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經全集
- 毛佩琦 徐昌強主編 楊郁 黎荔譯解
- 3459字
- 2021-10-29 17:31:15
第一節 伏羲與“三易”
傳說上古時代,大約距今七八千年,我國現在甘肅省的天水一帶出現了一位圣人伏羲,古書上也作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等,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文明始祖,被尊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稘h書》記載:“成紀屬漢陽郡,漢陽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碧焖畾v來被稱為“羲皇故里”。傳說正月十六是伏羲誕辰,甘肅天水是伏羲故里,所以每年都據此舉辦伏羲文化節。
伏羲對中國文化的最大貢獻之一是創立了八卦,八卦能夠推演事物的變化,預測事物的發展。伏羲創立八卦有這樣的說法:在現在甘肅天水麥積區渭南鄉的西部有一座卦臺山,相傳即是伏羲畫八卦的地方。在伏羲生活的上古時代,人們對大自然可以說是知之甚少。下雨刮風、電閃雷鳴、森林大火、地震水災,人們既害怕又困惑。伏羲天生聰慧,善于思考,決心把這一切都搞清楚。于是他經常站在卦臺山上,仰觀日月星辰,俯察方位地形,精心研究飛禽走獸的腳印和花紋等。有一天,伏羲又來到了卦臺山上,冥思苦索長期所觀察的現象。突然,他聽到一聲怪吼,只見卦臺山對面的山洞里躍出一匹”龍馬”——這個動物龍頭馬身,身上有花紋?!褒堮R”一躍就躍到了卦臺山下渭水之中的一塊巨石上。這塊巨石形如太極,配合”龍馬”身上花紋,伏羲頓時靈機一動,很快畫出了八卦。那個躍出“龍馬”的山洞現在被稱為“龍馬洞”,渭水之中的那塊巨石被稱為“分心石”?,F在的卦臺山,還可以看到這些古跡,“龍馬洞”里還有石槽和石床的殘跡。
《系辭下》這樣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說明八卦的來源是“觀物取象”,這是中國傳統思維方式“類比思維”。當然,八卦取象不是簡單的類比思維,是辯證的復雜類比,其根本要素是“陰”、“陽”。伏羲創立八卦,按照易理的觀點,可以歸納為三種方法:一是“仰觀俯察”,二是“以類取象”,三是“比類編碼”。伏羲之所以畫八卦,就是希望能夠找出一個推動世間萬事萬物的根本動力。在伏羲看來,這個動力就是“無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無極”無形無蹤,難以描述,于是生出“太極”;“太極”一片混沌,就像“太極圖”——陰陽魚;“太極”生“兩儀”,即“陰”、“陽”;“兩儀”生出“四象”,即“老陰”、“少陽”、“少陰”、“老陽”;“四象”生出“八卦”,即坤(000)、艮山(001)、坎(010)、巽風(011)、震雷(100)、離火(101)、兌澤(110)、乾天(111)!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乾(111)、兌(110)、離(101)、震(100)、巽(011)、坎(010)、艮(001)、坤(000),這種三畫八卦的排列就是易學界最為著名的“先天八卦”!
傳說中的伏羲八卦,直到現在很多東西還不能很好地用實證的科學加以說明,所以有人認為伏羲是上一個文明的遺存。在17世紀中葉,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1646~1716年,德國哲學家、數學家,涉及的領域有法學、力學、光學、語言學等)創立“中國學院”,專門研究“八卦”,獲得八卦的“兩儀”(陰陽)、“四象”、“八卦”、“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的啟示,因而發明了“二進制”記數的方法并運用于當時最先進的計算機,“二進制”還被很廣泛地應用于生物及電子學中。八卦不僅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是一座關于宇宙預測法則的高級“信息庫”,其中許多奧妙之處,至今仍在探討之中。
伏羲創立出八卦之后,一直被廣泛運用;據說到了夏禹時代已經擴充為六十四卦,記載在《連山》一書中,艮卦(001·001)為第一卦。桓譚(前23~50年,字君山,沛國相即今安徽濉溪縣西北人,東漢哲學家、經學家)《新論正經》這樣說:“《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哆B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哆B山》藏于蘭臺,《歸藏》藏于太卜?!彼^八萬言的《連山》,就是《連山易》,古時候多只稱《連山》。《連山》的名字最早見于《周禮·春官宗伯·大卜》?!哆B山》的特點是:以四季六氣象征生老病死,以六甲值符象征吉兇悔吝,以三元九運象征時空轉換。跟《周易》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生克是不相同的。
