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面見石勒
- 守江山戰天下
- 文藝廢柴
- 2287字
- 2025-05-03 13:38:00
七日后,襄國城外。
徐閔跟隨石虎來到后趙的都城襄國。這一個月里,他憑借現代軍事知識,平定許昌城中漢人的暴動,甚至在一次伏擊中救了石虎性命,深得信任。
“孫兒,等會兒見了叔父,可要好好表現。“石虎難得地露出緊張神色,“叔父最討厭華而不實之人,你那些學問,得用得恰到好處。“
徐閔點頭:“孫兒明白。“
他心中清楚,即將見面的石勒是奴隸出身的一代梟雄,性格復雜,既自卑又自負,對漢人學者既尊重又猜忌。
石勒的宮殿并不奢華,但處處透著實用與威嚴。徐閔跟隨石虎穿過重重護衛,來到議事廳。
廳內,一個身材不高但極為健碩的中年男子正在聽部下匯報。聽到腳步聲,那人轉過身來。
徐閔第一次見到了歷史上的后趙開國君主石勒。他約莫四十歲,方臉闊口,目光如炬,左頰有一道傷疤,雖著華服,卻掩不住行伍出身的粗獷氣質。
“虎兒來了。“石勒的聲音低沉有力,目光卻落在徐閔身上,“這就是你信中提到的那個救了你的小子?“
石虎拉著徐閔跪下:“正是侄兒的義孫徐閔。此子通曉兵書,智謀過人,侄兒特地帶他來為叔父效力。“
石勒走近,審視著徐閔:“抬起頭來。“
徐閔抬頭,不卑不亢地與石勒對視。他敏銳地注意到石勒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好奇、懷疑,還有一絲難以察覺的自卑。
“聽說你讀過書?“石勒突然問道,“可懂《孫子兵法》?“
這是個試探。史載石勒不識字,但對漢文化十分向往,常讓人讀兵書給他聽。
“略知一二。“徐閔謹慎回答。
“那我問你,“石勒目光銳利,“若我軍欲攻幽州王浚,當用何策?“
徐閔心念電轉。歷史上石勒確實在此時謀劃攻打幽州,他必須給出既符合實際又不越界的建議。
“王浚據幽州而驕,然其內部不和。“徐閔緩緩道,“在下以為,可派輕騎斷其糧道,同時散布謠言,離間其與鮮卑關系。待其軍心渙散,再以主力擊之,必可事半功倍。“
石勒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但隨即冷笑:“這些不過是兵家常談。我聽聞你前幾日在許昌城中平定暴亂,不戰而屈人之兵。怎么,面對我就只會說這些陳詞濫調?“
廳內氣氛驟然緊張。石虎在一旁急得直搓手。
徐閔不慌不忙:“大將軍明鑒。用兵之道,貴在因勢利導。許昌城中的漢人只為求生,故可以安撫為主;王浚據險而守,若強攻必損兵折將。故策略不同,非是徐閔藏拙。“
石勒臉色稍霽,但顯然還想再試探:“那你再說說,治國之道,何為根本?“
這個問題更加危險。石勒出身奴隸,對治國理政既渴望又自卑。
徐閔字斟句酌:“治國根本,在得民心。昔日漢高祖入關中,約法三章;光武帝起兵,以柔道治天下。皆因懂得民心向背,方克成帝業。“
他刻意不提出身貴賤,只強調民心重要,既避開石勒的敏感點,又暗含勸諫之意。
石勒若有所思,突然話鋒一轉:“你既通曉歷史,可知我比之劉聰如何?“
劉聰是漢趙皇帝,名義上是石勒的主君。這個問題極其危險。
徐閔深吸一口氣:“劉聰弒兄劉和而得其國,不過謀逆篡權之主。大將軍起于行伍,平定北方,民心所向,實乃開基之君。只是...“他故意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石勒追問。
“只是名義上仍為漢國臣子,難免受制于人。“徐閔壓低聲音,“以大將軍之實力,早該更進一步了。“
石勒眼中精光暴射,猛地拍案:“大膽!你這是在勸我造反嗎?“
徐閔不驚反笑:“大將軍何必動怒?當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仍服事殷商。時機未到,不妨韜光養晦;時機一到,自當順天應人。“
這番話既給了石勒臺階下,又暗示了未來可能。石勒死死盯著徐閔,良久,突然哈哈大笑:“好個伶牙俐齒的小子!虎兒,你這個義孫不簡單啊!“
石虎這才松了口氣:“叔父明鑒,徐閔確實有經天緯地之才。“
石勒踱步到地圖前,背對著他們:“徐閔,若我真要'更進一步',你以為當如何行事?“
徐閔知道機會來了。他走到石勒身旁,指著地圖:“大將軍請看,如今您已據有河北大部,兵精糧足。劉聰雖據河東,但其內部不穩,諸兄弟因其奪位不服。當務之急,應先徹底平定幽州,解除后顧之憂,然后...“
“然后怎樣?“石勒目光炯炯。
“然后可派使者前往平陽,表面恭順,實則探查虛實。同時暗中聯絡劉聰麾下不滿之將。待時機成熟...“徐閔做了個決斷的手勢,“一舉與漢國決裂,自立門戶!“
石勒眼中閃爍著野心的光芒,但嘴上卻說:“自立?我不過一介胡人,奴隸出身,天下士人豈會服我?“
“那你覺得,劉邦與項羽,為何一個成帝業,一個落得烏江自刎?“石勒目光灼灼地盯著他。
這是個陷阱題。徐閔心知肚明。若他過分推崇項羽的貴族出身,會刺激石勒的自卑心理;若強調平民稱帝,又可能被視為暗諷石勒的奴隸出身。
“在下以為,成敗不在于出身貴賤。“徐閔緩緩道,“劉邦善用人,蕭何、韓信、張良,各盡其才;項羽剛愎自用,連一個范增都不能容。故而劉邦雖出身亭長,終成帝業;項羽雖名門之后,難免敗亡。“
石勒眼中閃過一絲贊賞,但隨即又陰沉下來:“你言下之意,是說我若不重用漢人謀士,便會如項羽一般敗亡?“
殿內氣氛驟然緊張。石虎在一旁急得直搓手,卻不敢插話。
徐閔不慌不忙:“大將軍誤會了。在下只是就史論史。以大將軍之英明,早已重用張賓等賢士,胡漢并用,此正劉邦之智也。劉聰雖為漢國皇帝,卻猜忌功臣,屠戮賢良,已有項羽之弊。“
這番話說得滴水不漏,既恭維了石勒,又暗指劉聰不足為慮。石勒臉色稍霽,但顯然還想再試探。
徐閔聽出了石勒話中的自卑,正色道:“昔漢高祖起于亭長,光武帝亦出自布衣。帝王之業,豈在出身?大將軍若開科舉,興學校,禮賢下士,何愁天下英才不歸心?“
石勒沉默良久,突然轉身對石虎道:“虎兒,你這個義孫,我要了!“
石虎大喜:“叔父慧眼識珠!“
石勒拍拍徐閔的肩膀:“徐閔,從今日起,你為我參軍,參議軍政要事。方才你所言之事,需從長計議,不可輕泄于人。“
徐閔深深一揖:“徐閔必竭盡全力,輔佐大將軍成就千秋帝王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