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雙名法

獸腳亞目恐龍和中生代鳥類的名稱紀錄

1763年 英格蘭 第一個獸腳亞目恐龍的雙名稱

理查德·布魯克斯將羅伯特·普洛特描述的標本取名為“陰囊龍”,這一名字是描述性質的,而非解釋性質。在林奈分類之前的這個名稱是無效的。

1822年 英格蘭 獸腳亞目恐龍名稱的第一個命名者

威廉·丹尼爾·科尼比爾是“斑龍屬”(Megalosaurus)這一名稱的命名者。該名稱是取自希臘語(“mega”=巨大,“sauros”=蜥蜴或爬行動物)。

1822年 英格蘭 第一個公布的獸腳亞目恐龍的屬名

詹姆斯·帕金森公布了“斑龍屬”這一名稱,并預測其體長為12 m,身高為2.4 m。

1825年 法國 第一個有雙名稱的獸腳亞目恐龍

大喙狹蜥鱷曾被認為是一個鱷魚化石。在1932年它被鑒定為與阿爾道夫扭椎龍是同物異名。

1826年 英格蘭 第一個取自人名的獸腳亞目恐龍的種名

“科氏斑龍”這一名稱被獻給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威廉·丹尼爾·科尼比爾。但這一名字不正式,繼而失效了。一年后命名了巴氏斑龍,是為了紀念自然學家、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威廉·巴克蘭。

1826年 英格蘭 第一個指代獸腳亞目恐龍的拼寫錯誤

Melagosaurus”是第一個被發現的拼寫錯誤,它指的是“Megalosaurus”(斑龍)。

1827年 英格蘭 獸腳亞目第一個正式認定的種名

“巴氏斑龍”的命名是為了紀念自然學家、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威廉·巴克蘭。

1832年 英格蘭 第一次嘗試對獸腳亞目恐龍名稱的修改

克莉斯汀·艾瑞克·赫爾曼·汪邁爾使用M. bucklandi命名而不是通稱M. bucklandii,這一做法被眾多同行所接受。然而,使用雙i的后綴指的是某個作者,根據命名規定來說是有效的,因而這一嘗試未能成功。

1832年 法國 第一個取自地名的獸腳亞目恐龍名稱

阿爾道夫扭椎龍這一名稱是取自瑞士的阿爾道夫鎮。

1834年 英格蘭 第一個與中生代鳥類混淆的翼龍目

由于克氏古鳥的骨骼化石與現代鳥類的氣骨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因而之前它被鑒定為一只巨大的鳥。不過,這個名字曾經被用來命名一種鳥類,學者后來又改了它的學名。后來該做法發生在另外一些翼龍目化石上:“阿迪亞斯鳥掌翼龍”,戴奧米底斯鳥掌翼龍,長嘴鳥掌翼龍,戴奧米底斯西莫鳥龍,哈氏白堊鳥龍,普利斯勞翼龍和尼氏薩姆路奇亞龍。

1835年 英格蘭 第一個取自人名,與中生代鳥類化石混淆的種名

吉迪恩·曼特爾以館長威廉·克里夫之名命名了一些化石,他認為這些零碎的化石屬于一只巨型鳥類,因此,將其命名為克氏古鳥。后來證實這是在當時發現的第一只體型巨大的翼龍。

1837年 法國 第一個重復使用的獸腳亞目恐龍種名

與斑龍一樣,巴氏雜肋龍也是取自威廉·巴克蘭之名。在當時推測這是一個海生物種,也能在海灘上棲息。一份非正式的發表文章在一年前提到了“巴氏雜肋龍”這一名稱。

1838年 法國 拼寫錯誤最多的獸腳亞目恐龍名

巴氏雜肋龍(Poekilopleuron bucklandii)的學名是拼寫錯誤最多的名字。在其正式發表的一年之前,它被叫作“Poecilopleuron bucklandi”。在各種刊物中寫錯的名稱有:“Peukilopleuron”“Pikilopleuron”“Poecilopleuron”“Poeiclopl- euron”“Poecilopleurum”“Poekilipleuron” “Poekilopleuron”“Poelicopleurum”和“Poicllopleuron”。

1841年 美國 第一個推測是獸腳亞目恐龍足跡的種名

為了紀念詹姆斯·迪恩,愛德華·希區柯克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迪氏鳥類跡(現叫作迪氏寬跟跡),因為希區柯克對迪恩的發現很感興趣,并與之來回通信數次。現在這些足跡被認為不是獸腳亞目恐龍留下的。

1843年 美國 第一個獸腳亞目恐龍足跡的種名

為了感謝科學家本杰明·西利曼對馬薩諸塞州康涅狄格山谷足跡研究做出的貢獻,愛德華·希區柯克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西氏鳥類跡(現叫作安琪龍足跡或西氏實雷龍足跡)。

1847年 俄羅斯 創建了獸孔目

Dinosaurus”不是指的恐龍,而是獸孔目。現在這是名字已無效了,標本被歸入溝足獸屬。

1857年 美國 第一個與鳥類混淆的原始主龍類

發現于北卡羅來納州的鴕形古老鳥的薦骨被鑒定為一只三疊紀的巨型鳥,但其實它是植龍屬,與狂齒鱷是同物異名。

1862年 德國 第一只有兩個名字的中生代鳥類

印石板始祖鳥(Archeopteryx lithographica)的模式種被重新命名為“疑問神秘龍”(Griphosaurus problematicus)和長尾神秘鳥(Griphornis longicaudatus)。這是因為有些作者認為它不是一種鳥。

1862年 德國 第一只名字被遺忘的中生代鳥類

大尾始祖鳥曾是印石板始祖鳥的推薦名,但未經采納。現在這一名字是一個受保護名稱。

1863年 英格蘭 第一只名稱被更改的中生代鳥類

種名“Archaeopteryx macrurus”(大尾始祖鳥)的名字被提議換成A.macrura。這一更改沒有必要,因為它是印石板始祖鳥(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的同義詞。

1864年 英格蘭 第一個以人名來冠名的中生代鳥類的屬名

“塞氏偽齒鳥”(現為“大洋鳥”)的名字取自塞奇威克。該名字在12年后正式生效。

1865年 美國 被使用最多的獸腳亞目恐龍足跡的名稱

雷普頓足跡后來被更換為狹足跡,因為在28年前這一名字已被海豹使用(現叫作德爾海豹屬)。另一方面,該名字有許多同形異義詞,比如鳥類中的花臉雀屬、隱竄鳥屬,哺乳動物小爪水獺屬,甲蟲中的圣甲蟲和雷普頓甲蟲,以及蝸牛中的平厴螺屬。

1865年 美國 之前被占用過的第一個獸腳亞目恐龍名稱

虛骨龍屬是于1865年創建的北美洲獸腳亞目恐龍的一個屬,但該名稱在11年前已存在了。只不過老名字已經將其遺棄,所以不需要再次替換名稱。

1866年 美國 第一個之前被占用過的獸腳亞目恐龍名稱

鷹爪傷龍之前被稱為鷹爪暴風龍(Laelaps aquilunguis),改名發生在1877年,那是因為學者發現有一種螨類從1836年就叫那個名字了。

1866年 美國 第一個基于神話故事命名的北美洲獸腳亞目恐龍

傷龍之前被稱作暴風龍(Laelaps),在希臘語中是“暴風”之意。另外,“laelaps”或“lelape”在希臘神話中,是一只捕捉獵物從未失敗的狗,但最后被宙斯變成了一塊石頭。

1869年 美國 引用獸腳亞目恐龍名稱時的第一個錯誤組合

長足美頜龍(Compsognathus longipes)被錯誤地引用成“纖細美頜龍”(“Compsognathus gracilis”)。

1876年 美國、法國 對于獸腳亞目恐龍名稱的第一次修改

古生物學家Henri Emile Sauvage,把Tr?odon(傷齒龍)的分音符號去掉,最終變成了Troodon

1882年 塔吉克斯坦 第一個取自地名的獸腳亞目恐龍足跡的名稱

天山實雷龍足跡取名于天山山脈。而后該屬被改為加布里龍,后來又被改為加布里龍足跡。

1892年 美國 第一個被遺忘的獸腳亞目恐龍的名稱

巨大多孔椎龍(“巨大的多孔脊椎”)是第一件不完整的君王暴龍化石的第一個名稱。由于長時間未使用巨大多孔椎龍這個名字,并且暴龍這一名稱被保護起來,終于導致老名字被遺忘廢棄。

1902年 美國 對中生代鳥類名稱的第一次修改

拉力士水土鳥被古生物學家奧利弗·佩里·哈依改名為拉拉水土鳥。

1905年 美國 有最直接同義詞的獸腳亞目恐龍

在同一篇論文中出現了Tyrannosaurus(暴龍)和Dynamosaurus(蠻橫龍)兩個名稱(前者出現在論文中的位置在后者之前不到一頁處)。隔年,這兩者被認為是相同的物種,因此,后者成為前者的同義詞,被廢除。蠻橫龍的頜骨化石屬于暴龍,其他骨板極有可能屬于甲龍的皮內成骨。

