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節 重卦順序和基本形象

幾千年來,六十四卦順序,林林總總,很多人殫精竭慮,找出很多理由,企圖發現一種新的方法!流傳最為廣泛、影響最為廣大的莫過于孔子的《序卦傳》。

下面是《序卦傳》全文:有天(111·111)地(000·000),然后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zhūn(100·010);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010·001);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111·010);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011·11)。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010·000);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000·010);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也,故受之以小畜(111·011)。物畜然后有禮,故受之以履(110·111)。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111·000);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pǐ(000·111)。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101·111)。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111·101)。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001·000)。有大而能謙(001·000),必豫,故受之以豫(000·100)。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100·110)。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gǔ(011·001);蠱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臨(110·000);臨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觀,故受之以觀(000·011)??捎^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shì嗑hè(100·101);嗑hè者合也。物不可以茍合而已,故受之以賁bì(101·001);賁bì者飾也。致飾然后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000·001);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100·00)。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100·111)。有無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111·001)。物畜然后可養,故受之以頤yí(100·001);頤yí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011·110)。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010·010);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101·101);離者麗也。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儀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011·100);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dùn(001·111);遁dùn者退也。物不可終遁dùn,故受之以大壯(111·100)。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000·101);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101 000);夷者傷也。傷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101·011)。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kuí(110·101);睽kuí者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jiǎn(001·010);蹇jiǎn者難也。物不可終難,故受之以解(010·100);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110·001);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100·011)。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guài(111·110);夬guài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011·111);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000·110);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011·000)。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010·110)。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011·010)。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101110)。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011·101)。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100·100);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001·001);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001·011);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110·100)。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101·100);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001·101)。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xùn(011·011);巽xùn者入也。入而后說yuè之,故受之以兌duì(110·110);兌duì者說也。說yuè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渙(010·011);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110·010)。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110·011)。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001·100)。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既濟(101·010)。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010·101),終焉。

在《序卦傳》中,孔子給前人或自己的排卦順序找到了很多理由,有的理由看起來理由還是比較充足的,有的不過馬馬虎虎而已,而有的卻難盡人意,所以爭論不休。傳說現在通行的六畫卦六十四卦順序是是周文王排列的,孔子不過是替圣人尋找理由而已,具體情況如下:1.乾卦、2.坤卦、3.屯卦、4.蒙卦、5.需卦、6訟卦、7師卦、8.比卦、9.小畜、10.履卦、11.泰卦、12.否卦、13.同人、14.大有、15謙卦、16豫卦、17.隨卦、18.蠱卦、19.臨卦、20.觀卦、21.噬shì嗑hè、22.賁bì卦、23.剝卦、24.復卦、25.無妄、26.大畜、27.頤卦、28.大過、29.坎卦、30.離卦、31.咸卦、32.恒卦、33.遁卦、34.大壯、35.晉卦、36.明夷、37.家人、38.睽kuí卦、39.蹇卦、40.解卦、41.損卦、42.益卦、43.夬卦、44.姤卦、45.萃卦、46.升卦、47.困卦、48.井卦、49.革卦、50.鼎卦、51.震卦、52.艮卦、53.漸卦、54.歸妹、55.豐卦、56.旅卦、57.巽卦、58.兌卦、59.渙卦、60.節卦、61.中孚、62.小過、63.既濟、64.未濟。

我們不去對孔子的理由進行評價,因為中國歷史對六十四卦的卦序向來都是百花齊放啊。長沙馬王堆第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本《易經》的六十四卦與周文王排列六十四卦順序有很多不同。帛書《易經》的卦名有31個與通行本《周易》相同,有33個不同。不同的卦名,可能有特殊的含義,也可能是傳抄的錯誤。

京房對六十四卦進行過排序,為八宮六十四卦次序:

乾宮(111):乾卦(111·111)、姤卦(011·111)、遁卦(001·111)、否pǐ卦(000·111)、觀卦(000·011)、剝卦(000·001)、晉卦(000·101)、大有(111·101);

震宮(100):震卦(100·100)、豫卦(000·100)、解卦(010·100)、恒卦(011·100)、升卦(011·000)、井卦(011·010)、大過(011·110)、隨卦(100·110);坎宮(010):

