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我要收拾你們
- 穿越壽王李琩:我的對手是皇帝
- 丑相公
- 3379字
- 2022-11-22 20:45:24
因為沒有外人,家里的小輩給元氏拜了壽,子女們送上精心挑選的禮物。因為家中富貴,這些禮物主要體現心思孝義,倒沒有多稀奇的。
輪到李琩,李琩讓人把工部送到的大圓餐桌抬到室內,讓廚房把解凍加溫的大蛋糕放在嶄新的大餐桌中間,眾人看的很好奇。
“阿娘,您年紀漸增,起坐漸漸吃力。這餐桌是我仿照胡族餐桌而制,椅子也是,高桌高椅,便于起坐。”
“以后您就別正坐(跪坐)了,等些時日,我再給您和阿耶送些更舒服的坐具。”
元氏很高興,在高腳椅子上試了試:“很舒服,就是這些胡桌胡凳不太雅觀啊!”
她做了一輩子的皇家貴婦,堅守禮儀都成了習慣,一時半會兒哪里能輕易接受胡風習俗。即便她本來就是胡族來著。
況且古人習慣分食,像現在的自助餐一般,各吃各的,在醫療條件不好的大唐,確實利于衛生健康。
李琩知曉,也沒想著讓她們馬上就能改變,用大圓桌會餐。
這在當下,不但不利于衛生健康,還是對階級、倫理的挑戰。這還是因為在夫婦、父子、母子、君臣、主仆、高低等階層,尚未成為痼疾的大唐,而大唐皇室還有胡人血脈的情況下。
反倒是把大圓桌當做單桌用,還好接受一些。尤其中間的轉盤,方便挑選自己喜歡的菜式。
因此李琩便未辯解什么。
倒是玉真公主和一眾小子試了試,感覺很喜歡,讓李琩也送他們一套。
李琩直接推給了工部齊佑玉,讓找他去。
他對齊佑玉的印象不錯,想幫他一把。玉真公主在李隆基面前的地位,可比兄弟、子孫強多了。
一奶同胞不說,還成為了坤道,于他皇權無礙,又能彌補親情。
可以幫齊佑玉拓展一下關系。
李琩又指著桌子上的生日蛋糕道:“阿娘,這是極西方國家發明的一種甜品,叫做生日蛋糕,是皇室貴族過生辰的必備品,很受女士和小孩子的歡迎。我學來做給您嘗嘗。”
只是尚未待元氏點頭,李憲就有些困惑的問道:“琩兒,你對胡族文化很感興趣嗎?”
“阿耶,不是對胡族文化感興趣,是對天下一切有優點的東西都感興趣。”
“天下有利者,盡為我用,如何不好?”
平平淡淡的一句話,卻忽然驚到了李憲、李琎等人。
胸懷天下,當是如此!
“好!好!好!阿耶也嘗嘗這有利的東西!”
李憲瞬間有種得子如此,父復何求的感觸。
李琩一笑,給眾人分食蛋糕,再次迎來眾人的好評。
……
晃悠悠的將玉環送回家里休息,李琩掐著時間點趕到理學院。
對于這些男弟子,李琩就不準備太溫和了。
大唐一代,武人地位不低,尤其設了武舉后,很多書香門第家里的男子也練武習射。很多武人家也讀書進學。
著名的中唐名將郭子儀家便是如此。
他老爹郭敬之從軍職開始起家,后來轉任渭州、吉州、綏州、壽州四州刺史,做了文官,成為一方大員,但卻依然堅持子女們走軍職之途,這才有了中唐軍神郭子儀。
各家子弟、女婦騎馬打球的也比比皆是,皇家、貴族有自己的馬球隊。
很多小娘們也常常比賽競技。
所以,大唐文官家的二代紈绔們,并非都是儒雅讀書人,還有不少街頭霸王。
文文雅雅的手段,不一定能鎮的住這幫人,何況他也不愿意把時間,都浪費在你來我往的暗斗上。
因此,他準備一舉拿下這幫人,至少面上都得服軟,得怕他。
來到外院教室,這個原永王府的宴客廳,輕輕松松竟然擺下了上百張書桌凳子。格局幾乎和內院女生教室一樣。
他慢悠悠的走進教室。
嚯,人挺多,正分成三波,進行口水大戰,他若晚來一會兒,估計就會大打出手。
李琩站在講臺上,冷眼旁觀的看著下面的鬧劇,記住那幾個跳騰的最厲害的。
也有膽小的人,看到穿著王袍的李琩站在講臺上,對他們冷眼旁觀,當即坐好,還扯著旁邊的人提醒。
很快,下面的學生都看到了李琩,大部分人悄悄的,快速坐回了自己的位置,卻還有幾個不是一臉不在意,就是一臉自己人一般,向著李琩打招呼。
但是李琩依然臉如寒霜,待所有人坐下,他才低沉又冰冷的道:“第一節課,看來大家都不想安安穩穩的上啊。”
“很不錯,本王也一樣這么想。不留點深刻的紀念,就對不起這么有意義的時刻。”
“都隨本王到室外來。”
李琩率先走出教室,不錯,雖然天氣寒冷,但最近天氣一直不錯,適合室外課。
一眾年輕人,有些比李琩的年齡還大。
拖拖拉拉的走出學堂。在李琩對面聚攏一群。
這是助教張徹、王維從旁邊的辦公室發現不對,趕緊也走了過來,但李琩并未搭理兩人。
“你、你、你、你、你、你、你,你們七人到前邊來。”
正是剛才在室內的七個帶頭鬧的人。
趁幾人吊兒郎當的來到前邊各自站好,跟在他們身后的人,又隱約分成了三部分。
“從右向左,自己介紹一下名字。”
幾人互相看了一眼,雖然滿臉的不忿、不在意。但親王的面子,還不能明面上去打。
“回賢王,學生裴黎,家父是當朝相公門下省侍中裴耀卿。”
李琩面無表情,只是示意第二個接上。
“回賢王,學生嚴棕,尚書左丞嚴挺之之子。”
“回賢王,學生陳之理,家父門下侍郎陳希烈。”
“回賢王,學生蕭邦,尚書右丞相蕭嵩幼子。”
“回賢王,學生杜孝恭,家父禮部尚書杜暹。”
禮部尚書?李琩愣了一下,是了,上元節中,李隆基不知道咋想的,遷李林甫為兵部尚書兼同中書門下三品,讓前宰相、現長安留守杜暹接了禮部尚書,估計杜暹還沒到洛陽呢。
難道是上元節,作為禮部尚書的李林甫,有哪些地方辦的不稱李隆基的心意?
