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認知融合

認知融合,通常簡稱為融合,基本意思是我們的認知在以一種自我挫敗的或有問題的方式支配我們的行為(外顯的和內隱的)。換句話說,我們的認知會對我們的行為和意識產生負面影響。

艱澀難懂的術語

在ACT的獨特術語體系中,“認知”一詞可以指代任何和所有類別的思維,包括信仰、思想、態度、假設、幻想、記憶、圖像和圖式,同時還包括情感和情緒的各個方面。許多治療模型在認知和情緒之間建立了一種人為的區分,就像它們是相互獨立的實體一樣。但是,如果我們探索任何一種情緒:悲傷、憤怒、內疚、恐懼、愛、快樂……凡是你能說出來的,我們就會發現在認知中“飽含”體驗,將會有大量的圖像、念頭、想法、意義、印象或記憶與所有身體的生理沖動、欲望和感覺混合在一起。這就是為什么你經常聽到我說與“想法和感受”融合。

只有來訪者在治療前已經知道這個術語,我才直接用“融合”這個詞。大多數情況下,我會用“被鉤住了”——一個涵蓋了融合和經驗性回避的有用術語。我們可以談論我們的想法和感受如何“鉤住”我們:它們鉤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困住我們,擺布我們,拉著我們偏離軌道。

融合出現的兩種主要方式

認知融合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 我們的認知以有問題的方式支配身體行為。為了回應我們的認知,我們會說和做一些對建立我們想要的生活無效的事情。例如,為了回應“沒有人喜歡我”的想法,我沒有去參加一個重要的社交活動。

2. 我們的認知以有問題的方式支配意識。換句話說,我們被“拉進”或“迷失在”自己的認知中,從而導致意識減弱,不能再以有效的方式分配注意力。例如,我過度“陷入”擔憂或思維反芻中,因此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在必須完成的重要工作任務上,于是我開始不停出錯。

ACT中的一個普遍共識是,只有當這一心理過程導致了問題行為或自我挫敗的行為時,才應該使用“融合”一詞。換句話說,如果回應我們的認知,會讓我們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變得狹隘、死板或僵化,達到無效行為或自我挫敗的程度(例如,長遠來看會讓生活更糟,損害健康和幸福,讓我們遠離自己的價值方向),那我們就會使用“融合”一詞。但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就不會這么說。

例如,如果我“迷失于自己的想法中”會提升生活品質,例如在度假時躺在沙灘上做白日夢,或者為了重要的演講于適當的時間在心里進行排練,我們稱之為“全神貫注”[1]而不是融合。

現在請讓我向你介紹一下,我在簡要說明融合和認知解離這一對概念時最喜歡的隱喻之一。我打算讓你一部分一部分地進行這項練習,這樣你就能親身感受了。

“把手當作想法和感受”的隱喻

(讀者注意:閱讀第一段,然后放下這本書來解放你的雙手。請像你是正在跟隨治療師指引的來訪者一樣進行練習。)

治療師:請花一些時間來想象一下,你的雙手就是你的想法和感受。環顧四周,把你看到的東西想象成你生活中重要的一切。然后雙手并攏,手掌打開,好像它們是一本打開的書。然后慢慢地、穩定地,大約花5秒鐘的時間,對著你的臉抬起雙手。繼續,直到它們遮住你的眼睛。然后花幾秒鐘再一次地環顧四周(通過你手指間的縫隙),并注意這種方式如何影響你看世界。

(請在繼續閱讀之前執行此部分。)

治療師:那么如果讓你整天都保持這種方式,用雙手遮住眼睛四處走動會是什么感覺?它會在多大程度上限制你?你又會錯過多少東西?它會如何降低你回應周圍世界的能力?這就是我所說的“被鉤住”的意思:我們陷入了想法和感受之中,以致我們錯過了生活,并且無法有效行動。

(現在再一次,當你讀到本段末尾時,請完成下面這部分練習。)

治療師:現在再次用雙手遮住眼睛,但這一次,非常非常緩慢地從臉上把你的雙手移下來。隨著手與臉之間距離的增加,注意一下你與周圍世界進行聯結是多么容易。

(現在請在繼續閱讀之前進行練習。)

治療師:這就是我所謂的“脫鉤”?,F在采取有效行動有多容易?你可以多獲取多少信息?你和周圍的世界增加了多少聯結?

