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夢,圣人有之,俗人亦有之;忙于事業者有之,安于現狀者亦有之。人皆有夢,夢夢不同。閑云之夢,平常之夢,平凡之夢,渺小之夢,渺茫之夢,不小心就能實現了的夢。高人是筑夢圓夢,閑云是做夢玩夢。閑云曾經有許多夢,回首過往有幻滅之夢,也有實現之夢,然有一夢,一直耿耿于懷,忐忑不安,甚至羞于啟齒,這就是有朝一日能寫一本書。
一個偶然機會,不經意間就動起筆來,想寫一本關于李白的書,先名之曰《大唐李白》,后定名為《詩仙太白》,再因為重名的原因改為《詩仙太白小傳》。寫書的目的:一是為了圓夢;二是孤芳自賞。如果是紙質版書,或者出版社出版的書才算書的話,閑云之夢仍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隨著科技的發展,寫作之夢容易實現,電子書寫作方便,發表容易。而且閑云之夢簡單簡潔,沒有出版的需求,沒有成名的追求,姑將這本小書算作書吧,以圓閑云之夢!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寫書特別是寫真正的書,談何容易!閑云寫這本不叫書的小書時,常常絞盡腦汁,搜索枯腸,拼接拼湊,翻書查書,一天也只擠出三千來字。蘇東坡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可惜閑云兩者皆無,是成不了大事的,但有時想想,畢竟成大事立大業者了了無幾,也就釋然,安心于閑云野鶴般生活。但閑云有個毛病,就是喜歡讀書,只是“好讀書,不求甚解。”卻做不到“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程度,就象葉公好龍一樣,“好似龍而非真龍也”。常將讀書比著品菜,中外名著,詩歌詞賦,戲曲小說,散文雜文等,就像中外美食,南北大餐,滿漢全席,家常小炒等一樣。正如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一樣,根據自己的愛好,自己的實力品嘗。吃得多了,忍不住就動手炒幾個小菜。讀得多了,忍不住就動筆寫三兩句詩文。這也許是閑云想寫書的緣由吧。
李白是家喻戶曉的詩仙,李白的詩有好些選進課本,許多人耳熟能詳,甚至張口能背。李白的傳說帶有傳奇性,如“謫仙人”、“鐵杵成針”、“醉草嚇蠻書”、撈月而逝等,談起來津津樂道,聽起來津津有味。有關李白的詩、李白的研究、李白的傳記、李白的小說等,隨處可見,都是大家之作。閑云之作,班門弄斧,貽笑大方。
閑云之所以稱《詩仙太白》為小書,因為它既不像小說,也不像傳記,更不像傳奇。閑云寫本書的目的,力求精準地描述李白的活動軌跡,以及其詩文的時代背景,并力求將兩者統一起來。試圖描述李白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以什么心態,寫什么詩文,即他的心路歷程。實際上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閑云根據所掌握的資料,結合自己的理解,將所熟悉的詩,或者寫作需要查到的詩,在書中盡量引用,拼湊成這本小書。讓自己以后再讀這本小書時,順便回味一下李白詩的魅力。
都說詩與遠方,李白是當之無愧的!他一生都在漫游干謁,浪蕩漂泊,而且所到之處必有詩,所有詩都是精彩之作。他一生都在追求從政,試圖建功立業,彪炳千古,然后功成身退,瀟灑而去。他一生也在追求修仙,試著煉丹辟谷,隱居山林,然后長生不老,羽化登仙。然而兩者皆不成,只能喝酒作詩,成就了一代詩仙。試想如果李白權傾朝野,或者得道成仙,那么李白的詩會有這么大的成就嗎?
喜歡李白矛盾的一生,正因為如此,他的詩才矛盾得可愛。仔細品讀李白的詩,你會發現他的詩非悲,非喜,非哀,非樂;又似乎亦悲,亦喜,亦哀,亦樂。這就是李白心路歷程的表現,詩與遠方的銓釋,更是李白詩的無窮魅力之所在。
閑云于黃石
2022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