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最后一章 志愿
- 自愿與志愿
- 平常簡單
- 1829字
- 2022-10-22 08:45:20
平和的日子過的很快,轉眼是2019年了。
陳為平按部就班的在學校教書,孫曉雪職稱晉升后漲了工資,遠達98萬的灰飛煙滅早已漸行漸遠,工資的定存讓這個家庭又有了新的期望。財富是攢出來的,不是理出來的,沒吃過大虧的人是不會懂這個淺顯道理的。
按照ZZ市最新出臺辦理居住證的政策,陳為平給孫曉雪的媽媽申請了鄭州居民養老金和市民醫保,丈母娘算是徹底有了保障。孩子上了寄宿制的初中,成績一般,但陳為平卻很滿足,節假日帶著孩子回老家汲縣看望父母。兒孫繞膝,陳有福和周慧蘭給孫子講過去陳為平上學時的故事,鼓勵孫子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像爸爸媽媽一樣,當大學老師,當大教授。
老家鄰居、自衛反擊戰退伍軍人康勝利的孫女馬上要高考了,見到五一節回家的陳為平,讓參考一下報高考志愿。陳為平對這個老鄰居很是敬重,不單是他上過越南戰場負過傷、立過功,更讓人敬佩的是他不等、不靠、不要,自己從擺攤開始創業,后來和民間藝人學習了麥稈畫,現在是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的作品已被很多知名博物館和名人收藏。從軍人到個體戶到傳承人,康勝利的倔強一次又一次藐視了現狀。
“康叔,我知道您是看得起我。實話實說,報志愿這事,我的經驗就是根據省招辦公布的近三年高考分數段的名次報,高考分數出來后網上都會公布每個分數的名次的。現在學生能一次報九個平行志愿,咱們就根據這個名次按照三三制原則報。比方說咱孩子考了全省第10000名,那么前三個就填前三年招生名次在8500-9500位的學校,這叫沖;中間三個填9500-10500位的學校,這叫穩;最后三個填10500-11500的學校,這個叫保。最后再填上服從調劑,基本就沒問題了。”
“就這么簡單?”
“就這么簡單,本來也沒那么復雜。就是兜里有多少錢,咱就買多少東西。分就是咱的錢,分不夠,買不起。分多了,就盡量花完別浪費,就這么個理兒。您懂了吧?”
“哦,哦,還是你這大學老師水平高。最近倆月我可沒少看這方面的東西,越看越暈,早知道我就早點給你打電話了。”
“康叔,您客氣了,您有需要,隨時聯系我就行。孩子的志愿是大事,但也不是一票定終身。上了大學還能考研,考研后還能考博,以后哪個專業會火,誰能干啥,都說不準。我現在教的課在我上學時都沒學過呢,現在不也教著呢嘛?您當年參軍入伍,也沒想到現在成為非物質遺產傳承人吧?”
“嗯,嗯,是這個理兒。走著說著,說著走著,人只要努力,在哪都能干出一番天地。”康勝利送給陳為平一幅裝裱好的麥稈畫,畫的是一個插花的瓶子,寓意花開四季、平安如意,然后拄著拐杖滿意的走了。
陳為平和孫曉雪帶著孩子還特意去看望了大舅周愛國,老爺子身體硬朗,還清楚的記著20年前陳為平為上大學的艱難體檢和到大學報到時的過往。如今,他的孫子都在海南大學上大二了,時間過的真快。
周愛國用他的老人機撥通了孫子的視頻電話,正在海口步行街勤工儉學當促銷員的周友良請教陳為平一個問題:“以后是考研,還是找工作?該選哪一個?”
陳為平回答:“找工作和考研并不矛盾,就像你平時在學校學習,現在節假日勤工儉學一樣,不要擔心找工作和考研的時間沖突,時間是可以合理規劃的,這倆選項可以同時并進。往從長遠看,考研也是為了更好的工作,其實是一回事。”
“話說回來,不管是找工作還是考研,都要下“三舍一”的決心:找工作,在“錢多、活少、離家近”三個中舍棄一個;考研,在“好專業、分數低、不考數學”三個中舍棄其一。既想躲避工作的勞累,又不想經歷考研的煎熬,那是不現實的。考公務員、選調生、留學、創業等等問題也大都如此。”
“其實選擇都不難,難就難在敢于自我舍棄一些,而不是面面俱到。究竟該怎么選?你先問問你自己,想要什么樣的未來?如果你的那個未來中高學歷是必須,那就考研。如果不是,就可以先工作,在干中學,用實踐來提升自己。聽懂了么?”
“有點懂了,那我就先準備考研吧,到了大四再隨機應變。謝謝叔叔。”年輕的下一代理解能力很強,陳為平工作十多年的總結,他一分鐘都聽懂了。
九月,新學期開學,陳為平給大一學生做了場“走過青春”的講座。講座結束后在講臺收拾東西,一個胖胖的男生,帶著厚厚的眼鏡片,操著河南味的普通話,小心翼翼的問:“老師,我眼睛高度近視,您剛才的PPT我沒看清楚,我能拷一下嗎?”
陳為平仿佛看到了20年前的剛上大學的自己。那時,自己也是個胖子,也是河南普通話,也是高度近視看不清東西……那年認識了李毅鵬、彭長江、劉白冰,還有王世海。
晚上回到家,孫曉雪特意準備了兩份禮物:一個是給兒子新學年騎行的嶄新山地變速自行車;一個是給陳為平40歲生日的腕表。
都是新啟程,都是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