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你竟敢拒絕我
- 學神養(yǎng)成攻略
- 劃水輕舟
- 1867字
- 2022-11-12 23:44:39
回到教室之后,王松向林鈿問道:
“怎么,要去參加數(shù)競集訓了嗎?”
“不去,先忙完物競再說,數(shù)競也就抽空去考個試。”
“牛啊林鈿,之前還沒有學生敢拒絕劉川呢。現(xiàn)在你是四中數(shù)競唯一的希望了,就算你不聽他的,劉川也不敢說你一句不好。”
就憑林鈿剛才的態(tài)度,真把數(shù)競直接放棄了,也是很有可能的。
劉川也只能順著林鈿來,畢竟還指著林鈿來拿名次的。
回到物競實驗室后,劉超開始給林鈿講了一些奧賽班的事情。
從他們那屆開始,實驗中學正式成立了奧賽班。
為的是讓一些單科特長生,能夠通過競賽獲得進入高校的資格。
同時,學校拿到更多的競賽獎,也對之后的招生有很大的幫助。
學校特別為奧賽班配備了一套專業(yè)師資團隊。
像吳建平老師,就是實驗中學從其他高中挖來的名師。
而劉川老師,教學水平則沒這么高,據(jù)說是通過一些關系,才拿到的這個位置。
像這次實驗中學數(shù)競隊,除了林鈿之外,僅僅拿到了三個省三,與劉川的教學水平也是脫不了干系的。
“林鈿,你要是真想好好沖擊數(shù)競,最好還是別請教劉川了。我認識幾個搞數(shù)競的朋友,可以幫你問問看,能不能介紹老師幫你指點一下。”
“嗯,等考完物競復賽再說吧。”
……
9月19日,物競復賽終于開始了。
通過這些天的魔鬼訓練,林鈿的物理水平,再次有了大幅的進步。
【物理:120→168↑】
因為單科評分100分,就相當于高考滿分的水平。
林鈿也不知道,現(xiàn)在自己的物理,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水準。
大致估計著,至少應該不會比物理專業(yè)的本科生差太多吧。
林鈿還記得,自己在剛剛接觸復賽題目時,花費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才硬把一道大題解出來。
但現(xiàn)在,林鈿已經(jīng)完全可以在20分鐘內,完成一道復賽題目的解答了。
上午9點,考試正式開始了。
物競復賽的題目非常規(guī)整,八道大題,每道題都是40分的分值。
只是,雖然看起來題目數(shù)量很少,但題量其實很大。
每一道題,都有上百字的文字描述,以及十個以上的物理量。
可以說,如果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想做出一個小問,都是非常困難的。
林鈿拿到卷紙后,快速的看起題目來。
“一(40分)、如圖a,旅行車上有一個半徑為R的三腳圓凳(可視為剛性結構),三個相同凳腳的端點連線(均水平)構成邊長為a的等邊三角形,凳子質心位于其軸上的G點.半徑為r的一圓筒形薄壁茶杯放在凳面上……”
這是一道力學題目,難點在于考察的是對一個立體結構的三腳圓凳,進行受力分析。
像普通的高中力學題,絕大多數(shù)都是平面受力分析。
即使涉及立體,也只是較簡單的立體,不會涉及太過復雜的數(shù)學知識。
但這道題的第一問,竟然不是一個物理學問題,而是一個數(shù)學問題。
“(1)為了使茶水杯所盛茶水盡可能多并保持足夠穩(wěn)定,杯中茶水的最佳高度是多少?”
很多同學在看到這第一問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懵了。
這第一問,明顯是一個立體幾何的題目啊。
這真的是物競考試嗎?
自己該不會是進錯考場了吧?
當然,在物競上,用到各種數(shù)學知識也并不稀奇。
對于林鈿來說,這種題真的太簡單了。
僅僅讀完了一遍題目,林鈿已經(jīng)有了一個完整的解法。
“先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再根據(jù)重心公式,求出茶杯重心的位置。”
對于兼顧數(shù)競的林鈿來說,這樣的操作,實在是太過于基本了。
不出一分鐘,林鈿就求出了在該坐標系下,茶杯重心的坐標。
“只要讓茶杯重心高度,最接近凳面就可以了。”
三分鐘的時間,林鈿就算完了第一問。
第二問,涉及到了對立體物體的受力分析。
林鈿很快確定了切面,將之轉化為平面受力。
并根據(jù)三角函數(shù)關系,力矩平衡等條件,列出了一個個式子。
“聯(lián)立7式,10式,11式,就可以求出最終力的變化量了。”
不到十分鐘,林鈿便完成了第一題的全部過程。
按照3個小時的考試時間計算,留給每道題的時間,大概是20分鐘出頭。
林鈿這樣的速度,給這場考試開了一個好頭。
這就是復賽難度的關鍵所在。
很多題目,如果給考生足夠的時間,可能都是可以做出來的。
但難的就是在規(guī)定時間內,能夠完成作答。
在林鈿做完第一題的時候,有的同學才剛剛開始建系,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求出重心高度。
這跟他們的數(shù)學知識不夠扎實,有很大的關系。
本來在正常高中學習之余,能有時間準備一科的競賽,就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
沒有幾個學生能像林鈿這樣,能夠同時把兩科競賽都準備得很充分的。
第二題,一個比較簡單的幾何光學題。
當然,是對林鈿來說。
用等光程性就可以做出來,算是比較套路的題目。
三、四題難度也不算大,只是計算量稍微大些,林鈿每道題也沒有超過二十分鐘的時間。
五題六題題目明顯開始變得長了,不仔細看,有種IPhO和APhO的既視感。
比如第五題,有激光制冷的概念,一般只有IPhO和APhO會這樣出題。
當然,如果仔細讀完題,就會發(fā)現(xiàn)。
激光制冷在里面也不過簡單帶過,主要考察的還是光的多普勒效應,以及共振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