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經全集
- 毛佩琦 徐昌強主編 楊郁 黎荔譯解
- 9765字
- 2021-10-29 17:31:20
第一節 八卦圖形的演變和改進
《系辭傳》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系辭傳》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北宋邵雍(邵康節)說:乾、兌、離、震為陽,巽、坎、艮、坤為陰。乾、兌為太陽,離、震為少陰;巽、坎為少陽,艮、坤為太陰。
八卦是古人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對自然觀測分析的產物,是以物象來表達觀察結果的一種方法。先天八卦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風、雷,山、澤,水、火等八類物象分為四組,以說明陰陽對立統一的關系。正如《說卦傳》所說: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相射(帛書《易經》作“八卦相錯”;孔子在“十翼”解釋這句話的時候意思也是如此),八卦相錯。北宋邵雍說:“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居東南,震居東北,巽居西南,艮居西北,所謂先天之學也。”
先天八卦可以分為三個周期,第一周期:指先天八卦圖的最內圈,全部由三畫八卦的初爻組成。從坤卦(000·000)左行,到冬至一陽初生剝卦(000·001),起于北方;從乾卦(111·111)右行,到夏至一陰初生夬卦(111·110),起于南方。這一寒一暑,象征太陽在一年中的周期運動。第二周期:這個周期由三畫八卦的中爻組成。半圈陽爻象征白晝太陽從東方升起,經南天而到西方;半圈陰爻象征太陽落山后的黑夜,經北天而到東方。這一晝一夜,象征太陽運行一天的周期運動。第三周期:這個周期由三畫八卦的上爻組成。陰爻象征月亮運行的上半月,即朔;陽爻表示月亮運行的下半月,是為弦。坤地(000)、震雷(100)上爻都是陰爻,象征“望”(滿月);乾天(111)、巽風(011)上爻都是陽爻,象征“晦”(沒有月亮)。坎水(010)的上爻是陰爻,象征“新月”,兌澤(110)的上爻是陰爻象征“殘月”。
后天八卦出于《說卦傳》的這段話:“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于坎,成言乎艮。”北宋邵雍(邵康節)說:“乾統三男于西北,坤統三女于西南,乾坎艮震為陽,巽離坤兌為陰。”《說卦傳》說:“乾(111),天也,故稱乎父。坤(000),地也,故稱乎母。震(100)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011)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010)再索而得男,謂之中男;離(101)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001)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110)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按照《說卦傳》的意思,后天八卦的方位是這樣的:離(101)南坎(010)北,震(100)東兌(110)西;乾(111)西北,坤(000)西南,巽(011)東南,艮(001)東北。
先天八卦是按照宇宙的生成順序排列的,以最下一爻決定一卦的陰陽,坤(000)、艮(001)、坎(010)、巽(011)最下一爻是陰爻,所以是陰卦,乾(111)、兌(110)、離(101)、震(100)最下一爻為陽爻,所以是陽卦。后天八卦是坤(000)在西南角,統率兌澤(110,少女)、離火(101,中女)和巽風(011,長女)三個陰卦。
從《說卦傳》可以看出,從四時推移、萬物生長收藏得出規律,象征陰陽依存的關系。先天八卦是宋人發現的,而后天八卦是孔子以來就被視為正宗的,所以在很多研究中都是以后天八卦作為依據詮釋卦辭、爻辭的,這一點讀者要認真加以辨析。
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等都是易學研究的基本內容和核心成果,經過認真研究,我們重新對八卦進行了一些改動,這就是“四知堂八卦”。四知堂八卦是在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等基礎上重新設計的八卦圖形。