1906年 英格蘭 第一個假設的獸腳亞目恐龍名

創造了名稱“先鳥”,一種假設的可能有著鳥類外觀的鳥類祖先。

1907年 英格蘭 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原始鳥頸類主龍

泰氏斯克列羅龍是翼龍和恐龍的祖先的近親。

1907年 蘇格蘭 第一個種名取自人名的原始鳥頸類主龍

威廉·泰勒是泰氏斯克列羅龍的發現者,因而該龍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1910年 蘇格蘭 第一個種名取自地名的恐龍形類恐龍

埃爾金跳龍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埃爾金城。

1912年 美國 在引用中生代鳥類名稱時的第一個錯誤組合

對拉拉水土鳥發生過復雜的認定錯誤,誤把它鑒定為奧古里蒂莫翼龍。

1912年 德國 獸腳亞目恐龍第一個被廢棄的名稱

快支跳足鱷“Hallopus celerrimus”是三疊原美頜龍(Procompsognathus triassicus)第一個建議名。

1913年 德國 第一個種名取自三疊紀時期的獸腳亞目恐龍

三疊原美頜龍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認為是最古老的恐龍之一。

1917年 美國 名稱最含糊的獸腳亞目恐龍

嗜鳥龍(Ornitholestes),比起捕捉鳥類,它的前臂更適于捕捉小型哺乳動物。

1922年 德國 在引用中生代鳥類名稱時第一個符號錯誤

由于語言的問題,“Archaeopteryx”(始祖鳥)曾被寫成“Archae?pteryx”(始祖鳥)。

1924年 蒙古 屬名和種名最含糊的獸腳亞目恐龍

嗜角竊蛋龍(Oviraptor philoceratops)之所以取這個名字,因為它被發現在可能是原角龍的巢穴附近。最后學者發現,該巢穴是竊蛋龍自己的,可能正在孵蛋。不論如何,我們也不能排除它會食用其他恐龍蛋的可能性。

1924年 蒙古 在同一份出版物中出現的第一個獸腳亞目恐龍名稱拼寫錯誤

原恐齒龍(Prodeinodon)在其首次發表時同時出現了P. mongolienseP. mongoliensis(蒙古原恐齒龍)兩個名字。所以學者選擇了其中任一名稱作為正式名稱。

1931年 法國 第一個名稱取自民族的中生代鳥類

高盧鳥取名于高盧人,這個民族的人現在生活在德國、比利時、西班牙、法國、荷蘭和瑞士等地區。

1932年 加拿大 第一個名稱取自國家的獸腳亞目恐龍

加拿大大趾龍的種名取自加拿大。它可能有一個同種異名叫作纖瘦纖手龍。一年前,帕氏巴西龍的種名取自巴西,但實際上它是一只鱷類。同樣,在1931年命名的還有“印度福左輕鱷龍”“馬氏印度龍”“印度鱷龍”,但直到1933年才正式生效。匈牙利斑龍這一名字始于1902年,但不是指國家匈牙利,而是指羅馬尼亞的匈牙利區。

1933年 中國 第一個種名取自亞洲大陸的獸腳亞目恐龍

亞洲古似鳥龍(原為“似鳥龍”)之前不是模式標本,在57年后才被指定為此。

1940年 加拿大 第一個被當成鳥類的不能飛行的獸腳亞目恐龍

把一個類似于現代鳥類的、無牙且有著尖下頜的標本被命名為柯氏近頜龍。其他一開始被當成鳥類描述的獸腳亞目恐龍有:重腿龍、斯氏近頜龍、金鳳鳥、古老翼龍、粗壯原始祖鳥、先鳥(部分標本)和中華龍鳥。

1942年 巴西 最古老的恐龍嵌合體

一些古生物學家認為逃匿椎體龍是根據混合了主龍形類勞氏鱷科的原始蜥臀目恐龍骨骼推測出來的。該化石發現于中三疊世(拉丁期,距今2.42億?2.37億年)地層。

1948年 中國 種名最含糊的獸腳亞目恐龍

當發現三疊中國龍(Sinosaurus triassicus)時,它被認為來自三疊紀地層,現在我們知道它來自早侏羅世。

1952年 德國 名稱含義最簡單的恐龍形態類恐龍足跡

Dinosauripus”意為“恐龍的足跡”,這一名稱沒有種名。31年后被同一作者改為阿氏虛骨龍足跡。

1956年 阿爾及利亞 第一個種名取自非洲大陸的獸腳亞目恐龍

“非洲斑龍”是古生物學家弗里德里希·馮·休尼在列出撒哈拉斑龍時犯的一個錯誤。正式紀錄屬于非洲獵龍(Afrovenator)。

1956年 格魯吉亞 在引用獸腳亞目恐龍時的第一個錯誤

作者在創建薩塔利亞龍(Satapliasaurus)這個名字之后的一次引用時將其誤寫成“Sathapliasaurus”。

1963年 阿根廷 第一個種名取自地名的原始蜥臀目恐龍

伊斯基瓜拉斯托艾雷拉龍這一種名取自伊斯基瓜拉斯托省公園。西里西亞鐮齒龍的命名比它晚,取自西里西亞地區,現位于德國、波蘭和捷克共和國部分地區。我們尚不清楚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恐龍,還是一種勞氏鱷科主龍類。

1969年 韓國 第一個名稱取自國家的中生代鳥類

韓國鳥名稱取自韓國國名。

1969年 哈薩克斯坦 第一個名字取自白堊紀時期的獸腳亞目恐龍

薩利蘇白堊小鳥龍長著非對稱的羽毛,最初把它當成了鳥類,但現在我們知道,羽毛也可能屬于近鳥類獸腳亞目恐龍。

1971年 美國亞利桑那州 第一個名字取自民族的獸腳亞目恐龍足跡

霍皮卡巖塔足跡是根據古老的霍皮族命名的,因為在他們的服裝里,有這些足跡的裝飾圖案。另一個足跡叫作成氏霍皮足跡(現為異樣龍足跡),它被認為是一只獸腳亞目恐龍留下的,但現在我們知道它是一只鳥臀目恐龍的足跡。

1972年 阿根廷 最古老的恐龍形類化石嵌合體

混合劉氏鱷最初是根據一些混雜了主龍形類原鱷龍類的化石描述的。好在后來學者對其進行了一次修訂,劉氏鱷現在被認為是一只近似于馬拉鱷龍的原始恐龍形類恐龍,它位于中三疊世(拉丁期,距今2.42億?2.37億年)地層中。

1973年 美國 關于中生代鳥類一科的第一個錯誤

“外來潛水鳥”(“Baptornis advenus”)被錯誤地引用成了“Bathornis veredus”。這一事件造成其他做出引用“Baptornitidae”(潛水鳥科)時,寫作“Bathornithidae”。

1973年 坦桑尼亞 恐龍形類恐龍名字的第一個拼寫錯誤

Nyasaurus”是“Nyasasaurus”(尼亞薩龍)的錯誤拼寫。

1974年 蒙古 第一個取名于地名的中生代鳥類

戈壁鳥名稱取自戈壁沙漠,位于中國北部和蒙古國南部。哈薩克斯坦發現的薩利蘇小鳥龍和英格蘭發現的瓦爾登威利鳥分別早于戈壁鳥5年和1年被命名,但是前者有不對稱羽毛,可能屬于一只能飛行的獸腳亞目恐龍,后者是一個不完整的肱骨,其有效性依然存疑,不能確定它是一只反鳥類,還是一只幼年獸腳亞目恐龍。

1974年 阿根廷 第一個被當成獸腳亞目恐龍的翼龍

小赫伯斯翼龍的不完整化石曾被當作一只小型肉食恐龍來描述。

1975年 羅馬尼亞 第一個種名取自科幻人物的歐洲獸腳亞目恐龍

德古拉重腿龍取名于布拉姆·斯托克的同名小說《德古拉》。

1975年 中國 第一個名字取自地名的獸腳亞目恐龍蛋

南雄蛋(Nanshiungoolithus)是以南雄命名的,之前的名字為Oolithes nanshiungensis,但有些作者懷疑它不屬于獸腳亞目恐龍。另一個卡氏巨型長形蛋(Macroelongatoolithus carlylensis)也是之前創立的名稱(再之前被稱為伯樂圖蛋),但由于是以人名,而非地名命名的,所以種名被改為了carlylei(卡氏)。

1975年 中國 屬名和種名最相似的獸腳亞目恐龍蛋

長形長形蛋(Elongatoolithus elongatus)比長形蛋早21年被人所知。

1976年 美國 第一個因節日命名的獸腳亞目恐龍

兩百周年馬什龍(Marshosaurus bicentesimus)是為紀念美國獨立兩百周年而命名的,該日期是1976年7月4日。

1977年 德國 第一個名字被保護的中生代鳥類

印石板始祖鳥這一名字受到了保護,因為這不是為該種創建的第一個名字,在它之前叫作厚足翼手龍。但是,由于始祖鳥這個名字在歷史上的重大影響,以及上述初始模式標本的不完整性,使得該學名在發生任何情況下都會受到保護,也就是不會再被更改。