坎卦(010·010)、節卦(110·010)、屯zhūn卦(100·010)、既濟(101·010)、革卦(101·110)、豐卦(101·100)、明夷(101·000)、師卦(010·000);

艮宮:艮卦(001·001)、賁bì卦(101·001)、大畜(111·001)、損卦(110·001)、睽kuí卦(110·101)、履卦(110·111)、中孚(110·011)、漸卦(001·011);

坤宮:坤卦(000·000)、復卦(100·00)、臨卦(110·000)、泰卦(111·000)、大壯(111·100)、夬卦(111·110)、需卦(111·010)、比卦(000·010);

巽宮:巽卦(011·011)、小畜(111·011)、家人(101·011)、益卦(100·011)、無妄(100·111)、噬shì嗑hè(100·101)、頤卦(100·001)、蠱卦(011·001);

離宮:離卦(101·101)、旅卦(001·101)、鼎卦(011·101)、未濟(010·101)、蒙卦(010·001)、渙卦(010·011)、訟卦(011·111)、同人(101·111);

兌宮:兌卦(110·110)、困卦(010·110)、萃卦(000·110)、咸卦(001·110)、蹇卦(001·010)、謙卦(001·000)、小過(001·100)、歸妹(110·100)。

京房將六十四卦分為八宮,每宮八個卦,八純卦各統領七卦,如乾宮(111)以乾卦(111·111)統領其后的姤卦(011·111)、遁卦(001·111)、否pǐ卦(000·111)、觀卦(000·011)、剝卦(000·001)、晉卦(000·101)、大有(111·101);每宮八個卦都各有其固定的位置,分別稱為上世(八純卦)、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游魂、歸魂。

《京氏易傳》說:“易有四世,一世二世為地易,三世四世為人易,五世八純為天易,游魂、歸魂為鬼易。”京房不僅把天、地、人納入了六十四卦中,并將各卦的六爻從下至上命名為:初爻是元士,二爻是大夫,三爻是三公,四爻是諸侯,五爻是天子,六爻是宗廟。八宮卦按乾(111)、震(100)、坎(010)、艮(001)、坤(000)、巽(011)、離(101)、兌(110)的順序排列,這樣排列次序與帛書《易經》屬于同一體系:前四卦是“精英政治”的陽卦——乾為父,震長男、坎中男、艮少男;后四卦是陰卦——坤為母,巽長女、離中女、兌少女。這與《說卦傳》“乾坤為父母,統帥三男三女”相一致。

京房八宮六十四卦的排列始于乾卦(111·111),終于歸妹(110·100),卦象的變化過程就是陰陽消長的過程。從首卦往右看,乾卦(111·111)六陽,陽氣極盛;姤卦(011·111)是一陰始生而浸陽,遁卦(001·111)是二陰生而浸陽,否卦(000·111)是三陰生而浸陽,觀卦(000·011)是四陰生而浸陽,剝卦(000·001)是五陰生而剝陽,至此陽氣幾乎被剝盡。晉卦(000·101)又復回一陽,表示陽氣不可被剝盡,居外卦四位,稱之“游魂”;大有(111·101)則陽回歸本位,即下卦為乾卦(111·111),是謂“歸魂”。

在京房那個時代,能夠按照自己的思考而“自圓其說”,實在是難能可貴。可只要仔細研究就可以發現,京房的陰陽消長完全看一卦之中陰陽爻的多少,而不是按照數理邏輯順序。這從他的八宮卦的排列——乾(111)、震(100)、坎(010)、艮(001)、坤(000)、巽(011)、離(101)、兌(110)——不難發現這一點。乾(111)三個陽爻,所位列在前,而震(100)一個陽爻在初爻,因而位列其次,而坎(010)一個陽爻在中位,因而位列又其次……從我們按照二進制的排列來看,坤地(000)在一,艮山(001)在二,坎水(010)在三,巽風(011)在四,震雷(100)在五,離火(101)在六,兌澤(110)在七,而乾天(111)在八。要么從大到小,要么從小到大,因此京房八宮卦的排列用“雜亂無章”來說也不為過。京房屬于一代易學大師而死于非命,豈非只得易理之部分而未得其全部有關?