* * *

這個隱喻(Harris,2009a)演示了認知解離的兩個主要目的:全情投入到我們的體驗中,以及促進有效的行動。(小貼士:認知解離不是為了擺脫不必要的想法和感受,也不是為了讓自己感覺更好。但是認知解離常常能帶來這些結果,但正如我們稍后將探討的那樣,在ACT中,我們認為這更像一種紅利或副產品,而不是主要目標。)

有關認知融合與認知解離的簡單概括

當我們與一種認知融合時,它就像:

  • 我們必須遵守、屈從或遵循的某些東西;
  • 我們需要避免或擺脫的一種威脅;
  • 極為重要的必須占據我們所有注意力的某些事情。

當我們認知解離時,我們可以看到它本來的樣子:一組“我們頭腦中”的文字或圖像。我們可以認識到它:

  • 不是我們必須遵守、屈從或遵循的某些東西;
  • 絕對不是對我們的一種威脅;
  • 可能重要也可能不重要——我們可以選擇對它分配多少注意力。

有效性

整個ACT模型依賴于一個關鍵概念:有效性(workability)。請將有效性這個詞刻入你的大腦皮層,因為它是我們所做的每一次干預的基礎。為了明確有效性,我們會問這個問題:“從長遠來看,你現在的行為能否給你想要的生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們說這是“有效的”,那就無須改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們說它“無效”,此時,我們需要考慮更有效的替代方案。

因此,在ACT中,我們并不關注想法是真是假,而是它是否有效。換句話說,我們想知道一個想法是否有助于來訪者走向更加豐富、更加充實、更有意義的生活。為了確定這一點,我們可能會問類似這樣的問題:“如果你讓這個想法指導你的行為,它是否會幫助你打造一種更加豐富、更加充實、更有意義的生活?”“如果你緊緊抓住這個想法,它對你有幫助嗎?能讓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并做你想做的事情嗎?”

在治療中探討有效性

以下的逐字稿展示了這個方法:

來訪者:但這是真的。我真的很胖,看我。(來訪者抓起腹部周圍的兩大圈脂肪,緊捏著它們以示強調。)

治療師:好的,我可以分享一些重要的事情嗎?在這個房間里,我們永遠不會爭論你的想法是真是假。在這里,我們感興趣的是你的想法是否有用或有幫助,它們是否能幫助你過上更好的生活。所以,當你的頭腦開始跟你說“我是個胖子”時,那些想法真的鉤住你了,對嗎?而一旦你被鉤住了,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來訪者:我對自己感到厭惡。

治療師:好的。然后呢?

來訪者:然后我感到抑郁。

治療師:所以它像滾雪球一樣。你會發現所有這些痛苦的想法和感受都出現了:抑郁、厭惡、“我是個胖子”,諸如此類。當你被這么多東西鉤住時,你可以做什么呢?

來訪者:你是什么意思?

治療師:嗯,如果我正在看一段你在家時的錄像,錄的是你被那些痛苦的想法和感受鉤住的時刻,那我會看到什么?我會在那段視頻中看到或聽到你的哪些行為,什么樣的行為將顯示出“啊哈!史蒂夫現在真的被這些東西鉤住了”?

來訪者:我可能會坐在電視機前吃巧克力或比薩。

治療師:而這不是你想要做的?

來訪者:當然不是!我正在努力減肥!看這個。(他拍了拍他的腹部。)多惡心。

治療師:所以當你被“我是個胖子”這個想法鉤住時,你會做讓你遠離你想要的生活的那些事情?

來訪者:是的,但這是事實!我很胖!

治療師:嗯,正如我所說,在這種治療方法中,我們不會考慮一個想法是真還是假。我們想知道的是,它能幫助你走向你想要的生活嗎?換句話說,當你被這些想法鉤住時,這有助于你鍛煉,或健康飲食,或花時間做一些讓生活豐富和有益的事情嗎?

來訪者:不。當然不會,但我控制不了!

治療師:沒錯。在這個時間點,你無法控制。那些想法和感受出現了,在你意識到它們之前就馬上鉤住了你。那我們能做些什么改變這些呢?你想不想學習一項新技術,即一種“脫鉤”的技術,這樣,下次你的頭腦開始以“我是個胖子”來打擊你時,你就可以與它脫鉤了?

* * *

當我們使用有效性的基本框架時,我們永遠不需要將來訪者的行為評價為“好”或“壞”、“正確”或“錯誤”;相反,我們可以不帶評判地、充滿關懷地問:“這是否會帶給你想要的生活(對于帶給你想要的生活,這是否有效)?”同樣,我們也絕不需要把想法視為非理性的、功能失調的或消極的,也不需要去爭論它們是真是假。相反,我們僅需要提出如下問題:

  • 從長遠來看,如果你讓那個信念/想法/規則貫穿你的生活/決定你做什么/指導你的行動,它是否有效?
  • 如果你被這些想法卷進去/鉤住,這有助于你做想做的事嗎?
  • 如果跟著這些想法走,這會幫助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嗎?

