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構建東方秩序
- 乾隆年間,從海里游回來鐵血強宋
- 我料到你料到我了
- 2242字
- 2023-03-09 16:58:47
登基之后,趙家多人封王。
自己的父親感覺自己仍能為革命發光發熱。以太上皇的身份在南京主持工商事。
二叔封為遼王,為御營右軍統領,總關外兵事。三叔為滇王,為御營后軍統領,震懾云南周邊各土司。
大堂哥為延平王,駐江蘇,監督北京到杭州的高速公路的修建工程。
二堂哥為平津王,駐甘肅,總督駐扎在河西走廊的御營左軍的后勤。
正月末,十萬軍民,齊聚黑龍江。
按照第一個五年開發計劃,到1767年,東北地區將建設成容納一千萬人口繁榮地帶。農業、工業齊頭并進,兩手都要硬。
東北擁有十分優良的土地資源,經過大半年的東北大開發計劃,遼寧、吉林等地的黑土地,大部分已經掌控在朝廷手中,并且得到了初步開發。
趙健出日本海,進攻海參崴,奪取庫頁島的控制權。
遠東地區,就像是這頭熊的局部,其能投放的力量本就薄弱。
尤其是海軍,由于補給問題嚴重,其規模僅僅能進行防御而已,而且防御的蝦夷島等地的土著力量。
碰上戰火洗禮之后的水師力量,不堪一擊。
遠東地區唯一的不凍港,在趙明赫來到關外的第三天,易手。
沙俄部隊挺進到三江平原一帶,修建要塞,大有從此住下的樣子。
不得不說,沙俄作為陸權大國,其城堡技藝深得歐洲精髓。
一座座樸素的要塞頗有法國風味,為這原始的東北地區添上一筆別樣的氣息。
“有意思,盡可能地完整保留下來,幾百年后,這里又多了一些名勝古跡了。”
趙明赫利用人數優勢,將眾多城堡圍而不攻。
這些要塞,大多是依靠河岸、險地建設。
做不到團團圍困,沙俄軍隊能夠堅持到糧食耗完后從容撤退。
他們原本是這么認為的,直到……
趙健率領船隊沿江北上,來到他們身后的河流區域。
為了爭奪河流控制權,他們發起了死亡沖擊。
冒著槍林彈雨飛奔在浮橋之上,由于裝備蒸汽機,這些船只以他們無法想象的速度挺進到他們面前。
渡河擊之,半沒江中。
陸軍配合水師一同進攻,以大炮開路,引起敵軍慌亂,推搡和踩踏頻頻,趁機沖鋒,抓捕了大量的俘虜。
最后統計后,得到五千余沙俄人,還有三千的辮子兵,這些是被沙俄軍打敗后投降的仆從軍。
算上被殺以及逃跑了的,在三江平原一帶,沙俄損失了近一萬人,遠東局勢可以說基本定下了。
趙明赫赦免了那些清朝余孽的罪,讓他們接受改造,并在外興安嶺一帶進行屯田。
都擱著愉快地種土豆吧。
趙明赫一路北上,一路修路。
都是按照四馬車寬的公路標準修建,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軍隊走到哪,就修到哪里。
不得不說,軍隊干工程隊的活,效率不是一般的高,質量也十分有保障。
但凡誤了工期,或者質量不過關,那可就是貽誤軍機的重罪,是要砍頭的。
現實情況就變成了趙明赫率領大軍來搞建設了,順便打仗。
不斷從關內調來人口,以耕地一畝兌三畝的政策吸引大量農民,圍繞著三江平原,大量耕地村莊建設起來。
各種船舵、港口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待到春末,天氣轉暖,大軍已經跨過了黑龍江。
自此,算上安置東北各民族的外興安嶺一帶,一直延伸到海邊,都已經被趙明赫控制在手中。
即使使用海陸運送,后勤壓力依舊十分巨大,籌備的物資,原本計劃能夠支用一年的軍需。
但是由于戰事太順利,投降的人太多,再加上趙明赫不遺余力地支持當地的開發工作,軍事行動,頂多支撐半年。
趙明赫調低了自己的目標,將注意力集中到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中國古稱北海,曾為中國北方部族主要活動地區,清朝曾短期控制該地,《尼布楚條約》后,將這塊地區割讓給沙皇俄國。
貝加爾湖有色楞格河等336條大小河川注入,匯水面積為55.7萬平方千米。葉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由此流出,湖中有27個小島。
因未受第四紀冰川覆蓋,湖中仍保留著第三紀的淡水動物,著名的有貝加爾海豹、凹目白鮭、奧木爾魚、鯊魚等。該湖是東西伯利亞的重要漁場,對該地區氣候有較大影響。
可以說,貝加爾湖一帶,就是東西伯利亞的精華地帶。
趙明赫令遼王率軍進攻該地區的城鎮,并西進到安加拉河修建要塞。
他自己則是總督糧草,繼續調運更多的物資支援前線。
一年后……
“……陛下,葉卡捷琳娜請和了!”
遼王派遣信使將沙俄的請和使者送到北京,并派六百里加急將消息提前送到京城。
沙皇承認遠東的失敗,歸還《尼布楚條約》所獲得的全部土地,并承諾從新疆撤軍。
但是,她還提了一個要求,給錢。
給很多錢。
可以足夠她組建一支五千人近衛軍的財富。
不是歲幣,而是結盟。
她要戴上歐洲的皇冠,為此,遠東的失敗不能阻止她稱帝的野心。
而趙明赫因為南洋爭奪馬六甲,已經與西方列強撕破臉了,大小海戰、搶灘登陸戰已經打了數十次,雙方互有勝負。
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優勢,從南方很快地就能調集物資支援前線,而列強的損失,很難得到補充,他們的人打死一個少一個。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只能漸漸地龜縮在馬來半島、印尼西部群島一帶了。
大宋與沙俄結盟的消息,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列強投降了,他們放棄了遠東的殖民地,但是要求與宋帝國簽訂條約。
為了增強談判條件,歐洲列強罕見地團結在一起。
派出了英、法、荷蘭、俄、奧、意、西班牙、葡萄牙八國聯合談判團。
經過多方拉扯,最后達成了協議。
宋帝國答應:軍事力量不會投放到印度洋地區,允許各國通過馬六甲海峽與東方進行自由貿易,降低茶葉、瓷器、絲綢的關稅。
西方列強答應:放棄東南亞殖民地,軍隊變為雇傭軍,受宋帝國雇傭,并承認宋帝國及其藩屬國在東南亞的全部主權。所有的堡壘、城鎮以商品的形式賣給宋帝國。
得到經濟支援的沙俄,已經得到大量財富注入的歐洲列強,盯著本土周邊的‘敵國’,摩拳擦掌,開啟了新的一輪軍備競賽。
甚至由于趙明赫的亂入,英國得到了東方帝國的友誼,減少了遠東地區的壓力,卻在美洲地區增添了數千人的守備力量。
這個變數,或許會讓將來的華盛頓面臨更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