八卦圖都是用圓這種圖像來象征的,其實也可以使用正方形、三角形等來象征,甚至還可以使用球體、立方體等來象征。可能因為中國古人看到天圓地方,所以因此選擇了“圓”。從象征的角度來說,任何一種結構都能夠用一個圓來加以象征。也就是說,如果把整個宇宙作為完整的結構,那么一個圓就可以象征宇宙,宇宙的一切可以在圓里得到最充分的體現。以此類推,銀河系、太陽系、地球、國家、地區乃至家庭個人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使用一個圓來加以象征。正是基于這種認識,所謂“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中國古人對圓進行劃分的基本思路。
八卦的結構,不可能很少比如太極或兩儀,不可能很多比如超過64卦,于是古人選擇了三畫八卦。將三畫八卦排列在一個圓上,就出現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中天八卦等。無極難以象征,太極就是一個圓點,所謂“一畫開天地”,太極生兩儀——兩儀即陰陽——宇宙間一切事物所具有的性質(對立統一),兩儀生四象——老陰(00)、少陽(01)、少陰(10)、老陽(11)——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四象生八卦——由類象(陰陽、四象)生出具象“天、地,山、澤,水、火,風、雷”。四象、八卦等都可以用陰陽來表示。用“0”代表陰,用“1”代表陽,四象分別為老陰(00)、少陽(01)、少陰(10)、老陽(11),八卦分別為“天(111)、地(000),山(001)、澤(110),水(010)、火(101),風(011)、雷(100)”即乾天(111)、坤地(000),艮山(001)、兌澤(110),坎水(010)、離火(101),巽風(011)、震雷(100)。按照這種方法以此類推,可以16等分,32等分,64等分,128等分,256等分,512等分,乃至無窮。我們最感興趣的是兩儀、四象、八卦等是按照什么規律排列的。兩儀的排列規律是陰(0)陽(1),四象的排列規律是老陰(00)、少陽(01)、少陰(10)、老陽(11),八卦的排列規律是坤地(000)、艮山(001)、巽風(011)、震雷(100)、離火(101)、兌澤(110)、乾天(111)。
這種排列的規律在二進制那里得到了印證:如果把二進制轉化為十進制,則有:乾天(111)=1×22+1×21+1×20=4+2+1=7,即乾天(111)位于第八位。同樣的方法,坤地(000)位于第一位、艮山(001)位于第二為、坎水(010)第三位、巽風(011)位于第四位、震雷(100)位于第五位、離火(101)位于第六位、兌澤(110)位于第七位、乾天(111)位于第八位。這與歷史上的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位置正好相反。
一個空白的圓形,隨著“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思路,所劃分出來的圖像就具有了無限可分、各不相同的特點,就具備了陰陽的特征,就具備象征的價值,就出現了差異的現象,就產生了演算的可能。這個圓形的部分,即使到達2
n
次方,N等于無窮大,這個圓形還是可以再劃分下去;N等于無窮小,這個圖像
圓形還是可以再合并下去——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至大無外,至小無內”。圓形所象征的無窮無盡的現象,象征著無窮無盡的可能,象征著無窮無盡事物之間的對立和統一,人們通過卦象尋找這些東西,這就是預測。
八卦的基本結構,不可能很少比如太極或兩儀,不可能很多比如64卦,于是古人選擇了三畫八卦。將三畫八卦排列在一個圓上,就出現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等。先天八卦的方位是(從北到南):正北坤(000)、西北艮(001)、正西坎(010)、西南巽(011)、正南乾(111)、東南兌(110)、正東離(101)、東北震(100)。后天八卦的方位是(從北到南):正北坎(010)、西北乾(111)、正西兌(110)、西南坤(000、東南離(101)、東南巽(011)、正東震(100)、東北艮(001)。