“回賢王,弟李嶼,家父兵部尚書兼同中書門下三品李林甫。家父說了,在學院一切要聽殿下您的。”
“回賢王,弟李峻,家父兵部尚書兼同中書門下三品李林甫,有不聽您話的,我削他,嘿嘿。”
李林甫家,也是李唐宗室,李嶼和李峻與李琩同輩,若是私下聚會,自稱一聲弟倒是沒錯,但在學院里就不合適了。
看著自來熟的李氏兄弟,李琩一頭黑線,李林甫那么深的城府,咋就兒子如此不著調。
但也沒接李氏兄弟的話。
他看出來了,這三波,一波是張九齡、裴耀卿那個圈里的子弟,這個圈子是張說那個時候留下來的。
一波是蕭嵩、杜暹那個圈子里的子弟,這一波是姚崇當年留下來的。另外杜暹、蕭嵩都是邊將入相。
這兩個圈子基本都是學士派的。除了蕭嵩確實文治不行,杜暹也不一般。但這兩個圈子也不是一路人,矛盾也很突出。
說到這里,不得不佩服李隆基的權力平衡之道。
除了在胡將這一塊,過于盲目信任之外,其他的勢力,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
另一波就是李林甫那個圈子中的子弟,這個圈子是以李林甫為首,走的是能臣干吏的路子。
前宰相、應國公李元紘以前是這個的核心,結果前年去世了,李林甫就接過了大旗,講究的是以干才為要,不看重文化水平,常被另外兩個圈子鄙視。
捋順了,李琩就知道了剛才是怎么回事了,明顯是上一輩的恩怨延伸到了下一輩。
但李琩不愿管這些,他的目標就是把他們擰成一股繩,盡收歸己用。
唯一讓他驚訝的就是,那幫朝堂上的大佬年紀都不小了,卻還有這么年輕的兒子?
不過一想李隆基,他就釋然了,李隆基五十多了,還在生孩子呢!
李林甫比李隆基還大兩歲,也還在制造生命。
如此便沒什么好詫異的了。
“知道了,不用問你們的爭執,也大概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我也知道你們都是什么德性,你們其中確實有一些好學生,但不可否認,還有不少紈绔子弟。”
“明白的說,我把你們叫出來,就是為了收拾你們,收拾的你們心服口服,起碼口服。”
“王助教,你去讓左衛的衛士將大門和中門關上,嚴禁出入。”
李隆基撤掉了賢王府門口的金吾衛,又派了一營左衛的衛士在理學院門口和周圍進行宿衛。
并且帶隊的還是韋昭訓,歷史上楊玉環被奪走后,李隆基賜給他的第二任王妃,韋氏之父。
但目前韋氏才六七歲,李琩并未主動去與韋昭訓親近,未來怎么樣,他還沒想好。
但歷史上,韋氏畢竟是為他生兒育女的妻子,他倒沒想過讓她嫁給別人,但一切還早。
“是,賢王。”
待王維去協調門禁,李琩朝著眾學生道:“你們其中有不少人,比我年齡還大,但沒關系,我今天就讓你們心服口服。”
“大家都是年輕人,咱們先來武的,我一個挑你們一群。”
“來!”
對面的學生愣了,這是什么路子,開學第一課,王爺與學生打架?
“爾等莫怕,我不以王爺的身份壓你們。我們平等切磋,也算讓我了解一下你們的身體狀況。”
“畢竟,也得為后邊強身健體的訓練做準備。”
“王爺,你可當真,不以王爺身份壓人,以老師的身份與學生切磋?這不算犯上?”
有謹慎的學生再次確認。
“當真,不算犯上!但輸的一方就要答應對方一個不違背國法、道德和底限的要求,你們敢嗎?”
李琩心里也嘀咕著“上一世在軍隊里學的擒拿格斗,配上現在力氣和靈力,干一幫紈绔子弟,應該問題不大。”
他確實也想試試自己的身手,這幫毛孩子是個好對象。
下面的一些學生,開始興奮起來,既使老實孩子也蠢蠢欲動。
哪個少年不貪玩,這賢王明顯是找虐啊,怎能不參與一手。
“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