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新興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機制及政策體系研究作者名: 王楠本章字數: 1379字更新時間: 2022-08-16 16:53:02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新興產業的研究現狀
(一)新興產業的成長和培育
國外學者Nina Shapiro(1986)對創新、新興產業以及新興企業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Van de Ven等(1989)采用變化積累理論,考察隨著時間推移的新興產業的形成以及單個企業在新興產業形成過程中的作用。Steven Klepper和Elizabeth Graddy(1990)通過構建模型,研究了影響新興產業早期演化的因素是如何在成熟時塑造其市場結構,并將新興產業演化的經驗規律加以推廣。Toby Harfield(1999)闡明合作和競爭對新興產業發展的作用,且市場競爭比政府激勵政策對新興產業發展的作用更為重要。Vivekananda Mukherjee和Shyama V.Ramani(2009)從企業創造創新能力的獨特性出發,探討了新興產業中研發合作的基本原理。Rajshree Agawal(2014)研究了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企業數量由多至少的變化過程。
國內學者任壽根(2004)基于新興產業集群理論,對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新興產業集群的形成進行了詳細分析。莊亞明等(2007)基于區域集聚的產業演化機理,探討了在區域集中中的優勢產業要素的整合,并通過產業化形成新興產業的過程。關濤和張永岳(2007)認為新興產業的形成是由于技術進步、分工深化的推動和市場需求的拉動。吳照云和余煥新(2008)對新興產業市場結構的演變進行了分析,認為新興產業的市場結構最終會走向寡頭壟斷市場。尹中升和孟祺(2011)對產業集聚和新興產業之間關系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產業集聚會促進新興產業的成長。李曉華和曾昭睿(2019)以人工智能為例,分析了技術創新與新興產業演化的規律。
(二)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關系
學者對于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互動關系的研究,主要從傳統產業升級、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調發展、對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關系的影響因素幾方面進行。周叔蓮和裴叔乎(1984)對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理論分析,并提出了我國未來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薛虹和陸劍鋒(2011)以江蘇省啟東市為例,基于灰色關聯理論,對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分析。梁軍和趙方圓(2016)實證分析了中國各省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互動關系的影響因素,其中城市化水平、產業集聚、研發經費投入對兩者之間的關系影響顯著。吳言動和彭凱平(2018)認為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升級需要經過行業篩選、跨界融合和建立新業務三個階段,并分析了各個階段傳統產業升級的創新驅動機制。
(三)新興產業的創新
國外學者Murphy和Edwards(2003)分析了創新鏈和技術鏈融合對新興產業創新的影響。Raven(2005)分析了新興產業的三種創新路徑,即市場推動、政府引導以及市場和政府共同作用。Norio Sawabe(2009)基于代理仿真模型,對創新網絡在新興產業中的形成過程進行研究。Ray(2010)研究了新興產業在資源受到限制的條件下影響創新的要素(包括:企業家的領導力和遠見);通過架構創新來滿足用戶對可負擔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需求的模塊化設計;本地知識基礎的開發和本地創新集群的創建。Yun(2012)以韓國大邱-慶北地區的新興產業為例,研究了新興產業中小企業的開放式創新狀況。
國內學者段小華和曹效業(2010)建立了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對新興產業的目標的達成程度、投入產出的收益以及創新收益進行了評價。陳芳和眭紀剛(2015)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分析了新興產業內的協同創新過程會經歷孕育-萌芽-成長三個階段。王家寶(2019)基于破壞性創新理論,以網約車行業為例,認為新興產業破壞式創新過程分為初始破壞、加速破壞、創新趨同和創新重塑??爹i(2020)以云計算產業為例,對新興產業中技術創新部門進行分類,對不同部門在新興產業創新中的作用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