要知道這兩種八卦圖的科學性、象征性是不是足夠,可以用標準圓的方法加以檢驗:在一個圓形上來看看這種八卦排列的圓心是不是正好一個與之相對應的標準圓的圓心上。如果這個八卦圖的圓心正好在標準圓的圓心上,那么這個八卦圖的象征性就是足夠的,否則就是不足夠的。這是數學上標準圓驗證法,基本的意思:在一個圓周上進行不小于6的等分,將這些等分依次編號1、2、3……把這些等分的序數加起來,作為標準圓的直徑。怎樣把這些等分排列起來,使這些等分東南西北4個方向的序數之和等于標準圓的半徑。檢驗的最佳的結果就是東南西北4個方向的序數之和等于標準圓的之半徑。越是接近標準圓的半徑,這種序數的排列越是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象征性。
我們按照二進制的規律,得出八卦的順序,即坤地一、艮山二、坎水三、巽風四、震雷五、離火六、兌澤七、乾天八,把這些序數加起來等于36。很多研究證明,這個數字是八卦之本,象征地球運轉的周期,所以我們假設這個標準圓的直徑為36。

標準圓
按照先天八卦的圖形,把八卦的序數代入標準圓:

先天八卦
對先天八卦的序數進行運算:由北到起:東:震雷(5)、離火(6)、兌澤(7)、乾天(8)等于26;南:兌澤(7)、乾天(8)、巽風(4)、坎水(3)等于22;西:巽風(4)、坎水(3)、艮山(2)、坤地(1)等于10;北:艮山(2)、坤地(1)、震雷(5)、離火(6)等于14。即東26、南22、西10、北14。把先天八卦圖形東南西北的序數之和代入標準圓,差距很大,即東多8,南多4,西差8,北差4,得出先天八卦的圓心在標準圓的西北角,與標準圓相差很遠,難以解開標準圓的奧妙。用這個模型去預測事物,自然是大都有差距,后人自己必須對其進行修改,這可能就是會產生其他八卦圖形的根本原因。
現在按照后天八卦的圖形把八卦東南西北的序數之和代入標準圓:

文王八卦
對后天八卦的序數進行運算:由北到起:東:艮山(2)、震雷(5)、巽風(4)、離火(6)等于17;南:巽風(4)、離火(6)、坤地(1)、兌澤(7)等于18;西:坤地(1)、兌澤(7)、乾天(8)、坎水(3)等于19;北:乾天(8)、坎水(3)、艮山(2)、震雷(5)等于18。即東17、南18、西19、北18。把后天八卦圖形東南西北的序數之和代入標準圓,與標準圓相同的是南18,北18,相差的有東差1,西多1,得出的后天八卦圓心在標準圓的東面。后天八卦的差距雖然進一步縮小,用這個模型來進行預測,自然是有的準確,有的不準確,難以滿足實用的要求,沒有最終解開八卦序數的奧妙。
只要想辦法讓八卦序數的排列與標準圓圓心相疊,就可能會出現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這個新的八卦圖,應該合乎三條原則:第一必須合乎易理的運動規律,其即合乎八卦的排列順序;第二,必須合乎八卦的序數順序;第三,必須與采用檢驗上面三種八卦圖形的方法。根據這三條原則,我們重新排列的八卦圖是:按照后天八卦的排列,把正北的坎水(2)調到東北,把東北的艮山(1)調到正北,如圖:

天人八卦
從圖上可以看出,這個圖形完全遵守了第二、第三條原則,而也合乎第一條原則:一是臨近相生——從東北開始依次為,坎水(010)陽水生震雷(100)陽木,巽風(011)陰木生離火(101)陰火,離火(101)陰火生坤地(000)陰土,坤地(000)陰土生兌澤(110)陰金,艮山(001)陽土生坎水(10)陽水——都是生我或我生的關系。二是對稱照應——南陰——(巽風(011)、離火(101)、坤地(000)、兌澤(110),北陽——(乾天(111)、艮山(001)、坎水(010)、震雷(100);西金——兌澤(110)、乾天(111)克東木(震雷(100)、巽風(011);上艮山(001)陽土下離火(10)陰火,坎水(010)西南坤地(000)陰土。三對角相關——坤地(000)陰土克坎水(010)陽水,兌澤(110)陰金克震雷(100)陽木,乾天(111)陽金克巽風(011)陰木,離火(101)陰火生艮山(001)陽土。這個從后天八卦圖改變而來的新的八卦圖,完全與標準圓重疊,其實用價值自然十分明顯——比如對八卦的詮釋,為羅盤制造提供新的依據等,我們給這個八卦取名“四知堂八卦”。先天八卦是體,后天八卦是用,四知堂八卦也是用,不過是在后天八卦的基礎上的改進而已。