北周·衛元嵩《元包經》所載六十四卦次序,也稱《衛氏歸藏卦序》——《包元經》六十四卦次序:

太陰(00):坤卦(000·000)、復卦(100·00)、臨卦(110·000)、泰卦(111·000)、大壯(111·100)、夬卦(111·110)、需卦(111·010)、比卦(000·010);

太陽(11):乾卦(111·111)、姤卦(011·111)、遁卦(001·111)、否卦(000·111)、觀卦(000·011)、剝卦(000·001)、晉卦(000·101)、大有(111·101);少陰(10):

兌卦(110·110)、困卦(010·110)、萃卦(000·110)、咸卦(001·110)、蹇卦(001·010)、謙卦(001·000)、小過(001·100)、歸妹(110·100);

少陽(01):艮卦(001·001)、賁bì卦(101·001)、大畜(111·001)、損卦(110·001)、睽kuí卦(110·101)、履卦(110·111)、中孚(110·011)、漸卦(001·011);

仲陰:離卦(101·101)、旅卦(001·101)、鼎卦(011·101)、未濟(010·101)、蒙卦(010·001)、渙卦(010·011)、訟卦(010·111)、同人(101·111);

仲陽:坎卦(010·010)、節卦(110·010)、屯卦(100·010)、既濟(101·010)、革卦(101·110)、豐卦(101·100)、明夷(010·000)、師卦(010·000);

孟陰:巽卦(011·011)、小畜(111·011)、家人(101·011)、益卦(100·011)、無妄(100·111)、噬shì嗑hè(100·101)、頤卦(100·001)、蠱卦(011·001);

孟陽:震卦(100·100)、豫卦(000·100)、解卦(010·100)、恒卦(011·100)、升卦(011·000)、井卦(011·010)、大過(011·110)、隨卦(100·110)。

《元包經》八經卦次序是:坤(000)一、乾(111)二、兌(110)三、艮(001)四、離(101)五、坎(010)六、巽(011)七、震(100)八,以坤(000)為首卦,先陰后陽,陰陽相雜,兩兩對立,體現了《歸藏易》的思想。此卦序“八宮”按照“太陰、太陽、少陰、少陽、仲陰、仲陽、孟陰、孟陽”順序排列?!对洝分诪樘帲铱?,坤卦(000·000)是六陰,表明陰氣正盛;下卦是復卦(100·00),一陽始生于下而浸陰;第三卦是臨卦(110·000),二陽生于下;第四卦是泰卦(111·000),三陽生于下,陰陽均等;第五卦大壯(111·100),四陽生于下;第六卦夬卦(111·110),五陽生于下,此時陰將要被剝盡;第七卦需卦(111·010)則一陰回復上卦五位,象征陰氣不盡;至第八卦比卦(000·010),陰回歸于下卦而成坤卦,象征陰氣不盡?!对洝匪憩F的是六十四卦陽息陰消的過程,與陽氣不斷上升,陰氣不斷下降的思路是一致的??申帤鈴暮味鴣?,在《元包經》中是不清楚的,跟京房一樣,所以沒有真正解決六十四卦的次序問題。

六十四卦順序,至少在宋朝的時候已經解決了——宋代易學別具一格,陳摶以研究河圖、洛書為先聲,繪制了《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圓方圖》,到邵雍創立先天象數學。這張圖的名字看上去很長,可每個字都有實際意義:伏羲是易學本源,先天區別于后天,六十四卦表示數量,次序聲明發現,方圓以象天地。

六十四卦的排列方法還有一些,我們最近還發現有人宣布又有了新的六十四卦排列的順序,這里就不再介紹了。

六十四卦的次序一直困惑著易學界。在眾多次序中,到底那一個是最原始的卦序?我們認為,可能根本就沒有原始的卦序,也沒有一個固定的卦序模式。卦序的排列,根據一個人對《易經》的理解不同,一個人的思想理念不一樣,甚至根據政治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排列。有人認為,六畫卦六十四卦次序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和一成不變的規則;六十四卦就像是六十四塊積木,可以搬來搬去,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愿望演繹出各種圖案。至于能演繹出多少個卦序,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試一下。

