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好了嗎?”
這是2024年截止到今天10月17日我最想問自己的一句話。
今年我大四,在當前的階段,我終于體會到了那種迷茫和焦慮期,在這個階段,我沒有考研,也沒有考公,當然也沒有簽訂工作,只是每天看似無所事事,其實內心每天都在煎熬。
在去年的這個時候,我第一次決定想要考研。其實在我的腦海中,我對于考研的了解和執著并沒有那么的深,更多的是被周圍的信息推動著我去做選擇,可是我自己究竟想要啥呢,我不知道。和大多數人一樣,按部就班的長大,卻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在22歲的這一年,開始重新的思考。
但是現在的思考和從前不同,現在有了比較,無形之中我就會和身邊的人作對比,和那些優秀的同齡人比較,然后自我懷疑和自我貶低,最后放棄。這樣的過程對我來說已經循環了很多遍。
最近在看書,書中的內容給了我一些啟發。我可不可以帶著自我懷疑,當做什么都沒發生一樣的自我欺騙,繼續去做我從內心深處就想做的事情呢。我知道我可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甚至是在這一生當中,我都會伴隨著自我懷疑,習得性無助,那么我就什么事情都不做了嗎,我要帶著過去就這樣一直走下去嗎,這樣不行。
昨天,我想去研招網看一看報名的流程,先熟悉一下,當我把所有的信息都填完到最后一步選擇報考單位的時候,我的腦海中突然閃現出一個學校的名字,這個名字是我一開始最想報考的學校,但是由于跨度太大,當時我選擇了放棄,選擇了另一個本地的學校,后來又因為之前家里人和我說的經濟不足,于是決定放棄了今年的考研。
后來在研招網看到這個學校的時候,我忽然有一種沖動,腦海中一直在問自己,我真的不行嗎?我真的不要試試嗎?但是這時候距離考試只有六十多天,我就算每天有效學習20個小時,心態不崩潰的情況下,恐怕我都達不到分數線,但時候頭腦一熱,就點了確認報名。
在確認報名至之后,我就開始尋找我要準備的資料,買資料,整理資料,花了大概兩個多小時,終于把所有的資料都準備齊全了,這時候,我發現我的焦慮值已經很高了,然后我出去走了走,買了一些中性筆和A4紙,我發現我的腦子里充滿了自我懷疑,不停地在質問自己,我真的可以嗎,你有什么樣的信心覺得你能通過這次考試,你為什么不早一點想好然后做準備,還有兩個月就要考試了這時候心血來潮了......我滿腦子都是這些聲音。所以在晚上自己在被子里悄悄崩潰了,我討厭自己的心血來潮,討厭自己的不早點想明白,討厭自我懷疑,討厭大半夜連哭都不能哭出聲音,然后哭著哭著睡著了。
第二天和男朋友講了這件事,我又決定取消報名,我知道我本來就不應沖動的決定。
于是我又在焦慮,那這個時間我應該做些什么呢?身邊的人不是在考研就是在考公,還有的已經找到了工作,那我呢,現在做些什么能為以后做準備,或者說,現在做些什么才能讓自己心安理得的度過這段時間。
所以我又把自己沒有看完的書撿起來接著看,這是一種能讓我感到內心平靜的方式,同樣我也能書中得到新的思考,我知道著急沒有用,沖動也只會讓我做出不正確的決定,所以我仍在思考,只是沒有那么認同我所想的一切了,因為我知道我有很多的想法都是需要成長的。
“我想好了嗎?”
我可能隨時都想好了。我也可能很長時間都沒想好,關鍵在于我自己,畢竟事無好壞。
或許這是個很讓人焦慮的階段,讓人迷茫,找不到方向,但是我同樣可以獲得成長,不是嗎?如果我把自己禁錮,那么無論在什么階段,22歲,還是32歲,我也都有理由把自己繼續的禁錮,但是我不想這樣,我想真的我的心走,跟著我心中的愛走下去。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用愛做出選擇,用心去做,然后允許一切發生。我想要獲得心中真正的平靜,不來源于外界的一切,全部都來源于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