1978年 法國 由同一個原因名字被改變最多次的獸腳亞目恐龍

蜥鳥龍這一名字被改為尾椎龍,這是因為在四年前已有另一只獸腳亞目恐龍叫了這個名字。但學者后來發現尾椎龍也被占用了,只能又改成了展尾龍。

1980年 阿根廷 名字最含糊的獸腳亞目恐龍足跡

鴨嘴龍足跡(Hadrosaurichnus)不屬于鴨嘴龍科恐龍,實際上它是獸腳亞目恐龍留下的。

1980年 澳大利亞 第一個名稱取自神話生物的獸腳亞目恐龍

彩蛇龍(Kakuru)是根據澳大利亞神話彩虹之蛇命名的。這些骨骼保持在蛋白石中,這是一種當它反射光線時,看起來像彩虹的礦石。

1980年 阿根廷 獸腳亞目恐龍的第一個首字母是縮略詞的名字

西北阿根廷龍“Noasaurus”的命名源自西北阿根廷(Noroeste Argentino)的縮寫NOA

1981年 蒙古 亞洲第一個名稱取自神話生物的獸腳亞目恐龍

死神龍(Erlikosaurus)的命名源自“Erlik”——西伯利亞、土耳其和蒙古神話中的死神。

1982年 烏茲別克斯坦 第一個種名取自國家的獸腳亞目恐龍足跡

烏茲別克斯坦巨龍足跡名稱取自烏茲別克斯坦。現在它被叫作巨龍足跡是因為該名稱屬于另一種之前發現于澳大利亞的足跡類型。

1983年 蒙古 第一個種名取自白堊紀時期的中生代鳥類

哈氏白堊鳥龍比真白堊花剌子模鳥早102年命名,但前者是翼龍,后者是水土鳥。另一個名字白堊翼鳥,意為“白色土地的翅膀”,也就是來自白堊紀巖層之意,因此,這也是一個比花剌子模鳥早了90多年的間接證明。

1984年 美國 第一個名稱取自人名的恐龍形類恐龍

斯氏科技龍是為了紀念布萊恩·J.斯莫爾,感謝他在野外和實驗室工作時提供的幫助。

1984年 德國 第一個屬名和種名最相似的獸腳亞目恐龍

理氏敏捷龍(Halticosaurus liliensterni)在50年后被改名為理氏理理恩龍(Liliensternus liliensterni)。如果發現諸城“暴龍”(“Tyrannosaurus” zhuchengensis)是巨型諸城龍(Zhuchengtyrannus magnus)的同物異名時,在未來也會出現這一類似的情況。因此,將出現一個新的組合“諸城諸城暴龍”(“Zhuchengtyrannus zhuchengensis”)。

1984年 美國 第一個名字取自學校的恐龍形類恐龍

科技龍是為了紀念得克薩斯科技大學而得名的。

1985年 中國 第一個隨心命名的獸腳亞目恐龍

建設氣龍是在一個天然氣礦坑的建設期間被發現的,因此得名。

1985年 美國 第一個弄錯成非獸腳亞目恐龍的鳥類

阿氏鳥龍鳥的跖骨看上去像一只有著類似鳥類特征的獸腳亞目恐龍。新的化石揭示了它實際上屬于一只來自蒙大拿州的反鳥類。

1985年 西班牙 中生代鳥類中最難察覺的一個錯誤

領先鳥(Ilerdopteryx)和萊爾德鳥(Llerdopteryx),兩者由于字母相似常常搞混。

1985年 德國 第一個名字取自侏羅紀時期的中生代鳥類

廈曲侏鳥是印石板始祖鳥的一個幼年標本。

1985年 日本 獸腳亞目恐龍的第一個日文的名字

御船龍(“Mifunesaurus”)和山出龍(“Sanchusaurus”)來自其他不正式的名字,比如,“Mifune ryu”或“sanchu ryu”。它們的名字變得拉丁化。但兩者都是無效的名字。

1986年 印度 第一個之前被占用了名字的原始蜥臀目恐龍

Walkeria被改名為艾沃克龍(Alwalkeria),因為原來的名字已在163年前被一種苔蘚蟲占用了。

1987年 蒙古 第一個名字取自詩句的獸腳亞目恐龍

無聊龍(Borogovia)意為一只像撣子一樣長著豎羽毛的纖細的鳥,它在劉易斯·卡羅爾《愛麗絲鏡中奇遇記》里的詩歌“無意義的話”中提到過。

1988年(1882) 塔吉克斯坦 改變屬名花費時間最長的足跡

天山勃朗跡被改名為天山加布里龍,并且在106年之后又改為了天山加布里龍足跡。

1989年 中國 第一個屬名取自地名的中生代鳥類足跡

安徽水生鳥足跡在中國安徽省被發現,“中國水生鳥足跡”取自中國,該名字先于安徽水生鳥足跡,但前者直到7年后才被正式確定。

1991年 葡萄牙 第一個以歐洲大陸命名的獸腳亞目恐龍

葡萄牙歐爪牙龍是基于幾個類似于近爪牙龍牙齒的小或不完整牙齒推斷出的。在之前命名了科氏歐湖鳥,它原被認為是一只鳥,但實際是翼龍。

1991年 哈薩克斯坦 第一個名字取自亞洲大陸的獸腳亞目恐龍

巴氏亞洲黃昏鳥。一些學者認為它屬于黃昏鳥目。

1992年 中國 第一個名字取自國家的中生代鳥類

中國鳥這一名稱取自中國。

1992年 西班牙 第一個在名字中發生重大錯誤的中生代鳥類

伊比利亞鳥(Iberomesornis)曾因發生字母順序調換錯誤,被當成了美索伊比利亞鳥(Mesoiberornis)。

1993年 澳大利亞 第一個名字取自小男孩的獸腳亞目恐龍

似提姆龍是托馬斯·瑞奇和帕特麗夏·威克斯—瑞奇以他們的孩子提姆·瑞奇命名的。巧合的是,在小說《侏羅紀公園》中,哈蒙德的侄子叫提姆西·墨菲(小名為“提姆”)。

1993年 中國 第一個種名取自小女孩的中生代鳥類足跡

沐霞山東鳥足跡這一名字以古生物學家李日輝的女兒——李沐霞命名,她參與了該足跡的發現。

1993年 蒙古 第一個名字變得最快的獸腳亞目恐龍

Mononychus”僅在29天后就被改成了“Mononykus”(單爪龍)。這是因為在169年前“Mononychus”的拼寫已被一個甲蟲屬占用了。

1994年 尼日爾 第一個名字取自非洲大陸的獸腳亞目恐龍

非洲獵龍(Afrovenator):在恐龍物種清單中經常出現的另一個名字非洲斑龍之前,但是該名字是一個錯誤,它本該是撒哈拉斑龍。

1994年 蒙古 第一個發生在中生代鳥類名字上最奇怪的拼寫錯誤

Hoblbotia”(赫伯鳥)在這里被寫成了“Kholbotiaka”(“候伯西亞加鳥”)。

1994年 蒙古 名字最含糊的獸腳亞目恐龍蛋

Protoceratopsirovum是獸腳亞目恐龍蛋,它被錯誤當成了原角龍蛋。它已被建議改名為“竊蛋龍蛋”(“Oviraptoroolithus”),但是該提議還未被采納。

1995年 烏茲別克斯坦 第一個名字取自美洲大陸的獸腳亞目恐龍

亞洲亞美龍(Asiamericana asiatica,現為理查德伊斯特斯龍)的名字取自兩個大洲:亞洲和北美洲。

1995年 印度 第一個屬名取自地名的中生代鳥類蛋化石

克欽細小蛋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城市克欽。

1995年 中國 第一個名字取自哲學家的中生代鳥類

圣賢孔子鳥是為了紀念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而得名的。

1995年 中國 第一個名字取自征服者的獸腳亞目恐龍

成吉思汗龍是特暴龍的同物異名,其名字取自蒙古戰士和征服者成吉思汗。

1995年 葡萄牙 第一個種名取自作家的獸腳亞目恐龍

格氏蠻龍的命名是為了紀念作家、藝術家、暢銷書《恐龍烏托邦:時間之外的土地》的作者詹姆斯·格爾尼。這本書描寫了一片恐龍和人類共存的夢幻般的世界。

1996年 巴西 第一個種名取自虛構人物的南美洲獸腳亞目恐龍

種名“查氏激龍”是根據阿瑟·柯南·道爾的小說《迷失的世界》中人物喬治·愛德華·查林杰教授命名的。屬名激龍是指他具有侵略性的性格傾向。

1996年 加拿大 第一個種名取自國家名的獸腳亞目恐龍蛋化石

加拿大延續蛋是唯一一個種名取自國家名稱的恐龍蛋化石。之后在美國蒙大拿州發現了該種的其他標本。

1996年 美國 第一個名字取自電影怪獸的獸腳亞目恐龍

哥斯拉龍取自日本電影《哥斯拉》中的怪獸之名。

1996年 蒙古 第一個名字取自虛構人物的亞洲獸腳亞目恐龍

一具沒有顱骨的馳龍科標本IGM 100/980被命名為“伊卡博德克龍”。這一名字的意思是“伊卡博德頭顱”,這是華盛頓·歐文的小說《沉睡谷傳奇》或《無頭人》中的一個人物。

