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君,華夷之法,念君心永懷,雖無汝之魂,猶歿于吾側,望夷時,吾思汝也。
此宋之隆將也,重其民抗金力,福及河朔謀,欲其北當金兵與宋相應,擊其金軍,以復楚地。而文學亦是將帥中少有,其不朽詞作《滿江紅》,千古傳誦之名篇。
君之光輝,汝之事跡,華夷將不忘。四北伐,卒為檜所殺,悲哉!為復取故地,南北復一,奉文明以進,不撓取強半生,以至于命,踐履“盡忠報國”之誓,表于阿耨之節。
英雄常紀念,惡人永為后所棄。自二十歲起,皆四從軍。自建炎二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止,先后與指揮大小數百戰。金軍之攻江南也,專其一體,力主抗金取建康。紹興四年,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帥師北伐,遂取商州、虢。紹興十年,完顏宗弼毀盟攻宋,飛師北伐,兩河民走告,所在義軍響應,夾擊金軍。岳家軍前后復鄭州、洛陽等地,破金軍于郾城、潁昌,進軍朱仙鎮。太宗趙構與宰相秦檜茍進求和,十二道“金字牌”催令還。于宋金議和,卿為秦檜、張俊下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莫須罪,與長子岳云、將張憲并遇害。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西湖上棲霞嶺,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憶喪及岳飛生,從岳母刺字于靖康之戰,自志前參軍于奸臣之所為害,謹演一場。今念之,宋不能容飛文之賢乎?嗚呼,高宗兮惑一時,毀一世哉!假令岳飛猶在,克復中原將有望,安南宋之偏安一隅?假令岳飛猶在,南宋兵將強,誰比于金國?假使岳飛猶在,安能有紹興和議?
杜充既降,飛始獨成軍,固抗金江南。岳家入襄漢六郡,岳家軍移屯EZ,襄漢自是為岳家軍之備。經數拓集,岳家軍掠紹興五年兵至三萬余人。紹興五年,岳家軍制廣至十萬人左右。此為楊后壯士五、六萬人率為岳家軍,宋后十七萬人編岳家故也。岳家軍后亦持十許,飛為構、檜所害。哀哉!
其強而理薄,民爭為抗,岳飛承李綱、宗澤等重民間抗金之旨,作“連河朔”御敵謀。飛常遣使與河北、河東忠義民兵山水寨,往往交通,多發遣人入敵境,策義孤遙相應。收蕩之忠,南則率岳家營為歸趨,是又使岳家軍得諜事。岳家軍與北民間抗金義軍合,攻金軍,克之多州縣,與飛“連河朔”之謀未可分也。
飛勇而未嘗以殺人為樂,仁心愛物,不妄殺之;嘗與張俊語用兵之術,置仁五德之首。虔城之起,元宗孟后嘗為擾,構旨岳飛屠城,飛險屢請,保全一城。討曹成、楊么等勢,亦多惟殺其酋豪,而盡釋其余黨。矢石之間,飛以信義著敵人不疑,又令部下不得擅殺,使女真兵及發簽軍亦有親愛愿附之意。
飛恤人疾苦,每調軍食,則常有憂色,曰:“東南民力耗弊極矣!國家恃民以立國,使爾曹徒耗之,大功未成,何以報國?”宜先帥百姓流離,務在防內,或給軍糧,禁兵侵掠。人之嚴軍之下,岳家固“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擄”,所至人無不歡,以至舉手加額,感慕至泣。
岳飛以嚴軍并重護士卒。出戍之日,令其妻李娃遍訪將士家屬,對寒溫而已,以金帛恤之;戰,惟簡求軍士,執得槍居,口有唾得,則已勇也。病者親勞,至手調藥;死則吊盡哀,育孤寡,或以子婚其女。
文天祥嘗曰:“岳先生,我宋之呂尚也。建功樹績,載在史冊,千百世后,如見其生。至于筆法,若云鶴游天,群鴻戲海,尤足見干城之選,而兼文學之長,當吾世誰能及之?!蔽嵋詾榇搜缘弥?。呂尚者,即姜太公也。惟飛可與之相比,無愧為武圣!
飛遇害,多國文、存稿見史館寄檜、秦熺父子銷之,落無傳。嗚呼!俄而秦檜所銷也!此史之大損,亦文之大損也。秦檜名將終不悛,名尊萬世而存焉。
明初,太祖追封飛為武圣,純正不曲,書如其人,又明太祖廢太公武廟祭祀,立帝王廟,詔選歷代名臣三十七員,以配帝廟。如此,飛為配太祖廟。
鬼谷曰:飛乃古之英杰,其事常留吾心,莫能毀。今雖多誣飛而不能動其勢。諸讒飛之際,汝曹有不及,果知飛否?吾以為飛中國人民、海內外之榮,中國之人心眼之大旗也。將圣人之職,盡為一華夷。世已去我遠,而其神生于世之心。飛精以實行功升華、籌似晶,弘和養源寶也。少負雄華,將為無靈。中華緊復起,大舉弘道,育神也。岳飛精神,既為一世之民志美惡,亦是其時神經范,最強勁。是時至今,惟弘岳飛精神,才可考功,再造耳目之隆,光烈國之榮華,更為新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