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武則天登基稱帝
- 西游記后傳之唐朝之亂
- 騎毛驢的三少
- 1395字
- 2022-01-27 20:46:15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九日。
洛陽。
千年古都流淌著桓古蒼桑的歲月,承載著璀璨華麗的篇章,書寫著濃墨重彩的歷史。
這座古老的城池,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大唐是第十個在洛陽定都的朝代,前面分別是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
大唐的洛陽面積廣闊,達到四十七平方公里。由郭城、皇城、宮城、東城、皇嘉倉城、圓璧城以及曜儀城等小城構成。
氣勢恢宏。
這一天,晴空萬里,紫氣環繞,隱隱有龍吟虎嘯之聲響徹神州大地。
如今洛陽即將迎來第十一個朝代。
這一天,注定是非凡的一天,也是讓后世永生銘記的一天。
宮城(紫薇城)。
皇宮內外人山人海,有六萬人眾,文武百官、皇室、各國君王、佛門僧人、沙門道士,以及百姓,將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在萬眾矚目的關注下,武則天登上了則天門樓,登基稱帝,大赦天下,改唐為周,定都神都(洛陽)。尊號為圣神皇帝。
女子稱帝,開創先河,載入史冊,萬古不朽。
武則天在稱帝后,對于立子或是立侄為太子的事上猶豫不決。
武承嗣、武三思謀求為太子,遭到宰相狄仁杰的反對,傾向召回李顯。
加上面首張易之、張昌宗也推薦立李顯為太子。
唐睿宗李旦,也愿讓位于李顯。
在來自各方面擁護李唐的壓力下,武則天進一步意識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
于是,武則天秘密下旨以李顯有病為由從房州把他召回神都洛陽。
圣歷元年,(698年)三月。
房州的天空刮著細風下著細雨,溫度有點低,讓人感覺到冬天好像還沒有離開似的。
“駕!”
“轱轆轱轆!”
“吱呀吱呀!”
一輛馬車向著洛陽方向狂奔而去,馬蹄和車輪卷起身后一片片泥濘和污水。
車內一對夫妻,左晃右晃,顛簸著趕路,情緒絲毫沒有不滿,反而非常興奮。
李顯和韋氏緊緊的抓著圣旨,深遂的眼眶內異彩紛呈,最后是熱淚盈眶,緊緊的擁抱在一起。
天圣元年(698年)九月。
武則天下旨,立李顯為太子。
久視元年(700年)九月。
一代名將名相,被稱為“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的狄仁杰病故,終年七十一歲。
武則天悲痛萬分,失聲嘆道:“朝堂空矣,天奪吾國老何太早矣”。
武則天追封狄仁杰為文昌右相,并宣布廢朝三日,以示哀悼。
李唐復位后狄仁杰再被追封為梁國公。
神龍元年,(705年)
八十二歲的武則天病重,頭發雪白,皮膚皺皺巴巴,老態龍鐘,已經到了風燭殘年的地步。
神龍元年(705年12月16號)
晚年的武則天沉湎享樂,寵幸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聯系減少,對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而二張兄弟卻逐漸突破男寵的限制,插手朝政,男寵的介入引起了武則天母子、君臣關系的緊張,武周政權也因此陷入動蕩,人心不穩。
張柬之張易之與張昌宗二人倚仗女皇的寵信,專權跋扈,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甚至連武則天的子侄們都爭相給張易之執鞭轡,叫他五郎而不敢直呼其名。同樣地,他們的行為也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
李顯的兒子邵王李重潤與女兒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婿魏王武延基暗地里討論二張專政,不想被張易之的耳目偵知,張易之添油加醋向武則天進讒言。
武則天聽信讒言,不僅責罵太子李顯,還嚴令李顯鞫問子女,萬般無奈的李顯只得逼令兒子和有孕在身的女兒自縊。
接下來,張氏兄弟又將武延基下獄逼死。
這件事情讓李顯失去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一個女婿和一個外孫,更為重要的是,這件事情向李顯表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對其包括其家庭構成了巨大威脅。在這種背景下,除掉張氏兄弟對于李顯來說勢在必行并且刻不容緩。
于是,李顯、李旦、太平公主這些李姓子孫在共同的大局下,便聯合起來發起了一場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