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梧桐小筑的主人們,起了個大早。他們要回清風胡同的吳宅,慶祝吳桐母親的六十歲生日。北京城是出了名的大,從城北到城中,步行是很難到達的。他們出了校門,尋思著打輛“黃蟲”。正在張望等待時,有人輕拍了一下吳桐的肩頭。回頭一看,竟是滿臉笑意的劉嫂子。
劉嫂子家的餐館已經開業一段日子。葉遠的字,掛在店里,很是裝點門面;“馬上有飯”的招牌,既親切又家常;再加上堅持質量為本、待人熱忱,小店的生意很是紅火。
這天一早,劉嫂子正在店里忙活,偶然抬頭,看見有人等車,再細看看,原來是葉家人。便停下手中的活計,親自過來道謝。劉嫂子先是謝了吳桐,又再三謝了葉遠。這一通真誠的謝意,反而弄得葉遠兩口子不好意思起來,連稱舉手之勞,何必多禮。
小紫云夾在大人中間,見有人夸獎爸爸的字好,心里很得意,拉拉劉嫂子的衣襟,“爸爸新寫的‘靜坐聽蟬’,也很好呢。”吳桐淺淺一笑,“你不是嫌蟬拗口嗎?怎么‘靜坐聽蟬’記得這么清楚?”劉嫂子看著可愛的小紫云,打心眼里喜歡,半蹲下身子,笑問她:“起這么早,吃早飯了沒有?想不想吃豆汁油條?”
小紫云一聽有好吃的,不自覺地咂摸起小嘴,將腦袋搖得似撥浪鼓。她不自己回答,卻看向小超,“小哥哥,你吃早飯了沒?要不要吃豆汁油條?”不等小超回答,小紫云又自問自答起來,“嗯,小哥哥說,沒吃呢,好想吃呢。”這一番昭然若揭的小心思,逗得大人們都樂了起來。好巧不巧的,小超的肚子極配合地唱起了空城計。葉遠笑道:“得,不吃也不行了。”
于是,在劉嫂子的邀請下,一家人說笑著進了餐館。店不大,卻布置得古香古色,飯食做得很是用心。不一會,一桌子的早點,便上齊了。
吃完飯正要離開,劉嫂子的愛人走了進來,說是“黃蟲”到了。葉家四口,在劉嫂子夫妻的送別聲中,上了面的,揮手告辭。
車開得很快,卻也晃悠得厲害。大人還好,兩個小孩子有點受不了。再加上剛用了早飯,竟然暈了車。小超稍好些,小紫云是吐了兩次后,在媽媽懷里迷迷糊糊地睡著了。仿佛顛簸了好久,“黃蟲”才拐進了一條胡同。又向前開了三兩分鐘,眼見到了一棵大槐樹前,葉遠才說聲,到了。師傅停下車,收了車錢,便又掉轉頭,絕塵而去。
吳桐聽老一輩講,大槐樹植于明朝,是清風胡同的標志。至于真假,胡同里的人,也不去深究,隨便它長在那里,給大家伙帶來蔭涼。就連胡同里的陣陣清風,人們也說是大槐樹帶來的。久而久之,別人問你住哪兒,說是清風胡同,很多人常常搖頭;若說住在大槐樹胡同,人們常說的是,噢,原來是那兒,我知道。
吳宅離大槐樹最近,是人們公認的風水寶地。
且說吳桐母親知道女兒一家今天必定回來,早做了準備,時時翹首盼望著。聽見門外車響,一連串腳步聲漸近,便立馬樂呵呵地迎了出來。小紫云一看見姥姥,便如快樂的小天使,張開小小的翅膀,邁開小腿,蹦蹦跳跳著,直奔她而去。吳母多日未見小紫云,也是想念得緊,便一把將孩子抱了起來,親了又親,一陣心肝寶貝地叫著。吳桐提醒道:“小紫云,昨天學的吉祥話,還記得不?”紫云想了想,便甜甜地,大聲說:“祝姥姥,生日快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吳母又親親她嫩嘟嘟的小臉,“小心肝,真是難為你了,說得這么好。”
吳母放下小紫云,又趕緊把小超摟進懷里,和藹地說著“好孩子,我是姥姥”。小超被她一抱,竟覺得無比溫暖,也順口說出一句吉祥話:“祝姥姥健康長壽,幸福安康。”吳母慈愛地摸著孩子瘦削的臉頰,心疼道:“好孩子,說得真好,姥姥喜歡得很。”
吳桐很是驚異,看了一眼葉遠。葉遠也搖了搖頭,他也正奇怪,小超從哪學的吉祥話,竟說得如此得體,再看這孩子和吳母的親切勁兒,仿佛帶著祖孫天性般,讓人欣喜不已。
