行為千差萬別,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條件下有不同的行為表現,不同的人在同一條件下也有不同的表現,不同的行為表現對人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同性質的影響。我們應該鞏固和培養促進健康的行為,摒棄有害健康的行為。行為與健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研究其間的關系,改變人們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養成促進健康行為,從而達到預防疾病、增強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促進健康的行為是指個人或群體(不論其健康狀況如何)表現出的客觀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為。促進健康行為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1)這些行為在客觀上對健康有利,而且不損害他人的健康;(2)作為健康促進行為,要表現得相對明顯,要有一定的力度;(3)作為健康促進行為要表現出相對的穩定性,行為要持續一段時間,短暫的、一過性的行為不能成為健康促進行為。如偶爾參加體育運動就不能算是健康促進行為。因此,可以得出健康促進行為的五個判斷標準:

第一,有利性。指行為表現有利于自身、他人乃至整個社會的健康,如不吸煙的行為。

第二,規律性。指行為表現有一定的重復性和恒常性。如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等。

第三,同一性。指行為要有內在的和外在的同一性,行為不存在心理沖突、機體沖突和社會沖突,也不存在與環境間的沖突。

第四,適宜性。指行為的強度要在有利于健康的常態水平上。如經常性的、有規律地進行有氧運動鍛煉有利于健康,而競技運動則會影響健康。

第五,個體性與和諧性。指個體的行為應反映自己固有的特征——個性。但這些行為若與他人或環境發生沖突時,又能夠隨自身和外界的條件變化來加以調整。在對具體行為進行判斷,看其是否屬促進健康行為時需要注意,這一行為至少應具備上述標準中的兩條以上。在實際生活中,促進健康的行為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對健康有利行為的鞏固或維持;二是對危害健康的行為加以放棄或減少、減弱。如戒煙、改變偏食習慣等。

二、常見的促進健康的行為

(一)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習慣

休息和睡眠是人的正常生理需要,機體各器官、系統在運行了一段時間后可借此時間進行調整和放松,尤其是人的大腦,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是保證其功能正常的前提。

休息有積極性休息和消極性休息兩種。積極性休息對機體有一種調整和平衡的功能,而消極性休息則沒有,應盡量減少。

(二)積極應對壓力

我們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與環境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關系。當環境對我們的刺激超過一般水平時,我們就會出現應激反應,這種應激反應一般來講是機體能夠承受、對健康沒有損害的,也是人體必須面對的正長情況。但如果一個人常期處于緊張應激狀態下,或者外來緊張刺激過于突然、強烈,以至超過了個體的適應和應付能力,便會形成一個重要的致病因素,危及個人的身心健康,這一點已成為現代社會影響人們健康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們面對壓力,面對緊張刺激,應采取一種旨在消除這種負面影響、維護和增進健康的應付方式——積極應付。

積極應付是一種在主體身上發展起來的、針對緊張刺激可能出現結果的一種積極反應。同時也是在現實生活中培養起來的、針對可能的對生命和健康產生的威脅的一種預見力,所謂的“不打無準備之戰”,在這種“準備”之下去應付刺激和壓力,并引導自己去努力消除這些刺激和壓力的負面影響。

積極應付可以使人在成功后表現出較高的滿足感、輕松感和達到目的感。當人們再次處于類似的情景下時,在主觀上就不會有緊張的表現,客觀上也查不出緊張的反應。積極應付主要通過預知、反饋和控制三個環節來實現。

培養積極應付的行為方式有以下幾點:第一,注意接受多種刺激;第二,接受科學的教育;第三,努力提高個人的基本素質。

(三)欣賞音樂

音樂可以從多方面促進人的健康。主要包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州市| 壶关县| 甘孜| 屏边| 文安县| 洛浦县| 天峻县| 广河县| 台东县| 陆川县| 阳曲县| 汉川市| 杭锦旗| 永川市| 鄂伦春自治旗| 芒康县| 民县| 绵阳市| 黔西县| 通江县| 曲周县| 涡阳县| 微博| 沾化县| 札达县| 桐梓县| 浦江县| 乐都县| 文昌市| 英山县| 太白县| 沿河| 汽车| 怀远县| 嘉黎县| 阳曲县| 绥芬河市| 嵊州市| 安吉县| 万荣县| 楚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