《連山》的具體面貌,跟伏羲一樣神秘莫測,有人認為已經失傳,有人認為《連山》并沒有失傳,而世代都在《連山易》的弟子中秘傳。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具體情況不能盡知,也不便在此細說。到了夏商時期,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在《歸藏》一書中,以坤卦(000·000)為第一卦,這樣一直使用到商末。傳說商人的祖先為“契”,契的母親為有氏之女叫簡狄。簡狄曾與兩位伙伴去河里洗澡,看見玄鳥(燕子)落蛋,簡狄拾而吞之,懷孕而生兒子“契”——商人因此以玄鳥為圖騰。商人把《連山》卦修改為《歸藏》,第一卦是坤卦,象征“萬物莫不歸藏其中”——一切都來自母親簡狄,意思是人類及一切文化和文明都生于地且歸于地。
《連山》、《歸藏》和《周易》合稱“三易”。中國大陸現存有《周易》、《連山》的水卷,海外存有《連山易》27卷、《歸藏易》23卷。《歸藏》是三易之一,《周禮·春官》說:“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連山》、《歸藏》、《周易》是三種不同的占筮方法,可都是八個經卦和由八個經卦重疊出64重卦。《歸藏易》相傳黃帝所作,有四千三百言。宋代的家鉉翁(約1213~1297,號則堂,眉州即今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人)說:“歸藏之書作于黃帝。而六十甲子與先天六十四卦并行者,乃中天《歸藏易》也。”
清末光緒2 5年(1 8 9 9年)秋,當時在北京清朝廷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1845~1900)因瘧疾派人到宣武門外菜市口的達仁堂中藥店買回含有“龍骨”的一劑中藥。無意中王懿榮發現了“龍骨”刻劃著的符號。對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榮馬上認為這不是一般的刻痕,應該是古代文字,而不是籀(大篆),也不是篆(小篆)。為了獲得更多的“龍骨”,王懿榮派人趕到達仁堂以每片二兩銀子的高價買下刻有符號的全部“龍骨”。后來,古董商范維卿(王懿榮的山東同鄉)等人加入其中,共收集到了1500多片。研究發現,其中有《連山》86卷、《歸藏》92卷。在華的日本陰陽師南宮橘末以每片甲骨1兩黃金的價格選出《連山》27卷、《歸藏》23卷,購買且運到日本,而余下的《連山》、《歸藏》因為各種因素至今已經蕩然無存。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臺15號秦墓中出土《歸藏》,即王家臺秦簡《歸藏》,重啟了中國研究《歸藏》的熱潮。秦簡《歸藏》是《歸藏》中的第6卷中的第2冊第7篇《鄭母經》部分內容,這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珍貴資料,對《歸藏》的研究具有重大價值。
南宋的羅沁《路史發揮·論三易》中這樣說:“初坤、初乾、初離、初坎、初兌、初艮、初震、初巽,此歸藏之易也。”《歸藏》的卦圖與“先天八卦”的卦圖的排列順序相同,即按逆時針排列:“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震巽”的地方是一個“S”,也就是有些人說的“紐點”——有的人不明白“先天八卦”的“S”,誤以為“先天八卦”的順序為“乾兌離震坤艮坎巽”,這是應該注意的。
我們認為,《歸藏》中沒有乾、坤,坎、離,震、巽,艮、兌等八卦概念對立,而只有坤地、艮山、坎水、巽風、震雷、離火、兌澤、乾天所象征的物象?!跋忍彀素浴钡呢援嫹?,按照嚴格的二進制順序排列,即坤地(000)、艮山(001)、坎水(010)、巽風(001)、震雷(100)、離火(101)、兌澤(110)、乾天(111)。而《歸藏》的排列順序有的人認為是:乾位(天)、兌位(金)、離位(山)、震位(水)、巽位(火)、坎位(風)、艮位(木)、坤位(地),這跟我們排列的先天八卦正好相反。與《周易》相比,《歸藏》在對萬物取象上比《周易》更具體,《歸藏》按二進制的順序把八卦排列為一周,八卦象征萬物的一個生存周期。可對具體事物的取象上,《周易》乾為天、兌為澤、離為火、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艮為山、坤為地,比《歸藏》清楚得多。《周易》出現之后,《歸藏》的卦象似乎顯得很混亂,可能正是因此而失傳。
雖然《歸藏》對具體事物的取象不如《周易》,可重卦六十四卦的取象卻非常高明,比如“天氣”曰“歸”即乾天(111·111),“地氣”曰“藏”即坤地(000·000),意思是:《歸藏》起于“地”,而地源自“天”。又比如“藏”、“歸”相交為《周易》的否卦(000·111),“歸”相交“藏”則為《周易》的泰卦(111·000)?!安亍毕嘟挥凇吧健眲t為剝卦(000·001),“山”相交于“藏”則為謙卦(001·000)?!稓w藏》卦畫的取象具體而微,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