1997年 中國 第一個名字取自詩歌的中生代鳥類

華夏鳥這一名字取自詩歌《華夏集》,這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合集。

1998年 法國 第一個名字取自虛構人物的中生代鳥類

卡岡杜亞鳥這一名字取自法國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的諷刺小說《巨人傳》中的人物“龐大固埃”。

1998年 蒙古 名字變得最快的中生代鳥類

脅空鳥龍的名字從“Rahona”變成“Rahonavis”僅用了21天(從3月20日到4月10日),因為前一名字在83年前已被一種蝴蝶占用了。

1998年 意大利 第一個名字有雙重意義的獸腳亞目恐龍

棒爪龍(Scipionyx)又譯為思倍歐龍,其名字是以地質學家希皮奧內·布賴斯拉克以及古羅馬政治家普布里奧·科爾內略·西庇阿命名的。

1998年 美國 第一個名字取自比賽的獸腳亞目恐龍

賈斯汀·霍夫曼是一次發現卡舉辦的抽簽比賽的中獎者,抽簽中獎者可以命名一個物種。賈氏內德科爾伯特龍就取自他的名字,這種恐龍有過一個非正式名字,叫“Nedcolbertia whittlei”。

1999年 中國 兩次被描述和命名的同一個中生代鳥類標本

嬌小遼西鳥和小凌源鳥先后一個月被描述和命名,但是兩者均來自同一化石。人們對兩個種名都存有疑問,因為它們代表的都是幼年個體。

2000年 南非 唯一一個名字讀音里有噼啪聲音的獸腳亞目恐龍

恩霹渥巴龍(Nqwebasaurus)取名于獵物“Nqewba”,它的讀音像是“恩加上霹渥巴”,這是非洲南部語言中的一種典型發音。

2000年 美國 第一個名字取自虛構人物的北美洲獸腳亞目恐龍

斑比盜龍是根據費利克斯·薩爾騰的小說《小鹿斑比》中的人物命名的。這是因為它是一個幼年標本,也為了紀念發現它的孩子們。

2001年 蒙古 第一個名字取自神話人物的中生代鳥類

神翼鳥一名源于阿普薩拉(天女),她是印度教神話的水澤中的仙女,她能夠隨意改變形態。

2001年 阿根廷 第一個名字取自地區小城的獸腳亞目恐龍

酋爾龍是為了紀念阿根廷的一座小城基爾梅斯而命名的。之前它被稱為卡曼奇龍,但這是個非正式的名稱。

2001年 馬達加斯加 第一個名字取自歌手的獸腳亞目恐龍

多齒的諾氏惡龍意為“馬克·諾弗勒的惡毒蜥蜴”,這一名字取自搖滾樂隊恐怖海峽的主唱。這是因為古生物學家在聽歌曲《蘇丹搖擺樂隊》時發現了這具化石。一個類似的情況發生在冰脊龍身上,根據它的骨冠形狀像貓王高聳的發型,在1993年的《史前時代》中將其命名為“埃爾維斯龍”。

2002年(1838) 在獸腳亞目同屬中發現時間間隔最長的兩個種(尚未生效)

巴克蘭雜肋龍比巴士敦雜肋龍早164年被命名,但是后者變成了一個新的屬:迪布勒伊洛龍。時間間隔更長的還有:巴格蘭斑龍和“查楚斑龍”之間差了177年,但可能后者是達步卡斑龍,并且兩者都是非正式名稱。

2002年 中國 第一次同時給獸腳亞目恐龍取名的沖突

寧城樹息龍和海氏擅攀鳥龍之間發生了一場關于誰的描述更領先的沖突,因為它們雙方被認為屬于同一種。樹息龍在8月21日以電子版本描述,9月30日印刷出版,而海氏擅攀鳥龍(Scansoriopteryx heilmanni)在8月1日被描述,出版于9月2日。不過,它們可能不是同物異名,因為它們的年代相差了幾百萬年。

2002年 中國 第一次同時給中生代鳥類取名的沖突

神州鳥公布于7月23日,比熱河鳥提前2天。當揭曉兩者屬于同種鳥時,這使得部分作者認為后者是前者的同物異名,而其他作者持相反觀點。最后ICZN(國際動物命名委員會)宣布神州鳥獲勝,雖然是在沒有特定日期的一份月刊中公布的這個決定。另外,第二種熱河鳥——棕尾熱河鳥隨后被描述,這是對熱河鳥名稱的支持。

2002年 名字最復雜的恐龍形類恐龍

無父龍(Agnosphitys)這一名字發音聽起來很復雜,甚至在描述它的同篇論文中錯誤拼寫“Agnostiphys”都出現了三次。

2002年 中國 第一個名字為首字母縮略詞的中生代鳥類

會鳥(Sapeornis)這一名稱源于“國際古鳥類與進化學會”。

2002年 蒙古 獸腳亞目恐龍名字最奇怪的拼寫錯誤

拜倫龍(Byronosaurus)曾被寫成了“Byranjaffia”。

2004年 中國 在書刊中發生名字拼寫錯誤數量最多的獸腳亞目恐龍

巴氏耐梅蓋特母龍(Nemegtia barsboldi)在被提及時發生的拼寫錯誤有:“Nemrgtia barsholdi”“Nemrgtia harsboldi”“Nemegita harsboldi”“Nemegtiu barbsoldi”“Nemrgtiu barsbolidi”和“Nemegtia hursholdi”。

2004年 西班牙 第一個發生在獸腳亞目恐龍足跡名稱上意義重大的錯誤

極大龍足跡(Gigandipus)被寫成了“Grandipus”,兩個詞從含義上來說是一樣的。

2005年 南極洲 第一個名字是縮寫詞的中生代鳥類

阿極協維加鳥,這一種名源于阿根廷南極研究所。

2005年 南極洲 第一個名字是回文詞的中生代鳥類

阿極協維加鳥(Vegavis iaai)這一種名是一個回文詞,是指從左至右或者從右至左讀法一樣的詞。

2005—2006年 南非 第一個名字取自神話人物的非洲獸腳亞目恐龍名字

龍獵龍的名字可以用兩種方法來解釋:打獵的龍或者獵龍者。它在德拉肯斯堡或者“龍山”被發現,盡管這個名字出現在2005年12月的非洲古生物學雜志上,但在2006年才被正式發表。

2006年 巴西 第一個名字取自神話人物的恐龍形類恐龍名字

塞龍(Sacisaurus)這一名字源于“Saci”,是巴西神話中一個抽著煙斗的跛腳小精靈。他是一個可笑又煩人的人,但是能夠滿足追趕上他的人的愿望。

2006年 日本 第一個名字失效的獸腳亞目恐龍

“千葉龍”是為一具可能是暴龍科的化石創建的,但這一名字從未正式確定過。現在這一名字用于一只蛇頸龍。一個相似的情況發生在“朝鮮龍”身上,這是一個獸腳亞目恐龍的非正式名稱,但現在被鳥臀目的寶城韓國龍占有。

2006年 阿根廷 第一個名字被意外泄露的獸腳亞目恐龍

巴約龍在發表前便意外出現在一個演化支圖上。它是指標本MCF PVPH 237,一具非常不完整的阿貝力龍科化石。

2007年 蒙古 名字最相似的獸腳亞目恐龍和鳥類化石

大黑天神龍(Mahakala)是一只馳龍科恐龍,而馬卡拉鳥(Makahala)是一只滅絕于新生代時期的鹱形目鳥類。

2009年 中國 第一個名字取自精神領袖的中生代鳥類

扎納巴扎爾龍取名于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一位蒙古藏傳佛教的精神領袖。

2009年 中國 第一個名字取自公司的獸腳亞目恐龍

金時代龍這一名字取自金時代公司,該公司建造了中國云南祿豐的世界恐龍谷公園。

2010年 中國 第一個名字取自學校的中生代鳥類

沈師鳥,這一名字源于沈陽師范大學。

2010年 中國 第一個名字取自慶祝活動的中生代鳥類

神七鳥的命名是為了慶祝“神舟七號”飛船的勝利升空,這是中國第三次載人航天任務。

2010年 美國 名字給其他兩個種名帶來靈感的獸腳亞目恐龍

根據君王暴龍的名字又命名了許多其他的標本,比如:獸腳亞目恐龍的君王艾德瑪龍(Edmarka rex)一種已滅絕的甲蟲;暴君水蛭(Tyrannobdella rex),一種長有巨大“牙齒”的水蛭;霸王螺(Tyrannoberingius rex),一種已滅絕的海螺;君王暴蟻(Tyrannomyrmex rex),一種已滅絕的螞蟻。此外,還有暴龍足跡和暴龍跡足跡。

