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變你想法的101篇文章
- (美)布里安娜·威斯特
- 1829字
- 2022-10-14 11:10:28
第2篇
日常習慣的力量
歷史上最成功的人——比如各個領域的“天才”和大師——除了天賦之外,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堅持刻板(和具體)的日常習慣。
每天這樣按部就班、一成不變看似很無聊,和你所理解的“美好生活”相去甚遠。在你看來,幸福應該來自對“更多”的不懈追求,無論是“更多”什么。但你沒有意識到,有規律的生活并不意味著每天在同一間辦公室坐上相同的時間。有規律的生活可以是每個月去一個不同的國家旅行,可以是規律性地打破常規。日常習慣的重點是通過重復的行為和可預期的結果,讓你的潛意識變得穩定和有安全感。
無論你希望你的日常習慣中包括什么樣的常規內容,你都要有決心堅持下去。簡單地說,遵守日常習慣的重要性在于,你的固定習慣創造了你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又會滋養你的個性,讓你避免沖動,要知道,沖動往往會帶來你最不希望發生的一切。
能真正給我們帶來幸福的事都不只是短暫、即時的滿足,而且會伴隨著阻力和犧牲。有一種方法可以抵消這種“自我犧牲感”,那就是把任務納入常態,或者用常規來克服阻力,這一點和以下幾點就是“日常習慣”如此重要(以及幸福的人更愿意遵循日常習慣)的原因。
01 | 你的情緒由你的習慣而來,而你的情緒就是你看待生活的濾鏡。
我們一般認為情緒來自想法和壓力,還有讓我們陷入混亂的突發事件。但事實并非如此。心理學家羅伯特·塞耶(Robert Thayer)認為,情緒是由我們的習慣產生的:我們的睡眠時間、活動頻率、思考的內容、思考頻率等等。關鍵在于,并不是某一個想法讓我們陷入混亂,而是讓這種想法不斷重復的模式,它會強化這個想法,并且讓想法看起來更合理。
02 | 讓理智的決定來主導你的一天,而不是恐懼或沖動。
如果思維未被馴化,你就會毫無章法,缺乏專注和自我控制,你會受到各種因素的誘惑,以為自己想得到那些其實你根本就不想要的東西。
“今晚我不想為明天的演講做準備,我想出去喝一杯。”這樣的想法短期看來很不錯,但從長期來看,它是災難性的。為了晚上出去喝酒而搞砸一場超級重要的會議,這樣的代價太不值得。學習建立日常習慣,就相當于理智地選擇如何度過一天,將那些只能帶來短暫滿足的“垃圾”決定丟到一旁。
03 | 幸福不在于你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你做得有多好。
“更多”并不意味著“更好”。幸福不是一直體驗新事物,而是以嶄新的、不同的方式不斷地體驗你已經擁有的東西。遺憾的是,我們常常被教導要用追求新事物的激情來驅動我們的每一個想法、決定和行動,實際上這樣做會讓我們陷入恐懼,我們會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因此得不到幸福。
04 | 當你開始規范你的日常行為時,你就不必再受困于“戰斗或逃跑”的本能,因為你不再面對未知。
這就是人們很難接受改變的原因,也是那些擁有不變的習慣的人會如此快樂的原因:簡單地說,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可以關閉恐懼本能,安心地享受當下。
05 | 對于孩子,日常習慣會提供安全感;對于成年人,它帶來的是目標感。
有趣的是,這兩種感覺要比你想象的更相似(至少它們的源頭是相同的)。我們對于未知的恐懼也是相同的:小時候,我們不知道該走哪條路,更不知道我們為什么活著。很多事情我們都沒有做過,不知道它們是不是可怕,會不會造成傷害。成年以后,我們養成了日常習慣,就能用一個簡單的說法安慰自己:“我知道該怎樣做,我以前就這樣做過。”
06 | 你感到滿足,是因為日常習慣會不斷重復肯定你已經做出的決定。
比如你做出決定,想要寫一本書,你承諾不管需要多長時間,每晚都寫三頁。那么你肯定的不僅是你最初的選擇,還有你完成這件事的能力。這是讓你獲得認同感的最健康的方式。
07 | 在你的身體進行自我調節的時候,習慣會成為通向“心流”的路徑。
“心流”(也許你已經對此有所了解)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事情完成之后,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并且非常滿足的感受。這時,一切雜亂的念頭和擔憂都不復存在,我們只是將全部精神集中在眼前的任務上。你只需要不斷訓練自己的身體在不同時間做出不同反應,比如早上七點起床,下午兩點開始寫作,通常就能夠更加容易地進入心流狀態,最終形成習慣。
08 | 當我們沒有養成一定的習慣時,我們就會認為“恐懼”說明我們正在做錯誤的事。其實那只是因為我們過于關注結果。
生活缺乏規律,只會滋生拖延癥。它會給我們制造懈怠的機會,讓潛意識對我們說:“好了,現在你可以休息一下了?!倍鴮嶋H上,你的工作任務是有截止日期的。如果你習慣了在那個時間點去休息,你就會這樣放縱下去。因為“你已習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