請注意,在上面的逐字稿中,治療師不會嘗試去改變想法的內容。在ACT中,想法的內容很少被認為是有問題的,與這種想法的融合才是產生問題的原因。在許多心理學教材中,你會發現威廉·莎士比亞的這句話:“世間本無善惡,思想使然之?!盇CT的立場與之有本質性的不同:“想法不會促成任何好事或壞事,但是與你的想法融合會產生問題?!?/p>

另外請你注意,你是否注意到當來訪者說“但我控制不了”時,治療師是如何回應的?我們的來訪者經常會說這樣的話,尤其是涉及沖動控制、成癮問題或攻擊行為時。當他們這樣說時,我們應該確認它,并像這樣回應:“沒錯。在此時此刻,你無法控制。這些想法和感受會立即鉤住你,像操控提線木偶一樣擺布你?!比缓笪覀兛梢岳^續問,“你想改變它嗎?”如果來訪者回答是,我們就可以邀請他學習一些新技術,如上面的逐字稿后面部分展示的那樣。(“這真的很棒,路斯,”我聽到你在說,“但是,如果來訪者回答‘不是’或者說‘那是不可能的’怎么辦?”我們將在后面的章節中探討這些問題。)

有效性和選擇點

如你所知(除非你跳過第1章。如果有這種情況,我們經過專門訓練的搜尋犬會追蹤你,然后無情地撓你癢癢,直到你承諾再也不會跳過任何一章),我是選擇點的忠實粉絲,原因之一是它使得向來訪者介紹有效性的概念變得容易起來。讓我們重溫一下上面的內容,再來看看治療師如何在選擇點上描述有效性。假設治療師已經介紹了第1章所述的選擇點,我們將從上面案例的中間那里開始。

來訪者:然后我感到抑郁。

治療師:好的。所以這看上去就像滾雪球。為了我們能更好地處理它,我把這些記下來可以嗎?(治療師可以在他手繪的選擇點上書寫,或者如果愿意的話,可以使用一個事先打印出來的新工作表,如圖2-1所示。)所以你會看到所有這些痛苦的想法和感受:“我很胖”、自我厭惡、抑郁,等等。(治療師一邊說,一邊在選擇點的底部寫上關鍵詞,如下所示。)

圖 2-1

治療師:這些東西會馬上把你鉤住,對吧?

來訪者:當然!

治療師:所以,如果我看一段你在家里的視頻,我看到或者聽到你做的什么事情會向我展示出“啊哈!史蒂夫現在真的被這些東西鉤住了”?

來訪者:我可能會坐在電視機前吃巧克力或比薩。

治療師:好的。那這是趨向行為還是避開行為?

來訪者:呃,你能不能再告訴我一下那些詞是什么意思?

治療師:當然。趨向意味著我們所做的事情能夠幫助我們過上我們想要的生活:做一些有效的事情,讓生活變得更好,表現得像我們真正想要成為的人那樣。如果我們在這里的工作是成功的,那你將會開始做或更多去做有效的事情。避開則相反:我們做的會帶我們避開想要的生活,讓我們陷入困境,或者讓我們的問題變得更糟。如果我們在這里的工作是成功的,你會停止做或者減少去做有效的事情。

來訪者:明白了。這絕對是避開行為!

治療師:好吧,那我就把它寫進去。(治療師將此寫在圖2-2上,如下所示。)

圖 2-2

治療師:那么當你被這些想法和感受鉤住時(指向圖的底部),這就是你傾向于做的事情(指向“避開”)?

其余部分與原始版本基本相同,引出學習“脫鉤”技術的邀請(即基于正念四大過程中的任何一種技術:認知解離、接納、靈活注意和以己為景)。請注意,在上面的兩份逐字稿中,治療師所說的話幾乎完全相同。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不是治療師的語言,而是治療師通過把選擇點作為視覺化工具來澄清和強化討論的要點。還要注意,有效性是“內置”在選擇點中的;避開是無效行為,而趨向是有效行為。

想法和感受不是問題

你有沒有注意到在上面的逐字稿中,治療師從來沒有把想法和感受描述成一個問題?ACT的觀點是:想法和感受本身不是問題,只有當我們以僵化、不靈活的方式,比如融合和回避,來回應它們時,它們才會帶來有問題的結果。

