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文姜,正在轉型
- 春秋齊國風云
- 千里草人
- 1960字
- 2021-10-01 13:31:01
自即位以來短短幾年間,齊襄公做了什么?殺魯侯,殺鄭侯,誅鄭國上卿,立鄭侯,滅紀國,聯四國,抗王命,伐衛國,立衛君!
所有的一切,在常人看來都是極端困難之事,齊襄公竟然在短短十余年時間里,一一得以實現,這是什么?
這不就是霸業么?
至少齊襄公是這樣認為的。
那自己如此豐功偉績,難道就不該有點特殊的待遇嗎?
那作為已經是高高在上的齊國國君,還需要什么特殊待遇才能滿足自己呢?
“寡人什么也不需要了,只需要最親愛的妹妹,文姜。”這是齊襄公的心里話。
此時的齊襄公,已不想再把這個心思閃爍于內心了。他再也不顧一切非議,要將對文姜的感情公諸于世!
是的,在文姜出嫁之前,齊襄公與文姜僅僅是親密的兄妹關系,僅此而已。
在文姜跟著魯桓公來到齊國時,齊襄公與文姜也許開始了茍且之事,但那應該是魯國人這樣認為的。
哪怕是真的,也應是絕對的地下之事。
但當齊襄公取得那么多光照齊國歷史的武功時,他便不再把對文姜的感情藏在內心了。
對了,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文姜,此時在干什么呢?
夫君魯桓公暴斃于齊國后,文姜沒能回國。她不敢回國,而且齊襄公也不會讓她回國。
齊襄公寧可犧牲一些自己與文姜的名聲,也要將文姜留在齊國!
既是為了保護好自己這位最親的妹妹,更是為了自己的私心!
文姜不敢回國,卻是考慮到了自己兒子。
因為,當時文姜之子魯莊公雖然繼位為魯侯,但他畢竟才12歲。魯國國政,是由魯國的卿大夫們掌握的!
文姜此時貿然回國,分分鐘都有可能死于非命,還極有可能會搭上兒子魯莊公的性命。
文姜之所以會叫文姜,是因為她有著一般女人所沒有的見識。文這個字,已經能夠概括文姜的才學非同一般。
但現在,已經十多年過去了,魯莊公已經是年輕氣盛的二十多歲青年了,國內政權已經穩固。
文姜知道,自己必須回去了。
無論寫史的人怎么記錄自己,但文姜一直堅守這些理念:
夫君魯侯的死,自己負有重大責任,勿需為自己過多辯解。
但自己僅僅是一枚棋子!自己不小心成了棋子,但絕不允許你齊侯再次把自己當作棋子來用!
自己已經是魯國人了,是魯侯之母,魯國夫人。那自己必須要為魯國做些什么,既彌補自己的曾經的過錯,更是為了魯國的江山社稷和百姓!
自己曾經犯過錯,但不可能一錯再錯。你哥哥齊侯確實是關愛自己的,但就停留在兄妹之情吧。齊侯,你且行且珍惜,別打什么其他的主意了。
于是,這些年,文姜把自己的才華,從學詩作畫撫琴轉向了學習治國理政上。用現代的話講,文姜既攻讀國際關系學,又攻讀管理學。
誰也未曾注意,美女文姜,正轉型為一位女政治家!
隨著在齊國這段歲月里的反思,文姜已經明白了,魯國才是自己的家。現在,文姜要回魯國了。
齊襄公雖然萬分舍不得,但他的挽留再也不起作用了,文姜心意已決。
只是,當她的車隊到達齊魯邊境時,她再次感到了落寞:魯國人根本不待見她!
在魯國人的眼里,她已經背叛了魯國。
文姜幽幽嘆了一口氣,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吶。
但她也不再想要回到齊國,因為齊國她已經沒有了親愛的父親。與曾經心愛的哥哥那點事,到頭來終歸是沖動一場。
文姜就在齊魯邊境停下了,她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向魯國人證明自己是愛魯國的,是愛兒子的。
文姜為自己規劃了今后的人生:為齊魯之間的友好而努力,為魯國的安定和長足發展而努力。
齊襄公多次來邊境勸她回去,雖然史料記載著齊襄公是經常到邊境來找文姜幽會的,而且史料也言之鑿鑿。
但要知道,當時的許多史料基礎,都是來自魯國人寫的《春秋》,魯國人對文姜會客氣么?
其實,如果文姜繼續想要與齊襄公保持不良關系,她根本沒必要長期滯留于齊魯邊境,而給長舌頭的一些人留下什么話柄!
再說一句,那就是如果她真的沒有改過,那后來她是不可能被魯國人所接納的。
當她后來回到魯國后,她就成了魯莊公最得力的幫手。
甚至可以說,沒有她在齊國與魯國之間的周旋,齊魯兩國是不可能再次和好的。
在后來,齊國展示了那么強大的戰斗力與國家實力后,所有的魯國人都知道,與齊國交好是被證明最成功的外交政策!
這個外交政策,正需要文姜的貢獻!
當然,齊襄公不是那么想的,他也許仍舊希望文姜成為他心愛的女人。但面對去意已決性格倔強的文姜,齊襄公只能是無可奈何。
無可奈何的齊襄公很郁悶,郁悶的男人便會發脾氣。所以,一段時間來,齊襄公經常發火。
而且,有的火發得真是很莫名其妙,這樣導致一些在正常狀態下可以做出的決策可能也會變成昏招。
史料記載,齊國歷史上最偉大人物之一的管仲,便曾經在齊襄公時代當過官。
但當一次被罷官一次,三起三落,最后沒起來,只好淪為公子糾的老師,頂多幫一個沒花頭的公子哥出點事關生活上娛樂上的點子。
齊襄公為什么沒用管仲呢?也許與他心情有關。
這種讀書人,能有多少出息?一天到晚都是禮義道德,于富國強兵有何用?
這就是當時齊襄公的想法。
于是,齊襄公就未能好好考察過這位大牛人,結果是管仲這樣的大牛人就與齊襄公擦肩而過了,留給了齊襄公的兄弟、后來的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