在《易經》研究歷史上,卦象符號的排列平面圖像有八卦和六十四卦兩大類。八卦有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等;六十四卦有流行的卦序和二進制卦序等。在學習和研究《易經》的過程中,科學地理解八卦、六十四卦之間的有機聯系及與現行的羅盤之間的關系,成為了很多人很難理解難題。為了方便學習和研究《易經》,把平面圖像排列引入三維圖像排列,特設計本三維羅盤。按照先天八卦的自然順序即十進制的坤1、艮2、坎3、巽4、震5、離6、兌7、乾8轉化為二進制的坤000、艮001、坎010、巽011、震100、離101、兌110、乾111。設設陰爻為0,陽爻為1,設三畫八卦的初爻、二爻、三爻分別為X、Y、Z軸,即可用空間上的坐標點(X、Y、X)來表示八卦,即有坤卦的空間坐標點為000(A),艮卦的空間坐標為點001(B),坎卦的空坐標點為010(C),巽卦的空間坐標點為011(D),震卦的空間坐標點為100(E),離卦的空間坐標點為101(F),兌卦的空間點坐標點為110(G),乾卦的空間坐標點為111(H)。在這個空間直角坐標系中,八卦的位置恰好是空間直角坐標系中正方體的八個角,乾、坤,兌、艮,離、坎,震、巽的位置。
如圖

四知堂三維八卦
這個空間直角坐標系中正方體有八個角、六個正方形、24條線段(直線、斜線、對角線),八卦、六十四卦有序地分布在其上。按照“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觀點,這個立體八卦圖的三維空間可以這樣解釋:在沒有任何參照物的情況下,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大無小……即無極;在能夠確定一個基準點的情況下,即數軸上0點,即太極;從基準點0取一條直線X軸(初爻)把空間分為兩個區域,即兩儀(陰陽)所謂“一畫開天”;從基準點0點取一條直線垂直于X軸(初爻)即Y軸(二爻),即得出數軸的4個區域,即四象;從基準點0點取一條垂直于X軸(初爻)、Y軸(二爻)的直線,即Z軸(三爻),得出數軸的8個區域,即八卦。以坤地(000)為視點,坤地(000)在前在下,經過大對角線與乾天(111)為“天地定位”;艮山(001)在坤地(000)之左,經過大對角線與兌澤(110)為“山澤通氣”;坎水(010)在坤地(000)之右,經過大對角線與離火(101)為“火水相射”;巽風(011)在坤地(000)前,經過大對角線與震雷(100)為“雷風相薄”!以坤地(000)為視點,先天八卦三維空間有六個正方形:即在下的正方形ABDC由坤地(000)、艮山(001)、巽風(011)、坎水(010)四個點閉合而成;在上的正方形EFHG由震雷(100)、離火(101)、乾天(111)、兌澤(110)四個點閉合而成;左前的正方形ACGE由坤地(000)、坎水(010)、兌澤(110)、震雷(100)四個點閉合而成;右前的正方形ABFE由坤地(000)、艮山(001)、離火(101)、震雷(100)四個點閉合而成;左后的正方形CDHG由坎水(010)、巽風(011)、乾天(111)、離火(101)四個點閉合而成;右后的正方形BDHF由坎水(010)、巽風(011)、乾天(111)、離火(101)四個點閉合而成。
這個正方體之間有三種線段,即構成六個正方體的明線、通過小對角的虛線和穿越大對角的暗線。直線分別是:AB、AC、AE, BD、BF, CD、CG, DH, EF、EG, FH, GH,共12條;AD、AF、AG, BC、BE、BF, CE、CH, DF、DG, EH、FG,共12條;暗線分別是:AH、BG、CF、DE,共4條;一共28條線段。明線、斜線、暗線存在平行、穿越、左右行、上下行等特征,不同特征具有不同的象征意義,要注意辨別。
如果把“四知堂三維八卦”比作一座建筑,在下的正方形ABDC是房地,在上的正方形EFHG是房天;左前的正方形ACFH、右前的正方形ABFE、左后的正方形CDHG、右后的正方形BDHF則是房墻。28條線段——明線、虛線、暗線——構成了一座完整的建筑骨架,明線所構成的卦象與相鄰正方形共享,而斜線則為各個正方形獨有。
這座建筑骨架分別是:六大地梁即明線AB(剝卦000·001)、AC(比卦000·010,下略)、BD、CD,斜線AD、BC;六大天梁即明線EF、EG、FH、GH,斜線EH、FG。四大墻柱即AE、BF、CG、DH。8條斜梁即左前的正方形ACFH、右前的正方形ABFE、左后的正方形CDHG、右后的正方形BDHF的各有兩條小對角線。四大拉梁即4大對角線AH、BG、CF、DE。每一條線段的組合就是一個對稱卦象,加上八個三畫卦,即六十四卦。
這樣所化合出來的六十四卦,不是簡單的組合,而是有機的化合。僅舉坤地(000)為例:坤地(000)與坤地(000)化合為坤卦(000·000),坤地(000)明線與艮山(001)化合為剝卦(000·001),坤地(000)明線與坎水(010)化合為比卦(000·010),坤地(000)虛線與巽風(011)化合為觀卦(000·011),坤地(000)暗線與震雷(100化合為豫卦(000·100),坤地(000)虛線與離火(101)化合為晉卦(000·101),坤地(000)斜線與兌澤(110)化合為萃卦(000·110),坤地(000)直線與乾天(111)(010)化合為否pǐ卦(000·111)。這些順序是按照“二進制”所推演出來的六十四卦順序排列,井然有序,渾然天成。四大拉梁AH、BG、CF、DE通過太極的作用,把6個正方形、上下八卦、24條明線、虛線都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把天地人結合起來,構成一幅“天人合一”的生動畫面。