又是一陣相見歡后,一家人才進了吳宅。
吳宅是一所獨門獨院的房子。聽老輩人講,這里曾有三進院落,如今只余這一處了。院內正房三間,一間是吳母臥室,一間曾是吳桐臥室,如今專留給女兒女婿一家;東西廂房兩間,一間做廚房,一間為客房。不大的院子里,有一株石榴樹,一株柿子樹,另外還有數叢花草,時值夏季,顯得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除此之外,還有照壁,從門外看,并不能一覽無遺,走入院落,才覺別有洞天。這樣的老院子,在BJ很是稀罕。很多外地人,甚至外國人,來逛北京胡同,都喜歡來她家參觀拍照。吳家人心善,凡有此要求,總是大開院門,沒有不應允的。
離飯點還有一段時間。小紫云卻嚷嚷著餓了。姥姥一聽,招呼兩個孩子過來,從冰箱里拿出一袋吃的。小紫云一眼便認出,高興地喊著“袋兒凌”。小超從小住在山里,加上生活困難,哪里見過這個,便投去了好奇的目光。吳桐見狀,嗔怪母親太慣孩子,哪有上午就吃這個的。吳母卻說:“天熱,孩子吃點不打緊。”吳桐便不好掃母親的興,看孩子們也吃得高興,便不再言語。
吳桐見母親回廚房,便跟了過來。進去一看,菜已備好,麻豆腐、芥末堆、乾隆白菜、炸灌腸……看得吳桐兩眼放光,恨不得馬上吃進嘴里。吳母一看,笑著說:“饞了吧,剛才還說我慣孩子,你都多大了,還不是被我慣著?”吳桐撒著嬌,順手捏了一片炸灌腸,放進了嘴里。看到女兒的吃相,吳母又是欣慰一笑。
吳母是個閑不住的人。退休之后,本該安享晚年,卻硬是開起了私房菜館,還取了個名字,叫“紫桐私房菜”。由于廚藝佳,服務貼心,生意還不錯。吳桐曾擔心母親太過辛苦,如今見她樂呵呵的樣子,除了心疼之外,也只能由她。今日母親生日,才關店歇業一天,卻還是擺脫不開灶臺廚房。想到這兒,吳桐很是內疚,“媽,您一邊歇著去,余下的我來吧。”吳母知道女兒手藝不算差,也就讓她去忙。至于她,卻不曾離開,陪著女兒,你一句我一句地嘮起了家常。
此時,小紫云和小超正在院子里玩耍。吳母聽見聲音,往外望去,長長地嘆了口氣。吳桐問:“您為什么嘆氣,兩個孩子不好么?”吳母說:“好是好,只是覺得小超性子偏冷,怕是很難融入家庭。”吳桐苦笑一下,“他今天算是最暖的了,剛來的時候,你不知道有多嚇人,整天不說一句話。”吳母接著說:“不管怎么著,還是應該再找找孩子的親人。”吳桐告訴母親,葉遠一直在托人打聽,只是還沒有頭緒。吳母又嘆了口氣,“真是個可憐的孩子,我們要善待他。我看他和小紫云倒挺投緣。”吳桐說:“嗯,這話不假。倆孩子,一冷一熱,正好中和一下。”“什么正好中和一下?”葉遠從外面進來了,聽到半截話,便問道。經吳桐解釋后,葉遠搖了搖,“其實,小超本是個很暖的孩子。只是,生活的磨難……唉……”
吃完飯,孩子們要午休,就躺在了姥姥的身邊。不一會,伴著屋外的蟬鳴,老幼三人便進入了夢鄉。
葉遠和吳桐難得二人世界,便悄悄溜出了院子。距清風胡同不遠處,有一家名為“BJ茶館”的百年老店。每次回來,吳桐總是拉著葉遠來,在茶香的氤氳里,順便懷念一下逝去的青春時光,雖然他們還正年輕。進入老店,店主見是熟客,過來引他們坐到老位置,“二位好久沒來,今天喝點什么?還是老樣子?”葉遠微笑著說老樣子。店主人臉上堆著笑,點點頭,便下去了。
不一會,店伙計上了兩個蓋碗,又提來開水壺,稍放置一會兒,便揭開蓋碗,注入開水,茶葉在碗里跳起了舞蹈。看著這一連串動作,如行云流水般,很是賞心悅目。店伙計下去了,葉遠忍不住端起蓋碗,湊近鼻端,深吸一口氣,贊道:“好龍井!”吳桐一聽,趕緊來聞茶香,并淺啜一口,連回應道:“幽幽蘭花香,濃濃豆香味,果真是好茶!且色綠、形美,與香郁、味醇,相得益彰,真是把江南的春天留住了!”
