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編者的話

剛做老舍先生這套書的時候,是因為被他文字中頂可愛的北京所迷住。后來發現頂可愛的不僅是北京,還有濟南、成都、倫敦、紐約。愛上這些地方,同時也認識了這些地方的風物和人情,之后便有了和老舍先生筆下的人們相知的機會,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愛、所憎,都成了我們認識現代社會周遭的參照物。

老舍先生發表文章始于20世紀20年代前后,到今天已歷百年。老舍,對于中國人,是北京的標簽,而對于外國人,他又是中國的標簽。這個“老字號”出眾的地方在于,他不是文物,一百年間,他始終是活的,能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重現,與我們的心共鳴。

從2018年起,我們便開始著手對老舍先生文章進行梳理,直到2020年的今日,世界都翻了個兒,從日新月異的欣欣向榮到當前的亂局,我們也從安靜恬適的欣賞到可以把生活中的現實與作品對號入座。老舍先生文章的力量也逐漸顯現了出來。

老舍作品給讀者最突出的特點是幽默,而此次我們所編的這套叢書,試圖向您呈現的卻不止于此。在老舍先生眾多的作品中,他的幽默既有“招笑”的白天,又有沉思的黑夜。前者是奉獻給普羅大眾的,后者則是留給他自己的掙扎。

有了先生給的那份幽默,苦便是百味人生中的尋常一味。任憑你是洋車夫、飯館的老板,還是留洋的博士、大學教授,貧窮、孤獨、病痛甚至戰爭,指不定哪碗苦水就會在前邊等著你呢!生活是萬難的!這是先生最有分量的人生經驗,同時也是《最苦是人生》這本書的來歷。讀這書你雖笑不出,但卻能使你遇到糟心事時不必非哭。有了這份堅韌,再加上點幽默,時候長了,生活自然會露出甜美。

老舍先生曾在《我怎樣寫〈趙子曰〉》中說,自己是“五四”一代的旁觀者。從這個角度分析,先生這話并非只是自謙。從先生的履歷中查到,1924年到1929年,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之時,他在英國任教,地理的限制和教師的身份,使他無法成為沒落文化的直接破壞者。這也許就是他對腐朽文化的否定會帶著些幽默色彩的原因吧。因此,與同期其他先鋒作家相比,老舍先生的文章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對于人性中的壞,除了批判,他還會加上些詼諧的理解,讓壞人壞得有理由。愚昧執拗的王老太太、媚洋的毛博士、穿戴風光卻擺不平太太們的毛毛蟲、篤信誠實的周文祥、誠爽憐愛年輕姑娘的老者劉興仁、樂天走運的牛老者……這些可笑、可悲、可愛、可憐的小人物,展現了社會各階層中國人的百態。

老舍先生曾講,幽默的人只會悲觀,因為他最后的領悟是人生的矛盾。這一點,我的很多“舍迷”朋友都注意到了。在一次和李六乙先生的交談中,他講道:“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并不只在于‘使人們一看就笑起來’,而是會‘永遠不忘’,這才是上等的幽默。”

對于中國文化中那些舊有的頑疾,老舍先生既有唾棄的態度,同時又能感覺到他那“笑罵,而又不趕盡殺絕”的心懷。老舍先生曾說:“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這是老舍先生為祥子們的辯護,更是對當時社會制度不公的不滿。這也正是《鬧咱們的脾氣》這本書的主張。

在中國的作家中,老舍先生是為數不多的平民出身而又留洋的作家,這樣的經歷使他的作品對于普通讀者來講代入感很強。老舍先生有這樣一段話:“我頗有幾位交情很好的外國朋友,他們可分為兩派: 一派是以為中國的一切都要不得。假若中國人還不趕快一律變成英國人或美國人,則中國在一眨眼的工夫就會滅亡。另一派恰恰是與此相反。他們以為只要中國還有一架鋼琴,或還有一個穿西裝的人,中國就永無半點希望。”他的這段話給了我們不小的策劃靈感。眼下,國際交往日益增多,人們和外國人打交道的機會也多了起來,好看的西洋景和價值觀的沖突不時地互換主次,所以,通過老舍先生的作品了解一百年前中國人在西方的處境,對于身處中西方文化交融中的我們是非常有意義的。《深說外國人》一書正是基于這種想法而誕生的。

審讀老舍先生這套書的編輯們有一個共識,對于文學作品而言,特別是在百年之后,按照現代漢語用法進行修改不妥,搞不好就成了篡改。后來聽朋友講,老舍先生最痛恨編輯改他的文字,為此還放狠話。