這種方式的化合可以產生很多象征意義,對于分析卦意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比如坤地(000)暗線AH與乾天(111)(010)化合為否pǐ卦(000·111),這條暗線從從低到高,希望“一步登天”,可山高水深,電閃雷鳴,路途遙遠,行程艱難,真是“比登天還難”,所以“否”——所以卦辭說:“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而由乾天(111)暗線HA與坤地(000)化合為泰卦(111·000),這條暗線從高到低,輕車熟路,喜從天降,自然“飄然而下”,所以卦辭說:“泰:小往大來,吉,亨。”仔細對照,所象征的意義自然不言而喻,而這種排列八卦方法的解釋功能歷歷在目,躍然紙上!“四知堂三維八卦”內容極為豐富,不僅可以形象地理解一元、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六爻、八卦、六十四卦等,還可以有效地論證八卦的順序、六十四卦的順序、八卦的制作、理解《易經》的卦象、爻象、卦辭、爻辭等。
從平面上看,先天八卦跟后天八卦、四知堂三維八卦的排列順序不一樣,似乎是不同的八卦,其實兩者有著源流的密切關系。在“四知堂三維八卦”中,乾天(111)坤地(000)在大對角線上,所以自然能夠很好地給八卦定位,所謂“天地定位”。同樣的道理,其他六卦分為三對,完全可以確定三維空間的東西南北。可見先天八卦的定位功能很精確。但先天八卦象征的是空間關系,并且是以陰(0)陽(1)對立統的觀念作為基本邏輯順序的,所以深入理解很難,普及難度很大。在周文王看來,作為一個農牧業為主的社會,對氣候的要求很高,對四季的掌握重要,于是周文王打破了先天八卦的順序,按照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邏輯順序,從平面重新排列八卦,于是出現了震雷(100)正東、巽風(011)東南、離火(101)正南方坤地(000)西南、兌澤(110)正西、乾天(111)西北、坎水(010)正北、艮山(001)東北的后天八卦方位。震雷(100)正東、巽風(011)東南五行為木,象征春天萬物生機勃發;離火(101)南方五行為火,象征夏天氣溫升高,氣候炎熱;坤地(000)西南五行為土,象征夏秋之交田土的作用;兌澤(110)正西、乾天(111)西北,五行為金,象征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坎水(010)正北五行為水,象征冬天的寒冷,艮山(001)東北,五行為土,象征萬物停止。
總的來說,文王的八卦基本上反映了農耕民族的基本特點。從“四知堂三維八卦”的角度看,后天八卦的方位確定可能只是無意識地采用了先天八卦之中“離南坎北”的大對角,并非刻意要采用這個大對角來確定方位。后天八卦從震雷(100)東方開始,到坎水(010)北方結束就是最好的證明。假設震雷(100)E是東方,按照南上北下的中國古人時空習慣,在“四知堂三維八卦”中,右前就是南方離火(101)F(其大獨角線是暗線坎水(010)C,而南方的小對角線即西方兌澤(110)G,兌澤(110)G往下即北方的坎水(010)C。在后天八卦的東南西北四正方位中,“四知堂三維八卦”中上面的正方形就占有三個。從“四知堂三維八卦”看,后天八卦的四大方位只涉及到EFHG和CDHG兩個正方形,只能象征平面的情況。并且,從平面看,按照南在上、北在下的中國古人時空習慣,上面是南,下面自然是北,因而不可能是暗線CF的C坎水(010)。看來天八卦還有改進的空間,因而歷史上除了出現“后天八卦”之外,還出現了很多八卦比如“中天八卦”等等。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認為后天八卦存在下面這些問題,主要是:一,先天八卦大對角線之間強調“陰陽相對”,所以有“乾南坤北”等排列,而后天八卦強調“五行”“生克制化”,周而復始。后天八卦的大對角線的生克制化關系是正東震雷(100)和東南巽風(011)五行為木,正西兌澤(110)和西北乾天(111)五行為金,兩個大對角形成方“生克制化”關系;正南離火(101)五行為火,正北坎水(010)五行為水,大對角形成“生克制化”關系;而西南坤地(000),東北艮山(001),五行同屬于土,這種關系歷史上被成為“兄弟”,謂之“比和”,缺乏“五行”顯著的“生克制化”關系。