在二人贊嘆時,進來兩個外國友人。店主人趕忙熱情地迎上來,問喝什么茶。吳桐猜想,他們必是剛來中國,今兒是慕名趕來嘗鮮的,就留心聽他們怎么回答。見老板問,外國友人一愣,過了幾秒鐘,才反應過來。他們看了一圈,便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說:“我們剛來中國,不知選什么,就和他們一樣。”他們,便是葉遠二人。店主以地道京腔高唱:“西湖龍井一壺!”便悠悠然地下去了。吳桐一笑,看著葉遠,一副了然的樣子。葉遠先是溫和一笑,再轉向他們,豎起大拇指,“中國茗茶,龍井很是尊貴,連溥儀皇帝都說‘夏飲龍井,冬喝普洱”是皇家傳統呢,二位好眼力,好選擇!”聽到這番介紹,外國友人既驚且喜,舒舒服服地飲起茶來。
吳桐笑看著葉遠。葉遠反而不好意思起來,連說賣弄了。吳桐說起小超的事,夫妻倆討論半天,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眼見茶水淡了,才起身離開。
離開茶館,他們先特意去了玩具店,才又返回吳宅。
孩子們早醒了。吳母不好多睡,也醒了,正陪著孩子們說笑。見爸爸媽媽從外面回來,小紫云迎了過去,伸手要禮物。葉遠從身后拿出毛絨玩具,遞給女兒。她一見,抱著玩具,咯咯地笑著。小超站起身,不敢上前,只是叫了聲葉伯伯桐姨,便沒有了任何親昵的舉動。吳桐上前,問他睡得好不好,并從衣兜里,掏出一只鐵皮青蛙來,說是送他的禮物。小超平靜的表情下,兩眼放出喜悅的光來,說聲謝謝桐姨后,接了過來,緊緊地攥在了手里。小紫云見狀,把毛絨玩具還給爸爸,蹭到小超身邊,甜甜地說:“小哥哥,你最喜歡鐵皮青蛙了,我也喜歡。我能跟你一起玩嗎?”小超點點頭,把青蛙塞到小紫云手里。
看著手里的玩具,小紫云卻犯了愁,“我們怎么玩呢?”小超微微一笑,“我們比賽,看誰能讓青蛙跳得遠!”其間,常聽到小紫云耍賴的聲音,而每次,小超都默默地讓著她。
當夏陽熱氣稍散,一家人去了“紫桐私房菜”。吳宅離店不遠,步行十五分鐘左右便到了。店門上貼著“家有喜事,閉店一天”的告示。推門而入,店內的四五個員工,趕忙迎了上來,爭著向老板說吉祥話。吳母笑著一一致謝,便讓他們繼續去忙。
趁大人不注意,小紫云把哥哥拽到一邊,一陣耳語后,便溜開了。后廚見來了可愛的小主人,趕緊挑揀各種小食,裝了滿滿一盤子,讓倆孩子吃去。小紫云一一介紹,“這是驢打滾,這是茯苓餅,這是咯吱盒……”看著妹妹如數家珍的樣子,小超第一次聽得入了迷。等介紹玩了,兩個小家伙也把小食消滅了大半。小紫云本想再吃些,被小超制止了,“待會兒就要吃晚飯了,你得留點肚子。”小紫云乖巧地點點頭,拉著哥哥的手,又回到了大廳。
吳桐看到小紫云嘴角的殘渣,笑話她又偷嘴吃。小紫云被笑得不好意思了,便將頭一扭,埋進了姥姥懷里。小超以為小紫云犯了錯,忙攬錯似地說:“我也偷吃了。”吳母笑道:“吃自己家的東西,不算偷吃。只是,別吃撐了就行。”紫云從姥姥懷里探出頭,“沒吃撐,小哥哥說要留著肚子,吃晚飯。”大人見此,又哈哈樂了起來。