在融合和(過度)經驗回避的語境下,想法和感受很容易走極端或使生活扭曲。但是,如果我們靈活地用認知解離、接納、以己為景和靈活注意來回應它們,那么在這個正念的新語境中,同樣的想法和感受會帶來不同的結果。當然,它們可能仍然是痛苦的或不愉快的,但它們不再具有損害幸福或生活質量的功能。

治療師為來訪者輕柔地鋪平這條轉換之路,讓來訪者通過建設性地使用“被鉤住”這個詞來自己發現這個截然不同的視角:“因此,當你被這些想法和感受鉤住時,你就開始做XYZ。”這種說話方式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以后的治療中,來訪者會體驗到,他會有那些痛苦的想法和感受,但是,他可以正念地回應,而不是試圖回避或擺脫它們,從而減少它們對自己的影響。

融合的六大基本類型

如果真的想要的話,我們大可以創造一大堆不同種類的融合。但是,生命短暫,我們都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簡單來說,臨床上有六大類融合需要探尋:與過去、未來、自我概念、理由、規則和評價的融合。(請記住,這些不是互不相關的類型,它們彼此重疊、相互聯結。)

與過去融合。這一類是指所有基于過去的認知類型,包括:

  • 思維反芻、后悔和沉浸在痛苦的記憶中(例如,關于失敗、傷害和喪失)。
  • 對過去事件的抱怨和不滿。
  • 理想化過去:在XYZ發生之前,我的生活曾經很美好。

與未來融合。這一類是指所有基于未來的認知類型,包括:

  • 擔憂、災難化。
  • 假設最壞結果、絕望感。
  • 對失敗、被拒絕、傷害、喪失等的預期。

與自我概念融合。這一類是指所有關于自我描述和自我評價的認知類型,包括:

  • 消極的自我評判:我壞、不可愛、一文不值、骯臟、殘缺、一無是處、支離破碎。
  • 積極的自我評判:我總是對的,我比你好。
  • 過度認同一個標簽:我是邊緣人,我抑郁了,我是酒鬼。

與理由融合。人類極為擅長“找理由”:關于我們為什么不能改變、不會改變甚至不應該改變的理由隨時會浮現出來。這一類包括所有諸如此類的理由。我不能做X(重要行動),因為……

  • 我實在太Y(Y = 抑郁、累、焦慮等)。
  • Z可能發生(Z = 糟糕的結果,如失敗、被拒絕、讓自己看起來像個傻瓜等)。
  • 這毫無意義,太難了,太可怕了。
  • 我是B(B = 邊緣人、害羞的、廢物或其他自我概念)。
  • C說我不應該(C = 父母、宗教、法律、文化信仰、工作場所要求等)。

與規則融合。這一類包括所有我認同的“規則”,是關于我、他人或世界應該是怎樣的。規則通??梢酝ㄟ^諸如“應該”“不得不”“必須”“應當”“對”“錯”“公平”或“不公平”這樣的詞來識別。并且它們常常給出限制條件,例如“直到……之前不能……”“不應該……除非……”“絕對不能……因為……”“為了……必須這樣”“不能容忍,或不予準許”。下面是一些例子:

  • 我絕對不能犯錯誤。
  • 她先改變,我才改變。
  • 當我有這種感覺時,我不能去上班。

與評判融合。這一類是指任何類型的評判或評估,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包括對以下方面的評判:

  • 過去和未來。
  • 自我和他人。
  • 我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我們的身體、行為、生活。
  • 世界、地方、人、物、事以及幾乎任何東西。

這六種融合類型相互重疊,很容易交織成一種這樣的復雜敘事:因為壞事發生在我身上(過去),我受到了傷害(自我概念、評判),這意味著我不能做X(找理由),否則我就永遠無法擁有Y(未來)。記住,雖然這六類并沒有涵蓋所有的融合類別,但它們確實是我們在臨床實踐中最常遇到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铜峡市| 焉耆| 浦北县| 康马县| 鄢陵县| 林州市| 和林格尔县| 江达县| 江口县| 侯马市| 无棣县| 太保市| 泰顺县| 栖霞市| 中山市| 乐亭县| 新建县| 盘锦市| 富锦市| 五寨县| 万荣县| 乌鲁木齐市| 额尔古纳市| 方城县| 盱眙县| 衡水市| 增城市| 淮北市| 五大连池市| 通道| 获嘉县| 井陉县| 云南省| 密山市| 邢台市| 浦城县| 杂多县| 凤凰县| 沙湾县| 罗江县| 法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