2010年 羅馬尼亞 第一個名字取自神話人物的歐洲獸腳亞目恐龍

風神龍的名字源自羅馬尼亞民間傳說中的巨龍。當風神張開它的嘴時,它的下頜觸到大地,上頜頂到天空,它還有鰭、腿和無數蛇頭。

2011年 中國 第一個名字取自歌手的中生代鳥類

格拉芬祁連鳥是為了紀念格雷格·格拉芬而命名的,他是一位古生物學家,也是“邪教”朋克樂隊的成員。

2011年(1957) 英格蘭 非正式和正式學名發表時間間隔最長的恐龍

“尼亞薩龍”在一篇博士論文中被描述,直到56年后才被正式發表。它的種名從“克氏尼亞薩龍”變成了帕氏尼亞薩龍。

2012年(1920) 坦桑尼亞 從發現到其科學命名時間間隔最長的獸腳亞目恐龍

作為標本,厚鋸齒東非龍被當作斯特喬異特龍的標本被提到,但它的鑒定在92年后才完成。

2012年 加拿大 第一個種名取自美洲大陸的中生代鳥類

美洲布羅戴維鳥是一個種,它與其他三個可能的種:萊氏布羅戴維鳥,蒙古布羅戴維鳥和瓦氏布羅戴維鳥在同一屬中。

2012年 摩洛哥 第一個名字取自科幻人物的非洲獸腳亞目恐龍

索倫龍,意為“索倫之眼”,這是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史詩級小說《指環王》中的一個人物。根據虛構的精靈語,名字“索倫”意為“可怕或令人憎惡的人”。

2012年 摩洛哥 第一個名字具有雙重含義的恐龍形類恐龍

強臂狄奧多羅斯龍,這一種名在希臘語中意為“粗糙的皮革”,同時命名也是為了紀念酒神斯庫托伯拉齊俄,它是北非的一個神話人物。

2012年 阿根廷 第一個屬名是縮寫詞的獸腳亞目恐龍

梅氏始阿貝力龍(Eoabelisaurus mefi)這一名字取自阿根廷埃吉迪奧·費魯格里奧古生物博物館(MEF)。

2013年 中國 第一個名字取自古大陸的獸腳亞目恐龍

盤古盜龍(Panguraptor)有兩個相似的含義:其一是指“盤古大陸”;其二,“盤古”是中國神話中的世界的創造之神。

2013年 美國 名字最可怕的獸腳亞目恐龍

有不少名字指的是掠食者特性,或令人恐懼的外形,可能最極端的一個例子是血王龍,它名字的意思“嗜血的君王”。

2013年 津巴布韋 用在獸腳亞目恐龍名字和鳥臀目種名的同一個詞

合踝龍(Syntarsus)的名字現已被廢棄,因為在100年前一種甲蟲已占用了它。艾伯塔奔龍合踝龍是一種鳥臀目恐龍,它沿用了這一名詞,同樣是因為其足部的骨頭融合。

2014年 中國 在獸腳亞目恐龍名字中出現最多次的國家

中國在獸腳亞目恐龍的名字中出現過12次(中國虔州龍、中國神州鳥、中華麗羽龍、中國虛骨龍、中國鳥、中國鳥腳龍、中國似鳥龍、中國鳥龍、中國龍鳥、中國龍、中國暴龍和中國獵龍);在足跡名中出現過2次(中國水生鳥足跡和中國猛龍足跡),此外,還有2個現已無效的名字:“中國雙棘龍”和中國頜鋸齒龍。

2014年 獸腳亞目同一屬下描述時間相隔最久的兩個種

脆弱異特龍和盧氏異特龍之間被描述時間相差了137年,但有些研究員懷疑后者是前者的同物異名。梅氏“貪食龍”(現為角鼻龍)與小齒角鼻龍和大角角鼻龍之間相差130年。如果發現于瑞士的種不屬于角鼻龍屬,那么角鼻角鼻龍和后兩者之間相差了116年。

2014年 獸腳亞目恐龍的種名中出現最多次的國家(蒙古)

蒙古種在9個不同屬中都有采用(惡靈龍、布羅戴維鳥、秘龍、似雞龍、戈壁獵龍、瑞欽龍、原恐齒龍、似鳥龍和伶盜龍)。

2015年 蒙古 科學名字生效經歷時間最長的中生代鳥類

波氏赫伯鳥在它正式發表的33年前已被命名了。

含義最簡單的獸腳亞目恐龍名稱

鑄鐮龍(Falcarius)一詞來自拉丁文“Falcatus”,意思是一把大刀。

鶴形龍(Hexing):在漢語里是仙鶴的外形的意思。

可汗龍(Khaan):蒙古語中是“先生或領導者”之意。

哈卡斯龍(Kileskus):在土耳其語中意思是“蜥蜴”,哈卡斯人讀作“Khakas”。

鳥面龍(Shuvuuia):在蒙古語中是“鳥”的意思。

郊狼龍(Yurgovuchia):在猶他原始部落語言中是“土狼”之意。

名字含義最簡單的中生代鳥類

抱鳥(Ambiortus):意思是“模棱兩可”。

加拿大鳥(Canadaga):指來自加拿大。

甘肅鳥(Gansus):指中國甘肅省。

祁連鳥(Qiliania):意為“天空”。

烏如那鳥(Vorona):在馬拉加斯語中是“鳥”的意思。

有最多同物異名的獸腳亞目恐龍的種

君王暴龍有14個:它的正式同物異名有5個(莫氏后彎齒龍,強健蠻橫龍,大纖細恐暴龍,巨大多孔椎龍和蘭斯矮暴龍);存疑的同物異名有2個(大后彎齒龍,冠后彎齒龍);非正式同義詞有7個(“芝加哥暴龍”,“克利夫蘭暴龍”,“矮暴龍”,皇帝暴龍,斯氏暴龍,巨暴龍和狂熱暴龍)。

名字組合最多的獸腳亞目恐龍的種

君王暴龍有25個:(蘭斯艾伯塔龍,大纖細艾伯塔龍,大后彎齒龍,冠后彎齒龍,蘭斯后彎齒龍,莫氏后彎齒龍,莫拉后彎齒龍,蘭斯蛇發女怪龍,大恐齒龍,冠恐齒龍,蘭斯恐齒龍,強健蠻橫龍,大纖細恐暴龍,大多孔椎龍,巨大多孔椎龍,蘭斯矮暴龍,大暗脈龍,冠暗脈龍,莫氏暗脈龍,大暴龍,強健暴龍,巨暴龍,皇帝暴龍,斯氏暴龍,狂熱暴龍)。

有最多同物異名的中生代鳥類的種

印石板始祖鳥有10個:正式同義詞有8個巴伐利亞始祖鳥,厚足始祖鳥,大尾始祖鳥,歐氏始祖鳥,西氏始祖鳥,廈曲侏鳥,厚足翼手龍(喙嘴翼龍),重大沃氏鳥;非正式同物異名有2個:長尾神秘鳥和疑問神秘龍。

名字組合最多的中生代鳥類的種

印石板始祖鳥有14個:(巴伐利亞始祖鳥,厚足始祖鳥,大尾始祖鳥,歐氏始祖鳥,廈曲始祖鳥,西氏始祖鳥,西氏古鳥,長尾神秘鳥,長尾神秘龍,疑問神秘龍,廈曲侏鳥,厚足翼手龍,重大沃氏鳥)。

有最多同物異名的獸腳亞目恐龍足跡

蹺腳龍足跡有40個:安琪龍足跡,勃朗跡,蜥龍足跡,張北足跡,重龍足跡,重慶足跡,船城足跡,虛骨龍足跡,西布莉足跡,次三趾龍足跡,雙脊龍足跡,實雷龍足跡,希區柯克龍足跡,加布里龍足跡,加布里龍,極大龍足跡,極大龍跡,恐龍足跡,熱河足跡,金李井足跡,新三趾龍足跡,卡巖塔足跡,馬斯提斯龍足跡,新蹺腳龍足跡,新三趾龍足跡,新三趾域跡,鳥類跡,澳托足跡,似虛骨龍足跡,副蹺腳龍足跡,普拉斯龍足跡,扁龍足跡,近鳥跡,似鳥跡,原三趾龍域跡,原三趾龍足跡,酋恩三趾龍足跡,分叉蹺腳龍足跡,威遠足跡,楊氏足跡。一些作者提出蹺腳龍足跡、安琪龍足跡與實雷龍足跡是同義詞,其差異可能是由于行為或個體發育因素造成的,而非因為骨骼不同。其他作者總結了其他更多的種,因而產生了更多的組合。可能在未來,在更詳細的標準和分析下,一些名字會得到重新驗證。