這種說法是不恰當的。我們認為,在眾多的卦序中,《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次序方圓圖》,比較合乎實際情況,這不但從邏輯上推導出了六十四卦的衍生過程,而且還揭示了“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對于認識古人的思想理念和解讀符號、圖象有著重要的作用。按照推導兩儀、四象、三畫八卦的方法,我們對六畫卦的六十四卦進行了推導,與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次序方圓圖》完全一樣。我們采用萊布尼茲“二進制”的方法對六畫卦六十四卦進行演算,也完全與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次序方圓圖》一致。

據此,我們按照下卦為本、為基礎、為穩定因素、為變化的依據,上卦為用、為輔助、為運動因素、為變化的條件,根據萬事萬物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小到大、物極必反的發展規律,現在把結果列在下面:

第一,坤地系統,母親主事:坤卦(000·000)、剝卦(000·001)、比卦(000·010)、觀卦(000·011)、豫卦(000·100)、晉卦(000·101)、萃卦(000·110)、否pǐ卦(000·111);

第二,艮山系統,少男主事:謙卦(001·000)、艮卦(001·001)、蹇卦(001·010)、漸卦(001·011)、小過(001·100)、旅卦(001·101)、咸卦(001·110)、遁卦(001·111);

第三,坎水系統,中男主事:師卦(010·000)、蒙卦(010·001)、坎卦(010·010)、渙卦(010·011)、解卦(010·100)、未濟(010·101)、困卦(010·110)、訟卦(010·111);

第四,巽風系統,長女主事:升卦(011·000)、蠱卦(011·001)、井卦(011·010)、巽卦(011·011)、恒卦(011·100)、鼎卦(011·101)、大過(011·110)、姤卦(011·111);

第五,震雷系統,長男主事:復卦(100·00)、頤卦(100·001)、屯卦(100·010)、益卦(100·011)、震卦(100·100)、噬shì嗑hè(100·101)、隨卦(100·110)、無妄(100·111);

第六,離火系統,中女主事:明夷(101·000)、賁bì卦(101·001)、既濟(101·010)、家人(101·011)、豐卦(101·100)、離卦(101·101)、革卦(101·110)、同人(101·111);

第七,兌澤系統,少女主事:臨卦(110·000)、損卦(110·001)、節卦(110·010)、中孚fú(110·011)、歸妹(110·100)、睽kuí卦(110·101)、兌卦(110·110)、履卦(110·111);

第八,乾天系統,父親主事:泰卦(111·000)、大畜(111·001)、需卦(111·010)、小畜(111·011)、大壯(111·100)、大有(111·101)、夬卦(111·110)、乾卦(111·111)。

按照易學傳統,我們也可以把這種重卦的順序以此取名“坤宮八卦”、“艮宮八卦”、“坎宮八卦”、“巽宮八卦”、“震宮八卦”、“離宮八卦”、“兌宮八卦”、“乾宮八卦”。每個宮所包括的卦象,以下卦確定五行屬性,而以每卦的上、下卦確定在本卦中五行之間生克制化關系,比如“坤宮八卦”,下卦坤地(000)五行土為土,所以“坤宮八卦”都屬于“土卦”,上下卦之間的關系。不同的五行,確定兩者的關系,比如坤卦(000·000)被稱為“同我者為兄弟”。這些內容在“15輪八卦”中有很詳細的介紹。

我們姑且把這種排卦的結果稱為《伏羲易卦》,并據此把六十四卦分為兩個部分,即“陰卦系統”和“陽卦系統”;兩個系統分為各有八章,即“陰卦系統”包括坤地(000)系列、艮山(001)系列、坎水(010)系列、巺風(011)系列,“陽卦系統”包括震雷(100)系列、離火(101)系列、兌澤(110)系列、乾天(111)系列?!瓣庁韵到y”的下卦“初位”都是陰爻,坤地(000)系列三個陰爻、艮山(001)系列兩個陰爻、坎水(010)系列兩個陰爻、巺風(011)系列一個陰爻;“陽卦系統”的下卦“初位”都是陽爻,震雷(100)系列一個陽爻,離火(101)系列兩個陽爻、兌澤(110)系列兩個陽爻、乾天(111)系列三個陽爻。