話說在編輯《有家可回》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插曲。老舍先生文中用了很多分號,但按照現代漢語的習慣,這些地方大都應使用逗號,因此,編輯自然就改動了。一天,一位編輯拿來1931年先生發表在《齊大月刊》上的散文《一些印象》,文中竟然把分號捧成“那俊美的”,把強調語氣的嘆號描畫成“那淚珠滾滾的”,這太有趣了!由此,大家再不敢在先生的文章上造次,當然,受牽連的還有“的地得”們,一下又回到了一百年前白勺“的”的時代。

為了編好這套文叢,動筆之前,我們先后對長期從事老舍作品研究的教授,人藝的編劇、導演,老舍先生的研究者以及他的舊友進行了走訪。讓我們記憶最深的是人藝的編劇梁秉堃先生,見面的地點是一家英式咖啡館,是梁老選的。他向我們問候的第一句話,帶著濃濃的北京腔:“舒先生的事兒,我肯定得來!”讓人聽后,感覺千斤的重量落在了心上。接下來是梁老整整一個上午的“舒先生時光”,心下想,不把這套書做好,怎么和老先生交代呀!

提煉老舍先生的思想精髓是我們編這套書的初衷。制作的過程遠比我們之前的想象困難得多,但由此得到的啟發也不少。在編書的過程中,我們試圖找到一些和先生同一時期的畫家的畫作,如果能同臺呈現,對讀者理解老舍先生的思想將會有很大幫助。為此,我們拜訪了老舍先生的生前好友孫之儁先生的女兒孫燕華老師。孫老師聽了我們對這套書的介紹后,立刻請秘書取來孫先生的畫冊,親手將其交到我們的手上,并囑咐我們,只要能把前輩們的精神傳承下去,其他的都不必考慮。這份情誼至今讓我們深受感召。

同樣要感謝的還有豐子愷先生的畫作。子愷先生以洞察生活,給生活賦予柔情和禪意見長。此次編排,我們試著將南派的子愷漫畫與北派的老舍作品相融合。讓南北文化牽手,會讓很多人感覺魯莽,搞不好就會生出“強扭的瓜”。為此,在長達一年多的嘗試中,我們如履薄冰。冒險的旅途既艱苦又令人興奮,在選圖的過程中,我們不但沒有感到南北文化的相互冒犯,反倒是共鳴、共情的感覺頻頻出現。這是我們作為編者的收獲,也希望成為讀者別樣的閱讀體驗。

老舍先生的作品寫的大多數是普通人的故事,寫得那么有趣,為什么就沒有在百姓中風靡過,而是僅僅止步于小眾呢?是現代讀者的眼睛不夠上等,還是先生的幽默過于上等?讀者和作品之間的鴻溝是否存在?如若存在,這是一個什么樣的隔膜呢?我們又將如何去融合二者之間的關系呢?一百年前的作品能否被當代人接受?類似的擔憂在我們編書的過程中隨時可見,驅之不散。

記得在《馬褲先生》一文的選取上,我們是非常猶豫的。那個對茶房吆三喝四的馬褲先生,生活中不但有,很多時候還被當成笑料。再現丑陋,我覺得毫無意義,于是就從目錄中刪掉了這篇。一日,下午茶時,和遠在紐約的女兒提到此事,沒想到她回我一句:“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這是魯迅先生在雜文《華蓋集》中的話,一個留洋的年輕人能隨口給出這樣的注解,實在不能不讓我興奮。從女兒的口中挖到了《馬褲先生》的現實意義,無疑也就找到了老舍文學與當代人的紐帶。由此事看來,“新人類”不但有上等的眼睛,而且他們還有上等的記憶和理解力。

自2019年年底暴發新冠疫情至今,短短數月間,世界的局勢就翻轉了數遍。外交、軍事、經濟、意識形態……哪里還有不變的地方呢?而更令人錯愕的是,這些變化居然都在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發生過!“這種事老舍先生早寫過!”這是審讀這套叢書的編輯們最突出的感受。我們也因此相信,老舍作品的價值,并不是依托人的記憶力而存在的,他的不朽是通過超越時代的高遠洞察力而實現的。

2003年,英國政府將一塊藍色的牌匾掛在了倫敦街道的一棟公寓上,上面寫著“老舍,一位中國作家,1925年到1928年間曾在這里居住”。而能讓倫敦記住,擁有藍色牌匾的人物屈指可數。世界都不忘老舍,我們又怎能忘他!

零 露

2020年 歲末 于北京家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云县| 台北市| 闸北区| 焦作市| 商河县| 久治县| 惠水县| 安远县| 遂平县| 清水县| 通山县| 雷山县| 大英县| 汤原县| 皋兰县| 南澳县| 南汇区| 青川县| 山东省| 岳池县| 宜宾市| 海盐县| 武义县| 屯门区| 汕头市| 驻马店市| 本溪市| 通城县| 法库县| 重庆市| 安泽县| 昭通市| 鄂伦春自治旗| 舟山市| 宁国市| 南溪县| 北辰区| 通山县| 于都县| 大丰市| 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