歸屬有最多種的獸腳亞目恐龍

斑龍用來定義了不少獸腳亞目恐龍,因為材料之間沒有較多不同的差異可作為參考。這被稱為“裁縫的盒子”屬,因為它包括多個物種,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物種將被確定為不同種的標本,甚至有些不是獸腳亞目恐龍。實際上,斑龍屬僅包含巴氏斑龍,以及存疑的菲氏斑龍,斑龍有55個:有效的有1個(巴氏斑龍),存疑的有1個(菲氏斑龍),同物異名有1個(“康氏斑龍”),不屬于的有48個(安氏斑龍,鷹爪斑龍,阿根廷斑龍,厚足掘頜龍,布拉德利斑龍,劍橋斑龍,坎氏斑龍,丘布特斑龍,克洛刻斑龍,凹齒斑龍,居氏斑龍,破壞者斑龍,鄧氏斑龍,纖細斑龍,赫斯珀瑞斯斑龍,恐怖斑龍,匈牙利斑龍,匿名斑龍,意外斑龍,碩大斑龍,奪目斑龍,萊氏斑龍,蘭澤斑龍,馬氏斑龍,巨斑龍,梅爾茨斑龍,梅氏斑龍,莫氏斑龍,角鼻斑龍,內森考博斑龍,尼卡斑龍,遲鈍斑龍,歐氏斑龍,潘農斑龍,帕氏斑龍,雜肋斑龍,彭氏斑龍,拉氏斑龍,撒哈拉斑龍,施氏斑龍,施氏斑龍,西里西亞斑龍,傲慢斑龍,譚氏斑龍,泰氏斑龍,三聯齒斑龍,瓦倫斯斑龍和伍氏斑龍),無效的有4個(非洲斑龍,查楚斑龍,達布卡斑龍和西藏斑龍)。

有最多有效種的獸腳亞目恐龍

角鼻龍有7個:有效種有3個(小齒角鼻龍,大角角鼻龍和角鼻角鼻龍),存疑的有3個(梅氏角鼻龍,勞氏角鼻龍和槽角鼻龍),無效的有1個(威氏角鼻龍),不同屬的有1個(碩大角鼻龍)。

有最多有效種的中生代鳥類

黃昏鳥有10個:有效種有5個(周氏黃昏鳥,厚足黃昏鳥,纖細黃昏鳥,帝王黃昏鳥和俄羅斯黃昏鳥),可能的有1個(巴氏黃昏鳥)存疑的有4個(高黃昏鳥,貝氏黃昏鳥,孟氏黃昏鳥和蒙塔納斯黃昏鳥),不同屬的有1個(馬氏黃昏鳥)。

獸腳亞目恐龍中使用最多的種名

蒙古龍:有效的有14個(惡靈龍,頂棘龍,布羅戴維鳥,葬火龍,恐齒龍,秘龍,戈壁獵龍,天青石龍,竊蛋龍,原恐齒龍,瑞欽龍,蜥鳥龍,傷齒龍和伶盜龍),無效的有2個(似雞龍和吐魯茨龍)。

恐龍形類恐龍、獸腳亞目恐龍和中生代鳥類的雙名法的記錄和奇趣事學名

為了準確無誤地確定和引用所有的恐龍和所有生物(現存或已滅絕的),它們獲得了學名。分類嚴格按照國際命名法則的規定,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每一個分類單元,學名必須至少是一個唯一的雙名,它由一個屬名和一個種名構成(特定的種類)。

最長和最短的雙名和三名

名字最長和最短的恐龍形類恐龍是:克羅姆霍無父龍(Agnosphitys cromhallensis,24個字母);羅氏奔股骨蜥(Dromomeron romeri,16個字母)。

名字最長和最短的原始蜥臀目恐龍是:伊斯基瓜拉斯托富倫格里龍(Frenguellisaurus ischigualastensis,33個字母,可能是伊斯基瓜拉斯托艾雷拉龍的同物異名),伊斯基瓜拉斯托艾雷拉龍(Herrerasaurus ischigualastensis,30個字母);月亮谷始盜龍(Eoraptor lunensis,16個字母,可能是原始恐龍形類),卡氏伊斯龍(Ischisaurus cattoi,17個字母,可能是伊斯基瓜拉斯托艾雷拉龍的同物異名)。

名字最長和最短的獸腳亞目恐龍是:蒙氏阿巴拉契亞龍(Appalachiosaurus montgomeriensis,31個字母),冠狀里斯本鱷(Lisbosaurus mitracostatus,37個字母,但它不是恐龍,而是一只鱷魚);上游中棘龍(Metriacanthosaurus shangyouensis,31個字母,但這一名稱現在無效);奇翼龍(Yi qi,4個字母)。

名字最長和最短的中生代鳥類:六齒大嘴鳥(Largirostrisornis sexdentornis,30個字母),朝陽副紅山鳥(Parahongshanornis chaoyangensis,30個字母),橫道子長城鳥(Changchengornis hengdaoziensis,30個字母),棘鼻大平房鳥(Dangpinfangornis sentisorhinus,30個字母);厄俄斯侏儒鳥(Nanantius eos,12個字母)。

名字最長和最短的恐龍形類恐龍足跡:虛骨龍足跡(Coelurosaurichnus schlauersbashense,34個字母),“舍倫貝格虛骨龍足跡”(“Coelurosaurichnus schlehenbergensis”,35個字母,是Coelurosaurichnus schlehenbergense的印刷錯誤),后手獸形副手獸足跡(Parachirotherium postchirotheroides,34個字母,不是恐龍形類恐龍,而是一只原始主龍類);梅氏阿特雷足跡(Atreipus metzneri,16個字母),槽阿特雷足跡(Atreipus sulcatus,16個字母),強悍斯芬克斯足跡(Sphingopus ferox,15個字母,可能不屬于恐龍形類)。

名字最長和最短的原始蜥臀目恐龍足跡:威趾原三趾龍足跡(Prototrisauropus angustidigitus,30個字母);首要酋恩三趾龍足跡(Qemetrisauropus princeps,23個字母),“鵝狀蜥龍足跡”(“Saurichnium anserinum”,20個字母組成,現為無效名);直線原三趾龍足跡慢亞種(Prototrisauropus rectilineus lentus,33個字母),直線原三趾龍足跡重亞種(Prototrisauropus rectilineus gravis,33個字母)。

名字最長和最短的獸腳亞目恐龍足跡:天山加布里龍足跡(Gabirutosaurichnus tianschanicus,31個字母),泰坦派勒巴迪達斯巨龍跡(Megalosauripus titanopelobatidus,31個字母,可能不是獸腳亞目恐龍足跡);何氏極大龍足跡(Gigandipus hei,13個字母,之前為何氏重龍足跡Chonglongpus hei);奔窄馬斯提斯龍足跡(Masitisisauropus angustus cursor,30個字母)。

名字最長和最短的中生代鳥類足跡:半蹼薩基特足跡(Sarjeantopodus semipalmatus,26個字母組);敏捷舞足跡(Wupus agilis,11個字母)。

名字最長和最短的獸腳亞目恐龍蛋:固城巨型長形蛋(Macroelongatoolithus goseongensis,32個字母),瘤突龍蛋(Dinosauriovum Grumuliovum tuberculatum,36個字母,現為無效名);比利牛斯桑科法蛋(Sankofa pirenaica,17個字母),粗皮蛋(Oolithes rugustus,16個字母,現為粗皮巨形蛋Macroolithus rugustus)。

最長和最短的屬名

屬名最長和最短的恐龍形類恐龍:偽兔鱷屬(Pseudolagosuchus,16個字母);鳥足龍屬(Avipes,6個字母)。

屬名最長和最短的原始蜥臀目恐龍:富倫格里龍屬(Frenguellisaurus,16個字母,可能是艾雷拉龍屬Herrerasaurus的同物異名),艾雷拉龍屬(Herrerasaurus,13個字母);始盜龍屬(Eoraptor,8個字母,可能屬于原始蜥腳形亞目)。

名稱最長和最短的獸腳亞目恐龍:鯊齒龍屬(Carcharodontosaurus,19個字母),熊本御船龍屬(Kumamotomifunesaurus,20個字母,現為無效名),伊卡博德克蘭龍屬(Ichabodcraniosaurus,19個字母,現為無效名);奇翼龍屬(Yi,2個字母)。

名稱最長和最短的中生代鳥類:副紅山鳥屬(Parahongshanornis,18個字母);甘肅鳥屬(Gansus,6個字母),烏如那鳥屬(Vorona,6個字母)。

名字最長和最短的恐龍形類恐龍足跡:虛骨龍足跡(Coelurosaurichnus,17個字母);阿特雷足跡(Atreipus,8個字母),卡洛跡(Calopus,7個字母,但不是恐龍足跡)。

名字最長和最短的蜥腳形亞目恐龍足跡:原三趾龍域跡(Prototrisauropodiscus,21個字母);酋恩三趾龍足跡(Qemetrisauropus,15個字母),蜥龍足跡(Saurichnium,11個字母,現為無效名)。

名字最長和最短的獸腳亞目恐龍足跡:似虛骨龍足跡(Paracoelurosaurichnus,23個字母),原三趾龍域跡(Prototrisauropodiscus,23個字母);查布足跡(Chapus,6個字母)。

