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星臺
登封陽城,起于草莽、揭竿反秦的陳勝,是這里的一位英雄。人邈矣,先于他的一些舊物還在。周公測景臺就是。武則天萬歲登封元年,陽城改叫告成。這個名字傳為武則天起的。大周定鼎,事竣告成也。
周公測景的土圭早廢,法號一行的唐人張遂是有名的天文學家,刻石立表,以志測景的姬旦。這座石表一直留到今天,在告成鎮周公祠里。方臺上立的表,是一塊長條石,“周公測景臺”五字寫在上面。這是一個安靜的院子。祠堂很樸素,幾尊泥像,幾塊古碑,幾棵老樹,襯著這座石臺。仰觀象于天,一行、郭守敬成了周公的傳人。
祠后一片平地,聳著郭守敬測晷的觀星臺。臺身高大,像一座城樓。北壁斜下一道凹槽,一條青石砌成的石圭從槽口向南平伸。圭面的刻度很精細。這個大臺子,其實是一件儀器。我們的祖先就是用它衡天量地的呀!我不懂天文歷法,卻知道這座觀星臺凝結著古人的科學精神和生活智慧。
臺的兩邊都有踏道。我上到臺頂。有一個日晷,刻著干支。早些年,我帶學生去過北京的古觀象臺,感覺是一樣的。朝南北眺覽,仿佛魂返唐堯之世,身臨箕山之下、潁水之陽,見著不衫不履的許由、巢父,暢吸著箕潁余芳。
周公選定豫中陽城測日影,觀天象,總有道理。在他看,所謂天心地膽正在這里。
觀星臺邊栽著花,一片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