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合我的其實是婚姻
第二次從那座圍城走出來后,我常常跑到朋友那去買醉,痛痛快快地大醉一場,沉沉地睡一覺,清醒之后我做出了一個完美的判斷,我下定決心,這是我最后一次自我反省自我檢討,最后我發現,并不是我和她們不合適,真正不適合我的其實是婚姻。不光是我,絕大多數人都不適合結婚,因為一切都是時刻改變的,沒有長久的幸福和真正美滿的婚姻,所有當初認為是最對的最合適的其實不過是一時的沖動,熱情過了就像冰箱斷電,一切都不再保鮮。而那些在婚姻中堅持下來的人,我只能說他們太僥幸了也太幸運了,這樣的幸運兒又能有幾個?不是她煩了就是我厭了,要么就是猜疑。所以婚姻不過是一個讓愛情加速破滅的舉動。
朋友不同意我這套理論,說我的情緒還沒有徹底的平靜,考慮問題太偏激。因為他的婚姻也曾出現過問題,因為他的花心。于是我便毫不客氣地拿來做文章,我問他:“你對當初的那份感情能保持多久?”他知道我是在說他當初出軌的事,便結結巴巴地回避起來:“當然偶爾會開個小差,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問題,及時回頭呀?!蔽乙廊徊灰啦火垼骸澳慊仡^是因為有孩子,如果沒有孩子沒有責任呢,你還會回頭嗎?”朋友被我說得沒脾氣了,便不再搭話。
想明白了后,我的工作和生活很快恢復正常。大概半年后,朋友見我情緒調整得不錯,便約我出來聚會,其實是給我介紹女友。對方是在一年前離婚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同病相憐的原因,我跟她感覺像是認識了好久,之后幾乎天天聯系。朋友本以為我會很猶豫很害怕,沒想到我一副若無其事的姿態。說實話,我并不是放任自流,對那個女子也的確是有好感,當她開始主動接觸了解我后,我對她說了我的經歷,并且說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我有意和她交往,相互陪伴相互照料,但是不會結婚。她聽了以后很吃驚也很失望,這些是我早就預料到的事,簡單的道別后我便匆匆離開了,我頓時覺察到了自己的“絕情”,但這并不能改變我的決定,對于這一次的“徹悟”我必須堅守。
本以為和她就這樣斷了,沒想到兩個禮拜后她約我吃飯。更加讓我吃驚的是,她贊同我不婚的決定。就這樣,我們增進著對彼此的了解,和普通的戀人無異,也會爭吵但和好得也快,偶爾也會覺得生活平淡但至少不會孤獨。偶爾她出個差不在眼前,我還會覺得心里空空的不習慣。我知道,我們的感情越來越深了。有一天,她再次讓我吃了一驚,那就是她突然提出了結婚的要求。要知道,這個字眼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我的頭腦中了。后來我才明白過來,她當初的同意只是緩兵之計,為了能和我在一起相處,一方面看看我是否值得托付,另一方面從根本上幫我改變想法。我知道這算不上欺騙,我也能確定彼此的感情,但是我畢竟過了沖動的年齡,我不想為此而改變原則,重蹈覆轍,我想只有堅持下去才是正確的解決方法。沒錯,在我心里已經認定了,越是好的感情,越不適合結婚,越不應該讓它被婚姻所困而早早的走向終點。她說她還會繼續給我時間,幫我走出對婚姻的恐懼。我說不必了,道歉之后便結束了這份感情。我并不是恐懼婚姻,只是換了對它的看法,不適合就是不適合,對一個原本就不存在的想象,又為何要費心追尋呢?
現在有許多人選擇不婚,當然這是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應該得到認同。只不過哲原的情況是有些不同,他似乎是經過獨到的思考剖析,然后得出了一套完美的理論,可這理論真的適用于他,能給他解決問題嗎?把婚姻看作枷鎖和墳墓的人是真的看懂它了嗎?如果它真是條繩索,也是條把戀人越拉越緊的繩索,因為它的起點是愛的責任和動力。更何況,情感的事又怎么能用一套理論就可以分析出來呢。哲原否定了自己和絕大多數人獲得幸福的可能。他的不婚只是為了否定而否定,而不是為了保持長久新鮮的愛情。從戀到婚就像從播種到豐收,你會為此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你會碰到烈日當頭,你會遭遇狂風暴雨,當然你也可以做一個悠閑自得的理論家,但是豐收時的稻香,恐怕也只能在想象中去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