名稱最長和最短的中生代鳥類足跡:古鳥足跡(Archaeornithipus,16個字母);舞足跡(Wupus,5個字母)。

名字最長和最短的獸腳亞目恐龍蛋:球狀棱柱蛋(Spheruprismatoolithus,21個字母);桑科法蛋(Sankofa,7個字母)。

名稱最長和最短的中生代鳥蛋:散結節蛋(Dispersituberoolithus,21個字母);阿氏蛋(Ageroolithus,12個字母)。

最長和最短的種加詞

種名最長和最短的恐龍形類恐龍:迪爾斯特蒂(dillstedtianus,14個字母,鳥足龍屬),塔蘭布(talampayensis,13個字母)和強臂狄奧多羅斯龍(Diodorus scytobrachion,種加詞有13個字母);大偽兔鱷(Pseudolagosuchus major,種加詞有5個字母)。

種名最長和最短的原始蜥臀目恐龍:伊斯基瓜拉斯托(ischigualastensis,17個字母,富倫格里龍屬和艾雷拉龍屬);普氏(pricei,6個字母,南十字龍屬),原(primus,“槽齒龍”屬,存疑),卡氏(cattoi,6個字母,伊斯龍屬,是艾雷拉龍的同物異名)。

種名最長和最短的獸腳亞目恐龍:阿瓜達格蘭特(aguadagrandensis,16個字母,肌肉龍屬),警丘(cerropoliciensis,16個字母,纖腿龍樹),似鳥(ornitholestoides,16個字母,盜龍屬);萊德克惠恩龍(“lydekkerhuenerorum”,19個字母,現為無效名),惠恩萊德克(“lydekkerhuenensis”,19個字母,現為無效名);奇(qi,2個字母,奇翼龍屬)。

種名最長和最短的中生代鳥類:大平房(dapingfangensis,15個字母,翼鳥屬),巨前頜(magnapremaxillo,15個字母,侯氏鵬鳥的同物異名);杜氏(dui,3個字母,孔子鳥屬),厄俄斯(eos,3個字母,侏儒鳥屬),季氏(jii,3個字母,二指鳥屬,朝陽會鳥的同物異名),李氏(lii,3個字母,食魚鳥屬),李氏(lii,3個字母,叉尾鳥屬),李氏(“lii”,3個字母,“始扇尾鳥屬”,現為無效名),君王(rex,3個字母,無常鳥屬,不是中生代鳥,而是新生代早期),吳氏(wui,3個字母,異齒鳥屬)。

種名最長和最短的恐龍形類恐龍足跡:施勞爾斯巴赫(schlauersbachensis,恐龍跡屬),施萊亨伯格(schlehenbergensis,17個字母,虛骨龍足跡屬),后手獸形(postchirotheroides,17個字母,恐龍跡屬,不是恐龍足跡);拉氏(rati,4個字母,虛骨龍足跡屬)。

種名最長和最短的原始蜥臀目恐龍足跡:威趾(angustidigitus,14個字母,原三趾龍足跡屬);小(minor,5個字母,酋恩三趾龍足跡屬)。

種名最長和最短的獸腳亞目恐龍足跡:碾盤山(nianpanshanensis,16個字母,金李井足跡屬),泰坦派勒巴迪達斯(“titanopelobatidus”,17個字母,“實雷龍足跡”,可能不是獸腳亞目恐龍足跡屬);何氏(hei,3個字母,極大龍足跡屬),徐氏(xui,4個字母,暹羅足跡屬,也可能是鳥臀目恐龍足跡)。

種名最長和最短的中生代鳥類足跡:半蹼(semipalmatus,12個字母,薩基特足跡屬),石印(lithographicum,14個字母,足跡屬,不是鳥類留下的足跡,它們是肢口綱動物留下的);鳥(avis,4個字母,雅克雷特足跡屬),金氏(kimi,4個字母,金東鳥足跡屬)。

種名最長和最短的獸腳亞目恐龍蛋:風光村(fengguangcunensis,18個字母,樹枝蛋屬);李維斯(levis,5個字母,棱柱形蛋屬),“西峽”(“xixia”,5個字母,巨型長形蛋,它是xixianensis的印刷錯誤)。

種名最長和最短的中生代鳥蛋:范特隆(fontllongensis,14個字母,阿氏蛋屬);閆氏(yani,4個字母,內鄉鱷魚蛋屬)。

獸腳亞目恐龍清單

如果將學名按照字母順序排列在不同的類別中,那么以下名稱將是該行中第一個和最后一個。

雙名

恐龍形類:克羅姆霍無父龍(Agnosphitys cromhallensis);小科技龍(Technosaurus smalli)或巴氏巴西大龍(Teyuwasu barberenai,尚不清楚它是恐龍形類還是原始恐龍)。

原始蜥臀目:馬勒爾艾沃克龍(Alwalkeria maleriensis,可能是原始蜥腳形亞目);普氏南十字龍(Staurikosaurus pricei)或西里西亞“鐮齒龍”(“Zanclodonsilesiacus,可能是原始主龍類)。

獸腳亞目:科馬約阿貝力龍(Abelisaurus comahuensis);羅氏惡魔龍(Zupaysaurus rougieri)。

中生代鳥類:波氏曾祖鳥(Abavornis bonaparti);洛氏者勒鳥(Zhyraornis logunovi)。

恐龍形類恐龍足跡:懷俄明阿吉亞足跡(Agialopus wyomingensis);神奇原旋趾足跡(Prorotodactylus mirus)。

獸腳亞目恐龍足跡:阿斯蒂加拉加阿貝力足跡(Abelichnus astigarrae);晉寧鄭氏足跡(Zhengichnus jinningensis)。

中生代鳥類足跡:安徽水生鳥足跡(Aquatilavipes anhuiensis,現為安徽韓國鳥足跡),柯氏水生鳥足跡(Aquatilavipes curriei);禽雅克雷特足跡(Yacoraitichnus avis)。

獸腳亞目恐龍蛋:水南安氏蛋(“Apheloolithus shuinanensis”,可能是無效名),巴塔哥尼亞加達蛋(Arriagadoolithus patagonicus);阿氏三角蛋(Trigonoolithus amoae)。

中生代鳥蛋:范特隆阿氏蛋(Ageroolithus fontllongensis);提頓結節蛋(Tubercuoolithus tetonensis)。

屬名

恐龍形類恐龍:無父龍(Agnosphitys);科技龍(Technosaurus)或巴西大龍(Teyuwasu,尚不清楚它是恐龍形類恐龍還是原始恐龍類)。

原始蜥臀目恐龍:艾沃克龍(Alwalkeria,可能是蜥腳形亞目);南十字龍(Staurikosaurus)或“鐮齒龍”(“Zanclodon”,可能是原始主龍類)。

獸腳亞目恐龍:阿貝力龍(Abelisaurus);惡魔龍(Zupaysaurus)。

中生代鳥類:曾祖鳥(Abavornis);者勒鳥(Zhyraornis)。

恐龍形類恐龍足跡:阿吉亞足跡(Agialopus);原旋趾足跡(Prorotodactylus)。

原始蜥臀目恐龍足跡:虛骨龍足跡(Coelurosaurichnus);酋恩三趾龍足跡(Qemetrisauropus)。

獸腳亞目恐龍足跡:阿貝力龍(Abelichnus);鄭氏足跡(Zhengichnus)。

鳥類足跡:翼足跡(Alaripeda sp.,屬于新生代時期),水生鳥足跡(Aquatilavipes);雅克雷特足跡(Yacoraitichnus)。

獸腳亞目恐龍蛋:安氏蛋(“Apheloolithus”,可能不是一個有效名稱),阿里亞加達蛋(Arriagadoolithus);三角蛋(Trigonoolithus)。

中生代鳥蛋:阿氏蛋(Ageroolithus);提頓結節蛋(Tubercuoolithus)。

種加詞

恐龍形類恐龍:混合(admixtus,劉氏鱷屬);高髖龍(sitwensis,阿希利龍屬),塔蘭布(Talampayensis,兔鱷龍屬,疑名),泰勒(taylori,斯克列羅龍屬,一種原始鳥頸類主龍類)。

原始蜥臀目恐龍:逃匿(absconditum,椎體龍屬);普氏(pricei,南十字龍屬),原(primus,“槽齒龍屬”,存疑),西里西亞(silesiacus,“鐮齒龍屬”,存疑)。

獸腳亞目恐龍:阿巴卡(abakensis,非洲獵龍屬);鄒氏(zoui,尾羽龍屬)。

中生代鳥類:異常(aberransis,“華夏鳥屬”);鄭氏(zhengi,波羅赤鳥屬),鄭氏(zhengi,始孔子鳥屬),甄氏(zheni,甘肅鳥屬,可能為赫氏旅鳥的同物異名)。

