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天師府又添新人
- 劍名不退
- 樹且如此
- 2390字
- 2021-11-29 19:36:00
李一豐從未見過如此好看的女子,一襲白裙在大真君府燭火映照之下,更是燦然生光,長發及腰,肌膚似雪,容顏絕麗,而且還離他這么近,一股甜甜的桂花香襲來,馥郁芬芳,又不嗆人。
他雖然年紀小,不通男女之事,卻也不由得退后幾步,羞紅了臉,小聲地開口:“仙子姐姐,我叫李一豐。木子李,一二的一,豐收的豐。”
張嘉鈺摸摸李一豐的頭,起身道:“李一豐,帶你上山的張從仁是我們龍虎山的掌教祖師,他的話理應是我們龍虎山的法旨,我們必須要聽,但是掌律大師兄的話也有道理,現在雙方僵持,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李一豐點點頭,道:“雖然我不太明白其中緣由,但我知道,如果老神仙代師收徒,會對龍虎山有很不好的影響,對嗎?”
張嘉鈺搖頭道:“對龍虎山倒沒什么影響,對整個道門影響就大了。
其中緣由說來話長。
要知道神洲大陸道門數十家,除了龍虎山,還有其它的道門仙宗。
天下道門本源自一家。
道門有件寶物,名叫‘太極開天演化寶箓’,乃是道祖遺物,可演化大道,玄妙無匹。
廣大道門仙宗為了把這件寶物據為己有,都說自己的門派乃是道門祖庭,老子傳人,理應由自己保管這太極圖。
后來各道門相持不下,便定下了‘三甲子之約’。
相約比試三場,比論道,斗法,除魔數量。每甲子比試一場,勝出者便可保管太極圖六甲子,太極圖在哪個宗門,山上仙家便尊該宗門為道門祖庭。
自有了‘三甲子之約’以來,龍虎山便一直是道門祖庭。
鴻坤真君任掌教時,龍虎山一直是三場皆贏,道門祖庭之位牢不可破。
一千四百年前,魔族火炎君主率領麾下十八位火系魔王大舉進攻北地大秦‘獵魔城’,史稱‘炎君之殤’、‘炎君之役’。戰役以龍虎山鴻坤真君與魔族火炎君主換命結束。
自這以后,龍虎山式微,道門祖庭之位易主千年。
三百年前,龍虎山邛都真人以‘五雷正法’贏了道門斗法,門內道士勝了除魔數量,雖說把龍虎山道門祖庭之位爭了回來,但道門祖庭,論道卻輸了,終歸是名不副實。
不少道門與山上仙家皆在背后偷偷笑我龍虎山道法低微,只是不過是個空有武力的莽夫。
而龍虎山的‘仁’字輩道士現在又是天下道門中人輩分最高的那一輩,若是你成了‘仁’字輩的道士,這無異于是打了其它道門的臉,讓天下道門如何自處?都要來叫你老祖宗么?所以我才說掌教師叔是在胡鬧,明白么?”
李一豐道:“我明白了,我還只是個孩子。我從來沒想過要當道門老祖宗和幾位道長的師叔。”
幾位道人點頭道:“善。”
張從仁急了:“那怎么辦?真要他拜入我徒孫的門下?不成,不成,這孩子是我親自帶上山的,我和他爹娘當時是以平輩相交的,結果把人家孩子變成玄孫。我以后那里有臉去見人家爹娘?轉頭就成了人家的爺爺。對了小鈺,不如讓他跟了你罷!反正你也沒收徒弟,修為也比我高得多,按你娘親棋樂劍府的輩分來算,剛好與老大他們同輩,豈不美哉?”
張嘉鈺素眉微皺,擔憂道:“眾叔,這樣瞎扯輩分行嗎?”
張從仁拍手道:“當然可行,將來他還可與你去棋樂劍府修行。好極好極,妙啊妙啊!”