每一系統象征一個時代,每一系列象征一個時期,每一卦象征一個階段,每一爻象征這個階段的一種變化。每一卦分為上下卦,上卦的特點是動,表現為變化性,下卦的特點是靜,表現為穩定性。在一個系列中,下卦就像值周,上卦就像值日。每周是八天,所以值周的責任是八天,而值日只有一天,責任也就是一天。按照這個規定,在確定值周之后,三畫八卦輪流值日,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小一些的系列。而值周和值日配合,又構成了更小的系列,這就是每一卦。正因為這種變化性和穩定性的結合,最終奠定了《易經》的預測性特征和哲理性特征。前一卦跟后一卦相比,最基本的特征是:本卦中的“上卦”中有一個陽爻在前進,而另一個陰爻在后退。這個前進的陽爻,按照二進制的規律和陰陽轉換的關系,穩步地由外到內(方向),從少到多(數量關系)、由靜陰到動陽(陰陽關系);同時有一個陰爻也在按照陽爻運行的相反方法后退,也同樣按照陰爻按照二進制的規律和陰陽轉換的關系,參與演化。

一個六畫八卦有六爻,這就是在《易經》經??吹匠?、二、三、四、五、上。每一爻都有陰陽,即“六”、“九”,都象征著時間、空間等。六爻的這些配搭,構成了卦與卦在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易經》的預測符號系統的順序是數——“二進制”,“象”是陰陽符號及其所構建的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而“理”就是陰陽對立、六爻互動、六十四卦周而復始,與此對應的就是“陰陽對立解說模式”、“六爻互動解說模式”和“六十四卦循環解說模式”!

《易經》的文字解說模式影響極為深遠,在“陰陽對立解說模式”中,陰陽之間的轉化,除了時、空的變化,還承擔了其他重要的意義。第一、這種變易是一個不斷產生和重生著的進程——生生之謂“易”。第二、“陰陽對立解說模式告訴我們,生命沒有終點,變化不會結束,因而卦象不可能出現一個真正完美的結局,這就是卦無好壞的基本出發點。在《易經》中,陰和陽不過是一個更大的整體(太極)的兩部分,陰陽之間的轉化不過是一種內部變化,這種變化是陰和陽兩種力量互動而產生的結果。按照《易經》的觀點,變化是一個互相連結著的進程,每一次變化都是一次情境變化的結果,同時也引導著接下來的一系列新變化。因此,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具有相似性、相關性、相同性、相通性。

陰陽對立統一解說模式、六爻質量互變解說模式、六十四卦解說模式,旨在說明,每一爻的變化不僅能夠化出一個新卦,更能夠化出一個新的生命循環。同樣的道理,人類不僅能夠描述狀態的變化,還能夠或直接或間接地闡述這些變化的根本原因和基本動力。也就是說,人類不僅能夠生產新的解說文字,還能生產使這些解說文字可能被接受的狀態,因為人類深諳在這些闡述的本體論及價值判斷里。因此《易經》文字解說模式只能在一個整體的、不斷變化的宇宙模型中才能發生,而《易經》幫助人類建立和加固了這種中國傳統中的宇宙模型。

《易經》為人類提供了一個動態的、開放的解說模式,即使經受了幾千年的滄海巨變,由于本身的動態性和開放性,《易經》預測符號系統和《易經》文字解說模式,不僅不會被時間所消耗,而只會更加生生不息,發揚光大。數千年的歷史已經證明,未來的實踐必將繼續證明。我們對此研究不是種終結,而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凤县| 凤凰县| 会理县| 武乡县| 海原县| 镇坪县| 镇宁| 牙克石市| 潍坊市| 通化县| 五家渠市| 曲阳县| 平罗县| 淮南市| 信阳市| 康保县| 商水县| 资源县| 邯郸县| 新野县| 淳化县| 铜梁县| 汪清县| 蓬安县| 南召县| 东莞市| 汽车| 涪陵区| 横峰县| 策勒县| 侯马市| 北海市| 沁源县| 抚远县| 体育| 兰考县| 岑巩县| 南岸区| 沅陵县| 天柱县| 达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