恐龍形類恐龍足跡:阿加底亞(acadianus,阿特雷足跡屬);齊格朗(ziegelangernensis,虛骨龍足跡屬)。

原始蜥臀目恐龍足跡:鵝狀(“anserinum”,“蜥龍足跡屬”,現為無效名);小(minor,酋恩三趾龍足跡屬),首要(princeps,酋恩三趾龍足跡屬)。

獸腳亞目恐龍足跡:異常(abnormis,迪波足跡或蜥龍跡屬,不屬于恐龍),尖(acutus,艾氏龍足跡);扎氏(zvierzi,蹺腳龍足跡屬)。

中生代鳥類足跡:安徽(anhuiensis,韓國鳥足跡屬);楊氏(yangi,具蹼鳥足跡屬)。

獸腳亞目恐龍蛋:阿克魯伊(achloujensis,尖蛋屬);趙營(zhaoyingensis,樹枝蛋屬)。

相似的名字

如果你覺得中華龍鳥(Sinosauropteryx)與中華麗羽龍(Sinocallioteryx),南方盜龍(Austroraptor)與南方獵龍(Australoraptor)是非常相似的名稱,那你還應知道以下巧合:

名字最相近的獸腳亞目恐龍:理查德伊斯特斯龍(Richardoestesia)、理察伊斯特斯龍(Ricardoestesia):15個字母,1處不同,相似度93.34%,它是由于名稱的改正而引起的。

名字最相近的獸腳亞目和蜥腳形亞目恐龍:南方巨獸龍(Giganotosaurus)、南方巨獸龍(Gigantosaurus):14個字母,1處不同,相似度92.86%。

名字最相近的獸腳亞目和主龍類恐龍:巨齒龍(Teratosaurus)、角鼻龍(Ceratosaurus):12個字母,1處不同,相似度91.67%。

名字最相近的獸腳亞目和鳥臀目恐龍:贛州龍(Ganzhousaurus)、蘭州龍(Lanzhousaurus):13個字母,1處不同,相似度92.37%。

同屬下名字最相近的兩個種名:敏捷虛骨龍(Coelurus agilis)、脆弱虛骨龍(C. fragilis)、纖細虛骨龍(C. gracilis):16個字母,1到2處不同,相似度93.75%?87.5%。

名字最相近的獸腳亞目恐龍足跡:巨龍跡(Megalosauripus)、巨龍足跡(Megalosauropus):14個字母,1處不同,相似度92.86%。

雙名最相近的獸腳亞目恐龍足跡:布里翁巨龍跡(Megalosauripus brionensis)、布魯姆巨龍足跡(Megalosauropus broomensis):23個字母,3處不同,相似度86.96%。

名字最相近的獸腳亞 目和鳥臀目恐龍足跡:蜥龍足跡(Saurichnium)、斯塔爾足跡(Staurichnium):12個字母,1處不同,相似度91.67%)。

名字最相近的獸腳亞目和蜥腳形亞目恐龍足跡:新龍足跡(Neosauropus)、始龍足跡(Eosauropus):11個字母,1處不同,相似度90.9%。

名字最相近的中生代鳥類:始孔子鳥(Eoconfuciusornis)、孔子鳥(Confuciusornis):16個字母,2處不同,相似度87.5%。

種加詞最相近的中生代鳥類:陳氏(chengi)、鄭氏(zhengi):6個字母,1處不同,相似度83.3%(天宇鳥 vs. 波羅赤鳥、始孔子鳥、曉廷龍),甄氏(zheni)、張氏(zhangi):6個字母,1處不同,相似度83.3%(覺化鳥 vs. 波羅赤鳥、始孔子鳥、曉廷龍),鄭氏(zhengi)、甄氏(zheni):5?6個字母,1處不同,相似度83.3%(波羅赤鳥、始孔子鳥、曉廷龍 vs. 甘肅鳥)。

種加詞最相近的獸腳亞目恐龍足跡:強壯(robusta)、強健(robustus):7?8字母,3處不同,相似度62.5%(具蹼鳥足跡、副蹺腳龍足跡 vs. 伶盜龍足跡)。

種加詞最相近的獸腳亞目和鳥臀目恐龍足跡:王氏(wangi)、楊氏(yangi):5個字母,1處不同,相似度80%)(神木足跡 vs. 具蹼鳥足跡、副蹺腳龍足跡)。

不同種之間的綜合名稱

名字中字母相同程度最高的獸腳亞目恐龍:

中國龍(Sinosaurus)、陰龍(Inosaurus):10個字母,9處相同,相似度90%。

美扭椎龍(Eustreptospondylus)、扭椎龍(Streptospondylus):18個字母,16處相同,相似度88.88%。

名字中字母相同程度最高的獸腳亞目和蜥腳形亞目恐龍:

簧龍(Calamosaurus)、阿拉摩龍(Alamosaurus):12個字母,11處相同,相似度91.67%。

名字中字母相同程度最高的獸腳亞目和恐龍形類恐龍:

真腔骨龍(Eucoelophysis)、腔骨龍(Coelophysis):13個字母,11處相同,相似度84.62%。

名字中字母相同程度最高的獸腳亞目和鳥臀目恐龍:

細爪龍(Stenonychosaurus)、慢行龍(Onychosaurus):16個字母,12處相同,相似度75%。

名字中字母相同程度最高的獸腳亞目和原獸腳亞目恐龍:

纖龍(Rhadinosaurus)、陰龍(Inosaurus):12個字母,9處相同,相似度75%。

原獸腳亞目恐龍中字母相同程度最高的名字:

阿瓦隆尼亞龍(Avalonianus,現為阿瓦隆尼亞龍)、阿瓦隆尼亞(Avalonia):11個字母,8處相同,相似度72.73%。

名字中字母相同程度最高的中生代鳥類:

周鳥(Zhouornis)、侯氏鳥(Houornis):9個字母,8處相同,相似度88.88%。

名字中字母相同程度最高的獸腳亞目恐龍蛋:

三棱柱蛋(Triprismatoolithus)、棱柱形蛋(Prismatoolithus):18個字母,15處相同,相似度83.33%。

名字中字母相同程度最高的獸腳亞目恐龍足跡:

新蹺腳龍足跡(Neograllator)、蹺腳龍足跡(Grallator):12個字母,9處相同,相似度75%。

名字中字母相同程度最高的恐龍形類恐龍足跡:

似虛骨龍足跡(Paracoelurosaurichnus)、虛骨龍足跡(Coelurosaurichnus):21個字母,17處相同,相似度80.95%。

名字中字母相同程度最高的原恐龍足跡:

副手獸足跡(Parachirotherium)、手獸足跡(Chirotherium):16個字母,12處相同,相似度75%。

在其他恐龍名稱中出現次數最多的獸腳亞目恐龍名稱:

陰龍(Inosaurus)總共出現了16次,其中在不同的獸腳亞目恐龍中出現了4次:中華龍(Sinosaurus)、棘龍(Spinosaurus)、鐮刀龍(Therizinosaurus)和秋田龍(Wakinosaurus);在蜥腳形亞目恐龍中出現了7次:阿根廷龍(Argentinosaurus)、恐龍(Dinosaurus)、耆那龍(Jainosaurus)、細長龍(Lirainosaurus)、莫里尼龍(Morinosaurus)、奧林龍(Orinosaurus)和宜賓龍(Yibinosaurus);在鳥臀目恐龍中出現了2次:巨刺龍(Gigantspinosaurus)和厚鼻龍(Pachyrhinosaurus);在可能最終被認為是恐龍中出現了3次:北京龍(Pekinosaurus)、纖龍(Rhadinosaurus)、塔平龍(Tapinosaurus)。

在其他獸腳亞目恐龍足跡名字中出現次數最多的獸腳亞目恐龍足跡名稱:

蹺腳龍足跡(Grallator)一詞出現在新蹺腳龍足跡(Neograllator)、副蹺腳龍足跡(Paragrallator)和分叉蹺腳龍足跡(Schizograllator)中。

在其他獸腳亞目恐龍蛋的名字中出現次數最多的獸腳亞目恐龍蛋的名稱:

蛋(“Oolithus”)出現了78次(它目前為無效名稱),涉及獸腳亞目恐龍蛋化石的36個屬、16個中生代鳥類蛋化石、13個蜥腳形亞目恐龍蛋化石和13個鳥臀目恐龍蛋化石。這一屬名尚且無效。

棱柱形蛋(Prismatoolithus)出現在前棱柱形蛋(Preprismatoolithus)、三棱柱蛋(Triprismatoolithus)和球狀棱柱蛋中。

名字幾乎一致的兩種獸腳亞目恐龍:

華夏龍(Huaxiaosaurus)、華夏龍(Huaxiasaurus,非正式名):13個字母,12處相同,相似度92.31%。

名稱在其他恐龍名字中出現最完整的獸腳亞目恐龍:

棘龍(Spinosaurus)的名字分散出現在棘刺龍(Spinophorosaurus)的名字中:16個字母,12處相同,相似度68.7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恭城| 吉隆县| 微博| 恭城| 乡宁县| 资兴市| 屏东市| 蒲江县| 泽库县| 延边| 封丘县| 乐至县| 巴中市| 潞城市| 乳源| 航空| 板桥市| 岑巩县| 革吉县| 赤壁市| 开化县| 钦州市| 临澧县| 贵港市| 双城市| 竹北市| 贺州市| 土默特右旗| 上思县| 额济纳旗| 汕尾市| 布尔津县| 永平县| 内丘县| 建昌县| 安吉县| 榕江县| 德格县| 晋州市| 德格县| 同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