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1990年,黃河岸邊楊柳村的小伙阿貴從中學下放和本村的青年大衛一行六人結伴北漂。
他們在京城一家毛紡織廠停下腳步,深入這家鄉鎮企業,開始了毛織行業人生。
在這所千人的鄉鎮企業中,阿貴的技術在所有的打工人員中名列前茅。
在一次全廠編織大比武中,阿貴榮獲一等獎。
阿貴的成績很多人都羨慕的了不得,其中有一位山東臨城的俊俏姑娘阿梅,濃眉大眼身材苗條,看上了阿貴的優秀和陽剛。
兩個人一來二往產生了感情,這種戀情對阿梅來說,是千里挑一的如意郎君,對阿貴來說,確是火燒眉毛。因為阿貴在老家已經有了媒妁之約的婚戀,這對阿貴是一個考驗。
現實生活的無奈讓阿貴這個有為青年不得不考慮現實的家,黃河岸邊的土坯房,四壁透風的景象無話可說,誰懂爹娘愁苦的臉?
阿貴心里亮堂,只有做好最亮的自己,把手頭上的技藝練好,才是至關重要的事。
他把這份戀情視為友誼作為打工之路掙錢的動力。做工嗎,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從最現實生活的最基層歷練自我,沒有什么可驕傲和自滿的。
形勢大好,阿貴在毛織廠有了成就感,學到了一門得心應手的技術,擁有了愛情,他感恩生活的獎賞。
1991年春節。
放假后,阿貴結了百年之好。
過了春節,他帶著妻子一起又回到了毛織廠。
阿貴的妻子小蓮從側面知道了阿貴的戀情,它并沒有反對,反而支持她們的友誼。
從交往中,小蓮和阿梅也成了好姐妹。二人的友好給阿貴帶來了福氣,手藝精好,品德高尚。
廠里委派他去南洋考察,想把生意做到國外,只有把生意做到國外才會有更大的財富收入。
在南洋考察期間,他從市場上看到了一個生意值得自己去發展。這也是阿貴自己的心愿,不能總為他人打工,要發展自我,只要自己頂天立地了,才有男子漢大丈夫的旗幟。打工只是寄人籬下,是他人的復讀機而不是自己的無線電。
考察回廠之后,阿貴向廠長推薦了一個合適的人選去南洋開分廠。自己卻帶著妻子小蓮和友人阿梅,去了阿梅的老家臨城。
在臨城,阿貴開始了他的電子市場,電子鑰匙出沒,從此鎖定了他的定位……
阿貴的事跡是故鄉黃河的驕傲,他的青春他的才華都在自己的聰明才智中潛滋暗長。
一個人都沒有夢想?沒有志向?就看他的足跡和影子。
阿貴走著自己的路,有經濟學家馬云的思維,有大富豪郭富城的思路,他要唱一場大戲,他要演一次主角。
阿貴的精神就是黃河母親的教導,阿貴的品質就是黃河水的滋育,阿貴的為人就是小麥電影而不是玫瑰劇本。
人間煙火,命運桃花,誰懂?
從阿貴字典里查找到的是一個字,一個大寫的人字,一撇一捺,易寫難做。做到最好的男人就是男子漢,就是領頭羊!
一個鄉土詩人,也就是阿貴的本家兄弟為阿貴賦詩一首《致兄弟》以表兄弟之真情——
致兄弟
文/草兒
黃河故里一奇葩
泥土心聲話桑麻
誰家兒子最爭氣
阿貴一一來解答
黃河兒女多奇志
敢叫日月換新天
兄弟姐妹賦新詩
父母雙雙笑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