“紫桐私房菜”,陸陸續續來了二三十人。葉遠、吳桐陪著吳母,一一延請入座。這些客人,有吳家本家或親戚,也有相處多年的老街坊,還有飯館的熟客。趁著吳母過壽,喜聚一堂。有磕瓜子的,有要茶水的,有閑敘家常的,好不熱鬧。吳母本就是個愛熱鬧的人,見來客都是喜盈盈的,不覺眼角眉梢添了笑意。所謂做壽,不過就是讓人高興罷了。延請客人的請柬上,特意言明:只圖歡聚,不收壽禮。大家知道吳母是言出必行的人,故而沒人帶禮物來,只是送上吳母喜歡的吉祥話,也就算盡了心意了。
大家閑聊中,稱嘆吳母為人堅韌,且樂觀真誠,教女有方,如今又開了飯館,真是了不起。在大家的稱贊聲中,宴席開始了。大家有序落座,共舉酒杯,賀吳母福壽康寧,天倫永享。吳母微一欠身,謝大家的心意,朗聲笑道:“今日,感謝大家賞臉,參加我這個老太太的壽宴。本想像往年一樣,悄沒聲息地過就算了。怎奈孩子們孝順,說是耳順之年,該好好賀賀。幾番違拗不過,只得腆著老臉,請大家過來樂上一樂。請大家吃好、喝好!若有招待不周處,就請多擔待吧!”說畢,舉起酒杯,先干為敬了。大家齊刷刷地起身舉杯,也飲了杯中酒,才又坐下,吃吃喝喝,熱鬧起來。
眼見酒足飯飽,吳母放下筷子,右手拉著紫云,左手牽著小超,走向緊挨著的一桌客人前。先是閑話,接著介紹孩子們。客人看著一左一右,兩個漂亮可愛的孩子,連夸吳母好福氣。如是這般,轉了一圈,都介紹過了,方又回到座位上。吳桐感激地看著母親,這番操作,間接承認了小超的身份,今后,她吳桐將是兒女雙全的母親了。葉遠也明白岳母的用意,越發敬重她了,決心要更加孝順她老人家。小紫云年齡尚小,不懂姥姥的深意,只覺好玩。小超卻是個早慧的孩子,自父母先后離世,他又一次有了家,有了疼愛她的姥姥,有了可以光明正大地喊她“姥姥”的人。孩子的心一熱,一頭鉆進吳母懷里,嚶嚶地抽泣起來。
送走客人后,吳母把孩子們叫到身邊,從懷里掏出一個精美的布袋。吳桐一見,馬上攔著,“媽,這東西您留著吧?何必又拿出來呢?”吳母微微一笑,望望燈光下的小超,招呼他走了過來。然后,吳母打開布袋,小心翼翼地取出,竟是一塊美玉。小紫云一看,很是驚訝,自己的玉佩什么時候又回到姥姥手上了?她低頭一看,好好地掛著呢,才又放心了,繼續好奇地看向姥姥。吳母讓小超背過臉去,像執行儀式般,把玉佩帶到了小超的脖子上,“以后要好好帶著,不能弄丟了,記住了?”小超懂事地點了點頭。吳母接著說:“一模一樣的玉,一共有兩塊,這是祖上傳下來的。我只有小桐你一個女兒,早晚都要給你們的。今天給了小超,兩個孩子一人一塊,也算了了我一樁心事。愿以后,一家人和和樂樂,團團圓圓的,我就心滿意足了。”
吳母的一番話,說得很是動情。一家三代,在這喜慶的夜晚,心貼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