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疏通航道!
- 大明:讓你就藩,你建皇宮是何意
- 超弦說書人
- 2085字
- 2022-10-20 08:57:00
漕運橫貫南北,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按說清理淤泥,疏通河道,是理所應當的事,聽這意思反倒像多年失修一樣。
朱高爔強行壓下心中的不爽,質問道:“修理河道是重中之重的事,怎么會變成這樣?”
“王爺,下官有話要說?!?
夏原吉似是看出了魏武德的難言之隱,主動接下話題道:“歷年來朝廷也曾調撥銀兩,重視堤壩防護、并積極疏通河道,由于旱澇天災頻繁,導致河道不暢,以至于阻礙了運河流通。
每年專款用于河道不少五百萬兩,但效果甚微,值此河道日見窄淺,部分河段斷流,久而久之變成了老大難的問題?!?
啪!
朱高爔即驚又怒,伸右手重重往桌上一拍,話到嘴邊又咽下,終于明白朱棣為何派鄭和北上送金牌了,原來在這等著呢。
他猛灌下一口凉茶,如澆滅怒火似得,使理智占據了上風,緩緩吐出口濁氣,鎮定道:“夏叔今日來找我是想商討解決漕運的難題嗎?”
“王爺睿智?!?
夏原吉也不打算隱瞞,直接承認道:“那日老臣應下參加開香堂之事,也存了這種心思,請王爺降罪?!?
不是他想用小計謀,而是漕運治理迫在眉睫,春去冬來又逢春,再等下去只怕受災更嚴重。
嘿!
朱高爔氣樂了,原以為能獲得實質性好處,卻沒想接下了一個爛攤子,最主要還得想辦法為其續上‘命’,當真是沒有免費的午餐。
“那你們有什么良策?”
夏原吉不由得愣了一下,似乎覺得自己聽錯了,神情透著幾分詫異,道:“王爺不怪老臣擅作主張?”
“怪你…肯定要怪你?!?
朱高爔佯裝生氣道:“你個糟老頭子壞得很,居然敢‘行騙’到本王頭上,若是不把錢莊的章程搞出來,就把你關在書房永遠不要出來了。”
“請王爺放心,皇上已同意在北平試運行錢莊一事?!?
夏原吉臉上滿是掩不住的喜意,就連皺紋也增了幾道,當即對著朱高爔鞠躬到底,承諾道:“老臣定會在三日內拿出個章程,五日后錢莊正式開業?!?
“其他事還有嗎?”
“貧僧(老臣、在下、臣)無事。”
朱高爔漫不經心,從衣袖里拿出了一份精致的圖紙和手冊,正是他系統兌換的河道治理辦法圖紙和技術指導資料,攤開道:“來,我們共同商議下,今日就把通惠河治理的方案整出來,明日召集人手動工?!?
姚廣孝和徐輝祖見怪不怪,每次都能見到朱高爔隨手掏出精美的圖紙,他們已經免疫了,但夏原吉和魏武德心中震撼無比,原本河道治理從討論、出方案、調遣人工、籌集物資…最起碼要等半年,這是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倘若有人扯后腿…只能說遙遙無期了。
誰知朱高爔倒好,直接拿出了可執行方案,到底誰有先見之明?
夏原吉原本覺得套路了朱高爔不甚光彩,心里總有幾分愧疚,但現在反感覺‘壓榨’的少了,他雙微瞇的眼睛溜亂轉著,不知在打什么鬼主意,笑道:“看來王爺藏了不少好東西??!”
“夏叔有想法嗎?”
朱高爔故意這時取出圖紙和手冊,是想趁機讓夏原吉牽線搭橋拉工部下水,因為系統兌換的工匠太板正,如同機器人一樣,缺少靈活的思維模式。
不如‘本土人’有想法,但那些能工巧匠又都在朝廷任職,若用王爺或圣旨‘身份’壓人,易生出叛逆心理,而夏原吉掌控者大明錢袋子,鐵定有情同手足的朋友,最好是郁郁不得的能工巧匠。
夏原吉愛不釋手的對著圖紙和手冊看了又看,就像撫摸著…小心而又認真,急切道:“這…這紙王爺從哪來的?”
“印刷廠?!?
“印刷廠?”
夏原吉雙眼充滿了不可置信,福州一帶的印刷廠又不是沒見過,潦草廢墨不說,紙張還不耐用,價格也賊貴,哪像眼前的紙,潔白如雪,光滑如玉,恰似摸在…愜意,太難得了。
他眼含不舍的放回桌面,殷切道:“印刷廠真的能制造出這樣的紙?”
朱高爔堅定道:“掛在明閣下的造紙廠、印刷廠兩兩結合,必定能造出這樣的紙?!?
夏原吉又問:“那售價幾何?”
“像這種紙,十文錢一張,比它稍次之五文錢一張,再次之三文錢一張,再再次之一文錢一張,甚至價更低廉?!?
朱高爔實話實說,明朝地大物博的原料,加上先進的造紙技術,這種售價只高不低,以他一家獨大天然優勢,想怎么定價就怎么定價。
“當真?”
夏原吉覺得顛覆了三觀,這般便宜的價格打著燈籠都找不著。
“當真?!?
朱高爔故作無奈道:“可惜無人可用??!”
“要人還不簡單,只須你說出姓名來,老臣挖地三尺也要找出來?!?
夏原吉太清楚‘紙’的重要性了,普通人為何讀不起書,錢是一方面,關鍵是紙貴,他顧不上君臣之別,緊緊抓著朱高爔的雙臂,問道:“王爺需要誰,快說!”
“松開,你先松開!”
朱高爔費力掰開夏原吉的雙手,回道:“建廠之事不難,難的是怎么把它盤活了,特別是技術方面,工部最為擅長,如果…”
話還沒說完,魏武德貿然打斷道:“在下有一言不止當講不當講。”
“老總瓢把子,你懂不懂禮貌,等王爺說完在插嘴也不遲啊!”
夏原吉惱怒道:“造紙廠和印刷廠非同小可,并不比漕運差,你還是等王爺說完吧!”
姚廣孝和徐輝祖也很詫異,在他們看來,魏武德頂多是草莽出身的通惠碼頭前總瓢把子,對于不擅長的領域,閉口不言方是明智之舉,偏偏…
經魏武德一打岔,朱高爔靈光乍現,想起了他忽略的一個誤區,因為當時尹承天第一次來時,就說過漕幫也有六部,據說是仿制朝廷六部建立,眼下他剛接任總瓢把子的職位,哪須舍近求遠?
“我明白了師兄,你不用多說。”
朱高爔贊許的看了眼魏武德,隨后又對著夏原吉道:“如果可以的話,麻煩夏叔修書一封給禮部侍郎宋禮,請他來北平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