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的父親像小孩兒似的,還有點feng的屬性。還是不知道怎么相處。絮絮叨叨的說不到一塊去,他說他的,不理你的,態度硬到讓人跳腳。母親亦然,真不想聯系啊。與妹妹煲了三四個小時電話粥,間斷又碎片,有說從小到大的某些個老師,也有說父母的教育管理和讀書的觀念。我承認,掛斷母親電話的那一刻,紅了眼眶,應該控制住與她據理力爭,因為打從心底就應該明白她是不會聽勸的,何必費口舌去與她掰碎了講,再了解不過她的性子。只是年紀越來越大,越作了點。跟妹妹七啊八的聊著,忽然想起了看小說的某評論的梗“懷民啊,懷民,你睡了么?”蘇軾遂把人喊醒,提筆再寫下,“懷民亦未寢”。看了眼時間到凌晨了,妹妹壓不過睡意,便睡了去。我便掛斷了語音聊天。
這天,我破天荒的回憶起母親的好。小學住宿的前一天晚上與母親吵架,第二天自己拿了家里的米去學校(學校住校是自己帶米作為伙食蒸飯吃的);母親不知道,但我下了課放學回寢,母親給我帶了燉de雞湯,我把肉分給我了寢室的伙伴,就記了這一次的好吧。后來常常是因為兄妹爭吵,母親偏聽偏信,但不偏我和信我。記得把獲獎的筆記本送給母親,轉眼就在弟弟那兒看到了;記得在“感恩母親”活動的觀眾席下,母親望著臺上向她表白的我,沒有上來抱抱我;記得偶有一次去家長會的時候,她出席的是弟弟的;記得每次弟弟們做錯事情,然后不分青紅皂白打我出氣(和母親聊過這種事情,母親說,因為我是大的,她只能打我);記得我每次想給她驚喜時,都是訓斥;記得我送給她衣服時,她說我敗家(嗯,衣服是我自己攢錢和掙錢買的,因為母親節還是她生日送的,已經記不清了,但可能是怕我亂花錢吧,所以這樣子講);記得在我出遠門時,給我多煮了幾個雞蛋,讓我不要給人看見偷偷吃,但我還是分給她和弟弟們了,我不認同這樣的好,在孩子中產生不公平,會對我有諸多意見,也對她會有意見,況且能記事的我們,當時沒處理好,偶然提起,都會有疙瘩。記得給她買眼鏡時把我罵了個狗血淋頭,用詞很毒,不太愿意記起的一些不好,有時候潛意識愈發深刻,母親啊,永遠是對外人的孩子很好,對外人和顏悅色,雖然我不大愿意承認,但我明白,也能看到她對弟弟們其實比較溺愛,每次都拿年齡小說事,有可能是姐姐帶的較多,稍稍性格上有點偏愛美,同齡上的身高差異,總能受女孩子保護。
愈發不認同父母的一些觀念,但又不能事事安排妥當,深受其擾。希望再過一兩年,可以立起來,至少可以生活,而不是生存吧。泛泛的人潮,復雜又簡單,道理繁而易,希望鬧中取靜,平和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