二,豐收之后進入冬季,萬物收藏,并非一定必須經過坎水(010)的勞煩,而應該是停止勞作,休息放松,有如艮山(001)之“止”之“靜”。三,按照古今中國的地理環境而看,北方多山,東北多水——水的各種形態很充分,江河、海洋、冰雪等,是人們的常識;北方所缺的就是水,古今都是如此,所以坎水(010)象征性變有所不足。四,從與先天八卦各卦的流動關系看,先天八卦各卦首尾相連的關系在后天八卦中變成了兩個沒有關聯的兩個閉合關系,即先天八卦東北的震雷(100)在后天八卦調整為正東,天八卦正東的離火(101)在后天八卦調整為正南,先天八卦正南的乾天(111)在后天八卦調整為西北艮山(001),而先天八卦西北的艮山(001))在后天八卦調整為東北,即震雷(100)、離火(101)、乾天(111)、艮山(001)周而復始,構成一種閉合的關系。按照同樣的方法,先天八卦其余各卦形成另一個閉合關系,即坎水(010)、坤地(000)、巽風(011)、兌澤(110)。先天八卦中一個完全閉合的關系,在后天八卦中變成了兩個獨立的閉合關系,違背了易理“周流變通”的基本思想。五,在后天八卦中,除了南北大對角線之外,其他的不是大對角線,有生搬硬套先天八卦之嫌。
根據這些理由,我們把后天八卦的正北坎水(010)跟東北艮山(001)稍微調換一下位置,就可以滿足以上需要。調整的結果是:震雷(100)在正東、巽風(011)在東南,五行為木,象征春天萬物生機勃發;離火(101)南方,五行為火,象征夏天氣溫升高,氣候炎熱;坤地(000)西南,五行為土,象征夏秋之交田土的作用;兌澤(110)在正西、乾天(111)在西北,五行為金,象征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艮山(001)在正北,五行為土,象征冬季到了,萬物凋零,出門見山,滿地黃土,只好“貓冬”——休養生息,積蓄力量;坎水(010)在東北,象征冬春之交,大雪漫天,春之將至,開始勞做,為來年春天做好準備。
通過這樣調整,與先天八卦比較,先天八卦東北的震雷(100)在“四知堂三維八卦”調整為正東,先天八卦正東的離火(101)在“四知堂三維八卦”調整為正南,先天八卦正南的乾天(111)在后“四知堂三維八卦”調整為西北艮山(001),先天八卦西北艮山(001)在“四知堂三維八卦”調整正北,先天八卦正北坤地(000)在“四知堂三維八卦”調整為西南,先天八卦西南巽風(011),在“四知堂三維八卦”調整東南,先天八卦東南兌澤(110)在“四知堂三維八卦”調整為正西,先天八卦正西坎水(010)在“四知堂三維八卦”調整為東北,即震雷(100)、離火(101)、乾天(111)、艮山(001)、坤地(000)、巽風(011)、兌澤(110)、坎水(010)的閉合關系。
先天八卦中一個完全閉合的關系,在“四知堂三維八卦”中也是一個完全的閉合關系,完全合乎易理“周流變通”的基本思想。從數學原理上看,把一種具有閉合關系的元素調整為一種新的閉合關系:如果這種新的組合仍然是閉合關系,那么這種調整就是科學而有效的;如果這種新的組合沒有閉合關系,那么這種組合是不科學而無效的——如果新的組合是兩組、三組等閉合關系,證明這種組合有缺陷。用這個原理衡量后天八卦和“四知堂三維八卦”,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對后天八卦進行微調勢所必然,“四知堂三維八卦”的發現、發明,順理成章!
通過這樣調整,在“四知堂三維八卦”中,艮山(001)正好在離火(101)的正下面克服了平面與立體混亂的情況;同時東南西北四大方位涉及到EFHG、CDHG、ABDC三個正方形,汲取了立方體的智慧。這樣重新微調,完全滿足了五行“生克制化”的關系:南方離火(101)五行為火,北方艮山(001)五行為土,離火(101)陰火生艮山(001)陽土;西南坤地(000)陰土克東北坎水(010)。這樣這樣重新微調,完全能夠滿足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的邏輯要求。這樣重新微調,完全合乎中國的地理環境。這樣重新微調,完全避免了生搬硬套先天八卦之嫌。按照繼承和發展的思路,我們對后天八卦的離火(101)、坎水(010)“定天地”的原則進行稍微的調整,以便更有效地把八卦理論推廣到實踐中去,即后天八卦的坎水(010)跟艮山(001)交換一下位置,離火(101)象征南方,艮山(011)象征北方。以此類推,就可以得出一個新的八卦圖,即“四知堂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