“行吧!”張嘉鈺拍拍額頭,轉頭問道,“李一豐,你可愿拜我為師?”
少年搖頭:“我能不能拜老神仙為師?”
“為什么?他雖是掌教,以前還好說,如今道法修為真的平平。”
“是他帶我上山的呀。世上無難事,只要有恒心。雖然他說他道法平平,但我覺得他已經很高了。”
就這樣,少年李一豐決定拜在道法平平的龍虎山掌教門下。
李一豐也是林澗真人張從仁的第一個弟子,也是他此生唯一一個弟子。
祖師堂眾人商議,于三曰后,在天門山上清廣場,舉行掌教收徒大典。
屆時所有龍虎山道人都會參加,也會邀請山上交好的仙宗前來見證。
之后眾人散去。
由于未曾辟谷,且年紀幼小,張從仁身為掌教,下山三年不在山中,堆積了大量教務急需前往邛都峰處理,所以他便拜托侄女張嘉鈺照顧李一豐的生活起居。
李一豐便在天門山上清觀的‘雅筑小苑’住下。
與張嘉鈺的‘星竹別苑’為鄰。
因為張從仁沒空,李一豐剛剛上山又十分好奇。
與小鈺師姐相處的幾天里,只好天天纏著小鈺師姐。
問東問西。
好在小鈺師姐性子比較溫柔,有問必答,有求必應。
李一豐也從與張嘉鈺的口中得以了解龍虎山概況與門規。
十分寬松,修道修行修心即可。
————
三日轉眼便過。
上清廣場上,道祖騎牛像前,龍虎山數萬門人弟子齊聚。
掌教收徒大典如期舉行。
李一豐先給師父張從仁敬茶磕頭,口稱掌教師尊。
再和七位龍虎山外姓大天師、一位龍虎山上任掌教之女張嘉鈺、以及諸位觀禮嘉賓行禮。
‘義’字輩和‘盡’字輩的外姓天師嫡傳一撥撥地和小師叔/小師叔祖見禮。
最后‘禮’字輩的小道童們還要給他磕頭。
李一豐實在受不了最后這個,有的道童還比他年紀還大點,他強烈要求,儀式從簡,見禮即可。
縱是拜師儀式一再從簡,也從早上忙到日落。
倒也如張從仁所言,龍虎山上所有道士都待人以誠,‘尊老愛幼’,沒人與他為難。
李一豐更是收禮收到手軟,掌教師尊的收徒禮,七位師兄小鈺師姐的見面禮,觀禮嘉賓的贈禮,幾個盡字輩徒孫更是體貼地幫他把禮物送到雅筑小苑。
李一豐便讓幫忙的徒子徒孫從嘉賓贈禮中一人挑選一件,皆大歡喜。
至此,李一豐俗名棄之不用,改用龍虎山‘之’字輩名,是為李退之。
李退之沒有道號,想擁有道號,必須是獨立開峰收徒傳道的道士。
想要開峰,必須達到練氣士的上三境,第九境,金丹境修士。
小鈺師姐告訴他,神洲大陸練氣士境界共有十二層。
分別是,
下三境,汲氣境、練氣境、返虛境。
中三境,辟海境、觀海境、龍門境。
上三境,歸元境、金丹境、金丹境。
止三境,元嬰境、元神境、仙人境。
山上練氣士覺得下、中、上、止、名字太過俗氣,格調不夠。有好事之人便又雅稱其為脫凡出塵、撥云見日、天人長生,永恒不滅。
眼下李退之還不能修行,筋骨還未定形,強行修煉,會影響人身小周天自然發育,需要等到十二歲,筋骨初次定形,才能以靈藥輔助他開脈汲取天地靈氣。
汲氣境,顧名思義,便是汲取天地靈氣入體,至于怎么開脈,小鈺師姐不告訴他,只說等他滿十二歲才能教他,免得他小小年紀修煉,傷了機體而不自知。
李退之便滿懷期待,等著自己十二歲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